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案例反思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人青睞于在社交平臺上發表文案,文案用以分享自己的生活。那什么樣的文案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案例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1
【教材說明】
《鄉下人家》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文章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教學這篇文章,一是要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案例記錄】
師:文中作者用樸實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鄉村生活的每一個場景。現在,有人把每個場景都畫了一幅畫,想欣賞一下嗎?(生:想)想擁有嗎?(生:更想)
師:你最希望你自己擁有哪一幅畫呢?為什么?(生談各自想法)
師:想要擁有必須得要付出。請你為自己最喜歡、最想擁有的那幅畫擬個名字,并且想象著說一說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誰選擇的畫最美。可以與其它興趣相投的同學合作完成任務,也可以自己單獨完成。
(生行動)
班級匯報。(略)
師:一起來欣賞同學們夢寐以求的名畫。
(出示課件,師生欣賞)
師: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難怪作者說:“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音樂響起來。)讓我們在這美妙的音樂中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動的語言欣賞這優美的畫卷吧!(師生配樂朗讀課文)
師:請談一談你此刻的感受。(生談)
師:是啊!如此美妙恬靜的鄉村生活!只有我們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擁有它!慶幸的是我們欣賞了它,并真正擁有了它,所以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再自豪地說一聲:──(“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教后反思】
在閱讀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可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引導學生品味出來,反而讓學生害怕上了這個學習任務,所以只有想其它的方法來遮掩一下自己的笨,這節課上只是僅僅采用了一個比賽的方式,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僅用簡潔的語言擬了幾幅圖的名字,如“雨后春筍圖”、“
群鴨戲水圖”、“月明人靜圖”等,而且對文章語言的分析,品味則更是精彩,如“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不吃驚”中的“吃驚”。劉煜同學因喜歡“雨后春筍圖”竟還搬出了鄭燮的《竹石》一詩!學生的思維活躍得幾乎令我不敢相信!教參上品析的幾個句子學生全部都自己品出來了,而且還很有“味兒”!另外,他們還很非常有創意地把現在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相比較,談了許多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思維徹底被解放了!而如果按我的水平引導學生去品味,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種效果的。所以我自豪地想,如果我“笨”,那么我可以努力地想方設法地將品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散發出的奪目光芒來掩蓋住他們的“笨老師”!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2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1、自由讀。用心去體會游人的感受。
2、指名讀。
師:如果你能再讀慢一點,游人欣賞、留戀的味道就更濃了。
3、指名讀。
師:讀得太美了。真靜啊!老師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皺了這一湖清水。
真悠閑啊!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賞這美麗的湖光山色。
師:同學們,這里能用劃嗎?
生:不能。這個劃,劃破了湖面的平靜,劃破了游人的心情。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劃字。
生:滑字體現了湖面的平靜,體現了游人的悠閑與留戀,滑字說明船是隨風而動,隨水而動,不是人操作的劃。
師:這也是隨心而動。
4、再讀,讀出滑字給我們帶來的優美意境。
反思:
按照現在課堂流行的模式,這段上到這里就結束了。教師努力創設情境,使學生恍若置身于文中描述的湖光山色之中,激起他們與作者與游人相同的感受
美。在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的前提下,拋出相近的兩個字滑與劃進行比較,品悟滑字在文字表達上的妙處。通過品悟促使學生情感的提升,將感官上的淺層美感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美感和情境美感。整個過程在文字上使學生經歷了感受、感知、認知這樣三個過程。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教學環節,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效率低。整個環節從切入、展開、收攏到點睛大約花時10分鐘,占整堂課的四分之一,可最后的收獲在語言文字上只是一個滑字,占整篇課文的四百分之一。
2、增量少。學生通過學習在情感、理解的讀上都表現出了增量。然而在關鍵的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學生到底有多少收獲呢?聯想平常課堂上學生情動而辭不發的現狀,我不禁懷疑:這費盡心血得來的一個滑字,學生能像作者一樣巧妙地運用嗎?如果不能,那么我這節語文課教了學生什么呢?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3
師: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寫、喜愛的對象。贊美荷花的詩篇數不勝數。人們之所以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品質。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由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寫的《荷花》。
師:想看看荷花嗎?
師:那就跟著我乘著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聽一聽吧!可以指指點點,可以和你身邊的伙伴交流、議論。
(課件播放荷花錄象,播放背景音樂《采蓮》,課文朗讀錄音。學生在觀看時指指點點,交流議論,當不同的荷花出現在屏幕上時,學生驚喜地叫起來,都急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與老師,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師:能給你們帶來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好了,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嗎?
