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白洋淀來水后,水位基本保持在8.5米左右,最高水位達到10.5米。1996年以后,由于工農業用水,特別是持續干旱等原因,水位不斷下降,現在白洋淀水位已無法測量,基本處于干涸狀態。
白洋淀的干淀,除了自然氣候的變遷外,人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白洋淀的自然蒸發量每年在1000毫米以上,湖面若無自然補給,每天因蒸發降低一厘米左右。根據專家測算,只要兩年不補水,白洋淀就會干淀。
上游興修水庫,入淀水道被截流,加上白洋淀地處華北最大的“地下漏斗層”上(據資料顯示,目前河北省累計超采地下水已超過50億立方米,地下滲漏相當厲害),湖面的消亡乃至干淀幾呈不可逆轉的態勢。
一項研究數據表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白洋淀的入淀水量為10億立方米,到了八十年代僅為2億立方米左右,其中1983年至1988年連續5年干淀,1997年2004年連續八年干淀,水生生物遭到毀滅性破壞。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白洋淀里還有54種魚類,1985年至1988年的嚴重干淀過后,白洋淀里就只剩下24種魚了。
白洋淀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素有華北明珠之稱,是旅游的好去處,一旦干枯對當地的旅游業會造成很大打擊,影響當地財政收入。白洋淀一旦干枯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原有動物將無法在此立足,其生態循環將進一步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