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區別
初生演替:
在從未有過生物生長,或原先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殲滅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條件全部不存在了,這樣的裸地稱為"原生裸地",在原生裸地上發生的生物演替,稱為原生演替,又稱為初生演替。
原生演替在水體環境和陸地環境中都有可能發生。原生演替發生在原生裸地上。
次生演替:
當某個群落受到洪水.火災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干擾,該群落中的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時所形成的裸地,原有群落雖然被殲滅,但群落下的土壤條件還多少保留著,甚至土壤中還保存著原有群落中某些植物種類的繁育體,這樣的裸地稱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開始的生物演替,稱為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發生在次生裸地上。次生演替植被破壞,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次生演替的先鋒植物一般為蒲公英。
由于沒有植被覆蓋,裸地上就具有更為極端的環境條件,或者是濕潤,或者是干燥。其共同之點是:光照強,溫度變化幅度大,風、霜、雨、雪等等直接作用在裸露地面上。
但是,在兩類裸地上,群落形成和演替的過程是不同的。
在原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最初階段,只能依賴植物繁育體從外邊傳播而來;在次生裸地上,殘留在土壤中的植物繁育體,必定從一開始就起著或大或小的作用,這就是說,次生裸地上的群落形成中,或多或少有原先群落的成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