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賞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接下來小編搜集了春江花月夜的藝術賞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采用的雖是樂府舊題,但作者賦予它全新的內容,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而無跡可尋的詩境。全詩以鏗鏘響亮的語言,優美空靈的白描手法,上下蟬聯的結構,一氣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復回蕩的旋律等等,構成了它獨特的藝術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這首詩構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條結構線,而以明月為中心結構線,”它們或離或合,彼此錯落,相互疊加,構成鮮明形象的詩意,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詩的形式對表達主題方面做到了緊密圍繞主題選材和組材。
這首詩的前十六句寫月夜景色。前八句,開篇點題,描寫春江浪濤連著海潮,一輪明月隨著海潮升起的壯觀景象。詩人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眼前明月高懸,宇宙遼闊,江流宛轉,月色迷朦的壯闊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豐富的想象追溯到歷史的長河中去,由對江月的發問,進一層提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詩人對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間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樓過渡承轉,寫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轉寫月夜情人兩地相思,情調由雄渾轉入纏綿。這一段又分為二小段,前八句寫思婦懷念遠人,作者用轉進一層的反襯手法,通過描寫思婦月夜對游子的思念,表達詩人思念親人的熱烈情懷。詩以細密的筆觸刻畫了思婦的情態和內心活動。以月作為傳情的媒介,寫思婦簾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親人,鴻雁不度,魚龍潛躍,渲染思婦從春到秋,從日到夜的懷念遠方親人的急切心情。由“昨夜”以下八句寫游子對家鄉親人的思情,寫昨夜入夢,寫春半不得還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日夜思鄉的內心痛苦。結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鄉遠隔,由個人的痛苦而想到無數象自己一樣的游子,他們的思情就象眼前渾白的落月余光落滿江數一樣,牽動著人們的情思,使詩在收結中達到更高的境界。
這首詩較多運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薄白蛞归e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迸疟染湓谥丿B中顯示變化,對偶句在變化中顯示整齊,使詩意宛轉而情濃。
二、《春江花月夜》的韻律美
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以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平聲灰韻、平聲文韻、平聲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束。
詩人把陽轍韻(以n、ng收音)與陰轍韻(沒n、ng收音)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級(低)——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
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優美柔和,情切意濃,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韻律美,體現在欣賞詩文的韻味上。所謂韻,就是不俗、瀟灑、有余意。所謂味,行于簡易閑淡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節奏上朗朗上口與腦海里的形象,緊緊連在一起!绊嵨丁倍志惋h然于靈魂深處,詩人和讀者一齊達到“共鳴”。在吟詠誦讀中,隨著平仄起伏,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感覺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的韻律抑揚回旋,宛若一闕如夢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雋永,令人神思飛揚,浮想聯翩。可以感覺到,在自然優美的旋律下,脈動著詩人深沉熱烈的內在情感。意蘊深廣,情韻悠揚。
在朗誦此詩時,隨著詩的節奏,使人仿佛進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謐、感情豐富而又宛轉纏綿的春將花月夜的圖畫里。
如果說聆聽音樂是美的享受,那么賞析《春將花月夜》的韻律,就會發現詩中有樂。這種藝術上的通感,更能喚起讀者接受這首詩的美的能動性。白居易在《畫竹歌》中云:“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我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與白居易的體悟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的音樂好似縈繞于一片空靈而迷茫的夜色之中,吸引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詩分兩大部分,從開頭到“但見長江送流水”為第一部分,寫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詩人的聯想和感慨。前八句緊扣題意,圍繞“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層鋪展,織就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后八句由“江月”聯想“人生”,由寫景轉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和奧秘。“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人類的存在與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種欣慰。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卻并不頹廢,并不絕望,這都源于對生命的熱愛。
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結束為第二部分,寫春宵月夜游子思婦的離愁別恨,著重表現閨中思婦望月懷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從寫景落筆,以“白云”起興,著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婦對離人的懷念,主要通過“月”來烘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明月徘徊,柔和的清輝使她觸處生情,一“卷”一“拂”,生動地表現出思婦的惆悵和迷惘。月光照耀著遠方的愛人,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思念之情,一片癡情幻想,情思纏綿,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寫游子思歸之情,沉沉孤寂,無限思量,抒發人類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情感豐沛,“‘情’字總括全篇詩意!痹娙藢τ钪嫒松奶剿鳠釔壑,對游子思婦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寫得極盡其美,動人心魄。
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范疇。宗白華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币饩持饕侵高\用藝術家,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忘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實時空,富有行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初月嫵媚、高月皎潔、斜月迷離、落月纏綿!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葜铮鴦又娙说拿}搏,在全詩中有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副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用水墨勾勒點染,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人將傳統題材注入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于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邈遠的意境。
這種意境的營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寫景用字的鮮明、形象、生動和貼切。全詩著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題。在描述“江”上,連續運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樹”,這些繁華似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對明月的描寫,主要著意于對月光的描繪。在月的描繪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樓上月”、“月華”、“落月”。描繪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狀和不同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觀”來感受這些美好的意象,然后通過“品”來重建,最后通過“悟”來感悟其思想意境。
對于中國古代詩歌來說,虛、空、遠等意境始終是其創作的核心目標。《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觀中,勾勒出一幅美侖美奐的圖畫,用無言的載體托起這無限的生命體,其意境追求自然與人生聯系在一起了。
不難發現,這種意境將引導人們對此詩做進一步的思索,“他顯示的是少年時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種輕煙般的惆悵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時代對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對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感傷、惆悵和留戀。”
五、《春江花月夜》對詩歌藝術的貢獻
《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沒有人真正地重視它,很長一段時間內,它被歸入初唐四杰一類,后隨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們的重視。這首詩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感時傷逝的哲理詩,抒兒女離情別緒的愛情詩。
近代學者聞一多先生對此詩給以極熱情的和高度的評價。他說:“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后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后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
“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至于那一百年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的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凈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
《春江花月夜》格調宛轉優美,抒情幽怨纏綿,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尤其在詩歌意境的創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經驗,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春江花月夜》詩的格式,為后人寫抒情詩開拓了創作道路,對后人創作影響,亦是深遠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紅樓夢》中,刻畫林黛玉的性格,表現了她寄人籬下、悲嘆自己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夠傾瀉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過于是那幾首:《葬花詩》、《桃花行》……諸篇。更在《風雨夕悶作風雨詞》一章里言黛王“擬春江花月夜”之格,寫了“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凄楚纏綿,催人淚下,可見《春江花月夜》對后人影響之大。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賞析】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賞析04-30
《春江花月夜》賞析精選06-27
《春江花月夜》賞析07-05
春江花月夜賞析04-01
《春江花月夜》賞析10-26
賞析春江花月夜06-19
賞析《春江花月夜》10-17
春江花月夜經典賞析06-08
《春江花月夜》賞析03-26
《春江花月夜》藝術特色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