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的異同
導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都是詩人岑參的邊塞詩,這兩首詩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岑參
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這兩首詩均描繪了北國的嚴寒與奇瑰的雪景,抒發了詩人深切真摯的別情,卻同中有異,各具特色。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構思上的異同
兩首詩在構思上都以雪開篇,兼顧詠雪與送別,也都是先寫雪景,后轉入送人,且寫雪景不忘寫人,寫人又不忘寫雪景,寫雪景旨在寫人,寫人又意在突出彼時彼地的心情——離情別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些是其相似之處。《白雪歌》,開篇四句為全詩發端,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了一幅蔚為奇觀的邊塞風景圖:八月的北國已不似南疆還是風和日麗的景象,而有著迷人的邊塞特色——狂風席卷,白草吹折,飛雪漫天,清晨,映入眼簾的是散落在千樹萬樹上的白雪,宛如一夜春風頓然吹開的朵朵梨花。前兩句緊扣北地季節、氣候之特征,寫得粗獷奔放,后兩句筆鋒一轉,以梨花喻雪,變粗獷為柔細,妙語如珠,別出心裁。接下去四句寫雪中奇寒,由營幕外寫到營幕內,由自己寫到他人,以襯托的筆法形象地寫出了北地雪冷之甚。“瀚海”兩句承上啟下,又由營幕內回復到營幕外,場景更為壯觀,并引出“歸客”。接下去的八句著重寫雪中送人,而又不離寫雪。《天山雪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十二句,也是寫雪景及雪中奇寒,寫雪景氣勢非凡,寫雪中奇寒,也采用了襯托的手法,從而,為送人張本,創設了奇境。第二部分,即最后四句,著重寫送人,卻又不離寫雪。
這兩首詩在構思上的相同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其不同點也不難看出。這主要表現在寫送人時有所不同。《白雪歌》,寫送人,由寫別筵→筵后送別→歸客遠行。“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這是寫別筵,中軍置酒,眾樂齊奏,熱鬧非凡,反襯出惜別心情之深沉。“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這是寫筵后送別。“暮”,點明送別的時間,“暮雪”與送別前的晨雪相呼應,“轅門”照應上文所指地點。“風掣紅旗凍不翻”,脫胎于唐代詩人虞世南的“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霧鋒黯無色,霜旗凍不翻”(《出塞》),而更有韻致。雪中送人,景中寓情。“多情自古傷離別”(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更何況是在大雪封山、奇冷無比的環境下離別呢?“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是寫歸客遠行,也是寫別后雪景。《天山雪歌》,寫雪中送人,不像前者那樣由寫別筵→筵后送別→歸客遠行,而僅寫雪中贈別,這樣,便在構思上與前者避免了重復,具有獨到之處。
2.用語上的異同
《白雪歌》全詩共126個字,《天山雪歌》全詩共112個字。據筆者粗略統計,后者與前者相同的字多達48個。但二者在與其他詞語的組合上又見出不同。如兩首詩中都有“將軍”、“都護”、“狐裘”、“不暖”等字,但在與其他詞語的組合上,前者用“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后者用“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于同中顯出其異。二者均以襯托的手法突出地表現了雪后奇寒,卻無雷同之感,尤其是“都護寶刀凍欲斷”一句,想象奇特,極具新意。
相同的詞語與其他詞語構成不同的組合,使《白雪歌》與《天山雪歌》同中見異,而不同詞語的組合,則更能見出其異。《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雪,便明顯有別于《天山雪歌》。《天山雪歌》:“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寫雪,與《白雪歌》也截然不同。“銀山”,也稱“銀山磧”,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南的庫木什附近。“鐵關”,也稱“鐵門關”,在銀山西南。“交河”,在吐魯番西,源出祁連山;唐交河縣在長安八千里外,其地早寒。“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這四句,兩兩相對。前兩句寫雪光能與月光共照銀山,又能隨胡地之風吹過鐵關,頗有新意;后兩句以“飛鳥絕”與“馬蹄滑”分別寫雪之廣與雪之寒。這里,不說雪之廣,而言“飛鳥絕”,不說雪之寒,而言“馬蹄滑”,實是因為茫茫白雪致使“飛鳥絕”,雪寒而凝造成了“馬蹄滑”,如此著墨,含蓄生動,與《白雪歌》各具特色。
3.結尾上的異同
《白雪歌》與《天山雪歌》結尾都余韻悠長,耐人尋味,而在具體表現上又明顯有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是前者的結尾,這兩句與李白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所描寫的境界相類。所不同的是,一在天山腳下送客,一在長江邊上送客。“山回路轉不見君”,寫詩人目送友人,佇立雪地,直至友人身影不見了仍不思返,其友情之深可窺見一斑。“雪上空留馬行處”,這一細節描寫,含意幽深,友人去了,雪上只留下歸馬深一腳淺一腳的蹄印,真是人去景空。這就含蓄而又明確地點出了依依惜別之情,懷念故鄉的復雜心情。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這是后者的結尾,同樣余韻悠長,但它明顯有別于前者的結尾。它采用的是一個設問句,自問自答,寓答于問之中:“雪中用什么贈別呢?只有那青青松樹枝。”中國漢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但岑參在冰雪覆蓋、萬里云凝的塞外送客,無柳可折,代之以“青青松樹枝”,一則,松樹具有傲霜凌雪的品質:“歲寒無改色,年長有倒枝;二則,青松象征著友誼常青,如此結尾,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4.風格上的異同
岑參詩的風格以奇壯為主,《白雪歌》與《天山雪歌》便充分體現了岑參詩的這一風格特點,而又有所不同。前者在奇壯之中見俊麗。開頭兩句寫風力的強勁,頗有氣勢。繼之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通過梨花這一帶有春意的南國景物,給北方雪景著上了春天的色彩,令人感覺得奇麗之極。接下去寫雪后的奇寒,既有粗獷之筆觸,又有細膩之描寫。結尾處寫離別之情,既含蓄,又俊拔。后者則更見豪偉雄壯之詩風。無論是寫天山雪景及雪后之寒,還是寫雪中送人的詩句,如“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皆氣勢非凡。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的異同】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10-20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賞析08-06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11-29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課稿10-24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鑒賞09-17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09-19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08-28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拼音12-27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教案09-28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解讀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