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白居易古詩《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鑒賞
白居易在文學(xué)上積極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古詩《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鑒賞,歡迎閱讀!
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
剪削干蘆插寒竹,九孔漏聲五音足。
近來吹者誰得名,關(guān)璀老死李袞生。
袞今又老誰其嗣,薛氏樂童年十二。
指點(diǎn)之下師授聲,含嚼之間天與氣。
潤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發(fā)聲。
山頭江底何悄悄,猿聲不喘魚龍聽。
翕然聲作疑管裂,詘然聲盡疑刀截。
有時婉軟無筋骨,有時頓挫生棱節(jié)。
急聲圓轉(zhuǎn)促不斷,轢轢轔轔似珠貫。
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
下聲乍墜石沉重,高聲忽舉云飄蕭。
明旦公堂陳宴席,主人命樂娛賓客。
碎絲細(xì)竹徒紛紛,宮調(diào)一聲雄出群。
眾音覙縷不落道,有如部伍隨將軍。
嗟爾陽陶方稚齒,下手發(fā)聲已如此。
若教頭白吹不休,但恐聲名壓關(guān)李。
【賞析】
結(jié)構(gòu)別致
詩的結(jié)構(gòu)頗為別致。首二句是介紹觱栗這種樂器,由樂器而想到演奏這種樂器的音樂家。但是詩人并不直接點(diǎn)出他要描寫的小樂童薛陽陶,卻說:“近來吹者誰得名,關(guān)璀老死李袞生”,這一句幾乎使讀者誤以為詩的主人公是李袞。下文“袞今又老誰其嗣”又掀起一層小的懸念。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樂童的出場作鋪墊。是為了“薛氏樂童年十二”一句起到更驚人的效果。薛氏年方十二,就以善吹觱栗聞名,已是令人驚詫贊嘆之事,而經(jīng)詩人一層層烘托點(diǎn)出,讀者自然要對這十二歲小童刮目相看,欲睹他的技藝究竟如何了。“指點(diǎn)之下師授聲,含嚼之間天與氣”一句指出他的成長道路。說他出聲成調(diào),出于老師的指點(diǎn),而吐音運(yùn)腔之妙,則得自天賦。可見在這方面他得天獨(dú)厚,既有名師指點(diǎn),又有非凡的才華。這既是為前一句作注腳,也為下文描繪他出眾的演奏做好了鋪墊。詩歌最動人的地方是對樂童演奏的再現(xiàn)。潤州城中,霜月皎潔,是為演出背景。詩沒有從表演本身入手,卻以“山頭江底何悄悄,猿聲不喘魚龍聽”一句對演出的驚人效果作了渲染。猿的啼叫似喘,不喘即不啼,樂聲之妙,竟能感動猿魚,實(shí)在非比尋常。這樣的比喻出自《尚書·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及《韓詩外傳》:“伯牙鼓琴,而游魚出聽。”“翕然聲作疑管裂”以下十句是直接描寫樂童的演奏,是全詩中最精彩的部分。“聲作”是聲音始作的意思,也即樂聲初起。“疑管裂”,極力形容聲音始發(fā)就不同凡響,出聲驚人,似乎連竹管也要爆裂。這聲音、氣勢和靡曼、縹緲、余音裊裊的笙簫顯然不同,其聲剛勁爽利,收結(jié)干脆利落,有斬釘截鐵之感。因此下文用:“詘然”、“刀截”等詞來形容樂聲的戛然終止,用得貼切,恰當(dāng)。這兩句是專就一聲之中的始終而言。下文“有時婉軟無筋骨,有時頓挫生棱節(jié)”則就樂童所吹奏整首曲子來寫。意謂觱栗發(fā)聲,有時委婉曲折,綿軟悠長:時而又節(jié)奏分明,似有棱角。“急聲圓轉(zhuǎn)促不斷”以下六句分別就急聲、緩聲、下聲、高聲作了形象逼真的刻畫。急促圓轉(zhuǎn),似斷不斷,如車輪轔轔,纍纍串珠,此為急聲。這里用“珠貫”形容樂聲的連續(xù)不斷,同時也兼有圓轉(zhuǎn)流利的意思。“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則采用遞進(jìn)一層的筆法,形容遇緩聲時則長聲遠(yuǎn)引,有如樹枝的筆直而細(xì)長。但詩人似并不滿足這個比喻取得的效果,接下來更進(jìn)一步說“有條直直如筆描”,這又是一個比喻。用樹枝的直而長比喻緩聲,而以筆描比喻樹枝的直且長,把聽覺形象轉(zhuǎn)換成視覺形象來刻畫,使抽象的樂聲變得具體可感,曲折的筆法取得了奇妙的效果。下文“下聲乍墜石沉重,高聲忽舉云飄蕭”,以簡潔、精煉的語言對下聲、高聲進(jìn)行了描繪。這里用“乍”、“忽”修飾墜石、飄云,描摹出樂聲變化之快,極其突然。這樣,觱栗聲或急或緩,時高時低,有時委婉曲折,綿遠(yuǎn)悠揚(yáng),有時又節(jié)奏分明,干脆利落,可謂變幻莫測,奇妙無比,令人嘆為觀止。正如查慎行所評述的,這十句“節(jié)節(jié)變,聲聲換,無意不透,無意不靈”(《白香山詩評》)。
寫法概述
如果按照一般的寫法,描寫一個音樂家的演奏,應(yīng)是先寫時間、地點(diǎn)、演奏的緣由,接著描述演奏時的高超技藝及其動人效果。這篇詩歌卻不落窠臼,在對樂童的表演進(jìn)行了一番渲染之后,卻把手中之筆轉(zhuǎn)向另一次表演,而樂童吹栗的驚人效果早已在前面提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再次刻畫樂童的表演。這一次詩人并沒用大量筆墨著力刻畫演奏本身,而僅用“碎絲細(xì)竹徒紛紛”來襯托薛氏的“宮調(diào)一聲雄出群”。眾人的平庸,更加襯出神童的鶴立雞群之勢。詩人在對薛氏的演奏作了一句總結(jié)性評價后,不得不感嘆這個方在稚齒的小童,取得的成就之大,是常人所無法比擬的。言語之中,充滿了贊美、惜才之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yán)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yàn)殚L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