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搭石課堂實錄
搭石課堂實錄1
搭石(人教版四年級教材)
執教: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王玲湘老師
記錄:本人在武漢現場匆匆記錄,未作任何修改。
說明:本課獲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實乃難得一見的好課!
課前:課件展示江西的名勝古跡,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跟王老師說的?
一、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介紹作者的家鄉,引入課題,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準,并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樣的印象?
2、交流:
(1)明白什么是搭石嗎?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指名讀,出示句子。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是怎樣樣過溪的?
引讀:人們出門工作,務必……
人們走親訪友,務必……
如果沒有搭石,家鄉人們的生活怎樣樣?(麻煩、累)
(3)再齊讀課文寫“搭石”的句子。
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樣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僅僅方便,而且增加了鄰里友誼。
生3: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研讀體悟
1、默讀2-4自然段,找找家鄉人走搭石的景象,想想是一幅怎樣樣的畫面?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指名讀詞語。
像搭石一樣練讀課文。
什么叫“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么樣的?(有感覺,把我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我們帶到畫里?)
音樂起。誰能讀出詩一樣的味道來?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指名讀,齊讀。
2、這一行人走出了音樂美,的確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一行人走是風景,那么兩個人應對面走又是怎樣樣的呢?
找到相應的句子。指名讀。你體會到了什么?(心靈很美,是一種互相謙讓的美)
讓我們再來一齊感受一下這種美吧!齊讀。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仔細讀,哪個詞語在你心中輕輕一擦?(理所當然,伏)你們都有自己的讀書感受。
理解“伏”。在甲骨文時代,狗是最忠實的,那樣虔誠,那樣恭敬。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這個字。
我此刻是老人,誰來當當年青人?過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不需要)為什么?(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聽了你們的回答,我想這個老人年輕的時候必須也伏下身子幫忙過別人,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這個年青人老了的時候,也必然會有人去背他,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通過這個“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這個“伏”字,我們也看到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4、拓展:
假如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
有很多的假如,家鄉的人,也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嗎?
我們寫一寫吧,想一想后再寫多好!
四、課堂結語
也許有一天,家鄉會鋪上橋,建上路,也許搭石有一天會消失了,但是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每一個人的記憶中!
王玲湘老師說課:
一、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文設計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為主線,從看得見的景美,到看不見的人美,情美,到去發現美,書寫美。
二、扎扎實實求發展。比如“伏”字的教學。注重朗讀。注重默讀,邊讀邊圈邊思考,使孩子在讀書中到達語言與情感的共振。
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搭石”。我有了“搭石”走到了這天,將來我將努力做好青年教師的“搭石”。
搭石課堂實錄2
課前交流:
師:老師的家鄉是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那里不但有各種各樣的水果,而且新疆還被譽為“歌舞之鄉”。這天,老師要表演一個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舞蹈――維吾爾族舞蹈。
(課件出示新疆風景圖片,配音樂,老師表演新疆舞。精彩的表演贏得學生、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剛才領略了老師的家鄉新疆的美麗風光。這天讓我們一齊去了解一下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課件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輕音樂起)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師:看老師板書課題(生看)
師:齊讀課題。
生:(齊讀)21.搭石――
師:像老師這樣讀,21.搭石――(聲音干脆利落)
生齊讀:21.搭石――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3頁。昨日,老師要求同學們預習了課文,此刻同學們再來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聽明白了嗎
(生自由讀課文3分多鐘)
師:同學們讀課文個性認真,什么是搭石?誰來用課文的句子回答。
生: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兩尺(應是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同學們聽出來沒有,他讀的時候有什么問題?
生:他總是還沒到停的時候就停了一下。
師:停頓上有問題,請以后改正,好嗎?他有個字音沒讀準,誰聽出來了?
(生沉默)
師:認真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以后可要注意了。剛才他把“二尺”讀成了“兩尺”,一齊來讀。
生:(齊讀)二尺。
師:再讀。
生:(齊讀)二尺。
師:對了,讀課文必須要把字音讀準。(“間”變紅)這個字是多音字。剛才這個同學讀得很準確,他讀的是幾聲?
