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由“頭懸梁”和“錐刺股”兩個故事組成。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最終,孫敬成為當時有名的大學生。
刺股的故事:
戰國年間,蘇秦家境貧寒,他曾拜當時名學者鬼谷先生為師,學得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經論,就想為國家效力。那時秦惠文王勵精圖治,招賢才。蘇秦應前往,獻出他的治國安邦大計。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計劃,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陽。家中父母見兒子沒出息,連工作也找不著,直對他嘆氣,老整更不用說,坐在紡車上織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餓得難以忍受了,只得厚著臉皮,向嫂嫂討一碗飯吃。艘嫂對他也沒有好臉色,厲聲說:“還吃飯哪?連燒飯的柴火都沒有了!”蘇秦被駁斥得幾乎流出淚來。他回到自己房中,仰頭興嘆:“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妻不認為他是丈夫,嫂不認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認為他是兒子,我有什么可說的呢!”于是他更加發奮讀書,夜里讀書困倦的時候,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當然痛得睡不著覺了,就這樣夜以繼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后,蘇秦終于發達了,他在秦國獻出一統天下的政略沒有獲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變政略,說服山東(太行山之東)六國(齊、楚、韓、趙、魏、燕)聯合起來結成了一條“合縱”的戰線,共同反抗秦國,不讓秦國出潼關一步。因此,蘇秦佩帶了六國相印,從楚國回趙,儀仗隊有幾里路那么長,騎兵步卒,執戈持盾,圍繞在蘇秦座車之旁,車前車后,旌旗蔽天。各國諸侯派來的專使,隨節獲送,儼如一個國君出巡。當蘇秦車駕經過洛陽他的家門時,蘇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這副威儀,嚇得俯臥在地,頭都不敢抬。以前他們的那副勢利小人相現在都無影無蹤了。蘇秦回到趙國后,趙肅候立即封他為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