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時間:2023-04-04 17:59:59 板報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在各個領域,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有效培養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畫的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點擊對應目錄可以直接查閱該內容哦!)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

▼目錄▼
【1】清明節基本信息【5】祭祀掃墓
【2】清明節的傳承發展【6】相關古詩
【3】清明節的由來【7】相關諺語
【4】清明節的習俗【8】清明節作文

  清明節基本信息

  清明節法定節假日成立時間

  2008年清明節被確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節,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此節日現已列入國假1天)。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的別稱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氣候特點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后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并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于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御。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應嚴格科學采制,確保產量和品質。

  返回目錄>>>

  清明節的傳承發展

  節日融合

  融合寒食節習俗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區的寒食節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寒食節是流傳于中國北方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據《后漢書》記載,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寒食節期間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對人的健康不利。

  從文獻記載可知,先秦時期中國北方一些地方有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改火的習俗。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即明確記載當時有“司炬”之官,每當仲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往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在禁火與改火期間,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過于殘酷和嚴厲,并不顧各地具體情況,甚至影響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于是,漢代發生了周舉在太原一帶廢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漢代的寒食節,很多地方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融合上巳節習俗

  上巳習俗——祓除釁浴、郊外游春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還融合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習俗內容。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后,上巳節的節期改為陰歷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節主要風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古代,每逢三月時令,人們都去水邊祭祀。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節逐漸銷聲匿跡,不見于文獻記載。

  假期變遷

  清明節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在全國范圍盛行并設掃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據資料記載,唐代,由于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唐會要》卷八十二),按大歷十二年(777年)詔令,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說:“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由此可見,當時唐朝寒食節在一些地方已很流行。

  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明前后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清明節假期包括調休又改為3天。

  發展演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清明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后續漸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古時中國南北風俗各異,唐代以前中國北方上墓祭掃主要是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從《禮經》等文獻的記載來看,唐代以前中國北方并沒有清明節上墓祭掃的例規,到了唐代時清明節上墓祭掃已成風氣。唐代是中國南北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并擴大到全國各地。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因與清明節日期相近。宋元時期,清明節在全國各地地位上升,并融匯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等習俗內容。

  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習俗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游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移置到清明節,中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在清明節禁火與吃冷食的習慣。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并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

  返回目錄>>>

  清明節的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之后,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先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向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先是片衣襟,上頭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一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返回目錄>>>

  清明節的習俗

  主要習俗:

  掃墓祭祖

  中國歷,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并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后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后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拔河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常。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于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后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游娛樂活動。

  蕩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傳秋千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后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游戲。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后發展成于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游、蕩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余,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并列于兵書。

  近年來,在蹴鞠的發源地山東淄博又興起蹴鞠熱,許多市民參與其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節令食品

  1.青團

  在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團子是屬于一種很傳統的清明節方式,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的時候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團子更是隨處可見,其實青團子也就是選擇一些青草汁將其置于糯米粉中混合均勻之后,將糯米粉攪拌成綠色之后即可根據個人的口味制作青團,有的地方可能會在青團中加入一些餡料,有的地方可能不會,一般在制作青團子的時候都會選擇將青團子直接置于蒸鍋中蒸熟之后即可食用,制作簡單也比較方便的一種食材。

  2.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過的艾草瀝干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后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

  3.馓子

  清明節要吃馓子,是一種傳統習俗。老北京人過清明,則喜歡吃炸馓子。炸馓子是一種油炸類的面食,用面粉、糯米粉加鹽或蜜、糖,搓成細條,油煎而成。形狀各異,或為麻花,或柵狀,香脆精美,起于寒食節禁火,用以代餐,因此在古代又被稱為“寒具”。記得小時候,福州也有不少賣炸馓子的地方,不過近年來,幾近絕跡。

  4.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包主要原料學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節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鮮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時節,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節。清明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淡淡的野草香,非常好吃,咬一口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5.子推饃

  子推饃同樣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他曾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晉文公食用。晉文公歸國之后賞賜功臣,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后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后來寒食和清明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陜北一直流傳至今

  6.雞蛋

  在清明節有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于先秦時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也就是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一個好身體。清明節這天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拿來玩,主要有兩種雞蛋的玩法,分為畫蛋和雕蛋,而畫的蛋還可以食用,雕的蛋則是拿來賞玩的。

