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全文注釋
白居易全文注釋1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釋:
【1】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乃是嵩陽處士,名字未詳。
【2】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
【3】醅(pēi):釀造。
【4】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5】雪:下雪,這里作動詞用。
【6】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么”或“嗎”。
【注解】:
。、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
2、醅:沒有過濾的酒。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
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
能否共飲一杯否?老兄!
【評析】:
詩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來,遂成妙章。語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細細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賞析:
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給友人備下的酒,當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本剖切箩劦木疲ㄎ礊V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爐火又正燒得通紅。這新酒紅火,大約已經擺在席上了,泥爐既小巧又樸素,嫣紅的火,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是那樣地誘人,那樣地叫人口饞,正宜于跟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備下這酒與爐火,卻又與天氣有關。“晚來天欲雪”──一場暮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梢韵胍姡藭r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襲來,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么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了緣的。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謂“獨酌無相親”,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對雪》有“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之句,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這里,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時那樣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他向劉十九發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愜心的一幕經過充分醞釀,已準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
詩寫得很有誘惑力。對于劉十九來說,除了那泥爐、新酒和天氣之外,白居易的那種深情,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出的友誼,當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這里顯示了除物質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煉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白居易全文注釋2
[唐]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注釋:
【1】花非花:詞牌名稱,由白居易自度成曲。
【2】來如:來的時候。
【3】幾多時:沒有多少時間。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作品賞析:
、倩ǚ腔、霧非霧:說它是花么?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趤砣缇洌簛淼臅r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么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云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云者,“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于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
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里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蘇詞所詠為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里取喻于花與霧,在于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皦簟痹瓉硪彩且槐。這里“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發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于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云霞雖美卻易幻滅,于是引出一嘆:“去似朝云無覓處”。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成,這叫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復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噓名復何益”;后一例用煙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閑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說如此,但此詩詩意卻并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簡簡吟》,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為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后,更告訴讀者關于此詩歸趣的一個消息。此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后來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詩句法為詞調,而以“花非花”為調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容上的一大轉關,就在于更傾向于人的內在心境的表現。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象,出現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白居易全文注釋3
[唐]白居易
錯落復崔嵬,蒼然玉一堆。峰駢仙掌出,罅坼劍門開。
峭頂高危矣,盤根下壯哉。精神欺竹樹,氣色壓亭臺。
隱起磷磷狀,凝成瑟瑟胚。廉棱露鋒刃,清越扣瓊瑰。
岌嶪形將動,巍峨勢欲摧。奇應潛鬼怪,靈合蓄云雷。
黛潤沾新雨,斑明點古苔。未曾棲鳥雀,不肯染塵埃。
尖削瑯玕筍,洼剜瑪瑙罍。海神移碣石,畫障簇天臺。
在世為尤物,如人負逸才。渡江一葦載,入洛五丁推。
出處雖無意,升沉亦有媒。拔從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對稱吟詩句,看宜把酒杯。終隨金礪用,不學玉山頹。
疏傅心偏愛,園公眼屢回。共嗟無此分,虛管太湖來。
【注釋】:
原題: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蘇州所寄太湖石奇狀絕倫因題二十韻見示,兼呈夢得
白居易全文注釋4
[唐]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注釋】: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
“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以“紫袖”代彈者,與以“皓齒”代歌者、“細腰”代舞者(李賀《將進酒》:“皓齒歌、細腰舞”)一樣,選詞造語甚工。“紫袖紅弦”不但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分,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懊髟隆秉c“夜”!霸掳罪L清,如此良夜何?”倘如“舉酒欲飲無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飲”的。讀者可以由此聯想到潯陽江頭那個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儼然就有聽者在),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續彈”,得心應手;“自感”,則見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白詮椬愿小卑蜒葑嗾哽`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寫得維妙維肖。舊時樂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象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無窮。
