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藝術特色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的民族,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經過歷史積淀的音樂文化。在輝煌燦爛的音樂文化中,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經典古曲,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藝術特色1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和韻味的名曲,是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樂考證》“江南派琵琶曲目補”中收錄了《夕陽簫鼓》的曲名,稱為“中曲”。至今據考證最早的曲譜是1843年張兼山手抄琵琶譜中《檀槽集》中的《夕陽簫歌》,《夕陽簫歌》分為三小段,沒有標題。鞠士林手抄琵琶譜中的《夕陽簫鼓》分為七小段,也沒有標題。李芳園琵琶譜中改名為《潯陽琵琶》分為十小段,有標題。1925年,上海大通樂會的柳堯章將《潯陽月夜》改編為絲竹樂合奏曲。大同樂會會長鄭覲文改名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標題。《春江花月夜》的標題向來多有爭議,可靠的考證是南朝樂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華朝秋月夜”的詩句。也有一些音樂家認為《春江花月夜》是描寫黃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黃浦江,因為黃浦江又稱“春申江”,簡稱“春江”或“申江”。后經長期多次的整理與改編,日臻完美,流傳至今。1982年,著名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編為鋼琴曲發(fā)表于中國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上。后成為華人鋼琴演奏家劉詩昆、殷承宗音樂會的經典曲目,也使這首著名的中國古典樂曲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還先后被劉莊改編為木管五重奏,被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
一、中國古典詩歌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中國的音樂作品以及樂器形式,無論是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價值都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縮影。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受多方面的影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詩歌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民族文化。詩歌的主題一般是歌頌友情、愛情,贊美自然,抒發(fā)個人情感。這些主題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詩歌注重塑造的是朦朧美、意境美,著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氣氛,注重寫意美。傳統(tǒng)的美學觀念對中國的繪畫、書法、文學、音樂、建筑、手工藝品等各種文化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民族音樂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詩歌的影響。民族音樂特色詩意的音樂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寫意美、意境美和朦朧美。古典音樂善于形象地描繪美輪美奐的畫面。和西方音樂表達的戲劇性沖突和強烈的對比不同,中國民族音樂擅長旋律的溫和平靜,清新靈動,雅致優(yōu)美,而略帶傷感與詩情畫意。
《春江花月夜》描寫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悅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生動地描繪了“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水”的優(yōu)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樓、漁歌、春江、歸舟,好一幅如詩如畫春江的美月夜啊。樂曲旋律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節(jié)奏流暢多變,樂曲形象溫婉質樸。清麗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對自然景象的感悟,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高尚雅致的審美內涵。
二、富有民族特色的樂曲結構
