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秋天手抄報內容
情感入秋,一切都顯得靜美,安逸。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詩情畫意。下面是有關小學生的秋天手抄報內容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秋天手抄報內容
秋天來了作文
天,像擦拭的一塵不染的玻璃;輕盈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樣,火辣的太陽換成了溫暖的光芒,滾滾的熱浪變成了秋天的涼爽。每當你早晨起床時,都會不由自主地覺得:“啊!這天氣真冷啊!”的確,秋天的早晨可不像夏日的早晨,秋,是吹著陣陣涼風,陰涼陰涼的,這秋風似乎在提醒人們:“秋天來啦!小心著涼哦!”呵!這秋風可真有意思啊。
有時,秋風也是個頑皮的孩子。夏天過去了,而現在秋天來了,一棵棵大樹都光禿禿的,老樹們陰郁的站著,隨著時間的流逝,身上長滿了一絲絲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而它們只好無奈地單調的站在那。往日大樹上翠綠翠綠的葉子,也已經涂上了黃色。枝頭上的黃葉已經活完了暫短的一生,被這秋風一夜掃盡,紛紛飄落下來,落在地上,遍地似乎鋪上了一塊黃地毯。哎呀!這不是又給清潔阿姨添加了更多的工作了嗎?
唉,這頑皮的孩子!
當秋風來到花草叢中時,剛一到,就和花草們撞了個滿懷,弄得花草們東倒西歪,左搖右晃的。你可以說他是擾亂了花姐姐草妹妹的安寧,也可以說他是給他們增添了一絲生機。
花兒一見到秋風,便忍淚訴說自己的痛苦,而小草也則爭先恐后地向秋風傾訴。一個個都受了什么委屈啦?噢!你瞧瞧他們便一清二楚了。眾多花兒一不再是亭亭玉立、花枝招展的`少女了,現在的她們只是花樣年華后的花甲之年了。枯萎的花瓣,彎曲的腰肢,垂頭喪氣的。小草們也好不了多少,嫩綠的草叢已變成了一片枯黃。想必,他們都很懷戀往日的花樣年華吧!
秋天,雖然不像白花盛開的春天那樣充滿生氣,五彩繽紛,也不像綠樹成陰的夏天那么充滿活力,繁枝綠葉,但卻有誘人獨特的秋色和金黃的果實吸引人們。
看!田野成了一望無際的金色海洋。如海的高粱舉起的火把,無邊的大豆搖響了銅鈴,黃澄澄的稻子費力的撐著沉甸甸的穗頭,像躬身致謝的樣字,像是在跟農民伯伯說:“謝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培養!”收割的農民伯伯看到這一片,豐收的喜悅充滿了心頭。果園里,又是一陣陣喜悅。每個枝頭都掛滿了一顆顆大大的果子,紅通通的蘋果、金燦燦的李子、白里透紅的桃子……走在這果園里,確有一番清香的水果味。哇,看著這些碩大的果實,你一定會不禁地流起口水呢!
秋天,金風送爽,天高云淡,糧食歸倉,果實累累。這一切,都顯得秋天多么的別有一味啊!
我知道,秋天真的來了。
《秋天》教學設計
一、課題:秋天
二、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三、教學重點
1. 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四、教學難點:
1. 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五、課時:1課時。
六、課型: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秋:
導入新 ,激發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抽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互評;
3.老師范讀,學生聽(聽節奏、聽感情)(也可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學生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可以研究老師提示的問題,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匯報探究結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四)寫秋: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請同學們伴著音樂聲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樂畫面,學生齊背《秋天》)。
(五)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1.老師出示有關秋天的古詩詞,學生齊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上碧霄。
——劉禹錫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
如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
2.讓學生舉出自己知道的有關秋天的詩句。
(二)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不少關于秋天的佳詞妙句,下面我們學習一首現代詩人何其芳所寫的現代詩——《秋天》,看看作者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三)簡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評論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9年他與卞芝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抗日戰爭爆發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并長期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
詩歌是何其芳喜愛和最先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向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較多徘徊于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四)老師講解全詩
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
“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或“漁家秋景圖”)。畫面包含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
“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本節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里”“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小學生秋天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關于秋天手抄報內容09-20
秋天的樹葉手抄報內容10-16
多彩的秋天手抄報內容10-13
秋天的色彩手抄報內容05-24
美麗的秋天手抄報內容10-13
彩色的秋天手抄報內容08-07
秋天來了手抄報內容02-06
秋天英語手抄報內容08-05
關于秋天的手抄報內容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