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采薇》賞析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采薇》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首戍邊之歌。全詩分為六章,每章八句,比較完整地展現了征人由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歷程。
從結構上看,全詩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現思歸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寫將帥車馬服飾之盛和戍卒的辛勞;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寫歸途的情景。全詩以采薇開篇,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結束,首尾照應,突出地表現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筆端始終縈繞著濃重的悲怨情調。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來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糧草不續,士兵只好以它充饑。詩歌的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面帶饑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章雖然采用重復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從而表現出感情的進展。例如,第一章開頭兩句寫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第二章寫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第三章則是: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將老而粗硬。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時光無情地流逝了;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體描寫思歸之情時,表達形式也有所變化。比如,第一章作者僅僅說,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難歸。而第二章則說: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他因思鄉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饑渴難忍,還想到:我的駐地沒有一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眼見已到十月小陽春了,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心情極其痛苦,誰能寬解呢?──顯然,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鄉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這種反復吟誦,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著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第二部分具體描寫戍邊生活。將帥們駕著車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艱難的征途;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卒們則圍在車的兩旁,打起仗來就靠它來隱蔽。他們南北轉戰,一個月要轉移多次,不敢安居;他們時刻警戒,不敢松懈,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極其兇狠的敵人。從字面上看,這一部分沒有寫思歸情愫,但那一股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這些可憐的戍卒,當他們拖著疲乏的身子,掙扎著在車馬后面奔跑的時候,當他們靠著車廂躲避敵人飛矢的時候,當他們枕戈待旦的時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寧和平的生活呢!
在這一部分的歌唱中還透露出對苦樂不均的怨恨情緒。你看,拉車的馬兒業業骙骙,高大強壯,可見喂養得好,不言而喻,它們的主人吃喝更不會差;而士兵卻靠著采集薇菜勉強果腹,個個面帶菜色,骨立形銷。將帥坐在車上,服飾鮮明,神氣活現;而士兵們則整日跟在車后跋涉,滿臉塵土,衣衫殘破盡管在這里作者只是描寫了將帥車騎的威武、服飾的華美,但語氣間已帶譏諷之意。比如第四章開頭四句: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翻譯成現代語言,便是:什么花開得繁華?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車高高大大?還不是貴人的車(見余冠英先生的《詩經選》),嘲諷之意是很明顯的。這些描寫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更激起他們懷鄉思歸的情感。
第三部分是全詩中抒情意味最濃的章節。在一個雨雪紛飛的日子,戍卒終于踏上了歸途。這本來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然而我們在這里看不到一絲歡愉,只感到一片悲涼。長久的戍邊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難以彌合的精神創傷,他是懷著一顆破碎的心走向故鄉的。他憂傷地想起: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家鄉的時候,正是春天,柳絲低拂;而今天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鄉,卻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后人譽為《詩經》中最好的句子。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這是寫戍卒歸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渴耐饑,掙扎著走向故鄉。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憶起離開故鄉后的種種經歷,默默地吮吸著內心的苦楚,體會著自己的孤獨,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誰知道呢!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拓展: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兇悍,周朝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通過對他們忠于職守的敘述——“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里卻是思歸的情愫,這里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并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來引起下文。詩歌的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戍卒一邊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第一章開頭兩句寫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第二章寫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第三章則是:“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將老而粗硬。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時光無情地流逝了;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其實在詩里,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長,都看作是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因此,興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著體認生命的深刻之義。于是在“采薇”這樣一個凝固在戍卒記憶里的姿勢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輪回,光陰的流逝,還看到思念的成長,看到生命走向蒼老的痕跡。
前三章的前后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豪邁和悲涼的交織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愫和戰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斗;“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后,由戰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獫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而這兩章的色調如此的華美,那密密層層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戰馬,威風凜凜的將軍,華貴的弓箭,齊整的戰車,這里洋溢著一種報效國家,不惜血酒疆場的豪放情懷。而在殘酷戰爭之中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哀,以及對遙遠的故鄉的濃得化不開的思念,這些陰暗的色調就在這里被沖淡了。因為當自己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時候,正因為身后有如此承載著自己的溫暖思念的美麗的家園。
從手法上說,這首詩的特點還在于選擇了一個最佳角度,即“在路上”,這是一條世界上最遠最長的路,它如此之長,長得足以承載一場戰爭,長得足以裝滿一個人年年歲歲的思念,長得足以盛滿一個人生命中的苦樂悲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后人譽為《詩經》中最好的句子。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這幾句詩句里有著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個人生命的寓言。是誰曾經在那個春光爛漫的春天里,在楊柳依依中送別我?而當我在大雪飄飛的時候經歷九死一生返回的時候,還有誰在等我?是《木蘭辭》里親人歡迎的盛況,還是《十五從軍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別離時的春光,回歸時的大雪,季節在變換,時光在流逝,我們離去,我們歸來,而在來來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沒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飛雪中一個被沉重的相思和焦慮燒灼的又饑又渴的征人孤獨的身影,步履蹣跚地,戰戰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來。
這一首詩與《詩經》中的其它篇章如《擊鼓》《東山》《無衣》對讀,可以讀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們可以想象,這個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著昂揚的戰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行”的士兵,同時還是那位在蒙蒙的細雨里唱著歸鄉的“我徂東山,滔滔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豐富了,事實上,這一首詩里的確有著太豐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懷。相思之情與報國之志,豪放與蒼涼如此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奏響的是真實的生命樂章。在后來的如陳陶《隴西行》,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等偉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聽到這首詩在時間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遼遠而空曠的回音。
【文言文《采薇》賞析】相關文章:
采薇文言文賞析12-06
《采薇》 賞析09-01
采薇的賞析09-14
采薇賞析09-14
《 采薇》賞析10-26
《采薇》賞析11-30
《采薇》的賞析09-11
采薇經典賞析11-02
《采薇》譯文與賞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