師:你說得太好了,相看兩不厭,只有白荷花!同學們,我覺得你們就是最偉大的詩人,把荷花形容得這么美!你們看到的荷花是這樣的,那葉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還是讓我們先來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勾畫出來,然后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
師:剛才同學們學的很認真,我為你們認真的態度而鼓掌!這么多人想說呀,我可不急著聽,我覺得好的東西應該在第一時間讓好朋友與我分享,趕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讀給他聽,告訴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樂的同時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樂,這樣你就收獲了雙份的快樂!
(學生下位尋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讀課文,互說感受)
師:和朋友在一起總是很快樂的,能把你的快樂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及其他同學一同分享嗎?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讀給我們聽一聽,把你的感受告訴我們!
a.“荷葉挨挨擠擠的,象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b.“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c.“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似乎馬上要破裂似的。”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談到的其實是荷花的不同姿態,課文中一共描寫了哪些姿態?找到讀一讀!
師:除了課文中寫到的這幾種荷花的姿態,你還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態嗎?
師:你能學學嗎?
師:荷花的姿態這么多,多美呀!你還能從哪些句子體會到荷花的美?怎樣的長才能叫“冒”呢?(通過朗讀來表現)
師:同學們,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你準備在這里用什么字呢?
師:好一個“跳出來”、“探出來”、“蹦出來”、“鉆出來”!同學們,我要為你們喝彩,我想如果今天葉圣陶爺爺也在現場的話,他也一定會你們而驕傲的!
師:(課件展示荷花圖片)同學們,這就是從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荷花,你們想想看,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是想干什么?
師: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咱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贊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
(師生齊讀第二段)
師: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麗動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難忘,于是,面對這滿池的荷花,作者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
師:真聰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為我們造就這么美麗的畫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感受到荷花那充滿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熱愛她!不去贊頌她!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的同學一起來,與大自然對話,夸夸我們這位了不起的畫家!”
(有感情朗讀第三段)
(在學生結束讀書后,教師立即播放音樂,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師:美嗎?喜歡嗎?想讀嗎?(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讀吧,可愛的荷花仙子們!”
(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我感覺大家都陶醉了,誰來做我們第一朵荷花!
師:你真勇敢!我為你配上音樂吧!其他同學,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飛翔、游動。
(生讀,學生跟隨著進行即興表演,有的學蜻蜓飛,有的學小魚游,有的翩翩起舞!)
師: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師:哇!這么多荷花!好吧,你們就都做荷花吧!
站著的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書!坐著的同學也跟著表演!
師:還有更多的荷花嗎?
師:這一次,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用心靈去看、去聽、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學生輕輕閉上眼睛,教師播放背景音樂《采蓮》,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想象,教室里顯得很安靜!直到音樂結束!(師畫外音:閉上眼睛飛呀飛呀,飛到了美麗的荷花池邊,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擠擠的荷葉間,一朵朵婀娜多資的荷花亭亭玉立,他們千姿百態,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葉,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細膩,把鼻子湊近聞一聞,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
師:你們看到了嗎?聽到了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我!
師:你真會想!聽到什么呢?
師: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叫我佩服!這么美的畫卷,這么美的文字我們真應該把它記下來!你們覺得呢?
師:練習一下,等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背得好!
生練習背誦!
師:誰先背?
(生背誦)
師: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你們就背得這么好!表揚表揚自己!
師:讓我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動人的荷花吧!邊看邊想,大自然不用筆、不用紙,就給我們描繪出這么美麗的畫卷,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或歌頌大自然!
師:我知道同學們還有好多話要對荷花、對大自然講,這樣吧,下課后,把你要說的話,寫成信寄給荷花姐姐,寄給大自然,好嗎?
師:同學們,荷花是美麗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讓我們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這樣大自然才會善待我們人類!也讓我們熱愛生活吧,熱愛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將是美麗而精彩的!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課都能這么愉快!下課!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4
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放小鳥》教學案例反思
平遙實驗小學 左彩霞
緣起: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并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的體驗與陶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融會起來,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二冊第十五課《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不但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而且準確妥帖,耐人尋味。課文通過描寫“我”關養小鳥與放歸小鳥的經過,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護小鳥、讓鳥自由飛翔的童心。在教學中,我通過課文插圖,再現課文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陶醉于故事情節中,再設身處地地為小鳥著想,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
案例: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經體會到小鳥的可愛和小鳥不吃不喝時“我”的著急心情。)
師:就在“我”很著急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這時,“我”看到了窗外飛來一只鳥。
師:請小朋友們看著圖,做個翻譯家,告訴我們:籠子里的小鳥在說什么?
生:籠子里的小鳥可能在說:“媽媽,媽媽,你快來救救我呀!”
生:籠子里的小鳥會說:“媽媽,媽媽,我好想你啊。我還以為永遠見不到你了。”
生:籠子里的小鳥在說:“媽媽,媽媽,你快來救救我呀!我再也不想在這兒呆了,快救我出去吧!”
