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時間:2024-06-02 16:24:29 好文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編13篇)

  在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編13篇)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1

  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①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舉例: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舉例:旗桿高出地面15米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P16中的圖1.29)

  ①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②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4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2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氣溫取四時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兩時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①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地區少雨;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③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④山地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3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

  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

  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4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2、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古代(憑直覺)——“天圓地方”;近代(觀察,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球形”;現在(測量計算)——不規則的橢球體。

  3、由“站得高,看得遠”;“月食”;“站在海邊看遠方來的船,先見桅桿后見船身”;“地球的衛星照片”等可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的概念

  2、地軸——假想軸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指向北極星的為北極(N),反之為南極(S)。

  三、經緯線和經緯度

  1、緯線與緯度

  (1)緯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2)緯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

  B.長度 長短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

  C.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有無數條)

  (3)緯度的劃分 赤道(0°緯線)以北為北緯,習慣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南北極分別為90°S和90°N。

  (4)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0°~30°

  中緯度:30°~60°

  高緯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劃分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所有北緯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均位于南半球。

  2、 經線和經度

  (1)經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2)經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

  B.長度 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無數條)

  (3)經度的劃分 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為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為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4)經線圈 所有的經線均為半圓形,故在地球儀上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組成經線圈之和等于180°,且兩條經線中一條為東經,另一條則為西經。

  (5)東西半球的劃分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切記:0°--20°W雖為西經,但是東半球;160°E——180°雖為東經,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周期:大約是24小時

  (3)產生的現象: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2、地球的公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周期:一年。

  (3)產生的現象:四季的季節變化

  (4)公轉的重要特征: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的夾角,并且北極總指向北極星附近。

  (5)晝夜的長短:

  陽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去白晝越長,直射北回歸線(夏至)時,北半球各地 白晝時間最長。

  陽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越往北去白晝越短,直射南回歸線(冬至)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達到最短。

  五、溫度帶的形成與分布

  1、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2、范圍:0°~23.5°S(23.5°N)為熱帶;23.5°N~66.5°N為北溫帶;23.5°S~66.5°S為南溫帶;66.5°N~90°N為北寒帶;66.5°S~90°S為南寒帶。

  3、特點: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

  寒帶——陽光斜射,有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少;

  溫帶——陽光斜射,無極夜極晝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5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自轉/公轉

  繞什么轉:地軸/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約24小時/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地理常考知識點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與高原為主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

  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

  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形式:a。數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性質: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經緯線和經緯度

  ①經線與經度: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經線有無數條,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為0 °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經度的最高度數為180°。

  ②緯線與緯度:和經線垂直相交的線。緯線也有無數條,到兩極等距離的緯線叫0°緯線(又叫赤道),緯度的最高度數為90°。

  初中生如何學好地理的方法

  上課要認真聽講

  不要指望著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

  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為地圖一旦記住了就經久難忘,便于運用,所以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這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6

  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又稱已發展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指經濟、社會方面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通常指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130多個國家,占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有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戰略要地,無論從經濟、貿易上,還是從軍事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南北對話:

  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成為“南北對話”。

  發達國家的.特點:1.人均GDP高;

  2.工業技術先進;

  3.科學技術先進;

  4.社會福利高。

  發展中國家特點:1.技術低下,主要依靠資源出口;

  2.人口眾多,人均GDP不足;

  3.醫療水平、社會福利差。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變措施:

  1.歷史原因:近代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剝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貿易不公平,南北經濟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進措施:發展中國家應當改進生產方式,開發新興產業,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7

  1、世界人口的增長

  ①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決定的。

  ②出生率是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死亡率是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長率小于0,表示人口減少。

  用公式表示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來表示。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面積占陸地面積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人口分布的稀疏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條件的影響。

  3、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問題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糧食緊缺;③住——住房緊張;④行——交通擁擠;⑤上學、就業、看病難

  人口少→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問題: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的無計劃膨脹,產生或加劇一系列問題。

  解決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不同的人種

  不同人種類型:根據膚色、發形、面部特征、體毛等外部體質特征,人類可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8

  1.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繞什么轉方向周期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2.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9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級劃分

  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級。測量降水量的儀器是雨量器。單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多。

  3)在溫帶,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4)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10

  1.氣候的要素:氣溫、降水

  2.氣溫的變化: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的年變化:北半球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3.氣溫的分布特點及主要影響因素:

  緯度因素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

  海陸因素

  ②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緯度地帶內,高山、高原的.氣溫較低,平原的氣溫較高

  人為因素

  ④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4.降水的分布規律:(四多四少)

  緯度因素

  ①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海陸因素

  ③溫帶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距海洋遠,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北風坡降水少

  5.影響氣候的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人類活動。

  6.幾種主要的氣候及其特點:

  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氣候

  氣候特點

  終年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多雨

  夏季火熱干燥

  終年溫和多雨

  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7.以上氣候圖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月份——確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溫和最低溫的差值(年較差)——確定所處溫度帶

  第三,看降水的季節分配情況——確定氣候類型

  老師這樣認為:學會運用地圖,你就能學好地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11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圖上距離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圖上1厘米等于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⑶、圖例和注記:讓學生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見世界地理(上冊)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12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13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布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布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為盆地,低地;反之為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為南半球,向南增為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為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為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為海洋;若為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為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03-04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推薦】03-04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03-04

地理備考七年級下冊知識點03-04

七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02-28

語文七年級上冊知識點12-19

七年級語文上冊填空知識點03-03

七年級上冊語文主要知識點03-04

江蘇七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