生1:四聲。
師:對了,讀給大家聽。
生1:間(jiàn)隔。
師:一齊來像他這樣讀。
生:(齊讀兩遍)間(jiàn)隔。
師:它還有一個音,誰明白?
生:間(jiān)。
師:組個詞,好嗎?
生:黑白相間(jiān)。
師:就應是黑白相間(jiàn)。平常我們經常說的時――
生:時間。
師:再讀課文里的字音――間(jiàn),讀詞――間隔。
生:(齊讀)間隔。
師:“間隔”是什么意思?
生:距離。
師:課文里指的是距離,是什么之間的距離?
生:是搭石之間的距離。
師:回答得真好,掌聲送給她。
師: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樣過小溪呢?書上找一找。
生:會脫鞋――
師:把問題回答完整。
生:如果沒有搭石的話,人們會脫鞋綰褲。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務必
生:脫鞋綰褲
師:人們收工就務必――
生:脫鞋綰褲
師:人們趕集訪友就務必――
生:脫鞋綰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務必――
生:脫鞋綰褲
師:“綰”是什么意思呢?
生:綰褲的就是卷起褲子。
師:在那里脫鞋綰褲的“綰”就是把褲子卷起來。把鞋子脫掉,把褲子綰起來,這就叫――
生:脫鞋綰褲。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很麻煩。
師:把話說完整。
生1:我感受到人們來來去去很麻煩。
生2:人們上工時,收工時,趕集時,訪友時等等都感覺很麻煩,因為都要脫鞋綰褲。
師:是呀。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很麻煩,這還是在夏天的時候。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務必靠什么過小溪?
生:搭石。
師: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再來讀讀什么是搭石。
生:(齊讀)“進入秋天,……,這就是搭石”。
師:注意了“二尺”,讀。
生:二尺。
師:再讀。
生:(讀)二尺。
師:什么樣的石頭?
生:平整方正。
師:對了。平整方正的石頭。把“平整方正”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平整方正。
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搭石是用平整方正的石頭,二尺左右的石頭組成的。
師: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覺得搭石怎樣樣?
生1:有了搭石后,人們很方便。
師:除了方便,搭石還給了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2:我覺得搭石很美。
師:多好啊。你們和作者劉章爺爺想的是一樣的,他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就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了搭石的美,誰找到了?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同學們齊讀。
生:(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自主尋美,體會情感
師: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聽要求: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描述人們走搭石的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靜靜地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師:我們此刻來交流吧,誰來說一說?
生: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請坐。(課件出示語段)同學們來看他找的著這兩句,(“行”變紅)那里面也有一個多音字,他讀的什么?
生:一行人。
師:對了,一行人。這些在搭石上面行走的人叫――
生:一行(xín)人
師:對了,再讀一遍,一行人――
(生讀)
師:它還有個讀音是什么呀?
生:行(hán)。
師:組個詞。
生:行(hán),銀行。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那里還有幾個新詞(“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變紅),我們來讀一讀。先自己練習讀一讀,等會兒請小老師帶讀。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她讀對了,同學們跟讀兩遍。
(生讀)
師:小老師當得不錯,同學們讀得也很好。
師:那么,怎樣的動作叫協調有序呢?
生1:協調有序就是很整齊,人們走搭石的時候一個挨著一個。
師: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她剛才說人們走搭石的時候一個挨著一個。讓我們一齊去走一走搭石,感受一下什么是協調有序。
師:我們合作讀讀,老師讀前面的,同學們讀“抬起腳來”,老師讀后面的,你們讀“緊跟上去”。明白了嗎試一試。
師:(引讀)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速度漸快)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對了,就這樣。哪個組來走一走搭石?注意力必須要集中,如果沒接上,你們就會掉進小溪里的。(師讀,但學生沒弄明白要求,師把要求重述一遍)
師:前面的――
生(組1):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組2):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兩遍)
師:踏踏的聲音像――
生:輕快地音樂。
師:沒有人踩腳,也沒有人掉進水里,是有人指揮嗎?