  7.薄餅

  在廈門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吃薄餅”,也就是在廈門有清明節掃完墓之后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餅,不僅僅是廈門,閩南多數的地方都有吃薄餅的習俗。老一輩的廈門人在食用卷薄餅的時候,會喜歡在薄餅皮里面放一些煎好的蛋絲,酥脆的海苔還有一些特制的醬料,薄餅里面包了各種蔬菜,有些地方則會選擇芹菜和韭菜,因為諧音,讓人們勤勞,生命長久。

  8.大蔥和蛋餅

  青島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大蔥和蛋餅的習俗,這樣意味著聰明伶俐,在以前青島的民眾還會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雞,稱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節的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雞和雞蛋。

  9.樸籽粿

  在清明節這天有食用樸籽粿的飲食習俗。樸籽粿是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搗爛和大米磨成的粉末一起發酵,發酵好之后加上食糖,放在模具之中蒸熟,這就是樸籽粿了。樸籽粿一般有兩種形狀,桃型和梅花型,蒸熟的樸籽粿呈現淺綠色,因為加了糖,味道甘甜。

  10.芥菜飯

  閩東地區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芥菜的習俗,而芥菜和大米煮制成的芥菜飯據說食用了之后接下來的一整年都不會長疥瘡。

  11.棗糕

  在北方有在清明節的時候吃棗糕的習俗,棗糕是由酵糟發面之后中間夾上棗然后蒸食,并且春季養生適宜省酸增甘,吃點大棗能夠健脾養肝。

  12.清明飯

  清明飯顧名思義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的飯,清明飯是由各種可以食用的青草藥制作而成的。一般常用的青草藥有薺菜,枸杞葉,艾草,麻葉,雞矢藤,白公翁等等,將這些青草藥洗凈煮熟之后與糯米紅糖等一起捏成飯團,最后蒸熟即可。

  13.菠菠粿

  福州人在清明節這天要食用菠菠粿,菠菠粿是用一種南方特有的野菜叫做菠菠菜搗爛成汁,之后與米漿一起揉制成粿皮,中間包上紅豆沙,蘿卜絲等餡料,蒸煮之后就是菠菠粿了。菠菠草味甘,性涼,食用之后對人體有益。

  14.子福

  在晉中一帶地區有著清明節吃子福的習俗,晉中很多地方有祭祀之后,分吃祭祀食品的習俗,其中就包含子福。子福是白面蒸成的大饃,中間包有紅棗,核桃,豆子等,而外部則是盤成龍形,龍身的中間則扎著一個雞蛋,因此取名叫做子福。

  15.烏稔飯

  畬家族在清明節有食用烏稔飯的飲食習俗,烏稔飯是畬家族中家家戶戶都會煮制的食物,并且會饋贈于親朋好友包含漢族的朋友,因此在之后,漢族人也就形成了在清明節吃烏稔飯的習俗。

  16.歡喜團

  四川成都人在清明節有食用歡喜團的飲食習俗,歡喜團是用炒米制作成團,然后用線穿過,大小不一,顏色不一,因此叫做歡喜團。

  17.潤餅菜

  泉州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是由面粉烘制成薄皮,在食用的時候中間包裹上海蠣,肉絲,胡蘿卜絲,蕪荽等食材,然后食用,口感清爽味道甜潤。

  18.粽子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在端午節的時候食用,用來紀念屈原的節令食品,但是最初吃粽子并不是在端午,而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因此還有很多地方有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粽子的習俗。

  國內各地習俗

  廣東

  在廣東,清明掃墓,稱為掃山、拜山、拜清。清明時節廣東地區已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廣東人過節的主要禮俗主題;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鄉野間踏青游玩一番。廣東人對宗廟、祖先非常重視,對于宗廟、祠堂、祖墓的祭祀,歷來被看作頭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還是離家鄉不遠的,都要趕回老家來,同父老鄉親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團圓的聚會的日子。

  廣東有“行清”與“踏青”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親近自然,行清則是一家或一族人約定時間齊齊去掃山。在每年拜山時,首先將祖墓周圍的雜草清除,然后扎紙,擺上祭祖金豬、雞鵝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供品進行拜祭。完成了拜祭儀式后,就地切燒豬配以鮮果茶點野餐聚宴,又或回家聚宴。清明節在廣東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一些地方自古就有舉行清明會、吃清明宴的習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參加,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港澳

  港澳的清明習俗與廣東大體相同。清明時節,香港民眾一般會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燒香燭、冥鏹,清除雜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鮮花、燒豬或白切雞等。盡管香港大部分墳地墓園都有公共交通連接,但清明節當天交通依然擁堵。民眾時常為避免人多擠迫,習慣錯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當日掃墓祭祖的傳統。