中國的藝術文化無論是音樂、書法、繪畫都極其重視寫意性。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點。不拘泥于具體的形式與章法,刻畫形象但又超脫形象。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文化素養(yǎng)所形成的獨特文化特點。所以,這一重要的特點也深深地影響了音樂文化。中國的古曲都極其重視寫意性,那么固定的樂曲結構是無法表達這一特點的。所以,中國古典樂曲的結構大多都采用了衍展體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緩慢的速度開篇,經過一個過渡逐漸進行到一個中速,再逐漸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漸變慢變弱,回到散拍子結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這一手法,樂曲結構使音樂形象更具有詩意性與寫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樂形象有一種意猶未盡感。
在音樂的樂曲結構上這一點上是與西方音樂大不相同的,西方音樂遵循的是A+B+A的結構,或者是A+B+A+C+A+D這樣的固定結構,音樂有穩(wěn)定的拍子。而中國的樂曲是層層推進,一環(huán)一環(huán)向前發(fā)展。中國的樂曲講究韻味,曲子開頭緩慢的散拍子和逐漸變快的主旋律,高潮過后漸漸消失的意境感。這樣的結構使樂曲的形象更加靈活多變,靈動自然。
三、個性化的樂器體現的獨特民族風格
絲竹樂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樂譜有多種樂曲參與演奏,如:古箏、簫、鼓、琵琶、中胡、木魚。中國的民族樂器都具有獨特的音色。古箏,它的音色優(yōu)美華麗,所彈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蕩漾的江水。簫,簫的音色憂郁唯美,如泣如訴,簫聲的儒雅飄逸的氣質超凡脫俗。優(yōu)美的簫聲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邊低聲吟唱。鼓,它是中華民族最為悠久的樂器,由弱變強的同音重復的鼓聲,如同遠處的鐘聲,悠悠的鼓聲由遠及近,飄然而至。琵琶,它的聲音鏗鏘有力、清麗華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來,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繪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掃弦增添了熱烈歡快的氣氛與情緒。琵琶與中胡在低音區(qū)齊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訴。簫在琵琶、木魚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時快時慢,有如江中放歌時遠時近,節(jié)奏錯落有致。旋律輕盈,樂思如流,意境超遠,令人心醉。絲竹樂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編曲,使一首樂曲中表現了多種樂器的音色特點,各種樂器相得益彰。絲竹樂改編曲豐富了音樂的結構織體,多種樂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樂器自身的音色特點,樂器的音色和音樂的需求完美結合,使音樂自身的音樂形象更加鮮明,是一首經典的絲竹樂合奏曲目。
四、富有民族特色的創(chuàng)作手法
中國的古典音樂大多采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民族五聲調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題旋律也是以五聲商調式為基礎的樂曲。《春江花月夜》運用了傳統(tǒng)的支聲織體手法,樂曲中運用了許多四度、五度和聲,加入了很多在主題上作五聲音階的自由模進和變化。例如,樂曲第一段主旋律進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進,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進,轉入上方五度的“宮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樂通過節(jié)奏的變化,速度加快,時高時低的模進,加強了音樂的活力。第五段,音樂突然變慢,而后由慢及快,節(jié)奏大尺度的變化,音樂旋律變得簡潔動聽,原譜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節(jié)奏非常規(guī)則,兩個四分音符一個二分音符,通過速度的加快表現音樂的律動,推動音樂主題的發(fā)展。《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創(chuàng)作上獨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與下一句的開頭音相同,這種樂句首尾相連在創(chuàng)作手法被稱為“魚咬尾”,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增加了樂句的流暢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創(chuàng)作手法。
五、現代鋼琴改編曲對古典文化的傳承
20世紀30年代,魯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寫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來自民族大眾的東西,經過千百年提煉升華,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認同。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魅力燦爛輝煌,民族精神的`文化依然光彩耀人。1982年,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編為鋼琴曲,更名為《夕陽簫鼓》。保留了曲子的原貌,去掉了標題,壓縮了篇幅,使音樂更為緊湊。改編后的曲子分為引子加七個變奏加尾聲。