生:沒有。
師:對,沒有人指揮,大家的動作那么的整齊,配合得如此默契,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師板書“協調有序”)
師:再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兩句,你還從哪個詞感受到畫面的美呢?
生1: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把話說完整。
生1: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
師:他剛才讀的時候,怎樣啦?
生:他把“人影綽綽”的“綽”(chuò)讀成了cuò。
師:你再把“人影綽綽”讀一遍。
生1:讀。
師:“人影綽綽”的“綽”在那里是什么意思呀?
師:同學們來看,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柔美
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生:就應是第三種解釋:形容姿態柔美。
師:對了,在那里”人影綽綽”的“綽”形容姿態柔美。多么柔美的姿態呀,同學們自己試著讀讀著兩個詞。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1: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讀得很準確,誰來帶著感情讀,讓我們感受到畫面的美。
生2: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畫前,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這幅畫呢?
生3:(聲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多美呀,把我們帶進了畫里,請同學們像他一樣讀讀這兩個詞。
(全班讀)
師:再柔美一些,讀。
(生柔美地讀)
師:多美呀!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兩句話。
(生自由讀)
師:老師也想讀一讀。老師大聲地讀,同學們小聲地讀。
(師配樂朗讀)
師:是啊!它不但是一幅美麗的畫,而且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擊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來讀?
生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讀完后,全班不由自主地鼓掌)
師:讀得太好了!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無數次走過搭石。每次走過搭石,他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請女同學讀――
(女生有感情地讀)
師:劉章爺爺一遍遍走在搭石上,一遍遍數著,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請全班同學再來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全班同學再次融情朗讀)
師:一行人走搭石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美、音樂美。如果有兩個人應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請你來說。
生:請大家看第四自然段“經常到山里的人……”
師:“倆人”,跟著讀兩遍。
師:兩個人應對面走搭石,都是讓對方先走。從那里你體會到什么?
生:從那里我體會到這兩個人很謙讓。
師:多好的一個謙讓,他讀懂了家鄉人完美的品質。同學們,讓我們一齊來讀這部分資料。
(生齊讀)
師:假如一位“老人”和一個“青年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生讀:“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同學們一齊來看,那里有個生字(課件中“伏”字變紅),讀兩遍。
生:fú,fú。
師:“伏下身”的“伏”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動作來表示?(到講臺上表演給大家看)
(一男生上臺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注意年輕人做了一個什么動作?“伏下身子”就是把身子――
生:彎下去。
師:年輕人恭恭敬敬地彎下身子,還把老人安安全全地背過小溪了。
師:(采訪一男學生)年輕人,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
生:不需要。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啊!掌聲送給他。同學們,年輕人會因為老人沒有向他表示感謝而感到生氣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
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對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板書“理所當然”)同學們想一想,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如果遇到別的老人來過小溪,他會怎樣做(指課件文字)――
生:(齊)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
師:因為(指課件文字)――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那如果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肯定會有其他人怎樣做?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對了,通過這一個又一個人的“理所當然”,你們又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家鄉人孝敬的品格。
師:孝敬的品格,再那里就應用――
生1:尊敬。
師:他用了一個詞――尊敬,家鄉人十分尊敬老人。從那里我們能夠看出尊老,敬老已構成民風、鄉風。家鄉人相互關心,相互幫忙,讓我們看到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這真是景美,人更美。
師:難怪作家劉章爺爺由衷地贊嘆道:(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全班齊讀該句)
四、激發想象,練習說話
師:每一天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走搭石,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會有什么樣的人走搭石呢?
生1:一位婦女。
師:你能說說是怎樣一位婦女?
生:一位婦女抱著小孩。
師:把話說完整。也許會有――
生1:也許會有一位抱著小孩子的婦女來走搭石。
師:人們會怎樣做?
生1:會幫忙她,背她走搭石。
師:是把她背過去嗎?是幫她――
生1:幫她把孩子抱過去。
師:誰再來說說還有什么樣的人來走搭石?
