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民間小故事大全[14篇]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
從某種程度來看,整個江湖可以說都是由一些奇怪的人所組成,但小丁認為自己是唯一的例外。說實在的,他倒常常希望自己有點奇怪。有時小丁苦惱,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過于正常。
然而人們的看法卻與小丁恰恰相反,他們振振有詞地說道,“先別忙著否認,小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想你那些奇怪的朋友吧,好好地想一想!”確實,在小丁眾多的朋友中,不乏一些奇怪的人。這是不爭之事實。比如說,已故的著名刀匠楊四呆,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楊四呆總是把手指含在嘴里,一邊流著長長的口水,一邊磨他那無與倫比的寶刀,就像一個三歲的幼童。沒有人否認楊四呆是一個傻瓜,也沒有人否認他曾鑄出整個時代最偉大的兵刃:寶刀無鋒。
再比如說,小丁的另外一個朋友米風,也非常奇怪。終其一生, 米風都生活在家鄉大官嶺一棵巨大的樟樹上。他像猴子一樣輕捷,從一根樹枝蕩到另一根樹枝,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他的世界就是由樹木組成的。即使刮風下雨,即使落雪,下冰雹,他也從不下來。米風出身于聲名顯赫的武林世家,乃是大官嶺最富有的人。他做事體面,談吐也溫文爾雅,但是他固執地認為,一旦離開那棵大樹,他就不能快活地呼吸了。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米風都不讓自己雙腳沾地。米風的婚禮當然也是在樹上舉行的,那一次小丁,還有米風其他的朋友們,都爬上那棵大樟樹,去喝米風的喜酒。然而次日天將拂曉的時候,美麗的新娘就悄然離開米風。因為她覺得,每天在樹上爬上爬下,很容易讓樹枝劃破她那嬌嫩的皮膚,她那纖纖的細指也會變得非常粗糙。米風不能指責她,因為她言之有理。對這個結果米風十分傷心,因為他非常愛他美麗的新娘,并且總是在夢中見到她。
毫無疑問,這是發生在江湖中的又一場愛情悲劇。我們知道,愛情固然偉大,然而每個人都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美麗新娘的原則是,她可以為愛情犧牲一切,但是皮膚除外,因為她的本質就存在于皮膚之中。她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人,她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米風也同樣如此,他可以為美麗的新娘犧牲一切,但是從樹上下來除外。米風的原則就是呆在樹上,這是不可更改的宿命。
在一棵樹上吊死就是米風的命運。為了在樹上呆得舒服點, 米風造了一只巨大的籠子,這只籠子隱藏在樹葉最茂密的地方。正如楊四呆最崇拜的人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米風最崇拜的人是年代久遠的魯班師傅。你知道,真正的天才都只崇拜那些死去的先賢。米風心靈手巧,精通各種各樣的奇技淫巧,他熟讀《周易》、《推背集》、《墨子算經》等等古籍。至于五行八卦陰陽風水,那更是他的拿手好戲。所有這一切都被用來做這只籠子。因此,這是一只了不起的籠子,作為米風畢生智慧的結晶,其牢固和巧妙的程度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米風總是把自己關在籠子里,一離開籠子他就煩悶不安。籠子就是他的秘密。當他的世界越來越小時,他終于在紛亂的江湖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真正安寧。米風喜歡這種生活,當他美麗的新娘離開以后,他就不再見任何人,除非是他最好的朋友小丁。
自從參加那場樹上的婚禮以來,小丁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米風了。現在, 當他在楊梅山結束與來一刀的決斗之后,他打算去見見這位闊別已久的朋友。楊梅山離大官嶺只有一天路程。那時節,南方正沉浸在一年里的第二場大雪之中。漫天的雪花下得又快又急,連綿不絕。小丁的身上、頭上都落滿了白雪。
小丁來到大官嶺,找到那棵巨大的樟樹。當小丁踩著樹干上的積雪往上爬時, 他發現籠子的鐵門是開著的。小丁非常驚奇,因為一到冬天,米風總是將鐵門關得緊緊的。難道米風知道他要來嗎?也許。畢竟小丁與來一刀決斗的消息早已傳遍整個武林,而楊梅山離大官嶺不遠,米風料到小丁會來相見也不足為奇。
米風正坐在籠子中央烤火。他看著小丁一步步地走上來,但是并未起身迎接。通過一些隨處可見的按鈕,米風的籠子是可以靈活調整的。在炎熱的夏天,米風摁一摁幾個小小的按鈕,就可以調整出許多風口,風就從那里吹進來,使人倍感涼爽,但是蚊子卻無法飛進來。到了如此寒冷的冬天,米風就摁一摁另外幾個小小的按鈕,這樣就把籠子關緊了,當你坐在里面烤火時,簡直比帝國花園的溫室還暖和。然而這一次,小丁奇怪地發現所有的風口卻是打開的。對此小丁百思不得其解。
“你好,小丁!”米風雙手緊緊地罩在炭火上,低聲說道。
“你好,小丁!”米風肩上的鸚鵡說道。米風有三樣愛好, 第一就是這只會說話的鸚鵡。他一人獨居,多一張說話的嘴,自然也能解去不少憂悶。第二是他養的那條魚。此刻,那條魚正在水底靜置,好像完全與水融成一體。那是一條小小的金色的軟鱗魚,然而它的頭特別大,嘴特別大,眼睛也特別大。它似乎正在睡覺,但是它并沒有閉上眼睛。它沒有眼瞼。米風喜歡這條魚,他常常一動不動地盯住它,看上老半天,臉上浮現出神秘的笑容。米風的第三樣愛好就是在黑夜的樹枝間歌唱。那時候,米風的歌聲就像夜鶯一樣,會使林間的百合和野玫瑰競相開放。
“你好,米風!”小丁猶疑地站在鐵門之外,大雪在頭頂飄飛,他的眉毛上堆著雪花。即使是在最茂密的'樹叢中,因了大雪的緣故,光線也非常明亮。但是籠子里仍然黯淡,小丁看不清米風的面容,不過憑著直覺,他感到米風比以前胖了些。這時候,眉毛上的雪花融化了,小丁的額頭又冷又濕。他眼前一陣恍惚,猛然覺得心里很難過,就好像要嘔吐一樣。
“進來呀,小丁!”米風說道,“這里有一張木凳。”
“進來呀,小丁!”那只鸚鵡說道,“這里有一張木凳。”
