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恨歌白居易翻譯 推薦度:
- 白居易長恨歌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白居易的長恨歌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長恨歌白居易的翻譯
《長恨歌》用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jié)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恨歌白居易的翻譯,供大家深入理解。
翻譯:
唐明皇偏好美色,當上皇帝后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美女,卻都是一無所獲。
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十分嬌艷,養(yǎng)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麗質(zhì)、傾國傾城讓她很難埋沒世間,果然沒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嬪。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tài)、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時,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凝脂一般的肌膚。
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恩寵。
鬢發(fā)如云顏臉似花,頭戴著金步搖。溫暖的芙蓉帳里,與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覺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深戀兒女情溫柔鄉(xiāng),從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歡侍君飲,忙得沒有閑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寢。
后宮中妃嬪不下三千人,卻只有她獨享皇帝的恩寵。
金屋中梳妝打扮,夜夜撒嬌不離君王;玉樓上酒酣宴罷,醉意更添幾許風韻。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楊家門楣光耀令人羨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變了心意,變成重女輕男。
驪山上華清宮內(nèi)玉宇瓊樓高聳入云,清風過處仙樂飄向四面八方。
輕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漁陽叛亂的戰(zhàn)鼓震耳欲聾,宮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宮殿霎時塵土飛揚,君王帶著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車隊走走停停,西出長安才百余里。
六軍停滯不前,要求賜死楊玉環(huán)。君王無可奈何,只得在馬嵬坡下縊殺楊玉環(huán)。
貴妃頭上的飾品,拋撒滿地無人收拾。翠翹金雀玉搔頭,珍貴頭飾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頭看貴妃慘死的場景,血淚止不住地流。
秋風蕭索掃落葉,黃土塵埃已消遁,回環(huán)曲折穿棧道,車隊踏上了劍閣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無色,日月無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宮里望月滿目凄然,雨夜聽曲聲聲帶悲。
叛亂平息后,君王重返長安,路過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馬嵬坡下,荒涼黃冢中,佳人容顏再不見,唯有墳塋躺山間。
君臣相顧,淚濕衣衫,東望京都心傷悲,信馬由韁歸朝堂。
回來一看,池苑依舊,太液池邊芙蓉仍在,未央宮中垂柳未改。
芙蓉開得像玉環(huán)的臉,柳葉兒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風吹開桃李花,物是人非不勝悲;秋雨滴落梧桐葉,場面寂寞更慘凄。
興慶宮和甘露殿,處處蕭條,秋草叢生。宮內(nèi)落葉滿臺階,長久不見有人掃。
戲子頭已雪白,宮女紅顏盡褪。晚上宮殿中流螢飛舞,孤燈油盡君王仍難以入睡。
細數(shù)遲遲鐘鼓聲,愈數(shù)愈覺夜漫長。遙望耿耿星河天,直到東方吐曙光。
鴛鴦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誰與君王同眠?
陰陽相隔已一年,為何你從未在我夢里來過?
臨邛道士正客居長安,據(jù)說他能以法術(shù)招來貴妃魂魄。
君王思念貴妃的情意令他感動。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尋找,八面御風。
駕馭云氣入空中,橫來直去如閃電,升天入地遍尋天堂地府,都毫無結(jié)果。
忽然聽說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圍繞的仙山。
玲瓏剔透樓臺閣,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數(shù)之不盡,個個風姿綽約。
當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膚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楊貴妃。
道士來到金闕西邊,叩響玉石雕做的院門輕聲呼喚,讓小玉叫侍女雙成去通報。
太真聽說君王的使者到了,從帳中驚醒。穿上衣服推開枕頭出了睡帳。逐次地打開屏風放下珠簾。
半梳著云鬢剛剛睡醒,來不及梳妝就走下壇來,還歪帶著花冠。
輕柔的仙風吹拂著衣袖微微飄動,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裊裊婷婷。寂
寞憂愁顏,面上淚水長流,猶如春天帶雨的梨花。
含情凝視天子使,托他深深謝君王。馬嵬坡上長別后,音訊顏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的姻緣早已隔斷,蓬萊宮中的孤寂,時間還很漫長。
回頭俯視人間,長安已隱,只剩塵霧。
只有用當年的信物表達我的深情,鈿盒金釵你帶去給君王做紀念。
金釵留下一股,鈿盒留下一半,金釵劈開黃金,鈿盒分了寶鈿。
但愿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
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語中誓言只有君王與我知。
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菜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賞析
這首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chuàng)造了一個回旋宛轉(zhuǎn)的動人故事,并通過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詩的主題是“長恨”。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于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于得寵,雞犬升天。并反復渲染玄宗之縱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nèi)因。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guān)鍵情節(jié)。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diào),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xiàn)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結(jié)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diào)悠揚宛轉(zhuǎn),千古名篇,常讀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于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jié)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后期”的沉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為此,丁、方二人認為,《長恨歌》并不是對歷史的記錄與評價。“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fā)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從“詩言志”,“詩傳情”上說,丁、方二人之說不無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真實和社會意義以及千百年來的影響而言,不能不說它是歷史的記錄和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至于白氏自身有愛情悲劇的經(jīng)歷,無疑有助于他對李楊愛情悲劇的體察和分析,才使其詩寫得肌理細膩,情真意切,賦予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
相關(guān)人物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圣文神武皇帝”。
生于神都洛陽,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wěn)定唐王朝的邊疆,結(jié)果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楊玉環(huán)
楊玉環(huán)(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她姿質(zhì)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jīng)馬嵬驛,楊玉環(huán)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diào)》則說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長恨歌白居易的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長恨歌白居易翻譯10-27
長恨歌 白居易翻譯10-07
白居易長恨歌翻譯07-26
長恨歌白居易的翻譯06-08
白居易長恨歌原文翻譯10-10
白居易的長恨歌原文翻譯10-25
白居易《長恨歌》的賞析及翻譯09-14
白居易長恨歌原文及翻譯10-26
白居易《長恨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6-19
白居易的長恨歌全文翻譯及賞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