引子用由慢及快,黎英海運用了巧妙的、多變的、靈動的裝飾音,把主旋律突顯得美輪美奐。
變奏一,與原譜相同主旋律進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進,但結尾處稍加修改,刪減了原譜旋律的再現,改為提高八度的琶音,左手密集的快速琶音如同琵琶的掃弦音,用長顫音作為此段結尾和下一段的開頭,承上啟下渾然天成,使音樂結構緊湊,改善了原譜的松散感,使兩個音樂段落的銜接巧妙自然。
變奏二,開頭顫音結束后,十六分音符的六連音,如簫似箏,左手是分解和弦,如同琵琶的輪指。節(jié)奏逐漸加快,運用了很多長顫音、六連音、相疊的琶音、八度重復音增加旋律的動感,展開曲子的音樂形象。左手的伴奏是五度的和弦,音色如同低沉的琴音,韻味十足。
變奏三,在旋律不變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上行與下行長琶音與短琶音。音樂音色清澈明亮,精巧多變的裝飾音音樂錯落有致,活潑跳躍。如同江邊清風拂面,江水的浪花嬉戲,歌聲四起。
變奏四,音樂通過節(jié)奏的變化,速度加快,時高時低的模進,加強了音樂的活力。鋼琴創(chuàng)作手法前半段,右手是優(yōu)美的旋律,左手精巧的三連音,句尾為長琶音,如同古箏的撫琴,左手用琶音和音階模仿琵琶的鏗鏘頓挫感,結尾處右手堅定有力的同音重復的和弦,是音樂形象如同水墨畫的濃淡暈染之美,渲染的音樂層次豐富多變。
變奏五,音樂突然變慢,而后由慢及快,節(jié)奏大尺度的變化,音樂旋律變得簡潔動聽,原譜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節(jié)奏非常規(guī)則,兩個四分音符一個二分音符,通過速度的加快表現音樂的律動,推動音樂主題的發(fā)展。鋼琴改編為大量的長顫音,左手為有力的和弦,增加了旋律的緊張性。
變奏六,延續(xù)了變奏五的手法,進一步加快,把音樂推向高潮。原譜只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節(jié)奏也非常規(guī)則,兩個八分音符一個四分音符,比變奏六整體加快了一倍。為高潮的到來做好鋪墊。前附點的節(jié)奏,長音用顫音,增加了音樂的緊張感。一長串的六連音琶音,把音樂推向了高潮。
變奏七,音樂的高潮,鋼琴改編曲改為全部是八分音符,八度音與單音的交替出現,增加了厚重感與緊張感,音色錯落有致,速度再加快,把上一段一長串的六連音琶音變?yōu)榫胚B音,音域加寬,使簫聲、鼓聲、琵琶聲齊鳴,一片歡騰熱烈的氣氛。
尾聲,音樂慢慢歸于平靜漸漸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
黎英海創(chuàng)作的鋼琴改編曲,在充分尊重原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改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音樂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分支。中國的民族音樂是輝煌燦爛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大量音樂作品都是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下產生的。在作品中都凝結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理想以及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所以,中國的音樂作品以及樂器形式,無論是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建立起來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價值都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縮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給后世留下了許多文化財富,我們應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發(fā)揚與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喜愛我們的民族文化。許多作曲家、音樂家為了弘揚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家把我們的傳統(tǒng)音樂進行了改編和再創(chuàng)作,保留了古典音樂的精髓,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的經典之作,是每個炎黃子孫應該欣賞和了解的,雖然是古人的作品,但是直至今日也是傳唱不衰的經典之作。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藝術特色2