小丁跨進籠子,但是并不坐下來。小丁道,“我還不冷。”因為才趕過長路,身上正熱乎乎的呢。籠子里亂七八糟的,到處扔著米風的書。鸚鵡在籠子里撲打著翅膀,飛來飛去,學人口舌,使人覺得心浮氣躁。這只可惡的家伙,它生活作風極不檢點,到處都留下了它點點滴滴的排泄物。這也使小丁感到意外。從前,小丁記得米風曾經說過,一個人住在樹上,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成為邋遢的流浪漢。米風是住在樹上的貴族。米風一向喜歡生活井然有序,即使在細節上也會做到一絲不茍。在過去,米風會把書擺得整整齊齊,當然,鸚鵡也不至于這么沒有教養。
“你不冷嗎?小丁?可我覺得很冷。多冷啊! ”米風的聲音還是那么低沉,“這是一個奇怪的冬天,大雪下了又下,比過去任何一年都要羅嗦。”
“是呀,”小丁道,“在我們南方,這可是一件稀罕事。 ”小丁覺得心里越來越難過。唉,為什么米風看起來那么憔悴?傷心欲絕的米風固執地相信,總有一天,那位美麗的新娘會再一次爬上樹來,重新回到他的身邊。米風相信,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他的新娘遲早會明白,真正的愛情遠比保持皮膚完整更重要。
小丁在大雪中整整奔走一天,為的就是要看一看朋友米風,可是見到米風之后,不知為什么,他又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他覺得米風變了。雖然,在漫長的一生中,一個人有這樣那樣的變化在所難免,但是小丁卻不喜歡這種變化,他喜歡從前那個注重生活細節的米風。也許是因為過于孤獨吧,米風日復一日地思念他夢中的新娘,漸漸地變得心不在焉了,也在情理之中。當然,米風本來就是一個奇怪的人。一個奇怪的人做出不同于以往的奇怪的事,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盡管如此,小丁的興致還是一落千丈。
“坐呀,小丁!”米風道,“看起來,你好像有點不舒服。”
“坐呀,小丁!”那只鸚鵡說道,“看起來,你好像有點不舒服。”
“是的,”小丁道,“我累了。”在楊梅山上,在大雪的飄飛中, 他與來一刀整整拼斗了兩天兩夜。這場決斗比小丁想象的艱難得多,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對來一刀估計有誤。很多年前,小丁曾經見過來一刀出刀,其刀法不拘一格,超然出塵,令人耳目一新,頗有大師之風范。不過來一刀刀法雖然異常精妙,輕功卻并不出色。這一次,來一刀的刀法變化不大,然而他的輕功遠遠超出小丁的想象!他們在楊梅山之顛劇斗半日,對方居然只在雪地里留下半個淺淺的鞋印。來一刀在雪地里跳躍、旋轉、飛翔,就像一只在天空撲食的禿鷹,又好像是他腰間系著一根繩子,如同風箏一般飄拂,令人難以想象。
“你當然累了。因為你的對手是來一刀。”米風的口氣里充滿對來一刀的贊許之情。米風雖然從未下過樹,也從不走出籠子,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對江湖一無所知。江湖里每增加一縷新的鮮血,空氣中就飄散出新的氣息。這樣的氣息,對于一位深諳江湖世故的人來說,他只要伸出他的鼻子,就能很快地聞出來。
“是的,”小丁對米風表示贊同,“因為我無法了解他。”小丁以了解他的每位對手而聞名江湖。人們對此也津津樂道,認為這是小丁身經百戰,卻總是能夠全身而返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一次,小丁對來一刀估計有誤,決斗自然就變得困難重重。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決斗,小丁耗盡所有的精力和腦汁,卻仍然無濟于事,最后他得以幸免,僅僅是憑著他這一生中罕見的好運氣。
“你當然無法了解,因為他是來一刀。”米風道。來一刀是整個江湖經久不息,最離奇的傳說之一。過去人們常常愛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沒有刀,那就沒有江湖。 而如今人們更愛說的一句話則是,如果沒有傳說,那也就沒有江湖。事實上,刀和傳說都不可或缺,它們都是編織江湖圖錦最絢麗的彩線。來一刀是三刀幫的幫主,三刀幫是江湖中最神秘的幫會之一。即便來一刀的刀法算不上是最出色的,整個江湖也絕對無人可以輕視他,除非這個人想自吞苦果。僅僅刀法出眾,對小丁來說那是不足為奇的。說實在的,刀法精湛的對手,小丁遇到的也未免太多了。使小丁頭疼的不是對手的刀法,而是因為對手工于心計,行事之詭秘,無人可出其右。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2
很早以前,有一個老實巴腳的農夫,娶了一個巧媳婦。兩口兒過日子,男的種附近財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頭幫財主紡紗織布,一年到頭累死累活。這家財主,兩代都是秀才。這天中午,老實巴腳的農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飯,就把耕牛拴在坡里。
誰知吃過中飯來一看,耕牛不見了,急得他四處尋找。最后,在小財主掌管的私塾門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財主不讓牽走,說耕牛是自己的。于是,兩下就爭執起來。老財主假意上來評理,推說:"黑毛豬兒家家有。這頭耕牛你說是你的,他說是他的.,誰也扯不清白。我來出個對子,誰對上了,耕牛就歸誰。"
小財主一聽,滿口答應。
老財主就說,這個對子里要有"尖尖,圓圓,千千萬,萬萬千",最后還要回答別人的問話,說一句"那還消說".
小財主十分神氣地搶先說道:"我的筆苞兒尖尖,筆桿圓圓;寫出的大字是千千萬,寫出的小字是萬萬千——"老財主接口問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寫得不錯吧?"小財主回答道:"那還消說!"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實巴腳的農夫先是氣急得沒法,聽了小財主的應對,立刻說:"呸!分明是我的頭兒尖尖,鞭桿兒圓圓,耕出的大田是千千萬,耕出的小田是萬萬千。要是哪個問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錯吧?我就會回答他:"那還消說!"