  清明是澳門的法定假期。清明掃墓祭袓是澳門居民很重視的習俗,澳門人把清明當天叫作“正清”,在清明當天掃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節前后,“行正清”的人們除了自備香燭、冥紙以外,還攜帶了燒肉或是一整只乳豬、水果、糕點、酒等來供奉祖先。

  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稱祭清明,或“祭墳”拜太公。各地習俗有所差異,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墳,有的地方卻一定清明日上墳。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幾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戶的祖宗。祭清明時先給祖墳“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墳之頂。祭品擺好,先點蠟燭,后點香,按人多少發香,由輩份高的,主祭禱詞,然后大家一起跪拜。祭畢,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最后收拾祭品離開,所有的墳都要到過,全用同樣的程序祭祀。

  舊俗清明要祭祖,祭祖有家祭、族祭及祠祭三種,清明日祠堂門大開,合族行祭,上廳掛大祖宗畫家,男女老少共聚一堂,共祭族祖,祭禮用全豬、全羊、全雞三牲及諸類時果。祭畢,分份子給子孫,并設宴招待族人,場面盛大,儀式隆重,座席上位置不論老幼,以輩份為序,不分貧富,小者執壺。建國后,很少有祠祭。現在只有家祭,每家每戶一桌齋飯祭拜祖宗。

  江蘇

  江蘇各地清明節習俗不盡相同,泰州人于清明節舉行劃船比賽,稱為“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徐州人清明掃墓,猶稱“上陵”(陵讀音“林”,指陵地),將近清明時,徐州人便紛紛舉家上墳祭祖,最遲不得超過清明節這一天。清明上墳,除羅列醇酒、肴饌、燃香燭、化冥紙祭祖外,還須替祖墳添土;徐州清明節不僅要吃蒸菜和青團子,還要插柳、上墳祭祖、掩骨會、掃“金銀灰”、春游踏青遠足。

  上海

  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于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制成,經青艾(草頭汁)調和而呈綠色糕團,一般為豆沙餡或芝麻餡。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

  安徽

  安徽省內不同地區的清明節習俗也不一樣。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懸紙錢于墓樹,稱為贐野鬼;合肥家家戶戶則習慣在門頭上方懸柳枝、往墳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鄉踏青游春。清明節的習俗除了祭祖、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傳統。海南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為祭“己祖”,以一戶或幾戶為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干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后為祭“眾祖”,以幾十戶或幾百戶為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廣西

  按照廣西的習俗,晚上掃墓是禁忌。清明祭掃要按祖先的輩分進行,先掃祖墳,再掃家墳。按照習俗,祭掃的程序是先將墓園打掃干凈,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將墓地里的雜草清除干凈;然后是祭祀,過去人們都喜歡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頭行禮祭拜,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在廣西,許多人會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飯,還有三牲(雞、豬肉、魚),寓意子孫衣食豐厚,年年有余。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福建

  閩南僑鄉對于清明節十分重視,閩南清明節習俗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戶要煮“潤餅菜”(春卷)、帶牲醴,到廳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靈,以及厝主、地基主等。福建閩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后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后(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福州清明,東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稱為“煮菜臛”。惠安人掃墓時放紙鳶,吹麥簫。泉州清明吃“潤餅”、制“腳目粿”,這是一種球狀的點心。

  山東

  清明上河圖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在清明掃墓時,要在墳上加新土。據說這是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棲霞、黃縣等地全族公祭祖墳后,一起吃祭后的饅頭及菜肴,稱為“房食”或“祊社”。魯北地區還保留了南北朝時“斗雞子”的習俗。濱縣的兒童,在這天以煮熱的雞蛋互頂,誰的雞蛋先破,誰就是輸。齊山、博山等地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干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為“飯牛”。

  湖南

  湖南長沙將掃墓稱為“掛山”,有“前三后七”之稱,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后七天為掃墓期。掃墓祭祀有先后順序,一般都要先將墓地清理干凈,拔除墓地雜草,插上“掛山條子”在墓前拜祭。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湖北

  湖北各市的清明節習俗各不相同。武漢清明節有“掛紙”習俗。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紙制作燈籠和幡標,掛于祖墳上,并鳴鞭炮,供祭品。坪壩、三陽、羅店、宋河等地還有抬香案、抬整豬至墓地祭祖的習俗。黃石人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云南

