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歌鑒賞的內容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歌鑒賞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岑參詩的特點是意奇語奇,尤其是邊塞之作,奇氣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奇而婉,側重在表現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給人以清新俊逸之感;這首詩則是奇而壯,風沙的猛烈、人物的豪邁,都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詩人在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寫了這首詩為封送行。
為了表現邊防將士高昂的愛國精神,詩人用了反襯手法,極力渲染、夸張環境的惡劣,來突出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
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征的自然環境。這次出征將經過走馬川、雪海邊,穿進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開頭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把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白天的景象。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風“色”是看不見了,便轉到寫風聲。狂風象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風猛風大。接著又通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寫天,“石亂走”句寫地,三言兩語就把環境的險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下面寫匈奴利用草黃馬肥的時機發動了進攻,“金山西見煙塵飛”,“煙塵飛”三字,形容報警的烽煙同匈奴鐵騎卷起的塵土一起飛揚,既表現了匈奴軍旅的氣勢,也說明了唐軍早有戒備。下面,詩由造境轉而寫人,詩歌的主人公──頂風冒寒前進著的唐軍將士出現了。詩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環境和細節來描寫唐軍將士勇武無敵的颯爽英姿。如環境是夜間,“將軍金甲夜不脫”,以夜不脫甲,寫將軍重任在肩,以身作則。“半夜軍行戈相撥”寫半夜行軍,從“戈相撥”的細節可以想見夜晚一片漆黑,和大軍銜枚疾走、軍容整肅嚴明的情景。寫邊地的嚴寒,不寫千丈之堅冰,而是通過幾個細節來描寫來表現的。“風頭如刀面如割”,呼應前面風的描寫;同時也是大漠行軍最真切的感受。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戰馬在寒風中奔馳,那蒸騰的汗水,立刻在馬毛上凝結成冰。詩人抓住了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進行細致的刻劃,以少勝多,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幕中草檄硯水凝”,軍幕中起草檄文時,發現連硯水也凍結了。詩人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細節,筆墨酣暢地表現出將士們斗風傲雪的戰斗豪情。這樣的軍隊有誰能敵呢?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涌,由于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實確”,真實動人。
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韻位密集,換韻頻數,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激越豪壯,有如音樂中的進行曲。
(張燕瑾)
《山居秋暝》《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導學案
學習內容:《山居秋暝》《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學習過程:
(一)學習《山居秋暝》。
1、導入新課。
山水田園詩派不僅有孟浩然,還有王維,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王維這個人么?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的詩歌創作以四十歲(即公元737年,此年張九齡罷相,李林甫執政)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在前期他有濟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創作了不少思想積極、情調激昂的政治詩、邊塞詩。
到后期他先后隱居于終南山和輞川別墅,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他的山水田園詩詩風直承陶淵明,似淺而實深,似淡而實腴。他又喜繪畫,擅作遠景,又擅畫人物、叢竹。他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著有《王右丞集》。
王維是我國古代受佛教與禪學影響最大的詩人之一,讀他的詩,往往給人一種超塵脫俗、清新秀雅的感覺,是公認的“詩佛”。
2、背景介紹。
王維,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極。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陜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閑居藍田輞川時寫的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他這一時期創作的代表作品。
3、解題。
暝():山居:
4、自讀詩歌,鑒賞詩歌。
(1)找出詩中表現作者感情的詩句,并體會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關于“意象”“意境”。
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詩中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3)中間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中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
(4)詩人如何從視覺和聽覺、動和靜的角度表現“空”“靜”的?
