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鑒賞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鑒賞:
白居易所處的中唐是一個多難的時代,他從十多歲開始,即因戰亂而離家四處飄泊。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軍(治所在開封)節度使董晉死,其部下舉兵叛亂。繼之彰義軍(治所在汝南)節度使吳少誠亦叛,唐朝廷不得不發兵征討,河南一帶再次淪為戰亂的中心。由于漕運受阻,加上旱荒頻仍,關內(今陜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肅一部分地區)饑饉十分嚴重。就在這一年秋,白居易為宣州刺史所貢,第二年春在長安考中進士,旋即東歸省親。這首河南經亂書懷的詩,大約就寫于這一時期。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里,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吊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鑒賞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鑒賞】相關文章: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的釋義與賞析01-03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原文及翻譯07-01
白居易《歌舞》詩歌鑒賞10-27
白居易唐詩《草》鑒賞09-05
《賣炭翁》白居易唐詩鑒賞06-25
《歌舞》白居易唐詩鑒賞10-13
白居易《買花》鑒賞10-31
才女關盼盼和白居易的恩怨08-02
白居易與關盼盼對詩的故事06-01
白居易《春生》詩歌鑒賞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