老、小財主一聽,連聲說:"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別人問,你回答。"小財主當即宣布自己"贏"了,準備牽牛回家。
"慢著!"隨著聲音,趕來一位衣著樸素、品貌端莊的女子,這就是農夫的"巧媳婦".她向老實巴交的丈夫說:"他們這是故意刁難。也不過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現在就讓他倆爭著來問我!"巧媳婦說完,便轉向財主,叫他們聽著:"我的腳趾兒尖尖,手指兒圓圓,養活的大混蛋是千千萬,養活的小混蛋是萬萬千——"老、小財主一聽氣壞了,忙爭著相問:"你這是在罵我們嗎?"巧媳婦氣憤地回答道:"那還消說!" 人們望著巧媳婦同丈夫牽牛回家了。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3
拜祭文廟(民間故事)
“你怎么沒信心了?”妻子看到丈夫不像以前那樣下功夫苦讀四書五經了,問;
“屢試不第,我這輩子看來與舉人無緣了!”秀才垂頭喪氣地說;
“咱去拜祭文廟吧!”妻子說;
“拜文廟能管啥事?”秀才有搖搖頭說;
“你沒聽說,想發財拜財神,要中舉拜文神!到文廟去拜拜!”妻子說完和秀才來到文廟。夫妻焚香化紙,秀才跪拜叩頭剛完。妻子一把拉起秀才急忙出了廟門。
“你這是怎么了?”秀才不解地問;
“你沒聽見文神說什么?”妻子十分神秘地說;
“沒聽到呀!”秀才吃驚回答說;
“你干啥就不操啥心,我明明看見文神嘴動了動,低聲說你明年一定能中舉!你就沒聽到!”妻子帶有埋怨口氣說;
“沒聽到!真的!”秀才黯淡無神眼睛仿佛亮了起來。
“真的!我還能騙你。”妻子語氣肯定地說;
“要是這樣的話,我就再下一年功夫!”小秀才高興地說;
一年后,秀才中舉回家,對妻子新高彩烈地說:“看來文神說話就是靈!”
“文神就根本不會說話,那會兒我是騙你。讓你鼓起信心,在心理上堅強起來。你沒聽說,信心是成事的'百分之六十嗎!”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4
宋朝年間,有一位神童十三歲便被皇帝封為河北某地方的縣令,小縣令上任之初,因尚是孩童,無人信服,故無人打擾,平日里便和衙役、府眷打鬧嬉戲。當地的鄉紳商賈前去送禮,卻都被吃了閉門羹,頓覺顏面無存,都心照不宣希望能發生點事讓小縣令出丑,卻不想一件案子不但沒讓小縣令出丑,反而成就了他的美名。
“咚咚咚”衙門外鼓聲震天,小縣令宣布升堂,隨著衙役集合,“威武”聲響,一年邁老者跪于堂前。
“青天大老爺,你可要為小民做主啊?”
“堂下何人?擊鼓所為何事?細細說與本官聽,本官定還你個公道。”
“小老兒乃山東人士,家境貧寒,老來得子,老伴卻不幸離世。現因家中小兒要娶親,為了給小兒籌辦婚事,籌了些本錢來此地做點布匹小生意,本以為可以賺些錢,就在一個時辰前,小老兒推著布匹去集市上賣,途中忽然腹痛難忍,待方便回來,我的布匹連同推車竟然全都不見了。眼見小兒的婚期將近,布匹丟了豈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啊?”老者說著,兩行濁淚流了下來。
小縣令見此情景,連忙安慰道:“老人家你別傷心,我一定給你做主。你想想,你布匹所在之處當時附近可曾有人?”
“沒有。”
“可有人家?”
“沒有。”
“那你仔細想想當時周圍有什么?”
“小老兒當時是在一處打麥場,只有一個磟碡(liù zhóu)(碾壓用農具。磟碡是一種圓柱形的農具,用來軋谷物將谷物從秸稈上帶皮軋落和平場地,北方多用石材,南方多用木材。)。”
“那你的布匹與他人的可有區別?”
“沒有。”
“好吧,老人家你先回家,本官自會給你個交代。”
退堂之后,小縣令思慮良久,讓眾衙役放出風去,七日之后子時,縣太爺要公審磟碡。
縣城百姓聽說小縣令要審磟碡,紛紛覺得荒謬至極,卻又想看個究竟。
七日時間說到就到,午夜子時縣衙的大堂上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只見小縣令驚堂木一拍:“肅靜!帶磟碡和原告。”圍觀者哄堂大笑。衙役們將老者和磟碡帶上大堂。
小縣令又道:“所有人背墻而立,關門。”
百姓不明所以,卻不以為意。
只見小縣令走到堂下,指著磟碡說到:“舉頭三尺有神明,好你個磟碡,看到有人偷布卻不如實稟告,實在該打!來呀,給我打二十大板!”眾衙役打完,小縣令接著說道:“磟碡,本官念你初犯,給你一次機會,若還不招竊賊是何人,本官定讓你粉身碎骨。現在你是招還是不招?”
“什么?你要告知于我?好。”說著小縣令俯下身子,頻頻點頭稱道。
“適才磟碡告知本官,它已經找出了偷布的賊,就在我們當中。除了賊人之外,所有人的右手掌心皆被神明抹上了大堂的墻灰,現在堂下眾人掌心向前舉起你們的右手。”
眾人均舉起右手,小縣令走到眾人面前觀看,只有大堂左側第二十三人掌心有涂抹的墻灰,小縣令轉身上堂,驚堂木一拍:“左側第二十三人乃為偷布的小賊,還不上堂跪下,從實招來。”
只見此人額頭滿身是汗,慌忙跪下:“小的`冤枉。”
“還敢嘴硬,板子伺候。”小縣令發威。
“招,小的都招。那一日,小的見有一布匹車停在打麥場中,瞅瞅四下無人,心生貪念,便將車推走了。心想這是通往集市的必經之路,而且外地來往客商眾多,就算有人看見也不認識。小的有一事不明,大人怎么知道是小的所為呢?難道真是磟碡告知大人的?”
小縣令哈哈一笑:“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本官故弄玄虛罷了,不說審磟碡,能吸引你來嗎?根本就沒有磟碡說話一事,更沒有抹墻灰之說,本官不詐你,你會自己抹上墻灰嗎?不信你回頭看看,他們的右手根本就和你一樣,什么都沒有,是你的心虛出賣了你!”