  云南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會在清明節前后,一個家族就會邀約在某一天,幾十個人一行,買好菜,帶上鍋碗瓢盆,一大早就出發去往山上找一塊空地開始做飯。到中午時分,再把酒食果品供祭在墓前,燒點紙錢、叩頭行禮,緬懷先人。

  四川、重慶

  清明川東和重慶萬州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節前后,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四川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兇,稱為“油卜”。成都一帶則賣炒米團,上面點染彩色,以線相串,稱為“歡喜團”。

  江西

  江西省內各個地方也有差異,像時間的選擇就有很大不同。永豐縣的清明掃墓以清明節“前三后七”為期,九江各地則習慣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大部分袁州區人選擇在農歷三月初三掃墓,只有少數外出工作的人才會在清明節趕回家掃墓。新建縣清明拜掃,例用春餅。永豐縣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為繭果,或壓糯米為糕,澆上糖汁,稱為飯果,猶有寒食之遺風。安義縣清明祭掃惟男丁行祭,婦女皆不參加。

  貴州

  老貴陽人在清明這天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點、涼粉、涼面加鹵菜、涼菜;鍋魁加鹵菜、涼菜。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

  陜西

  興平縣清明,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富平縣每戶人家于清明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準備牲禮來祭祀,以祈求豐收,稱為“游水”。同州縣清明祭掃后,折柳枝插門;并以紙錢貼于樹干,據說如此可以防蟲蟻。洛川縣清明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為紀念。

  青海

  青海人過清明節,有些獨特的風俗。青海人的過清明節從春分過后就開始了,俗稱“田社”。從田社開始,就要準備上墳掃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掃墓,一直到清明節。西寧的傳統祭祀品是紙錢、黃表紙、冥幣,還有12個大饅頭,準備的食物有酒、米湯、奶茶、肉類,到墳上燒過紙后,就點燃煤火,把各家帶來的食物集中起來,放在火上燒熱了吃。男人們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們坐在一邊拉家常,順便拾點撒在墳頭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

  甘肅

  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祭文悼念、網絡祭奠等逐漸成為甘肅過清明節的時尚。過去,老蘭州人掃墓的時間,一般從“田社”開始,到清明當日為止。“田社”也叫做第一個祭祀日。“田社”在民間有個簡單的推算法:即“九盡十日為田社”。

  山西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肴,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面餅,形如盤蛇。回家后將面餅放在院里,吹曬干以后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于寒食禁火的緣故。

  河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東安縣清明插柳、看花。節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掃墳墓,清明節當天則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為蛆日,造酰醬。官府祭厲壇。元氏縣清明節又稱花節,人家買花置酒宴請賓客。

  吉林

  延邊,端午節有吃打糕的習俗。這是用艾蒿與糯米飯打制成的年糕。據說,艾蒿制作的打糕味道清香,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北京

  北京,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活動。此外,清明節之所以吃寒食,傳說為了紀念春秋時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只吃寒食。

  河南

  河南鞏縣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墳。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諸神。孟津縣清明插青苗于麥地。在北宋時,“頒新火”是從皇家、官府到社會各界都盛行的重要習俗,每年清明節期間舉行。在儀式上,要熄滅舊火,重新鉆木取火,將火種發給百姓,取除舊布新之意。

  臺灣

  清明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臺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臺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臺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后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國外習俗

  印尼華人

  早年印度尼西亞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華人一直延續著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百善孝為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里,“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印尼華人表示,清明節很有意義,這期間不僅掃墓拜祭先人,緬懷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團聚的日子,清明節習俗應該代代傳承,尤其是現代社會更應該發揚孝道。

  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宗親們通常是祭祖后共進午餐,敦睦宗誼。一些地方在清明節期間,舉辦師生校友聯歡會,加深彼此情誼。更多的華人是舉家前往墓地給先人掃墓,或到寺廟進香祈福。

  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不忘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清明節在馬來西亞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馬來西亞,華人的公共墓園一般叫做“義山”,因此當地人常說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者直接說“拜山”。清明節當天,拜祭者先將墳墓打掃清理干凈,然后擺上鮮花、水果等,再點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緬懷先人。

  新加坡華人

  同樣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清明節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節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后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則是近20年新加坡華人興起的潮流。在清明節前,新加坡華人見面時往往會用家鄉話互相詢問:“回家鄉過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國祖籍地掃墓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祖先。

  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美國華人

  清明時節,美國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每年都會舉辦活動紀念華裔先民,并呼吁華人不要忘記先民在加州開疆辟土的貢獻。當地華人紛紛以不同方式進行每年一度的清明節紀念活動。

