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邊城》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邊城》教案 篇1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它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能領略個中真趣。
在小說中,沈從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懸念,也不想營造驚心動魄的氛圍,更不敘述波瀾曲折的情節,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節選部分,主要寫了三個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他們性格迥異,卻有著共同的心理情感:愛、矛盾、孤寂。
翠翠對祖父的愛帶著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由于她感覺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設想著自己出走給祖父帶來的“懲罰”——讓祖父嘗嘗失去她的痛苦;可是當她想到祖父的無奈便又為他擔心起來,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兩人真的就會分手。這生動地反映出翠翠對祖父的依戀之情。文章最精彩之處就在于翠翠的“哭”。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長。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連翠翠自己也覺得好笑。但正是這哭,反映了翠翠內心對祖父的負疚感、無人解懷的孤寂感以及夢與現實的矛盾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一個青春少女的躁動不安的心理。
從整部小說來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她只能在夢中才能品嘗到愛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于是,她只能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祖父是一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征。在祖父的身上,同樣流淌著熾烈的愛,也存在著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祖父對翠翠的愛寄托著對不幸的女兒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孫女兒內心的情感躁動,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的.話語來安慰孫女兒:“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許哭泣。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他的許多活動都是圍繞孫女兒能有一個好歸宿展開的。但他又害怕翠翠會重蹈母親的悲劇,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風,征求翠翠對天保兄弟的看法,給翠翠講她母親的故事,唱那晚聽來的歌,也因此他沒有把天保兄弟的選擇直接告訴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聲。然而他的努力并沒有讓翠翠理解,也沒有成就翠翠與儺送的愛情,反而導致一些誤會。從表面看,他是一個快樂、豪爽而略帶幽默感的老人,但透過他的言行,我們卻能感覺到老人心中的那種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獨。
節選部分,對天保的刻畫不多,但這個人物的性格卻同樣鮮明地突現在我們的面前。他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當得知弟弟也愛著翠翠,便懷著十分復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現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著失敗的落寞。從他對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著愛,孤獨地客死他鄉。
總之,作者通過一些生活的細節,在貌似不經意中,刻畫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反映了鄉村原始人性的美好境界,抒寫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本文的敘事技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平中見奇,靜中見情,疏密相間。
先說平中見奇。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這篇小說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沒有一波三折的懸念,但讀節選部分,卻同樣能把我們的心始緊緊地吸引住。這是因為作者充分發揮高超的敘事能力,使平淡無奇的生活瑣事給人以新穎奇特的感受。就以“誤會法”的運用為例,小說通過種種“誤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展現人物的心靈世界,透露出一縷令人心酸的淡淡的悲哀。節選部分一開始寫翠翠誤會祖父,而產生了“懲罰”祖父的想法,而祖父把翠翠的心理反應誤會為一般的撒嬌,于是有了一段不切實際的教誨;祖父給翠翠講她父母親對歌的故事,又聽了一夜的歌,他以為翠翠已懂了,就沒告訴翠翠發生了什么,成為導致翠翠愛情悲劇的一大因素;祖父錯誤地以為夜歌是天保所唱,翠翠愛的也是天保,結果一片好心反而傷了天保;在與天保交談后,他終于得知歌是儺送所唱,但仍未把真相告訴翠翠……使翠翠只能繼續生活在夢幻中。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誤會,才使我們從平淡的故事中品味到新奇獨特的感受。
再來看靜中見情。與本文的故事情節相適應,文中的人物之間沒有劇烈的矛盾沖突,甚至沒有多少活動。以翠翠為例,我們看到她是經常坐著的:“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干塔下”,“翠翠坐在溪邊”,“她坐在岸邊”,“她坐在懸崖上”,“翠翠坐在灶邊的矮條凳上”,“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再坐在小板凳上來聽祖父的話”,“翠翠于是坐到那白日里為強烈陽光曬熱的巖石上去”,“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翠翠依傍祖父坐著”……從這些描述中,我們感受到的翠翠是一個恬靜的湘西少女,但是,作者通過對話與心理的刻畫,讓我們看到了她平靜的外表下,火山噴涌般的激情,九曲黃河般的情感波瀾,使我們熱烈地感受到懷春少女的青春活力。
就節選部分看,作者非常注重敘事的詳略安排。例如,對祖父的船上活動寫得略,對祖父安慰開導翠翠和試探天保寫得詳;祖父給翠翠講她父母對歌的事寫得詳,而此后的事卻一句話帶過;寫天保詳,儺送則只出現一個影子……由于敘事疏中見密,疏密有致,因此,文本所寫雖是生活瑣事,讀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
《邊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真正的藝術應當經得起兩樣東西的檢驗:一是縱向的生命力,那種產生時轟轟烈烈,經行中卻經不起時間跨躍和時代洗禮的東西,絕非真正的藝術;二是橫向的美感效應,即無論是誰,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去審視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樣熠熠生輝,使你能從中獲取你所需要的東西,從而產生愉悅人心的美感效應。沈從文的《邊城》正是這樣一篇美文,自它問世以來,對它的評論便接踵而來,有人贊它為“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譏之為“有意回避尖銳的社會矛盾”。70多年來,經過歷史浪潮的千淘萬洗,人們漸漸認識到《邊城》是一顆閃光的金砂。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部作品。
2、整體把握,梳理情節:
3、深入研讀,把握旨趣:
① 景美——湘西的青山綠水
“我平常最會想像好景致,且會描寫好景致。”沈從文對寫景可算是一個圣手。《邊城》寫景處皆十分精彩。
②情美:
翠翠純真的初戀之情
祖孫相依為命的親情:
邊民純樸的風情:
③人美:
青山綠水的鄉土氣息 ———— 景美
邊民純樸的風情
《邊城》教案 篇3
1. 知識鏈接(見學案)
2. 導入新課
在現代文學名著里,以“城”為名的有哪些,能舉出一些嗎?
