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
水星:57,910,000千米(0.387天文單位);
金星:108,200,000千米(0.723天文單位);
地球:149,600,000千米(1.000天文單位);
火星:227,940,000千米(1.524天文單位);
木星:778,330,000千米(5.205天文單位);
土星:1,429,400,000千米(9.576天文單位);
天王星:2,870,990,000千米(19.18天文單位);
海王星:4,504,000,000千米(30.13天文單位)。
八大行星簡介
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陽[2],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zhì)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陽同時出沒,中國古代稱之它為“辰星”。水星在直徑上小于木衛(wèi)三和土衛(wèi)六。
水星的軌道偏離正圓程度很大,它在軌道近日點所具有的圍繞太陽的緩慢歲差現(xiàn)象,被稱為“水星近日點軌道進動”。(歲差:地軸進動引起春分點向西緩慢運行,速度每年0.2",約25800年運行一周,使回歸年比恒星年短的現(xiàn)象。
金星
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時是晨星,黎明出現(xiàn)于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有時又是昏星,黃昏后出現(xiàn)西方天空,被稱為“長庚”。
金星的自轉(zhuǎn)非常不同尋常,一方面它很慢(金星日相當于243個地球日,比金星年稍長一些),另一方面它是倒轉(zhuǎn)的。另外,金星自轉(zhuǎn)周期又與它的軌道周期同步,這是不是共鳴效果或只是一個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地球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太陽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是月球,也是地球僅有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wèi)星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wèi)星。
火星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近,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中國古代稱“熒惑星”,火星在心宿內(nèi)發(fā)生“留”的現(xiàn)象稱為熒惑守心。
火星的軌道是顯著的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3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55℃,-67華氏度),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華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華氏度)的跨度。盡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于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
木星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中國古代稱為歲星,因為他公轉(zhuǎn)一周正好是12年,也就是一地支,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質(zhì)量最大的一顆,它的質(zhì)量是所有其他的7顆行星的總和的2.5倍,或是地球的318倍,體積為地球的1316倍,由于它巨大的.體積,人們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它,木星被稱為“太陽系行星之王”。它擁有著全太陽系中最快的自轉(zhuǎn)速度。
土星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國古代稱為“鎮(zhèn)星”,是太陽系密度最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通過小型的望遠鏡觀察也能明顯地發(fā)現(xiàn)土星是一個扁球體。它赤道的直徑比兩極的直徑大大約10%(赤道為120,536千米,兩極為108,728千米),這是它快速的自轉(zhuǎn)和流質(zhì)地表的結果。其他的氣態(tài)行星也是扁球體,不過沒有這樣明顯。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zhì)量卻比其小。
大多數(shù)的行星總是圍繞著幾乎與黃道面垂直的軸線自轉(zhuǎn),可天王星的軸線卻幾乎平行于黃道面。在旅行者2號探測的那段時間里,天王星的南極幾乎是接受太陽直射的。這一奇特的事實表明,天王星兩極地區(qū)所得到來自太陽的能量比其赤道地區(qū)所得到的要高。然而天王星的赤道地區(qū)仍比兩極地區(qū)熱。這其中的原因還不為人知。
海王星
海王星是環(huán)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于天王星,但質(zhì)量比它大。由于冥王星的軌道極其怪異,因此有時它會穿過海王星軌道,自1979年以來海王星成為實際上距太陽最遠的行星,在1999年冥王星才會再次成為最遙遠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