5、學習總結。
《山居秋暝》描繪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麗景色,表現了詩人樂于隱逸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極富生氣的氛圍中,表現出詩人潔身自好的品格。
6、讀背詩歌。
(二)學習《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1、簡介邊塞詩。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2、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天寶進士,曾兩次到過西北邊地,前后度過了六七年的邊塞幕府生活。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他的詩歌創作內容豐富,以邊塞詩最為著名,富有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表現了積極的思想感情。他與高適齊名,史稱“高岑”,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
岑參的邊塞詩雖然大都寫于天寶后期,卻不像其他詩人如高適、杜甫等人的同期邊塞詩一樣注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是以瑰麗的筆調寫邊塞的異域風光,寫戰士的勇武氣概與必勝信心。《走馬川行》就是一首代表作。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邊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惡劣氣候,在詩人眼中卻成了值得欣賞的奇偉美景,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象。這完全基于作者開朗的胸襟、積極進取的精神、好奇的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正是構成"盛唐氣象"的主體精神。
3、解題。
天寶十三年(754),封常清受命為北庭都護、西伊節度、瀚海軍使,奏請岑參為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軍府駐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此詩為岑參在輪臺時所作。封常清于是年,朝命攝御史大夫,故稱封大夫。西征,即征討播仙。 播仙城即左末城。距播仙城500里有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車爾成河,是征播仙時必經之地。走馬川,即左末河。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4。閱讀全詩,整體把握這首詩。
這首詩也是岑參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所作的。 為了安定西部邊疆,封常清曾幾次率兵出征。天寶十三年(754)冬,封常清又出兵西征播仙(走馬川離播仙城五百里),岑參為這次出征的將士寫了這首頌歌。詩中主要表現了軍隊在莽莽沙海、風吼冰凍的夜晚進軍情景。環境雖然惡劣,但將士們卻充滿著高昂的戰斗氣志。
全詩可分四部分。
(1)分析第一部分。
前五句是第一部分,寫西域風沙的險惡,表現行軍的艱苦。
開始兩句先點明(行軍的路線):(走馬川、雪海邊),向前眺望是風沙迷漫的大沙漠。句中無一“風”字,卻處處見風之猛烈。請找出關鍵詞語進行分析。
(“莽莽”二字寫出了沙漠無邊無際的昏暗景象,“黃入天”則寫出風卷沙土彌漫天空的顏色。句中無一“風”字,卻處處見風之猛烈。這是白天的景象。) 后三句寫風在夜晚的景象。請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作用。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一個“吼”字道出風聲之大,又是在夜間,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氣氛。“一川碎石”,說明石頭之多,“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石亂走”中的“亂”字生動形象地寫出風力之猛,連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滿地滾動。幾句詩雖短,卻把環境的險惡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盡致,足見行軍的艱苦
(2)分析第二部分。
六、七、八三句是第二部分,寫(敵人侵犯,封常清出征。)敵人養兵蓄銳,利用草黃馬肥的時機向唐邊境發動了進攻。為了保衛邊疆,抗擊侵略,“漢家大將”出師西征。“煙塵飛”三字表現敵人已經逼近,一路上屯軍的炊煙同兵騎奔跑揚起的塵土彌漫天空,足見敵人的來勢洶洶,因此大將要出師西征。
(3)分析第三部分。
九至十四句是第三部分,寫(封常清冒雪出征,一路不畏苦寒的情景。)
(“將軍金甲夜不脫”)是寫將軍常備不懈,帶領士兵日夜挺進的精神狀況;(“半夜軍行戈相撥”)是刻劃士兵在坎坷不平的路上摸黑前進的群像;
(“風頭如刀面如割”)是表現全軍上下冒凜冽寒風而斗志不減的威武陣容。至于后三句的(“汗氣蒸”、“旋作冰”、“硯水凝”)就更具體形象地寫出了行軍的急速,天氣的寒冷。先說天氣,看來是太寒冷了,滴水成冰。(“旋”“凝”)二字正是恰切形象地表現出這種奇寒,“旋”是(“即刻”)的意思,馬身上蒸騰著的汗氣融化了毛上的雪,雪水一下子就結成了冰。(“凝”)字也是凍結,這個凍結不是在野外,而是在軍幕中,就更有說服力。至于
(“汗氣蒸”“幕中草檄”)則又表現戰馬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卻跑得一身汗氣,軍隊一邊行進一邊起草戰書,正是表現了出戰即速,行軍緊急。這些情節的描寫,充分地表現出唐軍將士的斗志昂揚、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4)分析第四部分。
最后三句是第四部分,表現(對封常清出師必勝的信心。)
通過以上對唐朝軍威的描寫,已可看出這支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既是詩人對戰情有事實根據的推斷,也是詩人蔑視敵人,頌揚唐軍的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車師西門佇獻捷”)實為發自詩人肺腑的熱烈祝愿。
(5)總結全詩。
詩成功地運用了(襯托)手法,通過渲染飛沙走石,厲風寒雪的惡劣環境,反襯出將士們(堅強豪邁的戰斗)精神。詩中雖然沒有具體的戰斗場面描寫,卻從出師軍容的豪邁中烘托出戰斗必勝的氣氛。另外,詩中“如斗”大的碎石被狂風吹得滿地亂滾,蒸騰的馬汗伴著雪水旋即成冰等(細節)的描寫,都是把大膽的(夸張)與貼切的(比喻)結合在一起的,使得形象更加傳神、生動。
這首詩除首二句外,其他都是三句一韻,而且三句中又是句句押韻,這就與通常的雙句換韻和隔句押韻大不相同。它的節奏急促,變化靈活,讀起來也很順口,給人以慷慨激昂的感覺。
5、拓展延伸。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日即事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革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2)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歌鑒賞的內容】相關文章: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02-24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的意境07-28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拼音07-30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走馬川”在哪08-01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9-20
少兒唐詩及詩詞鑒賞-《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11-27
唐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07-07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10-09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