堂下眾人恍然大悟,都稱小縣令斷案如神,自此再無人輕視他,他也一心為民請命,終于成為一朝好官,留下美名在民間傳頌!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5
小姐得了怪病,縣太爺急得百爪撓心,偏偏該縣境內幾個給人看病的老先生聯合起來告一個寡婦。幾個人都是本縣的臉面人物,縣太爺不敢怠慢,傳令立刻升堂。
一進大堂,老先生們爭先恐后說她不守婦道,拋頭露面,說她冒充大夫壞了醫行的規矩。聽來聽去,縣太爺終于明白了,是那寡婦不但開堂問診,收費還低,病人都到她那里看病,擋了老先生們的財路。縣太爺問道:“她一個寡婦,怎么會看病?”有人說她全靠蒙,有人說她跟著去世的丈夫學了點皮毛。縣太爺聽了,靈機一動問道:“既然這樣,你們敢不敢與她比試?”老先生們立刻反對,說我們都是從醫幾十年的老大夫,她沒有資格與我們比試。縣太爺說,不比試怎么知道誰高誰低呢,接著就吩咐衙役:“速傳被告到堂。”
不大會兒,衙役就把寡婦帶上了堂。寡婦還領著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娘兒兩個都有些害怕,頭也不敢抬。縣太爺說你們不用害怕,老先生們說你看病靠蒙,你敢不敢與他們比試?寡婦低著頭回答,不論是醫德還是醫術,小女子都高過他們。這一句話氣得老先生們直跺腳,恨不得撲上去打寡婦一頓。小男孩上前兩步說:“大老爺在上,他們不配與母親比試,我就可以把他們比下去。”這更惹惱了老先生們。一個個破口大罵。縣太爺說:“正巧小姐得了個怪病,你們誰看好了我都有重賞,輸的重打四十大板。走,跟著我去后院。”
來到客廳,幾個老先生湊在一起一嘀咕,然后說:“斗膽問一聲縣太爺,您的重賞是什么呀?”縣太爺正琢磨著,丫鬟秋菊走出來說:“小姐說了,在縣衙旁邊建一個醫館……”縣太爺立刻打斷丫鬟說:“對,就按小姐說的,在縣衙旁邊建一個醫館,讓他在那里行醫治病,并尊為全縣第一名醫。”老先生們一聽,個個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秋菊扯出一條紅線,老先生們按資排輩,依次號脈。還沒號完,老先生們就迫不及待,這個說是虛,那個說是熱,還有的說是陰陽失調。他們這里爭論不休,秋菊將紅線交到了小男孩手中。老先生們立刻鴉雀無聲,一個個面露譏笑。
看到小男孩聚精會神地號脈,一個老先生忍不住問道:“胎毛未褪的.小毛孩,你可摸到小姐的脈?”話未落地,引起一陣哄堂大笑。小男孩充耳不聞,號了一會兒脈,站起來對秋菊說:“姐姐,不對呀。”秋菊還沒有開口,老先生們就起哄:“哪里不對呀?是姐姐不對,還是你不對?哈哈……”
秋菊問哪里不對,小男孩邊比畫邊說:“我號著紅線,感覺不是系在小姐的手腕上,而是系在胳膊肘上。”
此話一出,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直震得老先生們目瞪口呆。這句話,明明是在打他們的臉啊!老先生們一起手指著小男孩吼道:“你這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敢口出狂言,你不想活了是不是?”
秋菊略帶羞愧地說:“我以為脈搏在胳膊肘上,就……既然系的地方不對,老先生們,你們又是怎么號出脈象來的?”
一聽這話,老先生們立刻鴉雀無聲,不知如何回答。
小男孩卻無意計較,讓秋菊進去,將紅線移至手腕處,說脈有寸、關、尺,一線壓不住三脈,聽他吩咐,自上而下,一脈一脈地號。
聽到這里,老先生們都坐不住了,一個個想溜。第一個剛溜出門外,就被衙役抓住推倒在地,掄起了大板。后面的一看不好,急忙老老實實回來,有的渾身冒汗,有的哆嗦不已,像等著挨宰的羔羊。
號完了脈,小男孩斟酌了一下才說:“從脈象上看,小姐是先熱后寒,寒壓住了熱不能外表,內積成毒,毒聚成瘡,小姐的病灶,當在腰間。”秋菊聽了,佩服地說:“先生說得靠譜,只是還請先生說出瘡口大小,是前是后,是左是右,具體位置,如何治療等。”
此時,縣太爺對老先生們說:“你們已經輸了一局,現在我給你們一個機會,由你們先說。”幾個老先生立刻來了精神,說這太容易了,到小姐繡房里一看便知……話音未落,秋菊已勃然大怒:“小姐的千金之軀,也是你們這些臭男人能看的?”一老先生頂撞道:“自古有句俗話,瞞得了父母,瞞不了大夫。不讓看,誰能知道瘡口的大小和具體位置?”
縣太爺轉過臉問小男孩:“你知道嗎?”小男孩面露難色,想了半天才說,瘡口大小,具體位置還真不敢妄斷,只有等看了之后……剛說到這里,就被秋菊打斷:“胡說八道,小姐的身子,你也不能看!”小男孩急忙辯白,我不是想看小姐的身子,是想看看小姐的肚兜。縣太爺也忍不住了,喝道:“不行,敢再胡說,小心大板伺候。”
老先生們一聽,不由暗暗地幸災樂禍,心說:看你怎么辦!
沒想到小男孩一點也不害怕,站起來沖縣太爺拱了拱手說:“那就請縣太爺另請高明,我甘受四十大板。”
縣太爺大怒,喝令衙役拉下去,卻被夫人止住了。縣太爺不給夫人面子:“他提出的絕對不行!”夫人說你不聽大夫的,小姐的病怎么辦?說著沖縣太爺擠了擠眼。縣太爺知道夫人有鬼點子,便不再吭聲。夫人對秋菊說:“走,跟我去拿小姐的內衣。”
不一會兒,秋菊就捧著一件內衣出來了,她先走到老先生們這一邊,讓他們先看,可老先生們個個都是一臉茫然。秋菊又走近小男孩,不料小男孩只抽了一下鼻子,就說這不是小姐的衣服。秋菊回答說這是剛從小姐身上脫下來的。小男孩笑了笑說:“小姐如花的年紀,應該青春芳香,這一件卻有一股暮年之氣。”
秋菊二話不說轉身進去,不一會兒又捧出一件。小男孩只掃了一眼說:“小姐千金之軀,怎么會穿這樣粗糙的內衣?這件一定是下人的衣服。”秋菊的臉騰地紅了,急忙又跑了回去。
最后秋菊捧出了小姐的內衣。小男孩接過來看了看上面的污跡,說:“我已經知道了小姐瘡口的大小、具體位置——老先生可有會用手術刀的?”老先生們哪里還敢逞能,都退到墻角。小男孩一笑說:“現在我就去給小姐動刀除腐,去膿上藥……”
秋菊怒道:“繞了一個大圈子,你還是想看小姐的身子!”小男孩回答說:“我會盲治。”說著,他拿出手術刀、紗布、藥膏等,然后讓秋菊把他的眼用黑布蒙上。秋菊大驚:“你這是要摸著小姐的身子治,更不行!”小男孩告訴秋菊,進入小姐的房間后,就在他手上抹上香油,然后在小姐瘡口的周圍撒上面粉,等手術完了之后,如果他的手指上沾有面粉,說明碰到了小姐,就剁下他的手指。
老先生們一聽,驚得張大嘴,心里暗暗佩服:真是人小鬼大啊!
