《春夜喜雨》全詩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全詩賞析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意】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評解】
平常之景最為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只有大詩人能夠做到。這是一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一氣寫下,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體。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后"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煉精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匯,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擇韻上,詩人以韻就情,他選擇的"庚"韻,是后鼻韻母,其發音過程較長,客觀上拖慢了整首詩涵詠的時間和語調,這恰恰宜于表達詩中喜悅而不沖動、醇厚而不奔放的綿長細膩的情感。
【鑒賞】
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詩篇之一,歷來為人們所傳誦。當時,詩人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經過長期顛沛流離和飽經憂患的杜甫,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對成都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吟詠它們的詩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詩一開頭,杜甫就贊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為什么是“好雨”?因為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云:“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于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為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里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著,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為好雨下在夜里,故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里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于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杜詩詳注》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云密布,群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并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里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后兩句是寫雨后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沖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為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里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顯然,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于一時的沖動,而有其現實基礎。據史書記載,在他寫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就有嚴重災荒,“米斗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鑒·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后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春夜喜雨》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春夜喜雨》全詩賞析10-08
杜甫《春夜喜雨》全詩賞析01-21
古詩春夜喜雨全詩09-18
春夜喜雨詩題的意思06-08
《春夜喜雨》的詩意及賞析09-17
春夜喜雨古詩賞析11-23
《春夜喜雨》古詩賞析01-26
《春夜喜雨》譯文及賞析04-09
《春夜喜雨》的詩意賞析08-12
杜甫 《春夜喜雨 》賞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