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端午節小報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了讓同學們更了解端午節,給大家分享了端午節小報,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端午節小報
端午節小報圖片1
端午節小報圖片2
端午節小報圖片3
端午節小報圖片4
端午節小報圖片5
端午節小報圖片6
端午節小報圖片7
端午節小報圖片8
端午節來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習俗
劃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并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并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栓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各地區的粽子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大多數是糯米粽。多以紅棗、豆沙為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廣東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咸蛋黃、花生、五花肉及蓮子,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嘉興派
浙江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閩南派
豬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等,吃時蘸調蒜泥、紅辣醬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
山東派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輩分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風味獨特。食用時,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以麻辣著稱。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當然獨特,麻、辣、鮮、香的口感,絕對地道的川味享受。
西安派
西安的蜂蜜涼棕子歷史悠久,最早載于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后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
云南派
竹筒粽是云南少數民族的特色,以新鮮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為容器,在每一節竹子中盛水乘米盛配料,用寬大的蕉葉、粽粑葉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最新端午節小報】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小報素材06-11
端午節小報文字06-04
端午節小報簡單又漂亮06-11
端午節的小報內容資料06-14
數學小報10-20
讀書小報圖片07-23
人防小報內容10-16
讀書小報模板10-05
關于足球小報02-20
學雷鋒小報素材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