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人所處的客觀環境和具備的身體條件不一樣, 感覺到的溫度也會不一樣。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說,人處在公園里還是水泥路上,處在通風還是密閉的環境里,對溫度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穿白色衣服還是黑色衣服,在陽光照射下,對溫度的感覺會不樣;人所進行的活動擁有的心情也會給體感溫度帶來影響。
體感溫度變化的原理
空氣對熱的吸收會受到相對濕度及其密度影響:而風速會影響到與人體表面可以接觸到的.空氣的分量,當風速增加時,與人體所接觸的空氣會增加,所以其所帶走或帶來的熱量亦相應地增加,這現象便是"風寒指數”。因此,在天氣報告里,會把這兩個變數帶來的影響計算進”酷熱指數”里。一般來說, 當空氣密度及濕度增加,都會使酷熱指數增加。人體等于浸泡在空氣的水分子中,所以比體溫高溫的水分子會阻礙人體散熱,而比體溫低溫的水分子會加速人體散熱,濕度愈高空氣中的水分子濃度愈高,水分子所造成的效應也愈明顯。
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
為什么同樣的溫度在夏季和冬季的人體感覺會如此不同,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我們感到的溫度通常是通過皮膚和外界綜合環境接觸后的一種感知和認識, 所以不單單是溫度的作用,還受到濕度、風的大小、有無陽光等太陽輻射強度的作用。
比如濕度:我們都知道北方冬天是干冷,南方冬天是濕冷,即使是相同的溫度下,我們在南北方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風的大小和太陽輻射強度,在同樣的溫下,我們總感覺無風晴朗的天氣,體感溫度更高,所以,當夏天有一陣風吹來時,我們會覺得很涼快。
當然我們每個個體對溫度的感知都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體, 在安靜狀態或運動狀態下感知溫度也會不同。所以,體感溫度受和實際溫度是不一樣的, 它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專家表示,由于人們的體感溫度會受到空相對濕度、風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體感溫度會與百葉箱里測得的象溫度存在一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