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沈從文《邊城》的敘事技巧
“《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后期那樣過事雕琢,流于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這是汪曾祺對于《邊城》的評價。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沈從文《邊城》的敘事技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沈從文《邊城》的敘事技巧
摘要:在沈從文的《邊城》中,作者通過多種敘事技巧的巧妙運用,使《邊城》的創作在形式上擺脫了束縛,不落俗套,在結構上具有精致、勻稱、完美的特征。
關鍵詞:沈從文 邊城 敘事技巧
沈從文說:“一個作品的成立,是從技巧上著眼的”。他的作品《邊城》,敘事舒緩從容,不落俗套,文章結構精致、完美,這種特點與他的敘事技巧的運用密不可分。
敘事學是80年代中后期文學最常見的研究方法論之一。法國敘事學家拉爾熱奈特用聚焦方式對敘事作了注解。聚焦方式是敘述者同他敘述的故事之間的位置關系,是敘述者的自我限制。根據敘述者同作品中人物的關系,我們把聚焦方式分為敘述者全知型的零聚焦全知視角、敘述者只說某個人物的情況的內聚焦次之視角和敘述者只能觀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潛入人物意識的外聚焦次之視角三種。
沈從文正是把這三種聚焦敘事方式結合起來,使《邊城》的結構充溢著音樂美。概括地來講,《邊城》從總體上采用不受限制的零聚焦,他掌握著敘事的控制權。這種控制權更多的體現的是情節的簡潔化。此外,為了盡量減少零聚焦的全知敘述方式的距離感,他又局部采用了內聚焦來拉近距離,對情節作一些必要的補充,局部采用了外聚焦對人物復雜的心理作一種外向化的透露,增強了結構的節奏感和音樂性。他既展示了宏觀的社會生活畫面,又采幽探微,剖析了人物在特定背景中的精神世界。
一、優美明了的主旋律
這個特點是說《邊城》的情節簡潔明晰,結構如行云流水。
《邊城》主體上采用的是零聚焦敘事。《邊城》一開篇就是這樣一段話: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是一段典型的民間敘事式的開篇方式,用極為簡潔、洗練的文字,將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交待得清清楚楚,沒有任何做作和賣弄,娓娓敘來,簡明扼要,古樸動人,帶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樸素美。
《邊城》中行云流水的結構,娓娓道來的文風與他的這種敘事視角的運用也是分不開的。沈從文通過刪減使他想強調的方面得到凸現和強化,敘述的全知視角占主導地位,故事娓娓道來。
他對吊腳樓上失足婦女的講述就很有特色。她們的不幸在作者筆下輕輕滑過:
“不是從鄉下弄來,便是隨同川軍來湘流落后的婦人。”
作者感興趣的是她們品性:
“不相識的人先交錢再關門,相熟的人,錢便在可有可無之間了。”
二、樂曲突出的章節
這個特點是指沈從文用固定聚焦和外聚焦的次之視角來增強情節層次化、人物立體化。為了讓情節更具有層次性和立體感,沈從文在《邊城》中也運用了次之視角來拉近距離和刻畫人物,在寫到翠翠父母的愛情就是運用固定焦點內聚焦的敘述視角,通過祖父對女兒的思念展示出來的。
“……因為翠翠的成長,使祖父記起了舊事,翠翠的母親,某一時節原同翠翠一個樣子,眉毛長,眼睛大,皮膚紅紅的。……她認識了那個兵。到末了丟開老的和小的,卻陪了那個兵死了。”
通過視角的轉換,使敘事者對翠翠母親做了一個交代,補充了作品的情節,同時也揭示了祖父擔心的事。
沈從文在刻畫人物心理情緒上也獨具特色,他不采用內心獨白的表現方式,往往從外聚焦視角入手,通過人物的動作來揭示。這種手法具有極強的生活畫面感。
“從祖父口中聽到對象不是二老,是大老時翠翠忽然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雖然心忡忡的跳著,臉燒得厲害(明顯的失望),但仍然剝她的豌豆了(堅持冷靜)。不同的是隨手(心里的不滿)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失望的行為表現),望著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
當翠翠得知提親的是大老而不是二老時,一時明顯的失望,繼而是對自己感情選擇的堅定與從容, 這種抽象的心理內涵,是通過人物的神態和表情透露出來的。
三、別樣的曲調
這里指情節的逆轉。逆轉情節可以給讀者造成別樣的感受,一個突然發生的事件往往改變了人物整個人生和命運,情節突然急劇逆轉,天保的死亡,儺送的出走,使翠翠本來充滿期望的愛情變成不確定的等待,這使作品充溢著敘事的張力,能將故事的意蘊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當然這種逆轉結構運用的好,還和沈從文另外的一個小技巧是結合在一起的,它就是伏筆,只有結合這一點才能更好的領會情節的逆轉這一點是如何在文章中作用的。沈從文在《邊城》中安排的伏筆是非常優秀精致的,舉例說明:
翠翠逐漸感到祖父的死亡,有了憂患意識。下大雨、雷聲、電光都預告水災的開始。翠翠說了還想說:“爺爺你在這里我不怕!”這句話暗示著今晚翠翠的心里不安,同時讀者也能猜測爺爺的死亡。
總之,伏筆的作用是為了調節小說情節的起落。小說的進行中不可單調,必須有曲折。但不可大起大落,起落一定要有限度,不可妨礙流暢。
四、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是空白藝術手法運用所達到的效果。空白意味著無限,意味著擴展、開放和對整體最大程度的豐富。在《邊城》情節的設計上,沈從文巧妙的安排“空白”,讓讀者有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邊城》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結尾。這么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給讀者欲罷不能、欲追不得、回味無窮、悵然若失的感受,掩卷后帶來無盡的沉思,讓作品有了永葆青春的魅力。
另一方面,沈從文不是事無巨細的一一敘述,在作品中也常表現有意做成的模糊,對一些事避而不談,讓讀者自己用想象來填補。如對翠翠父母愛情悲劇的底蘊,沈從文也沒有具體交代,只是在祖父的回憶中把故事大致的提了提。這些情節的模糊和婉轉,可能會給那些追問前因后果的讀者帶來一些費解,在我們不能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讓人聯想與咀嚼的空白,造成深幽、朦朧的意境。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論技巧 沈從文文集[M] .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2] 沈從文:邊城[M] . 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3] 尤作勇:現代性與中國現代小說敘事[J].中華文化論壇,2008,(2).