秋菊真的拿出黑布,把小男孩的眼睛蒙得嚴嚴實實,才把他領進小姐的繡房……
縣太爺言而有信,真的稱小男孩為全縣第一名醫。小男孩撲通跪倒,說這些都是跟他母親學的,真正的全縣第一名醫應該是他母親。他請求縣太爺把這個稱號送給母親,等醫館建好,讓他母親坐診,為全縣百姓治病。縣太爺當即準了他的請求。
醫館建成,寡婦天天坐診,有錢的給看,沒有錢的也給看,漸漸聲名遠播。其實小男孩醫術不在母親之下,但他畢竟年紀小,母親就讓他打打下手。后來,小男孩成了名震天下的一代名醫。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6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幻想故事、動物故事、世俗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而其中的動物故事則是以動物為主人公的,解釋動物形狀、特性的口頭文學。它把人類生活狀態反射到動物身上,通過想象,虛構成篇。
蒙古族有個叫《狐貍與狼》的故事,講的是狼得到一塊肉,狐貍說自己年紀大,她的孩子跟狼一樣大,可都死了。狐貍大哭,狼聽了很難受就跑到一邊去了,狐貍就把肉都吃完了。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中,一般都認為狐貍是狡猾的,狼是貪婪而愚蠢的,狗和馬是忠誠的,牛、羊、兔是善良的,人們將自己主觀上的愛憎之情賦予到動物身上以一個個故事表現出來,使這些故事都帶著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民族特色,從而間接地反映出了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而有些動物故事解釋了某種動物的習性,說明了它身上某些特征的來歷,表現出人們對動物的興趣和某種了解。比如《雞為什么幫鴨孵蛋》中講述道:從前,雞在陸地,鴨在水面,很少往來。有一天雞找蟲到河邊,鴨說河對面蟲多又好玩,邀它過去,可是雞一見河水就害怕了。后來鴨子就讓雞騎在背上,馱它過去,吃飽了又送它回來,雞為了報答鴨子,便幫它孵蛋。還有在《烏鴉為什么是黑的》中,說從前,烏鴉有一身五顏六色的羽毛。一天,孔雀、畫眉、鸚鵡和喜鵲對烏鴉說:“朋友,你的羽毛太漂亮了。”烏鴉昂著頭說:“為什么你們的羽毛這么難看呀,讓開!讓開!”它邊飛邊唱:“美麗的鳥兒呀,美麗的鳥兒呀,森林里要算我最漂亮了!”一次,烏鴉看見森林里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太陽照在火上,現出了五顏六色。烏鴉看見了,又昂著頭對火說:“你是什么鳥?敢與我比美?”火沒有理它。烏鴉生氣了,用力向火撲去。結果火燒得它“嗚哇,嗚哇”亂叫,它的美麗的羽毛全部燒糊了。從此,烏鴉的毛就變成了黑色。這樣的故事往往詼諧生動,充滿童趣。人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去解釋一些動物的習性和它們與眾不同的地方。這種解釋雖然缺乏科學依據,但是,我們從中能看出當時的人們對動物世界的好奇和疑惑,他們對自己無法解釋的現象和事物選擇用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去理解,大膽想象,充分體現出了人們豐富而多彩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不光如此,很多的動物故事,是具有寓意性的,它有的直接通過動物來崇尚宣揚人類的優秀品格,也有的`是由動物與人之間的故事來間接贊揚人的智慧、正義、勇敢等。也有另一部分用動物小故事來抨擊某些社會不良現象,譴責一些人的不好言行,這些故事簡短深刻,很有意義。《人和熊為什么分家》中,人和熊住在一起,收土豆時,人問熊:“是要莖,還是要根?”熊要了土豆秧子。收麥子時,熊想千萬不能要莖了,就要了根,結果一無所獲,進山去了。這則故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慧。《山雞的眼睛為什么是紅的》講的是山雞提出要烏鴉陪她過冬,烏鴉則提出要山雞給他做一雙過冬的靴子為條件。山雞辛勤地編織了靴子,烏鴉卻拋開山雞跑了,所以,山雞的眼睛哭紅了。它譴責了不守信用的行為,有深刻的寓意。在民間,也有很多故事對動物的智慧和義行做了細致的描寫和傳奇性渲染。如廣為流傳的、形式多樣的義虎型故事。早在晉代就有郭文舉與虎去鯁,虎送鹿為報的故事,后來衍變為老嫗山中遇虎,虎舉足示嫗,見有芒刺,為虎拔去,虎感奮而去,及歸,擲麋鹿,狐兔于嫗家,日無虛焉。一日忽擲死人入,村人執嫗為殺人,嫗說前事得釋。后又附會宗四卿李大可至滄州,路遇有人野行,為虎所逐,及至伸足有刺,其人為虎拔刺,日投鹿相報,即其家既豐,易服,虎不識,為所食,后虎復來,母罵之,虎慚而去,后知其誤殺,乃呼號甚悲,折脊而死。虎之義氣至于此!老虎故事的亞型一般有尚義型、報恩型和贖罪型。這種故事的各種類型大多以虎生態特征為依據,寫出虎的人化形象,真實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豐富了人的社會生活,多層次,多角度地反映了人生哲理和人們的美學理念,推崇宣揚了誠實守信,知恩圖報,以德報怨等美好品德和優良傳統。
當然,民間故事中的動物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區不同的風俗風貌,將山川地域,風土人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在民間很流行的老鼠嫁女的故事。舊時民間俗信,老鼠嫁女,亦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等,是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是在正月舉行的以祭鼠、敬鼠、媚鼠為手段,以驅鼠滅鼠與祈福避鼠患為目的的民俗活動。其情節版本不一,具體日期因地而異,表現形式有兒童游戲、禁忌、食俗、剪紙、年畫、童謠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民眾根絕鼠患的愿望,也具有除舊布新,送陰迎陽,驅災納吉的象征意義。
總之,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動物故事將動物寫的又愛又憎,和人一樣有感情,并巧妙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它一方面熱情洋溢地贊揚了美好的事物,一方面無情地鞭撻了丑惡的現實。這些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富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的心理和愿望,具有鮮明的人民性,使其有更為突出的認識價值。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7
話說唐朝年間潞洲府有位節度使,名李抱貞。當他到任時府內是銀兩空空,就連官員,兵卒的響錢都拿不出。實在是無計可施,于是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當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對他是言聽計從,何不讓他出面作法,讓老百姓捐些錢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見老和尚,把事由說了一同。別說老和尚真就答應了,為了消除老和尚的顧慮,李大人說我們已在法壇下面挖一個地道,等點火后你就順地道出來,保你平安無事。李大人又帶著老和尚現場實際走了一遍。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聽說老和尚坐壇講法,紛紛來捐錢。
