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的手抄報資料
還在找關于交通安全的手抄報資料嗎?快來看看吧!
交通安全的手抄報資料
疲勞駕車的危害與預防
車水馬龍的公路上,需要駕駛員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敏捷的反應。但是,在春運、節假日或者運輸旺季期間,一些司機趁客流貨運旺季為追求經濟效益疲勞駕車,為了利益疲于奔命;一些“業余”司機忙于應酬不知休息,有的參加朋友聚會,經常玩個通宵,拖著一身疲倦駕車;一些長途司機急于趕路長時間連續駕車,成為交通事故的一大隱患。
據統計,去年我國因司機疲勞駕車共發生交通事故629起,死傷538人。這些事故有以下一些共同點:1.疲勞駕駛在男性中最為常見,尤其是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青年男子是交通意外中頻頻出現的人群;2.有30%的人身兼多職、上夜班以及連續20小時以上工作;3.夜生活無度或家務事過重,不能保障足夠的睡眠時間;4.不少是新手,“道路”不熟,精神過于緊張;5.車內條件差,比如溫度過高,噪音過大或駕駛座位不合適;6.情緒不好,比如生活不如意,事業不順利,開斗氣車等。
交警部門提供的資料說,當前特大交通傷亡事故中,由于疲勞駕車造成的約占40%左右,對安全行車構成了嚴重威脅。據研究,駕駛員對復雜動作反應在行車初期操作過失占12%,隨時間延長,過失也增加,8小時后行車操作過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的李舜偉教授表示,疲勞駕駛不但會影響駕駛員的反應時間、判斷和視覺,也會影響他的警覺性和對問題的處理能力。特別是由于疲勞而產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誘因。那么,疲勞駕駛是怎樣引起事故發生的呢?
當人疲勞駕駛時,生理、心理的系列反映將出現下列變化:
倦怠、無力 對疲勞駕駛的人來說,開始是肩和腳感到不適,接著腰部難受;繼續駕駛,疲勞的感覺就會蔓延到全身,致使全身乏力,進而周身酸痛,精神恍惚。這時,感覺主動性減弱,駕駛能力下降,對操作缺乏信心,最后無法按照規程繼續駕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因為大腦長時間工作,正常的血液循環已不能滿足腦細胞的需要量,造成大腦缺氧,從而出現一系列心理失調現象。
感知機能稀化 一般經過2至4小時的連續駕駛,中樞神經就會產生疲勞,開始出現感覺銳敏度變化,眼睛正常的運動狀態被破壞(注意力不合理地延長、跳動和“徘徊”)。疲勞,還會引起錯覺、聽覺遲鈍、觸覺和運動覺的敏感性減弱;辨認交通標志的能力,在疲勞時能遺漏30%,識別距離能力只有正常情況下的一半。
注意功能失調 疲勞發展,注意力渙散,注意范圍縮小,注意的分配和轉移發生困難,經常丟失重要的交通信息,反常地注意次要交通信息。
記憶力變壞,思維能力明顯降低 有時忘記操作規程,違反交通規則,甚至走錯路線。
駕駛動作失調 長時間駕駛,駕駛員肌肉的收縮調節機能也要降低,動作準確性下降,有時發生反常反應(對于較強的刺激出現弱反應,對于較弱的刺激出現強反應);動作協調性也受到破壞,節律失調,動作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以致操作遲緩、生硬、不合時機。這種反應在制動、轉向上,表現十分明顯。
反應時間顯著增長 據國外研究,工作一天后,不同年齡的駕駛員對紅色信號的反應時間都增長了,同時對復雜刺激的選擇反應時間(同時給紅色和聲音刺激)也增長,有的甚至增長2倍以上。
判斷和駕駛錯誤增多 疲勞以后判斷和駕駛錯誤遠比平時增多。判斷錯誤表現為對道路的通暢情況,對潛在事故的可能性及處理方法考慮不當等。駕駛錯誤多為掌握轉向盤、制動、換檔不當等。嚴重者可發生手足發抖、肌肉痙攣、動作失調,有的人甚至進入半睡眠狀態,把車開入河里、橋下,或撞在巖壁上。
困倦瞌睡 疲勞發展到最嚴重的情況就會導致駕駛員在行車中瞌睡。這時,駕駛員由于來自車內外的一切信息完全中斷,無法進行正常的心理活動,必然誘發重大的交通事故。
駕駛車輛是一種非常耗費體力與腦力的勞動。駕車時,感覺器官及運動器官始終處于緊張狀態,駕駛員需要付出較大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長時間作業會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調,從而嚴重影響到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有關專家說,造成司機疲勞有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第一是長期腦緊張,開車時大腦自始至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很容易導致頭昏腦漲。第二是駕車動作的單一性,我們都有這種體會,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出現多種姿勢、多種頻率或多種節奏就不會感覺累,但司機不行,在開車時不僅姿勢始終是同一種,連注意力也要始終繃得緊緊的,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路平、沒彎、車少,一腳油門踩到底,沒有任何可引起興奮的東西,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引起大腦疲勞,如果遇到情況根本反應不過來。第三就是開夜車,受晝夜時差限制,人在燈光下總會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再加上晚上車少路寬,或司機白天沒得到很好的休息,產生疲勞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造成疲勞還有三種間接原因,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同時還往往與氣候、交通條件和道路條件有關。
那么,如何避免疲勞駕車呢?