  紐約華人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們過清明節的不同方式。在這一天,許多傳統僑團都紛紛在報上刊登春祭廣告,并在會所內張貼通知,組織成員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節掃墓成為華人聯絡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場合。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來美的新移民,也往往會通過書信和電話向遠在故國的親友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美國華人雖然遠離故土,但許多人都認為,在接受美國主流社會文化的同時,不應忘記中國的傳統節日。華人方焰指出,紀念華人傳統節日有助于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增進海外華人的交往和團結。

  返回目錄>>>

  祭祀掃墓

  祭祀的方式有:

  1、零碳祭祀

  拒絕采用焚燒冥幣、燒香化燭、燃放鞭炮等舊有祭祀習俗,倡導采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絡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環保的方式來寄托哀思。

  2、簡樸祭祀

  倡導“簡祭”“薄祭”“公祭”等新的祭祀形式,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相互攀比,抵制庸俗愚昧、封建迷信的祭祀陋習,使清明節祭祀由注重實地實物祭掃向以精神傳承為主轉移。

  3、健康祭祀

  倡導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倡導參加郊游、踏青、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舉行經典誦讀,烈士陵前入黨、入團、“成人宣誓”等活動,親近自然、陶冶情操,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4、安全祭祀

  增強安全意識,嚴禁在十字路口、社區樓院等公共場所和山場、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冥幣、燃放鞭炮,嚴防火災和傷亡事故的發生。倡導平安出行,遵守治安管理秩序,合理安排祭掃時間和路線,避免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節日環境。

  祭祀注意事項:

  1、祭掃應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鞭炮。焚燒完畢,要等余火燃盡方可離去。應避免在樹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最好攜帶鐵鍬、水桶等滅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發著火。

  2、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要保持消防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3、在野外祭掃時,要嚴格遵守當地野外用火管理規定,切忌亂扔煙頭。

  4、不要選擇在斜坡上燒紙,陡坡會自然改變火的行蹤,尤其是火的蔓延速度。大風天氣絕對不能燒紙。風會刮起燒紙,成為流動的火源并且加速火勢的蔓延。

  5、燒紙前,應清理干凈燃燒點周邊的枯枝落葉等可燃物,斷絕燃燒媒介,同時要準備好充足的水和滅火器具,燒紙后要使用滅火器具或水徹底熄滅燃燒灰燼,并觀察一段時間確信死灰不能復燃后再離開。

  6、燒紙要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圍欄或在挖好的深坑中進行。阻燃圍欄要選用不宜燃燒的材料制成,要有一定的高度,防止燃燒物隨上升熱流飄出。

  7、自行駕車前往墓地掃墓時,切莫將車輛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祭掃應到指定地點,不能選擇在重要交通干線及路口和市區大街小巷等公共場所。

  8、不要在小區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線下、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燃放煙花爆竹,防止因燃氣泄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燃。

  9、一旦突遇火災,要保持鎮靜,及時拔打119或110。逃生時,不要盲目跟從人流亂沖亂撞,要判明火勢,火苗燃燒方向,逆風逃生,果斷地迎風跑出火災包圍圈,切勿順風而逃。被大火包圍在半山腰時,應當使用濕毛巾遮住口鼻,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躲避不及時,應選在附近沒有可燃物的平地臥地避煙,不可選擇低洼地或坑、洞等容易沉淀煙塵的地方。

  清明掃墓禁忌

  1、清明掃墓怎么凈身、防身

  取紅包袋一個,內中放七片榕樹葉與鹽米少許。若無榕樹葉,可以用艾草、芙蓉葉替代。在出發去掃墓前,把紅包放在上衣口袋,掃墓完成后,記得將紅包丟掉,不可帶回家,這樣做有助于避開不好的'氣場。

  而為了保險起見,在掃墓結束后,建議大家到外面的餐廳吃飯,或是去商場買東西,亦或是外面公廁方便都好,然后再回家,這樣來避免不干凈的東西跟你回家。

  2、掃墓忌諱嘻笑打鬧,也不能胡亂拍照

  墓地是先人的安居之所,所以掃墓時,記住不能做出對祖先不敬之事,諸如跨過墳墓供品,喧嘩笑鬧、隨處小便等都萬萬不可。另外,清明掃墓是為了紀念祖先,這是后人帶著追思之意向亡靈敬拜的時候,因此自拍或合影的舉動都不合宜,更忌諱將墳墓拍入鏡頭。