到了開壇說法的日子,周邊的百姓也來捐錢。幾天的功夫捐錢已達上億了!這他時辰已到只見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壇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樂齊鳴。好個喧鬧!一陣后就聽有人喊;活佛現身點火相迎!忽的一聲法壇四周火光沖天,可憐的.老和尚下得法壇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壇上只留下幾塊舍利了!眾人還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決了,一條人命換來的救濟錢,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這才是;假戲真做傻和尚,隨著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為必甘當擋風墻。
父親抬頭想了想,正好看到林則徐的奶奶和母親正在梳頭預備去觀燈,便出了一句上聯:“婆媳中青雙有髻。”林則徐聽罷父親的上聯,認真觀看四周,看見爺爺正抱著幼小的弟弟,便靈機一動,趕忙對上:“公孫老幼兩無牙。”
父親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在院子旁邊的鳥籠上,又給林則徐出了一聯:“鳥籠撒谷谷飼鳥。”林則徐走到院子里,看了看花,問父親:“爹,今天是你澆的花嗎?”“是的,你不對句問這個做什么?”父親問道。“爹,有了。您看這句好不好?”說著,林則徐對出下句:“花缽裝泥泥種花。”父親一聽林則徐對句機智工整,再沒話說,便帶著他去看花燈了。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8
明景王出游的時候,興師動眾,動用了很多夫役隨從為他服務。景王所乘坐的船隊,沿淮河航行,從彭城到達寶應。沿途千里有船萬余艘,護衛的兵士布滿途中,為景王的船隊拉纖的有5萬人。淮河兩岸要求各修一條5丈寬的道路。通道上的民房要求全部拆除。淮安太守范橫極力設法把民房遮擋住,同時讓船只緊靠岸邊排列,在船石上覆蓋泥土,遠遠望去如同平地。這樣就免得拆房,使百姓得以安居。
當時各郡縣征集服勞役的壯丁很棘手,而范摜則一點兒也不在意,根本沒有準備夫役。負責水路運輸的`官吏非常擔憂著急,就找范槚商談此事。范槚漫不經心地說:“有你明公在此,有什么可憂慮的呢!”漕運官很生氣地說:“你這是想推罪于我,我一個老夫能頂什么用呢?”范橫說:“我一個小小太守豈敢推罪于你,只要仰仗著你明公,就容易召集夫役了。”漕運官問:“你想怎么辦呢?”范橫說:“現在景王的船隊剛剛出發,民間運糧的船一定不敢進入淮河航道,他們就這樣在糧船上坐等,那么每月的耗費就會給他們造成困難。如果讓士兵替他們看守著糧船,那么每條運糧的船上可征集十名夫役,他們可以得到運輸費,應征的人一定很高興。所以說,只需一紙告示而已。”漕運官說:“人員不夠怎么辦呢?”范橫說:“現在有數萬民工從風陽沿淮河往徐州運輸物資。運完物資必從淮河返回風陽,如果讓他們趁歸途之便,用金錢雇傭他們,恐怕沒有人不愿意干。這樣,你所需要的人一定能如數招到。”都御史聽后大喜,并表示佩服范槚的智慧。
接著范槚又說:“然而這些恐怕都不頂用。”都御史驚得站起來,忙問:“為什么?”范槚說:“現在淮河上游都關閘蓄水,以渡景王的大船,王船到來后,各閘一齊開閘放水,大水急流而下,勢不可擋,還用這么多民夫干什么呢?”都御史說:“當然是這樣了,可是景王一行這么多人,他們怎么肯相安無事離去呢?”范槚說:“我們再另想辦法,你不必擔憂。”都御史不好意思地說:“你很有辦法,我不如你。”
景王的船隊到來的時候,范槚就派人拿著錢在路上來回走動,他們把金錢贈送給景王左右的隨從,說:“水流太急很難停泊,請收下這點金錢,表示我們的敬意。”于是景王的船隊整日地航行,船行走得像箭一般快。在淮安境內,先后只停泊了三次,才花費了1300兩。等到了儀真境內,一夜就耗費金錢五萬兩。
范豐賈就是這樣既應付了上差,又沒給轄區老百姓加重負擔,贏得一片贊譽。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9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么會分成兩半呢?這里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太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干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里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太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后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里就是當年大詩人李太白賞月的地方。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0
東坡玉帶
宋朝神宗年間(1078年前后),大學士蘇東坡和金山的佛印和尚是很要好的朋友。蘇東坡早年被貶到黃州時,佛印在廬山的歸宗寺,廬山與黃州遙遙相望,兩人經常往來。后來蘇東坡被調到常州,有時住在鎮江的蒜山,那時佛印和尚也到金山、焦山住持,因此兩人來往密切。有一次,蘇東坡往杭州赴任,路過鎮江,特地到金山訪問佛印,當時,佛印正準備為金山的和尚說法,蘇東坡也不等通報,就走進了方丈室。蘇東坡還沒有站定,佛印就開玩笑說道:“此間無坐處”,竟然不讓東坡入座。東坡是個非常機智人,一聽 就知道,這并不是熟不拘禮,而是和尚在玩什么花樣。于是他即以禪宗之語答道:“暫借佛印四大為座”。
佛印一聽,東坡居然班門弄斧,在和尚面前用起佛經典故來,也就趁勢拷問一下蘇東坡,并和他打賭道;“山僧有一問,學士道得,即請坐;道不得,即輸玉帶”。蘇東坡料想難不住自己,就同意打賭。佛問問他:“既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居士那里坐?”(四大即風大、火大、水大、土大,佛宗認為這是構成物質的四大元素;五蘊即色受想行識,是構成人身的`五種因素)是啊,四大皆空、五蘊非有,不是一無所有、空空如也么,那里來坐位?佛印這一問,就把自持聰明的蘇東坡給難住了,他無言以對,只好解下玉帶相贈,佛印則回贈一幅吶裙。
后來金山寺特地建了一座劉玉堂,就把玉帶放在那里供人瞻觀。蘇東坡的玉帶上綴有20塊玉,清朝時曾遭火燒毀掉4塊,乾隆皇帝南巡時下令玉工重新配齊,但后補的玉石質地和色彩與原來的不完全,相同,玉上還刻有乾隆的題詩。這條玉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恐怕是今天的人們所能見到蘇東坡的唯一遺物了。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1
孫思邈年幼時體弱多病,深受病痛之苦,他立志學醫識藥,于是到深山去,向一位有名的藥師學習。
出師的時候,師父囑咐他說:“要做個好大夫,可絕不能貪圖安逸。你須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云游四方,廣采眾長,學習醫藥之道。等到腳下的鞋子七斤重時,你才可以定居行醫。”
孫思邈聽從師傅的教誨,背上藥囊云游天下,年復一年,不知道翻過多少山,走過多少路,采了多少藥,醫了多少人。
有一天,他回到故鄉耀州,天下起大雨,那會兒孫思邈正走在山路上,路上滿是泥濘。孫思邈步履艱難,沾在鞋子上的泥越來越多。他走進路旁的龍王廟避雨,廟里正好有個菜販子,孫思邈脫下鞋子,對菜販子說:“麻煩你幫我稱一下這雙鞋子,看它有多重。”
菜販子一稱,笑著說:“大夫,你這鞋子呀,連泥帶水,不多不少,正正好七斤哩。”
“七斤就對了,我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從此立地生根吧!”