生2:還有上學的小姑娘來走搭石。看,那個小姑娘很膽小,年輕人看見了,把她抱過去。
師:多好的年輕人哪!還有沒有人走搭石
生3:會有帶著行李的人來走搭石,家鄉的人們會幫忙他們把行李提著,扶著他們過搭石。
師:那里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家鄉人的完美品質。其實會有很多很多人來走搭石,尤其會有一些需要幫忙的人來走搭石。請同學動筆寫一寫。請用上“假如來走小溪邊,家鄉人會”這樣的句式寫上一兩句就能夠了。
(生動筆寫。師巡視,并提醒:寫完的同學讀一讀,把句子寫完整)
師:我們來交流、交流。沒寫完的也沒關系,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生:假如有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走搭石,人們總會伏下身子背他過去。
師:還有嗎?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說,由于時間原因,我們就交流到這兒。
五、總結本課,布置任務
師:同學們,這條搭石靜靜地躺在小溪里,它們任人踩,任人踏,默默地為大家做貢獻。難道讓作者難以忘懷的僅僅是這搭石嗎
生:還有家鄉人。
師:對了,還有像搭石一樣默默奉獻的家鄉人。我想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純樸、善良的家鄉人必須會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心里。
師: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看還有哪些資料讓我們感受到家鄉人的美?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21.搭石
協調有序
}美
理所當然
搭石課堂實錄3
課前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好啊,老師已經用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告訴你們了。你們可以叫我王老師,你們還發現什么了?
生:青島小學的老師。
師:我是來自哪里的老師。希望老師能夠放松心情,度過愉快的四十分鐘,希望你們能夠記住王老師。
出示青島風景圖片
師:老師發現你們的家鄉也很美麗。有時間老師也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上課。
師: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哪里不懂就在旁邊畫一個小問號。
(學生自由讀)
師板書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聯結
師:發現有幾個詞讀不準,指名讀。
師:有沒有讀不懂得地方?
生:為什么搭石構成了一處風景?
生:“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生:上工就是……
師:我們說上班下班,在農村就是——
生:上工下工。
生:“緊走搭石慢過橋”是什么意思?
師:同學們如果還有問題,最后再提出來。剛才有同學提出來,為什么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弄清楚什么事搭石?誰能讀書上的句子?
(學生讀)
師:“間隔”的間的字音是“間”。
(齊讀)
師:(出示圖片)這些石頭就是搭石。沒有搭石人們是怎樣過小溪的?
(生讀)
師:知道什么叫“脫鞋綰褲”?
生讀
師:來來去去都必須要——
生:走搭石
師:搭石確實是太重要了,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生讀)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搭石構成了家鄉的風景,風景是什么意思?
生:一些地方。
生……
師:老師有個問題,搭石就是鋪在小溪里的石頭,怎么會構成風景呢?這又是怎樣的風景呢?
同學們讀課文的2-4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
(學生默讀圈畫)
師:誰來讀你劃的句子。
生:無論怎樣著急的趕路……
師:看清楚每一個字來讀。
生:每當上工下工……
師:還有誰想讀?
生: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招手示意……
師:還有誰來讀你劃的句子?
生:年輕人俯下身子……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師:這句話概括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讀
師:能不能抓住關鍵詞語概括出來。
生:背老人過去。
師:誰背老人過去?
生: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
師:怎樣背老人過搭石?再讀,圈出相關的詞語。
(生圈畫)
師:哪個詞能夠看出來?
生:“俯下”
(師做動作)
師:是這樣俯下的嗎?你們做一下動作。
(學生做動作)
師:你為什么深深地彎下去?
生:這樣才能背老人過去。
師:小姑娘你為什么這樣彎下去?
生:老人年歲比較久了。
師:應該是年紀大了
生:老人年紀大了……
師:你們體會得真棒,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
師:此時此刻,我們都是年輕人(配樂)發現有老人就要過搭石,這時你會——
生:背老人過搭石
師:如果遇到陌生的老人,你是怎樣做的?