作者簡介:吳世娟: 女,1979年,河南新鄉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
擴展:《邊城》中的悲劇
1.翠翠的身世悲劇
小城沒有收到現代文明的影響,保持的古樸的韻味,但傳統的思想對人性也產生的束縛。翠翠的神十很可憐,本來她的家庭很美滿,有恩愛的父母,但是她的父親在愛情與責任無法抉擇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那個時候翠翠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翠翠出生后,媽媽自殺殉情。只剩下翠翠與爺爺,不用想就知道這一老一小的生活該是多么艱難和悲涼。爺爺對翠翠雖然很關心,但是畢竟沒有女人那么細膩的心思,能夠在愛情方面指導翠翠。在還沒結婚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孤苦無依,但是她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
2.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
小說的男女主人公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互相喜歡上了對方。本來兩個人兩情相悅,應該會有個好的結局。但是,儺送的哥哥也喜歡上了翠翠,為了躲避情傷成全弟弟,外出闖灘死了,這讓儺送覺得,如果堅持和翠翠結婚就對不起哥哥,而船總覺得大兒子喜歡翠翠,現在大兒子死了,也不好將翠翠嫁給儺送。[]因為從小沒有媽媽,沒有人告訴翠翠該如何處理感情,不知道該怎么應對儺送的追求,而選擇了逃避,她羞怯的個性,讓儺送到最后都不知道翠翠其實是喜歡他的;而爺爺在對這件事的處理上,表現的很委婉,讓儺送誤會了他的意思,而且對于哥哥,儺送始終是覺得愧疚,最終選擇了離開。翠翠與儺送的愛情之花,還沒來得及開放就凋謝了,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悲劇,主要是因為男女主人公對各自的命運都沒有很好的把握,而錯失了機會。
3.天保的感情悲劇
在《邊城》中,天保是一個悲劇人物,感情悲劇是他人生的標簽,他愛上了翠翠,這是多么純美的女子,可是偏偏也是弟弟儺送的心上人,那么天保就必須面對兩難處境:成全弟弟的感情,自己奔走異鄉;或者是不顧一切的追求翠翠,成就美好姻緣。在這種選擇下,天保的悲劇命運便注定了,作為哥哥,善良的天保不會和弟弟搶奪愛人,所以他選擇成全。他對翠翠是真心的,雖然退出了,內心卻是痛苦的、落寞的,為了走出情傷、擺脫這種負面的情緒,天保選擇離開家去闖灘。因為情緒受到影響,使他在面對突發狀況的時候,失去的以往的冷靜和判斷,不小心掉到水里再也沒有上來。天保的一生非常短暫,但是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所以他的愛情無法開花結果。
4.爺爺的命運悲劇
小說中爺爺的命也很苦,女兒在他中年的時候自殺死了,身邊只有女兒留下的孩子陪著他。爺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為翠翠找個婆家,讓心上人能夠呵護翠翠,使得翠翠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爺爺是經歷歲月洗禮的,他有細致的心思,并且努力的促成翠翠和儺送兩個人的婚事。可是,由于他處理事情總是不那么直接,使得順順這個船總對他不滿,天保的死也打擊了儺送,使其由負罪感。爺爺年紀大了,原本應該子孫滿堂、幸福閑適的度過晚年,可是卻不得不操持生計,憂心于外孫女的婚姻大事。爺爺是堅強的,同時也是落寞的,這使得這個人讓人同情,對孫女的疼愛,對生活的奔波,年歲不饒人,最終死在了一個風雨驟起的夜晚,使其悲劇一生畫上了不圓滿的句號。
【沈從文《邊城》的敘事技巧】相關文章:
邊城 沈從文10-26
《邊城》 沈從文05-22
《邊城》 沈從文05-26
沈從文邊城解讀08-23
沈從文《邊城》介紹07-31
沈從文 邊城 賞析05-31
沈從文《邊城》的簡介07-24
沈從文《邊城》評析05-14
沈從文《邊城》教案07-08
沈從文邊城語錄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