  3、清明節掃墓用什么花,穿什么衣服合適

  清明節掃墓通常使用有思念和懷念含義的菊花,但花色不宜太艷,一般以白色、黃色最為適合,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葉較大的鮮花,如百合、康乃馨等,更能表現對先人的追思敬意。

  清明節掃墓為尊重逝者,衣著裝扮應該以自然、素雅端莊為主,一般是穿深色衣服而忌諱大紅大紫、過于暴露的衣著。另外需要注意,除了掃墓時帶去的供品,祭祀的花束和墓地的花草、昆蟲、野果,一定不要帶回家中。

  4、清明時節忌諱探視親朋好友

  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特殊時候,一般不應安排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這是為了避免不吉利。若是清明節之前已經提前掃墓了,那么清明節當天可以到附近人多的地方走走,如人多的商場、市集等,到了晚上應該早點回家。

  5、掃墓當日一早,察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當日早上洗臉之前,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額頭,若呈現有烏黑氣色,則表示時運較低,在參加掃墓時,除了按照上文所述做好凈身、防身準備,也可在右手佩戴黑色系的水晶,或翡翠觀音、佛公、開運紅繩等,以此來幫助化解。

  返回目錄>>>

  相關古詩

  1、清明日對酒

  作者: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作者: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4、長安清明

  作者: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5、折桂令客窗清明

  作者: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6、朝中措清明時節

  作者: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7、清明

  作者: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8、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9、壬戌清明作

  作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10、清明日

  作者: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11、喜遷鶯清明節

  作者:薛昭蘊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花色融,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

  12、《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13、《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1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5、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16、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并在此時心。

  17、清明

  (唐)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18、清明

  (唐)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鞠將懷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銹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19、清明日

  (唐)李建勛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20、湖寺清明夜遣懷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21、清明日龍門游泛

  (唐)李嶠

  晴曉國門通,都門藹將發。

  紛紛洛陽道,南望伊川闕。

  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

  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

  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

  群心行樂未,唯恐流芳歇。

  22、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23、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2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25、《漁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

  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

  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26、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27、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28、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

  (唐)張籍

  郡內開新火,高齋雨氣清。

  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

  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

  政閑方宴語,琴筑任遙情。

  29、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唐)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30、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31、江南清明

  (唐)鄭準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

  延興門外攀花別,采石江頭帶雨逢。

  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32、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33、《滿宮花》花正芳

  (唐)張泌

  花正芳,樓似綺,寂寞上陽宮里。

  鋼籠金鎖睡鴛鴦,簾冷露華珠翠。

  嬌艷輕盈香雪膩,細雨黃鶯雙起。

  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

  34、清明節一日

  (清)李漁

  正當離亂世,莫說艷陽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煙。

  戰場花是雪,驛路柳為鞭。

  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35、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返回目錄>>>

  相關諺語

  1、高粱早播秸稈硬,谷子早播多發病。

  2、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3、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4、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5、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6、清明筍出,谷雨筍長。

  7、稻怕寒露一夜霜,麥怕清明連放雨。

  8、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9、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

  10、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11、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無雨,后來哭雨。

  12、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13、清明有雨麥苗肥,谷雨有雨好種棉。

  1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15、雨打清明節,干到夏至節。

  16、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17、清明前后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18、祭罷祖,就種瓜。

  19、清明刮墳土,莊稼漢真受苦。

  20、清明冷,好年景。

  21、清明種瓜,立夏開花。

  22、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23、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24、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25、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26、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27、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28、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

  29、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滿立夏,寒死老郎爸。

  30、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31、清明刮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32、清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

  33、清明冷,好年景。

  34、清明螺,抵只鵝。

  35、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36、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

  37、清明暖,寒露寒。

  38、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39、清明前掛金錢,清明后掛銅錢。

  40、清明前后寒十天。

  41、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42、清明曬得楊柳枯,十只糞缸九只浮。

  43、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44、清明無雨少黃梅。

  45、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46、清明響雷頭個梅。

  47、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無雨,后來哭雨。

  48、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49、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50、清明有霜梅雨少。

  51、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52、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53、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適時。

  54、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55、雨打清明節,干到夏至節。

  56、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57、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

  58、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59、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60、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61、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無日晴。

  62、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63、清明前后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

  64、春雷日日陰,半晴半雨到清明。

  65、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

  66、清明晴魚上高坪,清明雨魚埤下死。

  67、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68、清明不插柳,死后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69、清明前后,點瓜種豆。