生:背老人過搭石。
師:老人過了搭石,要謝謝我們——
(生無語)
生:不用謝,這是理所當然的。
師:“理所當然”是什么意思?
生:經常見到
生:應該的
師:“理”是什么意思?
生:道理。
師:那么這個詞應該怎樣解釋?
生:是符合道理的。
師:按道理就應該這樣啊。
師:這里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生:尊敬老人
師:尊敬老人是我們的美德,鄉親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想來讀。
(生讀)
師:如果年輕人把背老人過搭石看成理所當然的,還有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
生:年輕人過搭石,互相謙讓。
生:不平穩,找搭石來
師……
生:不能搶路也不能……
師:同學們你想一想,還能發生哪些事,可以被鄉親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
生:如果有個小朋友……
(師評價)
生:有人跌入水里,馬上把他救上來。
師:互相幫助也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這些事情在鄉親們看來都是平常的事,有了這樣的感受,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出示句子:上了點年歲的人……
師:這段話你們是不是也可以讀好呢?
(生讀)
師:老師也喜歡這段話,給不給機會?老師讀的'時候,你們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境。有了感受,加上想象,再來讀這段話。
(生讀)
師:誰能讀得比他好?
(生讀)
師:也許是在瑟瑟的秋風中,也許是在凜冽的寒風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情境——
(生讀)
出示句子:每當上工……
師:就是這樣的鄉親們踏石而來,自己小聲讀一讀。
(生讀)
師:誰想來讀?
(生讀)
師:這是一幅協調的畫面,誰來讀一讀,最想聽誰來讀?
(學生推薦讀)
師: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為什么這樣讀?
生:這是一些天然的石頭,走上去很不平穩……
師:這是天然的石頭,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前面的抬起腳來——
生:后面的緊跟上去。
師:老師和同學合作來讀怎么樣?老師讀第一句,同學們讀后面。
(生讀)
師:水波人影兩相和的美啊,我們一起來讀。
(師生齊讀)
出示:
師:構成風景的僅僅是搭石嗎?
生:還有鄉親們。
師:現在知道了搭石是家鄉的風景了嗎?
(齊讀“一排排……”)
師:你們的表現是最亮麗的風景。
下課。
搭石課堂實錄4
師:我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依順序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課件出示語段)你找的是這幅畫面.(行變紅)這是一個多音字,讀什么?
(生有的讀xínɡ,有的讀hánɡ)
師:意見不統一呀,想一想: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常叫我們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師:這些在搭石上行走著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師:齊讀兩遍。
(生讀)
師:這還有幾個詞語,誰再讀一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變紅)男生來。
(男生讀一遍)
師:人影綽綽要讀準確,女生讀。
(女生讀一遍)
師: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協調有序體會到美。
師: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順序,配合得很好。
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你聯系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
師:(指這組問)你們現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師: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進水里,有信心嗎?
生:有。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2:緊跟上去
師:(速度漸快)前面的
生3: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4:緊跟上去
師:(速度再漸快)前面的
生5: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6:緊跟上去
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走在搭石上,這邊兩組走前面,這邊兩組走后面。
師:前面的
生(組1):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組2):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體會得好。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師:綽是生字,課前大家查了字典嗎?
生:查了。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這是學習的好習慣。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柔美
師: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生:我認為是姿態柔美的意思。
師:不錯,還有一個詞語叫綽綽有余,綽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寬的意思。
師:是嗎?你知道綽綽有余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就是很寬。
師(微笑地):老師告訴你,綽綽有余不是很寬,而是很寬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我覺得是寬裕;富裕。
師:理解了嗎?(生點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師:體會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來豐富,用心來體會這兩個詞語,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師:你還想來描繪一下,說吧。
生2:我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
師:聽你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打開手勢)請讀讀這兩個詞語。
生2: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你的朗讀把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大家帶進畫里呢?
師:(指舉手的生3)你來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畫面。
生3(聲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身臨其境吧?