音樂之美本在于聲,可詩中對箏樂除一個籠統的“彈”字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接下去卻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這無聲是“弦凝”,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無聲是“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這無聲是“聲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為與聲情攸關,它才不同于真的無聲,因而聽者從這里獲得的感受是“別有深情一萬重”。
詩人就是這樣,不僅引導讀者發現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去領悟想象那箏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箏》全力貫注的這一筆,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節詩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筆墨,是對琶樂本身繪聲繪色的鋪陳描寫,而《夜箏》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襯的描寫。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劉熙載說:“絕句取徑深曲”,“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背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保ā端嚫拧罚┯绕渖婕皵⑹聲r,絕句不可能象敘事詩那樣把一個事件展開,來一個鋪陳始末。因此對素材的剪裁提煉特別重要。詩人在這里對音樂的描寫只能取一頃刻,使人從一斑見全豹。而“弦凝指咽聲停處”的頃刻,就有豐富的暗示性,它類乎樂譜中一個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讀者對“自彈自感”內容的豐富聯想。詩從側面落筆,的確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白居易全文注釋5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1】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2】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凋謝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剛剛。
【7】長恨:常常惋惜。
【8】春歸:春天回去了。
【9】覓:尋找。
【10】不知:豈料,想不到。
【11】轉:反。
【12】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作品賞析:
【注釋】: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偃碎g: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诜挤疲菏㈤_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凵剿拢褐复罅炙,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懿恢贺M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并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于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后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白居易全文注釋6
[唐]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注釋:
【1】微之:唐朝詩人元稹,字微之,與詩人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
【2】“漳浦”句:以三國時劉楨臥病漳浦自比。劉楨《贈五官中郎將四首》其二:“余嬰沉痼疾,竄身淸漳濱!闭钠,指漳河。今山西省東部有清漳、濁漳二河,東南流至河北、河南兩省邊境,合為漳河。
【3】“咸陽”句:指元稹已死多年。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七月,次年七月葬咸陽縣(治所在今陜西咸陽)。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抖Y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4】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5】寄人間:寄居人間。
【6】阿衛:微之的小兒子。
【7】韓郎:微之的愛婿。但據作者《元稹墓志銘》:“今夫人河東裴氏,賢明知禮!涸恍∮,未笄;道衛、道扶,齠齔。一子曰道護,三歲!笨芍⑿l即道衛,自注中“小男”或為“小女”之誤。又韓郎疑是韓泰的兒子。
【8】夜臺:指墳墓,因為閉于墳墓,不見光明,所以稱為夜臺,后來也用來指代陰間。
【9】茫昧:模糊不清。
作品賞析:
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夢中二人攜手同游,他們可能意氣風發地暢談天下大事、黎明蒼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風波、官場污濁;可能恥笑那魑魅小人、假義君子……可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淚水打濕了絹帕,老淚縱橫也無心擦拭了。時年,白居易已經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當年還和過他的一首詩,詩中有這么兩句:“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確實,生時不能相見,夢見還可以慰藉相思,夢不見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夢更是痛徹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見,卻又一遍遍回憶著逝去的時光,每每回憶一次,都是一遍強于一遍的無奈憂傷。死亡,切斷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時間蹉跎了芳華,元稹死后,白居易的一把老骨頭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著長安城的草生草長。白居易與元稹一別已是九年,而且還會有好幾個九年,直到自己也身赴黃泉。而自己的生老病死,已經沒有了元稹的參與。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是一位“深入淺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蕩。這句話正是白詩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淺顯,而情意、內涵甚深的表現。詩人寫下這首詩時,身邊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敵人泛濫。拉法特曾說:“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詩人恰好不是個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隱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隔九年后,詩人的這份思友之情才愈顯得彌足珍貴。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高壽的`詩人目睹了后輩們的離去。一方面,活著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況,另一方面,活著的人總是念念不忘地將人世間的新鮮事兒禱告給死者,縱然知道是徒勞,還是懷著這份希望!豆旁娛攀住分杏醒裕骸皝碚呷找杂H,去者日以疏”。當詩人看著去者已去經年,而來者亦已成去者,這是很大的內心荒涼。
【白居易全文注釋】相關文章:
白居易長恨歌全文及注釋08-12
白居易牡丹芳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白居易夜雪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0
白居易后宮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6
白居易琴茶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1
白居易早冬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8
白居易長恨歌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30
白居易暮江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1-06
白居易清明夜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