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小說的特點
1.情節層面的非戲劇性
這類小說,情節不再是構成小說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濃重的抒情語言特點下展開敘述,顯示出散文化的結構特征,缺少傳統小說矛盾沖突的戲劇性,所以又稱之為非戲劇性。它沒有傳統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結構,大多是平常生活的自然呈現,也都潤澤在平凡的敘述中。江蘇卷2012年選的師陀的《郵差先生》,只是通過一個親切溫和、悠閑自得的老郵差的見聞展現小城安逸、祥和、淳樸的生存狀態;2016年選的沈從文的《會明》也不注重情節的編織,只是寫了一個普通至極的舊時代軍隊伙夫——會明,在喂小雞之后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的故事,并借他的視角講述那個時代里生命的卑微和普通老百姓對于生活的最基本訴求。這兩篇文章都只落腳于展現生活的本色,沒有動人心魄的情節。
2.人物性格層面的淡化
在傳統小說中,作者非常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強調塑造 “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說卻有悖于此,作者刻意淡化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只去呈現人物的原生狀態。也正因為這種特點,2008年江蘇卷的命題者針對《侯銀匠》這樣設題:小說題為“侯銀匠”,但是寫侯菊的文字較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
3.意境層面的營造
散文化小說中,意境是作者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是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反映及民情民俗、人的生存狀態的再現。汪曾祺在談及現代小說散文化的問題時曾指出:“所謂小說的散文化,那不是直接寫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有時只是一點氣氛。”他本人的小說就著力于氛圍的渲染,并不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心理的描寫,從而構成一種特別的情調。2010年江蘇卷阿城的《溜索》中就對怒江大峽谷險要高峻的氣勢給了頗多筆墨,這個特點也體現于當年的命題上: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