生:籠子里的小鳥會說:“媽媽,你快跑!這個小孩要來抓你了!”
生:籠子里的小鳥會說:“媽媽,快救我,我一分鐘也不想在這兒呆了,我想回家。”
……
師:那么,窗外的那只鳥又會說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鳥會說:“孩子,媽媽可找到你了。”
生:窗外的那只鳥會說:“孩子,你怎么會在這兒呢?”
生:窗外的那只鳥會說:“孩子,媽媽找了你好久了。別怕,我這就來救你。”
生:窗外的那只鳥還會說:“孩子,媽媽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來,你被人抓住了。媽媽不是告訴你不要亂跑嗎?你就是不聽話!”
……
師:這一自然段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
生:這一自然段應該用焦急的語氣來讀,要讀出這兩只鳥焦急的心情。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體會與反思: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喜歡想象,富于幻想是兒童的天性。上述案例中,執教者著力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當翻譯家,充分引導學生看圖后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想、去說,給予他們思維與說話的機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名動物語言的翻譯家,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流暢,而學生在這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也與語言得到了同步發展,想到什么說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內容清楚地說出來。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5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6
執教三個年頭,很多課文都讓自己必須用很多的時間去探索、去研究。聽了陰老師的《烏鴉喝水》這一課后,我覺得陰老師能夠很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教學中,陰老師始終以“讀”為本,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實踐操作等方式,讓學生讀懂、讀好、讀活,在誦讀中“喝著水”。
一、在誦讀中學習語言。
對于處在起步閱讀階段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朗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在放聲朗讀中才能理解與積累語言,學習讀書方法,養成讀書習慣。讀通、讀懂是每個學生都應達到的目標。陰老師在教學中緊扣文中關鍵詞句,通過不同形式與層次的朗讀,有彈性的指導,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懂、讀好,并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片斷一:
師:(出示第一句話: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句話,再說一說你知道什么。
(生讀句子)
生:我知道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你能說一說口渴的感覺怎樣?
生:口渴時我感覺很難受。
生:我口渴時會很著急,會忍不住想找水喝。
師:那烏鴉會怎么做呢?
生:會到處找水喝。
師:誰來演一演烏鴉到處找水喝的樣子。
(學生表演邊飛邊找的動作)
師:小烏鴉真是又渴又累,心里很著急,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兩位學生沒有把“到處”讀好,師范讀,接下來個別讀和齊讀,讀出烏鴉的著急,到處找水喝的樣子。)
老師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口渴的感受,理解“口渴”;再抓住課文一個關鍵詞“到處”,指導學生演好烏鴉“到處”找水喝的樣子。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老師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讀好“到處”,當學生讀不到位時,老師范讀,用重音和拉長音節相結合的方法把烏鴉疲憊的心與焦急的情通過有聲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范讀和自己反復練讀中,體驗到小烏鴉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
教學片斷二
師:(出示盛有半瓶水的瓶子)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找到水了嗎?
生:找到了。
師:功夫不負有心人,烏鴉找到水了,誰愿意當小老師來教大家讀一讀?
生: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高興)
師:你們看看,瓶子里有水,烏鴉可高興了,這下烏鴉可以喝到水了?
生:不行,烏鴉它喝不著水。
師:為什么?
生: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
師:你能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原因嗎?
生:因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烏鴉喝不著水。
師:如果你是小烏鴉,你的心情會怎樣呢?
生:會很難受,更著急。
師:你能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這兩句話嗎?
生:(用難過的口氣讀)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師:你能把“怎么辦呢?”再讀一讀嗎?(師先輕輕讀出“怎么”,讀到“辦”字加強音量,“呢”的尾音拉長。)
生:(模仿老師的語氣)怎么辦呢?
師:請帶著自己的感受把這兩句話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投入地讀)
這個環節的教學,老師通過對話、朗讀讓學生真切體驗了烏鴉從高興到失望的心情,“怎么辦呢?”是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表示,老師在課堂上細心地捕捉到學生不易讀好之處,不著痕跡地進行讀書指導,感悟問句的讀法,使學生懂得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去解決,同時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在實踐中感悟體驗。
“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寬松、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動手實踐,親歷學習過程,用心靈去親自感悟、體驗文本。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
教學片斷三:
師:烏鴉怎么辦?它想出辦法了嗎?它看見什么了?
生:“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喜悅)
師:烏鴉是怎么做的?
(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拿起小石子演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一個一個是放兩個嗎?