春江花月夜,中國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yōu)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以春晚的潮水暴漲,明月升起開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潮生明月。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景色動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萬里,哪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繞著充滿春的氣息的原野轉過,月光也瀉在開滿鮮花的樹林上,就像是樹被撒了一層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詩人,一開篇便就題發(fā)揮。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為一個神話般的場景,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恬靜的氛圍。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輪孤月。詩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的思緒不僅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緊緊地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類的永恒,人生有窮已的我們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間不難感受到詩人對于生命短暫的感傷,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透過這兩句詩,我們聆聽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種昂揚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筆鋒一轉,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寫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騰而去。月亮有情,選擇等待;江水無情,匆匆步履。整篇詩由上半篇的寫自然景色轉到描繪人生圖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緒。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離人。離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飄忽,清風浦上留下的愁有幾許!誰家的扁舟子,讓明月樓上的人相思不已!“誰家”與“何處”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如此的離愁別緒,詩人才如此設問。
接下來,詩人用可憐承接何處。用月亮烘托在樓上等待的思婦的悲。徘徊兩字極其傳神,把擬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樓上徘徊,要與思婦作伴,為她解愁的心思藝術性的放大。豈料,月亮好心干壞事,皎潔的月光令思婦觸景生情,思念不減反增。她要趕走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這里的“卷”和“拂”,生動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內心的惆悵。但是困擾她的月光現在不也正在照著遠在他方的離人嗎?“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時的思婦終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遙寄他方。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其實,何止在家的思婦在想念離人,離人也想念著故鄉(xiāng)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僅是春,更是離人的青春和夢想。月亮升起又西斜,離人還是遠離故鄉(xiāng)。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無限。“不知乘月幾人歸”,離人思忖著。我想離人也是想也乘月而歸的,但是一切可能實現嗎?只能接月光把他的離情,撒在江邊的樹林上。
春江花月夜隨筆感悟5
今年的中秋節(jié),月亮還是那么圓。看著金輪在天邊冉冉升起,依舊可以照見你在月輪上的倩影,讓我心中不禁濺起了澎湃的浪花。
牽著你的手,溫暖我的夢,因為月中有你,所以,覺得這月亮是宇宙間最美的女人花。
縷著月色,攀著銀河白練,登上月華,攬一懷月色,用天堂的無極水,沏一壺月華金輝,在悠然中與您斟酌,品味月華的清幽,嘗一嘗明媚的皎潔,感一感月色的鮮嫩,辨一辯月色的嬌媚,賞一賞青春的嫵媚,在如夢似幻的思念中,再讓那葉夢似的溫柔牽系著縷縷微風,約邀來那團綿綿的情意,在含笑的脈脈中,傾訴詩語中的深沉。聽那低徊婉轉的月色溢出簫音中的情愫,吟幾句“風吹云影碎,魂共美人歸”的詩句,那還是魂醉神迷的美妙。
也許,在月華的的附近還有幾片淡淡的薄云,在變幻著千姿百態(tài)的婀娜情態(tài),我依舊祈愿留駐那柔美嬌俏的朦朧,期待傾聽你永遠停駐在心底的歌吟,回憶那曾經的纏綿。那時,覺得月中鶯歌燕舞的廣寒仙子舒開了粉色的廣袖,她伴著月中韻味悠遠的絲竹,履著那迷人的裊裊之音、在縹緲的音韻中在廣寒宮里輕歌曼舞。此時,你也會感到沁人心脾的樂音令你癡迷,使你陶醉。那一曲曲繚繞在心頭的仙音玉喉的悠韻,就是永恒在你的耳邊身旁縈繞的情愫。微風拂耳,那裊裊歌吟依舊沒有離開你的耳畔,會在你的耳畔永遠跟隨著、陪伴著。即或是癡人說夢,但畢竟沒有一絲虛假。于我,這,已經足夠了。