  70、栽樹不過清明節,栽松不讓春曉得。

  返回目錄>>>

  清明節作文

  范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并且對得起他人。

  范文二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我們一家到鄉下踏青。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氣連同那油菜花的香味撲面而來,讓我一下就喜歡上這里。遠望,那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鋪成的一條金黃色的地毯,就如同荒涼的山丘鍍上一層閃閃發光的金子,美麗極了!腳下的小草好像沒睡醒似的,可是春姑娘告訴他們該是時候起床了。

  于是小草紛紛從泥土里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河邊的柳樹,抽出新的枝芽,像飾品似的打扮著它們的柳樹媽媽,一轉眼就換上了綠色的新裝,顯得更加年輕漂亮。五顏六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歌唱著這美麗的春天。

  這次去踏青,鄉村的模樣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這如詩如畫的美景,怎能不令人留連忘返呢?

  范文三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

  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后再進行祭祖儀式,由于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征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采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地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范文四

  清明的雨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從中嗅到了一絲淡淡的哀愁。不似“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溫柔;不似“夜闌臥聽風吹雨”的粗暴;不似“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充足,只含“物似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限哀愁。

  爺爺過世已經五年了,想起爺爺生前對我的百般呵護:為我驅趕夏日的炎熱,為我拂去秋日的煩惱,為我打散冬日的嚴寒,為我種下春天的希望。因為有了爺爺的陪伴,我才不覺得寂寞;因為有了爺爺的呵護,我才得以無憂無慮的成長。清明節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到頭來卻只是“欲語淚先流”。

  清明的路格外幽靜,松柏毅然挺立在雨中,哀愁的雨拂過楊柳鉆進花叢。低著頭,掛著淚珠,沉默不語的行人匆匆走過,真像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的到來,更加清晰的勾起了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一顰一笑都呈現在我們眼前往日借工作來掩飾傷痛的人,不得以又重新揭起了傷疤。

  門前的小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檐上的燕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煤油燈成為古董,管道天然氣進入了廚房,電腦走進我們的生活……時光飛逝,物是人非,我們漸漸長大,親人漸漸遠去,站在先人墓前,任淚水肆意漂灑,回憶昔日的點點滴滴。

  桃花匆匆開了又謝,楊柳匆匆綠了又枯,清明去了又來。感傷,思念,留下了傷心的人浸默在風雨中。清明節愁煞了多少人!

  雨依舊下著,下著,物是人非。“沙,沙,沙……

  范文五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今年的清明節很快就到了。清明節既是懷念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家人走親訪友、郊外踏青的好時光。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是我盼望了很久的事情。

  終于,清明節前夕,爸爸媽媽帶著我到老家去掃墓。踏著山路上的荊棘,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前。面對已逝的前輩,我們所有人都肅然起敬,對著他們的墳墓深鞠躬。爸爸遞給我一根點燃的香,看著那裊裊上升的煙霧,爺爺奶奶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現在我的眼前,回想起他們對我的疼愛,我十分難過。

  接下來,我們又給他們燒了很多紙錢,凈是“百元大鈔”,我們衷心希望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得無憂無慮!最后,爸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鞭炮開始放起來,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我默默地許下愿望:希望爺爺奶奶保佑我學業進步,全家平安幸福!

  我們在下山的途中,走了一條近道,一路上又看見幾座墳墓。走近一看,有的墓碑上還有一個五角星,但是顏色已經淡化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代表為國捐軀的烈士。爸爸告訴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這些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永遠紀念他們”。我的心里特別激動,滿山的杜鵑花也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此時開放得更加鮮艷。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為了安撫亡靈的”。

  于是,我便采了幾支放在墓前,愿烈士們安息!年年都有清明節,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正如唐朝詩人杜牧詩中所描寫的情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恩德,一定要努力學習,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范文六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然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我們穿著干凈的校服,胸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形,來到了烈士紀念碑前。在漫天飛雪的環境中,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舉行了一場“緬懷先烈”的主題隊會。那時許下的一句句誓言,我久久不能忘記。最后,我們還獻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表達我們對烈士的尊敬。

  雖然沒有去烈士陵園,但我們的心情還是十分激動。我仿佛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胸口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劉胡蘭死在敵人的鍘刀下……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處在危機的.時刻,是他們,不顧一切,沖在前頭,保護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時光。“少年強則國強。”現在的我們也必須不停學習、奮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們。

