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是傻瓜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在他的童年時代就顯得不聰明。他三歲就學會了說話,所以他的父母認為他是個傻瓜。上學后,一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一事無成”,甚至命令他退學。16歲時,他申請了蘇黎世大學,但由于成績不佳而失敗。但他并不慷慨。通過勤奮的學習,他成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有個年輕人問他是怎么成功的,他寫了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和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廢話)。
財寶來自有錢人的口袋:
唐代“鬼才”詩人李賀的成功在于積累。為了收集資料,他早上背著錦袋,騎著驢子,出門旅游,觀察生活。每當他有靈感,他就把它寫在紙上,放進錦囊里。有一天回家后,你可以拿出錦袋里積攢的鈔票,選擇在燈光下整理。你可以把有用的筆記保存在另一個錦囊中,以便以后寫作。
陶瓷知識積累: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了積累詩歌素材,準備了許多陶罐。它們被分成不同的類別,整齊地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他把平時收集的材料按照不同的類別放進自己的罐子里。當積累的數(shù)據(jù)可以書寫時,信會清空陶罐,將數(shù)據(jù)整理成文字。
日積月累,成就必大: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讀了1500多本書。在書中,他引用了十幾個學科和數(shù)百位作者的觀點,并留下了100多篇讀書筆記。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引用了他讀過的16000多本書。在研究帝國主義專題時,他在148本書、49種期刊上閱讀了232篇文章,寫了60多萬字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