要避免疲勞駕駛,首先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通宵達旦地加班、跑長途,甚至打牌、聊天、泡吧,對司機來說都是不可取的。一天當中有三個危險時段,即中午、黃昏和夜里,這三個時段開車更要格外小心。其次,要讓大腦皮層有恢復的時間,最好不要長時間地持續開車,大約每持續駕駛100公里或兩小時就應該停車休息,途中感覺單調犯困時索性停車休息一會兒恢復體力,千萬不可強打精神開車。
合理而科學地安排作息時間 駕駛員進行長時間或長距離駕駛時,影響最大的是與駕駛直接有關系的各種機能。因此,行車前必須盡量保證正常的睡眠。大部分車禍是在夜里零點至6點和白天13點至16點行車時造成的,而此時段最容易感覺疲勞。一般情況下,防止疲勞最有效的措施是充足的睡眠,盡量不要開夜車,保證休息。行車中,跑遠途時應該幾個人輪換著開車,一人開車其他人睡覺,視覺也可以得到休息。還應當調節一下座位和椅背,或過一段時間就下車在路邊放松一下自己,眼晴不要老盯著公路的中心線,必須與其他車輛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再有就是要自尋刺激,可收聽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或聽些笑話;吃清淡食品、多喝水,煙雖然刺激神經系統,但也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促使疲勞,不過,喝茶有柔和的興奮作用,是長時間開車中的上等飲料。千萬記住,不要事先確定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以防止為趕時間而疲勞駕車。因此,駕駛員盡量不要長時間連續駕駛,要按照自己通常的睡眠習慣絕對休息好,合理調配好自己的時間。
夜間安全行車五要素
夜間行車是交通事故多發期,有相當一部分交通肇事逃逸案都是在夜間發生的。如果能夠掌握夜間行車的特點,做到對癥下藥,就能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
1、行車速度。十次車禍九次超速,夜間行車就更不例外了。這是因為車速會縮減視力范圍,據有關資料表明,時速每增加10公里,視力范圍就能縮減4-5米,從而產生對周圍環境觀察不夠。
2、眩光影響。眩光會給人一種不適的反應,夜間行車繁雜的光線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覺傳遞到大腦,導致人體頭暈目眩的感覺。
3、視線障礙。如果自身的車燈達不到一定的亮度,將會導致對前方物體的.觀察不夠,特別是對一些違章停車及尾燈不亮的“障礙”車,往往要發生追尾事故。
4、路面狀況。路面熟不熟,與行車安全大有關系。為什么一條新修的路段,在一個時期內事故多發?大都是因為駕駛員對路況變化掌握不夠。
5、精神狀態。早晨是人體精神狀態最佳時期,而到了夜間由于受生物節律的影響,駕駛員漸漸的人困馬乏,聽覺和視覺受到抑制,發現險情不能做到及時排除。因此說夜間疲勞駕駛是事故多發的一個主要原因。
炎夏安全行車四對策
炎炎夏季,會使人心情煩躁、容易疲勞、強光特別刺眼,車輛也特別愛出故障。這四個問題,應對不好,則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里特提出四條對策,認真掌握,可使駕車者安全行車。
一、在炎熱的天氣里,由于燥熱,駕駛員和其他交通參與者難免有急躁情緒,導致開快車,與其他車輛和行人爭道搶行,因而違反交通法規。
對策:天氣燥熱會讓人出現煩躁情緒,自我調節情緒很重要。要及時集中注意力,開車時保持心態平穩,心情舒暢。注意控制車速,尤其在比較窄的路上或者行人多的路段。
二、由于氣溫偏高,人們睡覺晚,白天開車容易犯困,頭昏腦脹,駕駛室溫度又高,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失誤。尤其是中午,駕駛員更容易因精神疲倦打瞌睡。
對策: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萬一駕車疲倦時,最好開到附近的停車場休息一下,也可以聽聽廣播、音樂,趕走身上的倦意。開車前最好適當地活動幾分鐘,更有利于血液循環,增強肺活量,使精力更加充沛,繼續駕車時不會感到疲勞。
三、中午陽光特別刺眼,駕駛員看不清前方和周邊的各種動態,有時劇烈的'反射光甚至讓司機睜不開眼。一些人受不了暴曬致使違法駕車和行走。如行人就近隨意橫穿道路,個別司機怕等候紅燈時遭太陽暴曬,出現闖紅燈的現象。
對策:利用早晚涼爽時段出行,盡量避開中午前后的高溫。開車時集中精力觀察路況,遇耀眼的陽光時,最好戴上墨鏡,降低亮度。行人出行要帶上遮陽傘或戴上帽子。
四、天氣炎熱,車輛似乎喜歡發生故障,機件也更容易損壞,路上經常可見拋錨的車輛。在高速公路行駛,車輛爆胎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對策:車主要重視車輛保養,每天出車前,應檢查機油、電瓶、冷卻液、燈光、制動、輪胎等機件,定期去做車輛保養,隨時掌握車輛狀況,發現小故障要及時修理。
【交通安全的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交通安全手抄報資料07-14
兒童交通安全手抄報資料06-07
查交通安全手抄報的資料08-18
冬季交通安全手抄報資料12-21
冬季交通安全手抄報內容資料09-16
交通安全的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09-24
關于交通安全手抄報內容資料04-23
關于交通安全手抄報內容資料08-17
關于交通安全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09-02
交通安全手抄報資料有一點難的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