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
有人說月是《春江花月夜》全詩中的靈魂,為什么會這樣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中》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么說“月”是《春江花月夜》的靈魂?
答: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現出來的。全詩以月升起,以月落結。開篇八句點題:將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題:將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間由景生情,轉情換意,蟬聯而下,若斷若續,纏綿悱惻,章法靈活而不紊亂。詩情圍繞著明月的初升、高懸、西斜、下落的過程而展開。
在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飛霜、沙汀、白云、青楓、扁舟、高樓、玉戶、閑潭、落花、海霧、江樹以及長夜不眠的思婦和漂泊天涯的游子間的相思之情等,交織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江月夜圖。而在這種神話般迷離優美的藝術氣氛中,詩人對大自然美好景物的贊美,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探索,以及對人間純真愛情的歌頌都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收到十分完美的藝術效果。
《春江花月夜》對照翻譯
作者:張若虛·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楓浦上不勝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日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閑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春江花月夜》分句賞析
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論唐詩諸家源流》)的張若虛,千百年來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若隱若現的在唐詩的星河中閃爍著別具一格的光芒,他僅存的兩首詩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摯的離情、睿智的哲理、優美的語言、幽雅的韻律、神韻的境界使讀者折腰,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技壓群芳,豐富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流傳千古。《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詩篇題目的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它們之間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有機地構成了一個魅力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歌以月為線索,以春、江、花、月、夜為明珠的鏈式結構,是很明顯的。更何況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說唐詩》中早已闡述:“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用歸消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詩如連環鎖子骨,節節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處尋其端緒。”春江花月夜“五個字,各各照顧有情。”由此可見,月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月在一夜之間:升起——高懸——西斜——落下。這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了九韻。庚韻——霰韻——真韻——紙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遇韻。前呼后應地切合詩情的起伏讓五種詩歌的意象絲絲入扣,和諧地構建詩歌的意境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實就是一首回環往復的《愛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美麗的畫卷一打開: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意象闊朗明麗、清新出塵、神秘朦朧、氣勢宏偉。一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讓人遐想聯翩,一個“生”字賦予明月與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的丹青妙手輕輕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題面。月光精致地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般的銀輝色,巧妙地創造了一個神話般幽美恬靜境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恒——短暫,時空無限,生命有限,詩人的心靈與自然有了一種神性的交流。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別開生面的翻陳出新,輕巧的把詩歌的基調定在“哀而不傷”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傳。自然地由景到人,蘊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白云、青楓浦等托物寓情,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哀傷,可謂是一種相思兩地離愁,回環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詩人以飄泊無定的愁心來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蘊探廣,情韻悠揚。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幾句詩很巧,詩人沒寫自己的思念而寫想象中的愛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對思婦的憐愛和歉疚溢于言表,這種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執著,既肯定了生存價值也體現了生命意志。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搖曳的向往與歸宿,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的實境中蘊含著夢境,這樣的時空疊合、虛實相間、婉轉悱惻的寫法真的是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人羨慕月夜回家的游子,想象中溫暖的家園,詩歌以寫景結束,景中含情。“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句作結筆,可以說既是寫月落亦是說同情。讓詩情、畫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個空靈邈遠的魅力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理、情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將寫景、哲理、抒情融為一體,展現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人生哲理、生活情趣的畫卷,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初唐詩人張若虛被稱為“吳中四士”之一,他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其一便是流傳千古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也因此被清代王]暈稱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全詩通過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意象的描繪,將寫景、哲理、抒情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動人的良辰美景。
景,詩歌的第一部分重在寫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詩人開篇,就描繪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月色皎潔如霜,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詩人通過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這些意象,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地構成這幅優美的畫面。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活潑的生命力,一個“連”字不僅寫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連接在一起的,更寫出了它們是在同一起點上。詩人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得這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優美恬靜。
理,面對這春花花月夜的美景,詩人開始了聯想,開始探索人生哲理和宇宙奧秘,這主要在第二部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邊上是誰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但是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詩人想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渺小的,但是宇宙卻是永恒的、無窮無盡的、對此,聞一多認為詩中表現了一種宇宙意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和熱愛,其基調是“哀而不傷”的,李澤厚認為詩中表現了一種“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有很多詩人都感慨個體生命短暫,宇宙永恒。如曹植:“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情,由人生哲理和宇宙奧秘,詩人在第三部分,進一步抒發感慨,抒寫感情。先是總寫的四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悠悠”象征了游子的行蹤飄忽不定,“誰家”,“何處”兩句呼應,不止一家有離別,思婦在思念遠方的游子,游子也在思念遠方的家鄉,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
以下八句寫思婦思念游子:“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可憐樓上月亮的影子不停地移動,應該照著思婦的梳妝臺。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去。“徘徊”一詞,一方面寫出了月光游移不定的動態,一方面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月亮靈性,它似乎也為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卷”“拂”表現了思婦內心的惆悵。看著月光,思婦想到,此時這月光不也正照著遠方的游子嗎?真希望這月光也能遙寄相思之情。除了讓月光帶去相思,思婦還通過魚龍、鴻雁帶去相思,魚龍、鴻雁是古代用于互傳音訊的載體,此處暗含有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可見二人音訊斷絕,相思無著落。
最后八句寫游子思念家鄉:“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青春年華都要消逝了,自己還不能回家。游子做夢也想回家,夢見落花意味青春年華消逝,可憐和前面呼應,兩人相思無著落,無奈至今還在流落天涯,何時才能回家?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距離無限遙遠。碣石指北方,瀟湘指南方,距離遙遠,天各一方,只能同守一輪明月。思念之情更加濃郁,無以復加,“沉沉”二字更加重了他的孤寂,最后,“落花搖情滿江樹”,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搖曳多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的描繪山水景物的詩歌,將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人生短暫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兒女別離相思的情感融合為一,從而匯成景、理、情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中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03-22
春江花月夜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10-24
為什么春江花月夜的靈魂是月?08-24
春江花月夜全詩賞析10-27
《春江花月夜》全詩翻譯賞析03-14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12-24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06-21
鄉愁余光中全詩賞析09-13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全詩翻譯賞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