于是乎,孫思邈在山腳住下來,定居行醫。他醫術高明,藥到病除,很快譽滿耀州,人人稱他為“藥王”。那座山呢,因為有藥王居住,也變得靈驗了,從那時起被喚作“藥王山”。
話說耀州有個霸道的土大夫,聽到人人夸贊孫思邈,個個喚他“藥王神醫”,心里酸溜溜不服氣。有一天,他用槐子水涂在面上,去見孫思邈:“孫大夫,我臉黑得厲害,你可知道我患了什么病?”
孫思邈一看他的臉,嚇了一跳:“你病得很重……”
那土大夫大笑著打斷他:“我哪有什么病,你這浪得虛名的家伙!”
說完,土大夫掉頭回去了。
“哎,你別走,你中了槐毒,得馬上醫治……”
可那土大夫已經走遠了,沒聽見。
過一會兒,只見四個壯漢用門板抬著土大夫來求救:“孫大夫,他中毒了,說只有你能救他。”
孫思邈即刻給他開藥,那土大夫喝了草藥湯,才算轉危為安。
又有個壘墻的師傅,也不相信孫思邈的醫術,見孫思邈從路上走來,大笑著從高墻跳下,問他:“藥王神醫,你看我有病么?”
孫思邈一看他的神色,大驚道:“怎么能從那么高的墻上跳下呢?不笑還好,這一笑,你的腸子就被頓斷了!”
話音剛落,那壘墻師傅倒地翻滾,果然腸子頓斷了。
又有一日,孫思邈在路上遇到有人出殯,那棺材底部滴出血來,孫思邈就問抬棺材的人:“館內的人是難產死的'么?”抬棺的人回答:“是啊!”
孫思邈斷定那個婦人還活著,就讓人放下棺材,打開館木一看,果然嬰兒已經離開母體了,產婦卻昏迷不醒。
孫思邈撬開產婦的牙齒,灌她喝了一碗藥,不久就聽到她微弱的呼吸聲,不一會兒,那個產婦哭泣起來,剛出生的嬰兒也大聲哭了。
母子倆死里逃生,眾人無不嘆服。“藥王孫思邈”的美名,從此名揚耀州。
話說有一回,藥王孫思邈上山采藥,一個壯漢迎面走來,攔在他面前,問他:“你這位采藥的先生,也為路人診病么?”
藥王見那壯漢身材壯碩,滿面病容,就對他說:“我是大夫,醫者不問貴賤高低,當然為路人診病。請在路邊石上坐下,讓我給你把一把脈。”
那壯漢在石上坐下,伸出手來請藥王把脈,藥王一摸脈門,這脈好奇怪啊,脈起時就好像虎嘯山林,脈落時又像是虎落平陽。
藥王對那壯漢說:“你讓我診治,就要說實在話,你不是人類,對嗎?”
“我不是人類,是什么呢?”
“你是人類的話,這個病我治不好——你不是人類的話,就要現出原身,這病我才能治。”
壯漢一聽,額頭冒出大粒大粒的汗珠:“藥王神醫,我現出原身,只怕要嚇著你哪!”
藥王說:“醫者對病患一視同仁,我不害怕。”
“那好,只是這路上人多,你跟我深山樹林去。”
藥王跟隨壯漢走進深山樹林,來到一棵老松樹下,那壯漢就地一滾,平地立即生起一陣腥風,地上的落葉“呼啦啦”飛起來,迷住了藥王的眼。藥王撕開樹葉,睜開眼一看,眼前哪有什么壯漢,分明是一只猛虎!
那猛虎張開血盆大口,望著藥王。藥王見老虎喉嚨紅腫,虎口也發炎腫脹。孫思邈怕老虎吃不得疼要咬人,就在林中找來一根樟木棍,牢牢撐住虎口,然后他伸手進老虎咽喉深處一摸——果然,老虎喉嚨里插著一根金釵,吐不出,咽不下。藥王一碰金釵,那老虎疼得眼淚水直流。
“你忍著,我給你取出金釵。”
藥王把金釵取出來,又取下撐虎口的木棍,又對老虎說:“你跟我來,我摘些消炎的草給你吃,很快就能消腫止痛。不過,你是山中兇獸,這次我治好你的病,希望你不要再吃人了。”
那老虎說:“遵從藥王教誨,我發誓,以后再不吃人了。”
“不吃人就好,你走吧!”
“我不要走。”老虎說,“我要跟在你身邊,在你需要時幫助你,在你危難時保護你。”
“好吧,你先待在山林,我以后有事叫你,你來就是。”
于是老虎吃過草藥,拜謝離去。
這老虎重情重義,后來果然時常來到藥王身邊,藥王上山采藥,老虎為他銜藥鋤,藥王出門診病,老虎給他當坐騎。
話說又有一回,藥王孫思邈下海采藥,走到海邊,迎面走來一位白衣公子。公子衣飾華美,但是有氣無力,無精打采。白衣公子攔住藥王,問他說:“你這位采藥的先生,也為路人診病么?”
“我是醫者,當然為路人診病。”藥王說,“請在這海邊礁石坐下,讓我把一把脈。”
那白衣公子在礁石坐下,伸出手來讓藥王把脈。藥王一摸脈門,這脈好奇怪啊!脈起時好像騰云駕霧,脈落時又像翻江倒海,藥王大吃一驚:“你要讓我診治,就要說實話,你不是人類,對不對?”
“我不是人類,是什么呢?”白衣公子冷汗直冒。
“你如果是人類,這個病我看不好;你如果不是人類,必須現出原身,我才能為你診治。”
“現出原身,我怕嚇著你啊。”白衣公子輕聲嘆息,空氣中響起風雷的聲音,晴朗的天空下起毛毛雨,藥王于是猜到他是一條龍。
“醫者對病患一視同仁,你只管現原身,我不害怕。”藥王說,“不過,這一帶的人都沒見過龍,我擔心你驚擾百姓。這樣吧,你先到我家去。”
“好的,我等會兒就來。”白衣公子化作一陣白煙,不見了。
藥王回到家,剛剛走進院子,突然聽得“通”一聲響,山壁上出現一個大洞,洞中伸出來一個巨大的龍頭。
龍說:“我看后山沒人,就從那邊穿山過來了。現在,我的龍身龍尾都藏在山肚子里,這下不會驚擾到百姓了吧?”