“古人未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往今來,文擘詩圣們都對月亮充滿著景仰和崇拜。那些崇月愛月的大家巨擘,用最動人的詩詞,歌頌月色、贊美月色、寄心于月色、眷戀著月色。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以他優(yōu)雅絕妙的詩言,把對明月的摯愛和感懷推崇到極致。他用空靈而玄妙的詩言,從永恒的明月,到代代無已的人生,從男女相思相戀,到深摯的癡情,到不離不棄,贊頌了愛的圣潔與美好。他們常常把對月輪的氣質,攝魂奪魄魅力,與明月聯系起來,用自己的詩句吟哦、稱頌古往今來麗媛俏女們的婀娜妖嬈,借以表達對明月的深情摯愛,借以謳歌人們對月色的感懷與贊嘆,隱喻對美女的`稱贊。
今夜的月色,是我此生永無泯滅的陶醉。而你那人性中永無阻遏的瑰麗,好似沉淀著萬載千年的積淀,那高懸在無極飄渺之上,垂照萬丈紅塵之中的月輪,永遠是一曲不朽的紅塵戀歌,是一支不息的塵寰樂章,而你的美麗也在月輪中透出,似乎你那一首詩語,也會永恒地光照人間,也是大寫在藍天上天章云錦似的贊歌。是的,你玲瓏的魂氣、你深蘊的才氣,美麗端莊的體態(tài)。使人們感受到你的俊靚、真摯、爽朗、質樸和溫柔,使人不由把你和月中人聯系在一起。
用心品嘗月色,會體察我淋墨的字里行間的心語噥噥,體察出我素箋淺畫中的紅塵際遇的美妙。因為有你,寂寞也很美麗。對你,我要用心靈呵護,使你的令天地生輝的麗質瓊香形象,完美地駐在人們的心海。祝愿你的瓊姿玉影象一葉扁舟似的,永遠在人們的心海中飄航、蕩漾、瀟灑、停靠。
互相斟上滿杯的月色,你會感受到青春在生命中無限地延長,使你在生活的道路上感受了青春的精彩,生命的煥發(fā),步履的輕捷,活力的生動。因為,在那斟滿杯中的月色里,有著無窮無盡的鐘靈毓秀,可供你汲取、吸納,滋養(yǎng)你的精神、心靈和魂魄。你會感受到月色不僅形態(tài)可人、意念含蓄,而且在你嗅覺里繚繞的永遠是清新、甘怡與舒爽。
飲下杯中的月色,你會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你會把握住真誠的愛,和你的結緣人一路同行,把你們同行的背影留在大地上,留給時光,留給朝霞和晚黛,留給春風,你會用那一條條晶瑩的雨絲串起的一串串美好、感動、情趣、歡暢,將細微的真情和深深的感動都小心地珍存起來,留待今后時時觀看。你會時刻用腳步踏著花朵輕輕舒放的節(jié)奏前行,你就會在生命每一程都能嗅到鳥語花香的美妙,春花秋月的浪漫,楊柳輕飏的婀娜。每一刻,你都會感受到青春不會老、花香不散、真愛不泯的吉祥。
飲下杯中的月色,你更會希冀讀更多的好書,把自己錘煉成氣質高貴、舉止雍雅、滿腹經綸的心性,讓你那動人的詩章生出強勁翅膀,讓你的筆箋飛到天的盡頭、在白云落腳的地方,在山青水秀的海角天涯,在峰巒峽谷都能看見你的身影,聽得到你那青春的美妙樂章。你妙曼的身材、高挑的玉頸、垂腰的長發(fā)、炯炯有神的目光、你天真的笑臉,會和你的詩文融匯交織在一起。
飲下沏在壺中的月色,你會期望把深情種到夢里,你會希冀聽著時光的節(jié)拍,彈奏起輕絕的回音。在天雨如絲,碧水如玉中絲絲潛入你的心腹,在潤物無聲中閃爍著你心腹中那份柔婉。那每一息,每一念,都將生成靜美瑰麗的山花,在似乎停滯的時光中,迤邐著你清麗、婉轉、嫵媚、旖旎的溫婉,令你悠遠的香馨,在遼闊的原野里和搖曳的山花的縈潤中,歌吟著紅塵里永遠迤邐著的你的最美形象。
飲下這杯中的月色,你也許會懂得,當已逝的絲縷纏繞的往事,已經散灑在云外天際時,就任它帶著歲月的嘆慨逝去,讓別樣的安好,陪你在每個日子里。讓青春的光鮮,依舊純凈曼妙,讓落魄沒有歸期,讓春光駐扎心底,把已經收獲了的回憶放在眼前,演繹在文字里,讓生命花圃中的一串串故事,盡在筆下箋中化蕾、吐蕊、綻放。你要用““羅衣恣風引,輕帶任肩搖”和“嬌歌逐軟聲,薄裙傍日開”的豐采去面對前邊的一切。就能掃蕩你每一絲暫短的孤獨、惆悵、失意與落寞。
沏一壺月色,會使你掬一簾悠悠心事,搖曳在柳梢上。當那片片朦朧的浮云在飄然間,帶你到曾經到過的那遙遠的地方,那份牽戀著的癡情會在倥傯的月色里逡巡。盡管山高水遠,但在不眠的之夜,總是能感受到彼此的心的牽系、思念、懷戀,會讓兩顆有靈犀的心越過山長水闊的時空,展開愛的雙翼,讓潮濕的情隱去心中的荒蕪,把自己引向往昔的回憶,讓那顆舒爽的心在溫媆中輕飏……
雖然,離我最近的夢,是最遙遠的夢,卻又是最酣香的夢,有著我最深的情。咫尺天涯,離得越遠,思戀越深,愛會更切。朝夕的呼喚,讓心中的依戀、期盼的宿愿,那么刻骨銘心。苦澀,也是享受;煎熬,也是甜蜜。因為,愛就是心靈的守候,而思念則是愛的凝聚。
飲下壺中的月色,是品位,是情趣,是含蓄。把這壺月色品飲,為相逢,可以在中秋月圓時談敘;為關懷,可以在一勾殘月時相互叮囑;為體諒,可以在繁星滿天的無月時相互理解。為理解,需要交流。以月色為佳釀,斟酌品飲,是會有如柳永在《浪淘沙慢》中所說的:“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的感受的。
晏殊在《木蘭花》中的“美酒一杯誰與共?往事舊歡時節(jié)動。不如戀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雖有他自己的意味,但終不過是感情的淺薄,心情的落寞,靈魂的孤寂,且有及時行樂的嫌疑,我以為不可取。
所以,還是留下過去、留下記憶、留下懷念。因為留戀最精彩、是高格調、最香醇、也最美妙。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藝術特色】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藝術特色03-26
春江花月夜中名句賞析10-19
《春江花月夜》中寫景的句子05-24
李白詩歌中夸張手法的藝術特色10-22
《醉翁亭記》中“也”字的藝術特色05-26
李清照詞中否定詞與疑問詞的藝術特色01-25
春江花月夜教案11-07
春江花月夜的詩句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