有沈從文的《邊城》、錢中書的《圍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蕭紅的《小城三月》、師陀的《蘋果園城》
為什么這么巧合呢?這個“城”是不是有些意味呢?我們今天學習沈從文的《邊城》,看看這是一座怎樣的“城”?
3. 整體感知。讀課文,敘述情節
明確:第三章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第四章追述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現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翠翠和祖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回到現在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
4. 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并從中選出一個詞來概括本文自然風景
乃至整個環境的特點
明確:“豆綠色”,象征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然后從中選擇;為了幫助學生,還可以投影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
5.再讀課文,圈點勾畫
①小說環境包括自然風景、社會風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人情),本文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請分別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總結。
(個人勾畫——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明確:風俗方面寫了兩個節日——端午和過年,重點寫了端午節,官員、士兵和百姓一同參加或觀賞賽龍舟、捉鴨子,一同在吊腳樓下聽唱曲,劃拳行酒:其樂融融。新年也是軍民、官民同樂,舞龍、耍獅子、放煙花,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另外有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送給老船夫“一個小紅紙包”的錢,而從不要過路人錢的老船夫還必須收下。而且這些習俗又是許多年來,“直到現在,還毫無什么變化”。真是淳樸、原始、和樂,絲毫沒有被現實社會所污染。
人情方面官民同樂、軍民共歡,儼然世外桃源;龍頭大哥順順一家人對翠翠爺孫的關懷照顧;爺爺對孤獨老漢的關心,甚至連那么小的還在埋怨爺爺食言的翠翠知道后,也就理解了爺爺;渡船人給老船夫錢,老船夫卻不要,二人竟然為此吵架;順順因為兩個兒子能下水捉鴨子而不再下水捉鴨子了,“但下水救人呢,當作別論。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古樸、淳厚、善良、透明,沒有受到都市物質文明的污染,單純寂寞,如夢一般寧靜而美好。(預設:在社會風俗方面,學生往往忽視了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時必須給錢的細節,要引導學生找到,并與老船夫為不要過路人給的錢而吵架的細節比較,從而感受到民俗的淳樸。對于人情的分析,往往會失之空泛,所以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文中所有人物及其之間的關系,而這“關系”又必須通過人物的所言所行所想表現。)
②反復詠讀最后一節,從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角度,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和情感。
明確:這是一幅非常和諧非常恬美的畫面,嗩吶悠悠,白云悠悠,帶著爺爺的祝愿,載著翠翠的情愫;然后,“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寂靜,淳樸,傷感,美麗。這是作者的家園,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牽夢縈的湘西熱土。
(注意學案上這段話: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幾個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6.回顧與總結
總結本節課分析小說環境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
明確:要抓住整個環境的特點,從自然風景、社會習俗、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要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反對架空文本的分析。
7.作業布置
借鑒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分析《祝福》的環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8.板書設計
《邊城》(節選)
沈從文
豆 天朗風輕水清——風景美 環
綠 淳樸原始和樂——風俗美 境
色 古樸善良淳厚——人情美 美
《邊城》教案 篇4
一、 教材分析:
《邊城(節選)》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閱讀鑒賞第一單元。本單元設立的 目的在于引領學生開闊視野
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篇文章,有情節沖突激烈的小說,環境描寫出彩的小說,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說。
這些文章都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具有很高的鑒賞和審美價值。《邊城》是一篇散發著魅力的小說,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
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學目標:
1、品讀文中關于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把握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2、品味作者樸實而清新,流暢而優美,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化的語言。
3、通過交流和討論,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尋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這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緊扣課文的有關情節與細節,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培養分析鑒賞能力,養成勾畫圈點的習慣。
2、教學難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 體會作者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心理 的寫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發現文章之美。
四、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三元信息教學,圍繞教師、學生、媒體展開互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立足于文本,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
五、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課文中的風土人情。
2.運用勾畫圈點法和點撥法,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
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無彩之畫。
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 能領略個中真趣。
沈從文用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現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它,展示它,品味它。
2、閱讀小說,概括故事情節,擬寫小標題。(預習)課上請同學們交流擬寫的小標題,并復述或概括課文內容。
小標題:
第三節 邊城風俗 / 端午日
第四節 端午邂逅(翠翠—儺送)
第五節 說親事(翠翠—天保)
第六節 看迎親送嫁 / 心事
通過同學們的復述和概括,發現節選部分的故事情節性不是很強,既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沒有懸念迭生出人意料。
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
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實用的《邊城》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8.《邊城》教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