(生點頭)
師:還有想讀的,全班一齊讀。
(全班讀)
師:水波在輕輕地蕩漾呀,再讀。
(全班再讀)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擊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來讀?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來,咱們推薦一位同學吧。
(全班同學推薦一生讀,生讀,臺下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讀
(生齊讀)
師: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生再次融情朗讀)
師: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
生:一道風景
師: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生:讀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
師:能談談你對這幅畫面的感受嗎?
生:我覺得家鄉的人能夠互相地謙讓。
師:好一個謙讓,你讀懂了文字里含著的美。男同學,一起感受這份美。
(男生齊讀如果有兩個人)
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生:讀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會帶著問題讀書,這有個生字(課件中伏字變紅),齊讀三遍。
生:fúfúfú
師:這個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們再讀讀,讀著讀著,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
(生自由地讀幾遍)
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生1:理所當然打動了我,家鄉的人覺得是應該這么做的。
師:有你的讀書體會,還有其他的嗎?
生2:我覺得伏字打動了我。
師:是的,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讀書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彎的意思。
師:我們再看看這個伏字,什么結構?
生:左右結構
師:(出示字理圖)左邊
生:一個人
師:右邊
生:一條犬
師: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小伙子。
(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
(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
生:不需要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家鄉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
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指課件文字)
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師:因為(指課件文字)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愛幼
師:是尊老還是愛幼呢?
生:敬老
師:你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書)
生: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覺得家鄉的人一代一代都是這么做的。
生2:家鄉的人十分地謙讓,十分地淳樸
師:我注意到你的發言中有兩個十分,那也就是說,這已經積淀成山村淳樸的鄉風、民風。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的
生:一道風景
師:讓我們捧起書,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讀課文的3、4自然段。)
這部分是一個立體化學習的板塊,教師將讀懂詞句、體驗語言的畫面、體驗美好的情感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你簡直不能分割出一個單獨的環節,真的有渾然一體的感覺。甚至一個多音字,一個選擇解釋好像都染上了課堂情感的色彩,堪稱經典的是對和諧有序人影綽綽伏理所當然幾個詞的理解和感悟,既有最基本的,更有到語言里去體驗一番的經歷,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體驗、感悟的過程后,才真的學會了學習,真正學懂了語言,真正在心中構建出了屬于自己的知識。教師在這部分的教學中,精心截取了幾個生動的畫面,并帶領學生從語言文字中走進了這些畫面,把自己當成畫中的人去體會那畫中的美。教師在課堂上構建了一個強大的語文文化的場,這個場有著巨大的磁力,是學生的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在這個場中,語言文字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學生在這些畫面中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搭石課堂實錄5
師:今天絡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新的課文
(板書:21 搭石)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陌生的石,你的腦海里產生哪些疑?
生:搭石是什么?
師:搭石是什么?問得很清楚。(板書:是什么?)
生:搭石是怎樣搭的?
師:怎么搭的,你很會提問(板書:怎么搭)。還有嗎?
生:搭石是誰搭的?
師:我也想到這個問題(板書:誰搭)。
生:搭石搭在哪里?
師:在哪兒,在哪啊(板書:在哪?)
生:為什么要搭?
師:為什么要搭?搭的作用是什么?(板書:作用)
師:一口氣提出這么多問題,我想你還有問題,這些問題在課文中都能解決,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大聲地讀課文,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
生自由讀課文,師指導。
師:看看同學們讀課文的效果。
師:(出示幕:譴責、懶惰、俗語、伏下、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看看,這是新的詞語,自由讀讀。
指名學生領讀。
師:這些詞語通過讀課文,哪個詞語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生:譴責,是責備
師:責備責怪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讀課文
師:讀課文聯系前后知道的,很好。誰還知道?