  范文七

  清明節那天,我們一家人去瑤上水庫旁邊的山上給爺爺掃墓。

  走在山路上,你可以看到莊稼因干旱而枯萎。這塊土地像石頭一樣干燥,張開著大嘴。曾經郁郁蔥蔥的山上開滿了各種各樣色彩繽紛的野花,現在只剩下干草。以前蕩漾的水庫現在就像一個淺池塘。火辣辣的太陽讓我們睜不開眼睛,而往年的清明節卻下著毛毛雨,涼颼颼的。當我到達墓地時,我非常驚訝。為什么前幾年墳墓周圍又高又壯的冷杉樹今年已經干枯變得無精打采?深深的雜草已經失去了以前的活力。我們不能像往常一樣燒香燒紙向爺爺進貢,因為天氣干旱,樹都干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點火,無疑會引起森林火災。我們清除了墳墓里的雜草,清理了周圍的環境,給了爺爺鮮花和水果。

  今年,由于中國西南地區發生了自明朝以來最嚴重的干旱,這一次我們沒有看到綠草,五彩繽紛的野花,也沒有看到茂密的森林氧氣。母親說全球變暖現在不是一件好事,它實際上是大自然對不關心環境的人類的報復。

  范文八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我早早的來到了我老家,準備去踏青,掃墓。

  等到我們熊家子孫都到齊后,我們有的拿了爆竹,有的花圈,有的拿了鋤頭和鐮刀,還有的拿了魚,肉,酒拿去祭拜祖先。

  我們上山時,馬虎的妹妹摔了一跤,于是,我一個箭步上去把她扶了起來,把他扶起來后,我又趕緊把她哄好,把他哄好后,我們差不多就到了山腰,也就是我們要掃墓的地方。

  到達目的地后,拿魚,酒,肉的把這些東西放在墓前再把花圈放在墓上后我們就在這里祭拜,我們系擺完后就開始掃墓了,我們有得拿鐮刀有得拿。上著有的

  到達目的地,后拿魚,酒,肉,的把這些東西放在墓前我們就在這里舉辦。我們幾百完后就開始掃墓了,我們有的拿鐮刀,有的拿掃帚,有的在掃地,有的在割草,而我卻沒有,因為工具少了。掃完墓,我們便放了煙花……

  踏青完后我們就去吃午飯了,吃過午飯,我們就回了家。

  范文九

  清明節到了,又該念起那千古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是心里卻是灰蒙蒙的一片。爺爺是去年過世的,我和爸爸來到爺爺的墓前。爺爺啊,孫女與您近在咫尺,但卻陰陽兩隔,那是如何的悲傷呢?

  畫面再次浮現在眼前: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正坐在小板凳上,拿著故事書,一字一頓地讀著。聽不懂普通話的您依然笑著,聽得津津有味……畫面模糊了,有清晰了。小女孩乖乖地跟著爺爺采青蓬。在老人的嘮叨中,那個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但是,粗心的小女孩沒有看到老人眼中的悲傷,他在盡自己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終于有一天,爺爺病倒了,閉上了那雙憂傷的眼睛,永遠的閉上了。往事歷歷在目,但那只剩回憶……該回家了,一陣微風吹來,爺爺,那就是您對我們的思念嗎?

  范文十

  清已經是清明節了。草長鶯飛,鳥唱花香,這是農村不可缺少的景觀。綿綿細雨讓清明節的農村更加悲傷。

  但是對我來說,快樂的音符占據了我整個清明節。

  因為在我的村子里,有一個不成文的習俗,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煮野生稻,而且這種野生稻會年復一年地出現在同一個地方,有著相同的菜肴。

  清明節前,村里的每個家庭都開始數野生稻:你家煮了一鍋,我家煮了一桶;你的家人準備湯,我的家人做一些菜。清明節那天,每個家庭都會燃放煙花,到處都是人。孩子們總是跟著大人去找零+的地,堆磚頭來造爐子。很快每個人都準備停下來。接下來,在大人的指揮下,孩子們到處去撿柴火。去年冬天留下的桑枝和路上的干草都是很好的材料,撿起來可以燒掉。當一切都準備好了,大人和孩子會一起玩,你不會讓我,我不會讓你,都急著去做這個和那個。

  返回目錄>>>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文字04-03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素材10-13

雷鋒手抄報內容文字09-17

清明節緬懷先烈勵志手抄報素材內容10-06

讀書手抄報素材內容08-23

數學手抄報內容素材05-14

語文手抄報內容素材10-21

衛生環保手抄報的內容及文字09-11

禽流感手抄報內容文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