藥王趕緊給龍診癥,把了龍脈,看了龍舌,又聞了龍吟。龍說:“我這半年總覺得神氣痿頓不振,雖然還能變化,但總是使不上勁,肚子里頭又隱隱作痛,不知是什么緣故?”
藥王用大水桶裝了半桶藥,提到龍面前,對它說:“你喝了它,就知道緣故了。”
龍聞到那桶藥一股酸臭,搖頭說:“這藥氣味不好,真要喝嗎?”
“喝吧,良藥苦口利于病。”
龍咬一咬牙,一口氣把那半桶湯藥喝下肚,只聽得腹內“咕嘟嘟”一陣翻騰,喉頭忍耐不住,“哇”一聲吐了,吐出來滿滿一桶的污穢物。
一吐完,龍頓時精神爽利,肚也不痛了,勁也有了。它低頭一看,只見那穢物中有一條長蛇。
龍抓起長蛇,一下把它拉成兩段:“原來是這長蛇作祟,使我不得安寧。藥王神醫果真名不虛傳,不知你用的是什么靈丹妙藥?”
孫思邈“哈哈”大笑:“我這靈丹妙藥,只不過是陳醋拌蒜泥。陳醋加蒜泥,又酸又辣,一進腸道,那蛇自然待不住了。”
龍聽了這話,拜謝道:“藥王神醫你妙手回春,除我病痛,解我災劫,我沒什么報答你,龍宮珍藏一部《龍宮奇方》,我自己也看不懂,送給你吧!”
藥王得到龍贈送的《龍宮奇方》,專心鉆研,醫術變得更為精湛。他又收集各種民間驗方,寫成一部著名的《千金方》,一直流傳到今天,為無數病患解除病苦。
這條龍也重情重義,常常跟隨藥王,為他尋藥引路。當他遠行出診,龍就飛來為他當坐騎。
藥王孫思邈醫龍治虎,一龍一虎就成了他的跟班。他喚“龍”,龍就來了;他喚“虎”,虎也來了,有了龍虎護持,藥王威風凜凜,各路神仙鬼神尊崇他,地下閻羅王頭痛腳疼也得求他,所以他活呀活,一直健康地活到140多歲。
孫思邈離世后,成了藥王菩薩。
人們在那穿龍洞前建了一座藥王廟,讓藥王菩薩坐在里面,廟面前有個龍石墩,又有個虎石墩。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2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可是那時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結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目就代表羊的數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倉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倉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啊!
倉頡設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3
這一天,正是陽春三月三,西湖邊柳枝兒嫩綠嫩綠,桃花兒艷紅,四處來耍子的人許多。上八洞神仙呂洞賓,也變成個白頭發白胡須的老頭兒,挑副擔子,到西湖邊來賣湯團湊喧鬧。
呂洞賓把擔子歇在斷橋旁邊的一株大柳樹底下。他看看鑊里的湯團浮起來了,便拉開嗓門叫起來:
“吃湯團羅,吃湯團羅!大湯團一銅鈿買三只;小湯團三個銅鈿買一只!”
人們聽一呂洞賓的叫賣聲都笑了。有的人說:
“老頭兒呀,你喊錯啦!快把大湯團和小湯團的.價格換一換吧!”
呂洞賓聽也不聽,照樣叫:
“大湯團一個銅鈿買三只;小湯團三個銅鈿買一只!”
人們朝他的湯團擔子圍攏過來,你掏一個錢,我掏一個錢,都買他大湯團吃。一歇歇辰光,鑊里的大湯團就撈光了。
這時,有個五十來歲的老人,懷里抱個小伢兒,也擠進堆里來。小伢兒看見別人吃湯團,就吵著也要吃。但是大湯團賣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個銅鈿,向呂洞賓買只小湯團。呂洞賓接過錢,先舀了一碗滾水,再舀一只小湯團在碗里,端著碗蹲下身來,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氣,那小湯團就繞著碗沿,“咕碌碌”滾轉起來了。
小伢兒快樂死啦,舀起湯團正想吃,那湯團就象活了似的,一下鉆進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了。
小伢兒吃了湯團以后,三日三夜不吃東西。阿爸著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斷橋旁邊大柳樹下來尋那賣湯團的人。
呂洞賓風了哈哈一笑,就把小伢兒抱上斷橋,猛不防抓住他的雙足倒拎起來,喝起:“出來!”那三天前吞進去的小湯團,竟原個兒從他小嘴巴里吐出來。小湯團落在斷橋上,“咕碌碌”滾下西湖去了。
在斷橋的下邊,有一條白蛇在修煉。白蛇修煉了五百年,有了靈性,她常常伸出頭來,望著人間,見西湖上風和日麗,游人許多;男也有,女也有,老也有,少也有,三個一堆,五個一群,有的看景致,有的蕩湖船,有的植樹,有的栽花,有的談笑取樂,也有的忙著做營生…白蛇眼看這人間的繁華景象,心中十分羨慕。這天,她從湖底鉆出水面,正巧那個小湯團從斷橋滾下來,便接在嘴里,“咕嘟”吞進肚皮去了。
經典民間小故事 篇14
從前沒有傘,出門行路不便當,碰到毒太陽,曬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湯雞。
魯班師娘看了,心里難過,對魯班師說:“人人都說你手藝好,出門人日曬雨淋的,你不能想個法子嗎?”
魯班師答應想方法,師徒們一合計,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足亭,十里一個亭子。亭子造好了,請魯班師娘來看,魯班說:“這法子不錯吧,又遮太陽,又好躲雨。”
魯班師娘看了搖搖頭:“歇歇足是不錯,出門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來,魯班師一團快樂,聽這么一說,倒沒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難不成要一步二個亭子嗎?”
“一步一個亭子!”魯班師娘一聽,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點也不生氣:“好,我去試試看。”
魯班師娘又認真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個小亭子樣子,再糊上油紙。這東西輕輕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撐開來,不用就收起來,這就是傘,做好了,魯班師娘撐著傘走到魯班師面前:“你看。這不是一步一個亭子嗎!” 魯班一看,又驚又喜,連說:“佩服,佩服!”
人從此就有了傘了。直到現在,傘的花樣多了,但撐開來,還是像個小小的亭子。
【經典民間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民間小故事08-19
[實用]經典民間小故事08-19
經典民間小故事通用(13篇)11-15
(精)經典民間小故事13篇11-15
經典民間小故事[匯總12篇]11-15
中國民間小故事11-15
(實用)經典民間小故事14篇11-15
經典民間小故事實用[15篇]08-19
經典民間小故事錦集[12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