生:不是放兩個,而是放很多小石子,小石子太少了,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師:那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當著小烏鴉,動手做實驗,看一看能不能喝著水?請大家注意,在實驗中要認真觀察水的變化。
學生分小組做實驗,教師輔導。
師:現在我是一名記者,想來采訪各位小烏鴉:小烏鴉,你好,你是怎么做實驗的?你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生:我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
生:我發現放進小石子,水就一點兒一點兒地升高,放了很多小石子后,水滿上來了,烏鴉就喝到水了。
……
師:真是一位認真觀察的小烏鴉。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嗎?
生:不是,水是漸漸升高的。
師:你能給“漸漸”換一個說法嗎?
生:慢慢,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
師:你能用上“漸漸”說一句話?
生:小樹漸漸長高了。
生:小朋友漸漸長大了。
生:我的腳漸漸長大,鞋子漸漸變短了。
……
師:我們在讀“漸漸”這個詞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讀慢一點,讓人家知道水在慢慢升高。
(該生讀“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師:聽了他的朗讀,你感覺怎樣?
生:我感覺水在漸漸升高,烏鴉喝著水很高興。
生:我感覺烏鴉喝著水很舒服。
師:那我們就帶著這種感覺去讀這一段,在讀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動作。
(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在這個片斷中,老師先讓學生扮演烏鴉,自己動手做實驗,體驗烏鴉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實驗中學生認真觀察水位的變化,感受水位漸漸升高的現象及水升高的原因;接著老師讓學生給“漸漸”換詞,理解“漸漸”的含義之后,請學生運用“漸漸”說句子,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學生在換詞、理解詞義、用詞說句子等語言實踐中,掌握了詞語意思,學會該詞的用法,詞語教學扎實、有效。老師在精心創設的場景中,通過平等對話,調動“小烏鴉”們的讀書欲望,讓“小烏鴉”們在讀書實踐中與角色融為一體,忘情、忘我地讀,學生的瑯瑯讀書聲將烏鴉在喝著水后的高興心情和內心的滿足感傳達出來,大家在一起享受烏鴉喝著水的樂趣,收獲愉悅,體驗成功。
聽了陰老師的課,我覺得語文教學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體驗,讓語文教學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通過在誦讀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感悟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會學習,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7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鑒于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必須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托,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句子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步生字學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復習范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優秀作文,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志。讀后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周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記,每周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盡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后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愿意去學。
有了寫詞組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后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現在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8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后,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里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于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于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于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9
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并在動手實踐中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著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五角星》活動一(尋找不同質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用蠟筆或鉛筆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圖,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意在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并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拓印的過程,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這一課活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這種簡單的方法是學生易掌握的。在本課的圖例中展示的自然紋理和實物紋理,是為了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更多紋理清晰的實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多種顏色、形式拓印,在作業中體現操作能力、創造力,使實物的紋理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呈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著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們想要什么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
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師:哪兒有彩色的樹葉,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
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
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紙下的樹葉。
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
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紋理。
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后,再用蠟筆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學,并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生1: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樹葉、紙動了。
……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么感覺?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
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印?
教師將物品(麻布,紡織品,硬幣,各種樹葉)按小組分發,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
4.鼓勵創造,體現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變得更漂亮.
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新.
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
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出來呢?
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著涂也可以印出花紋.
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
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
三.總結
展現拼組圖,進行評比。
師:這節課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
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
生:有趣.
師:大家下課后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同學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于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八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著興趣去發現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10
在教學這一課時,開始認為孩子是不是不能說:“學無止境”,但后來“學無止境”一詞是學生自己說的,真是讓人沒有想到啊!這一課的教學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小鷹學飛學了幾次?媽媽分別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小鷹是怎樣做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我把課文改了改:
師:有一個孩子跟著媽媽學知識,他學習了一個詞語,就高興地叫起來:“我學會知識了。”媽媽搖了搖頭,說:“()。”
(以上括號部分讓學生接著說。)
師:孩子又跟著媽媽繼續學習,他學會了寫一個句子。他又興奮地說:“我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媽媽又搖了搖頭,說:“()。”
師:孩子又跟著媽媽學習,學啊,學啊,學會寫詞,寫句,還能寫一篇長長的作文了,/youer/他說:“現在,我總算是個有學問的人了吧?”媽媽沒有說話,把他帶到了圖書館,說:“孩子,你看。”孩子向前看去,他看見了什么?他能明白媽媽的用心嗎?
4、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們說了許多頗有道理的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說了些什么吧:
學無止境;要向小鷹一樣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一山比一山高;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永遠不能驕傲;學習就要堅持不懈;學習要持之以恒……
你還真別小瞧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噢!我為孩子們而驕傲!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1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么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么“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里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夸、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
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么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并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花鐘教學反思范文案例12-22
小學語文教育教育案例08-28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風》教學反思06-2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0-27
課文荷花案例與反思12-18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22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