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1
最近我在關注孩子們區角活動的情況,發現去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少。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娃娃家游戲時總是重復類似的活動內容比如:燒飯,吃飯,喂娃娃吃飯和給娃娃過生日等。作為老師的我,我敏感的意識到這樣的游戲活動狀況處于停滯狀態,于是我在游戲分享的時候,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關于娃娃家孩子們能作什么事情的討論!
幼兒們聽了紛紛舉手,樣子十分激動,很想說給大家聽。
通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戲欲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著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幼兒期是“疑問期”,它突出的表現是好奇、好問和好嘗試,在這一時期,許多成人看來是視而不見的事物,卻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對他們來說,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都是新鮮的.。“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于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蘇霍姆林斯基)
多營造一個兒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條通向心靈的途徑,在與孩子嬉笑游戲時,當你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兒童越會對你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2
娃娃家是學前幼兒最喜歡并善于模仿學習的角色游戲。2-3歲的孩子在游戲的表征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擺弄玩具上,進入小班后,為了豐富游戲的清景,我們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媽媽、姐姐、寶寶等),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
區域活動開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聽見“哇”的一聲,我趕緊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瑞瑞哭了,我問:“瑞瑞你怎么了?”瑞瑞:“他搶我的.煤氣灶。”小李大聲說:“我沒有煤氣灶怎么燒菜呀!”說著也快要哭出來了。我趕緊讓他們放下手中的煤氣灶,問:“你們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當爸爸,我當媽媽”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是不是也像你們現在一樣搶東西呀?”他們倆個直搖頭。“對呀,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你們今天當的是爸爸媽媽,所以也要相親相愛,相互謙讓好嗎?”他們倆個聽后使勁的點了點頭。然后小李把煤氣灶遞給了瑞瑞,說:“家里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你今天當媽媽,你來做飯吧。”
反思:我班幼兒進入小班集體生活才一個月,大多數初次接觸角色游戲,所以很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別喜歡當爸爸媽媽。但是一旦他們真正玩的時候有經常會忘記自己扮演的角色,于是就出現了“爸爸”和“媽媽”爭奪東西的場面。
指導策略:在游戲中,教師應該經常提醒幼兒,生活中的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做的?寶寶又應該怎么做?寶寶可不可以碰煤氣灶?爸爸和媽媽能不能搶東西?相信多一些這樣的引導孩子間的爭搶行為會慢慢減少。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3
娃娃家是小班獨有的一個區域,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個區域,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任意的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當爸爸,當媽媽,或者哥哥姐姐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區域里進行游戲。
在我班上也有一個溫馨可愛的娃娃家,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卻不知道要怎么玩,于是第一次進行活動前,我先幫小朋友分配好不同的角色,樂樂是媽媽,晨晨當爸爸,小宇是哥哥,百惠是妹妹,而不同的角色我也給予了不同的任務,比如媽媽負責做菜,爸爸要負責打掃房間,哥哥帶妹妹一起玩娃娃等等。
剛開始小朋友們都玩的特別起勁,可沒過一會就開始各玩各的了,我發現后立刻提醒小朋友們,可是沒到三分鐘就又開始玩別的'了,要么就是忘記了自己最開始所扮演的角色。
當天,我想了很久,為什么小朋友們會忘記自己最開始所扮演的角色呢?為什么大家會融入不在一起玩呢?后來又一次區域活動我問晨晨,你扮演的角色是爸爸,為什么不去打掃房間呢?晨晨告訴我在家里爸爸從來不打掃房間。我這才明白原來我所以設計的“爸爸”根本沒有按照孩子們日常生活自己所知道的爸爸那樣。
接下來進行的區域活動,我都會事先詢問小朋友們在家里他們所知道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根據每個寶貝所知道的稍加改變,終于讓每個小朋友都認真的加入游戲了。
其實區域活動不止要讓孩子體驗游戲,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生活,體驗他人。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4
【主題來源】: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于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一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通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了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一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著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為了幼兒練習手腳著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為有給家長送糖果這一游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一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一個版面上,讓幼兒在游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游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喂面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發。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鏈、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嘗嘗、扣鈕扣、喂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方案】:
一、生活活動:
活動一《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并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指導:
方法一: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一起說:"某某,你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你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后,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愿望。
2、幼兒一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范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最好。
二、運動活動:
活動一《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一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反思:
通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戲欲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著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基礎上產生的,以情感為紐帶,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
【小班娃娃家游戲反思】相關文章:
《風娃娃》課后反思03-15
《風娃娃》課后反思(優選)03-15
《風娃娃》課后反思[經典8篇]03-16
可愛的家反思03-09
小班數學游戲12-05
小班課后反思03-11
可愛的家反思(經典5篇)03-10
五則有趣的小班課堂游戲05-03
小班數學游戲化教學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