生:伏下是把腰彎下來
師:能不能做個動作。
師:如果你還有哪些詞語不太懂,一會兒我們深入讀課文在解決。
生:好
師:單個的字你認識嗎?這樣老師點哪個你們讀哪個
生讀。
師:果然不錯。再往下看,加大難度,帶著句子讀。
(出示:1,如果別處都有
2,家鄉有一句
3,每當上工,
4,清波漾
5,假如遇上老人來走)
師指名學生分別讀五個句子。相機指導人影綽綽等詞的讀音。
師:看來大家對生字已經認得不錯了。不知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好。
生:有。
師:這樣,幾個人一起讀課文,一人一個自然段,互相幫助,看看讀得準不準。
生合作讀課文。
師:好,孩子們大部分都讀完了。這樣,請幾位同學讀一下,請五位同學一人一個自然段。
五位同學連讀課文。
師(第一位同學讀完后):老師打斷一下,其他同學聽的時候就像剛才這樣,認真一點,等一會請你來評。
師:好,讀完了,同學們評價一下他們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有個字讀錯了。平衡
師:你在讀一遍。
生讀。
師;還有沒有?
生:第二自然段有一個詞東西沒讀好。
師:好,一齊讀一下。
生讀。
生:協調有序讀出了感嘆號。
師:把語氣都讀出來了,表揚你呢。
師:盡管有點小問題,但第一次讀可以讀成這樣,我非常高興。書讀到這里有沒有問題。
生:我知道是誰搭的?
師:誰搭的
生:鄉親搭的。
生:我知道搭石是什么?
師:是什么?你讀一下相關的句子。
生讀相關句子。
師:這就是搭石,剛才他讀得這段話還可以幫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生:怎么搭的。
師:怎么搭?
生答。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作用是什么
生:讓鄉親們能從小溪另外一邊走對另外一邊。
師:走到對面,到秋天能像小橋小路一樣給鄉親們帶來方便。
師:初讀課文解決了很多問題,輕松一下,來看看字。
(出示:供暴猛漲褲惰穩俗
交流一下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讀一讀,再交流一下。
師:這樣我們在全班說一說,你覺得這些字哪個字要特別注意一下。
生:褲,容易寫成示字旁
生:伏字。容易寫漏一點。
生:暴字。容易把下面的點提寫成橫撇。
師:大家看這是什么結構的字。
生:上中下。
師:這樣老師和大家一上寫一下,上中下的字怎樣寫好。每一部分要扁一點。找一找豎中線橫中線在什么位置,這
樣才能寫在中間的位置。
師范寫暴字(撇捺要舒展一點。)生書空。
師:還有哪個字。
生:衡字。中間好像一個魚字,下面是一個大字,最后一筆是點。
師:把捺變成了點,這是什么結構的字。
生:左中右
師:還能找到這樣的字嗎?
生:漲。
師:左中右結構的字要寫得怎么樣?
生:每一部分寫得長一些。
師范寫衡。(中間注意緊湊,中間下面注意最后一筆是點)
師:還有哪個字需要注意?
生:惰字。下面的月字撇變成豎。
生:洪要注意最后是一點,不要寫成撇。
師:看看惰是什么結構的字。
生:左右。
師: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成有什么共同點?
生:左邊比較窄一點,
師:右邊呢?
生:寬一點。
師:是不是都是這樣呢,看看其他的字(出示一些左右結構的字)。來,我們寫一下這個惰字。
師范寫惰(師:注意左窄右寬,這樣左右結構的字我們也寫好了)。
師:同學們,今天要寫的有特點的字我們寫了一下,這樣,現在你們挑一些你認為最難的`字寫一下,一會兒交流一下。
生寫字,師指導坐姿。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兩位同學的字,你們來評價一下。從大小從位置,或者哪些地方還需要提提建議。
生:第二個字暴字點寫成捺。
師:哦,要注意一下。
生:褲沒寫在正中。
師:沒寫在中間,看上去好像有點,實際上寫得還可以。
生:衡越寫越低了。
師:成階梯啦,注意要寫得高一點。
出示第二個
生:暴字太靠下了。
師:注意扁一點。
師:在課文中都有相關的詞語,回去聯系一下寫一寫,相信大家都能寫得好。寫完字,我們再來深入地讀一下課文。這次我想看看大家除了了解搭石的作用等還讀懂了什么或者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放松地讀,也可以合作讀。開始。
生自由讀師指導。
師: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交流一下。
生讀課文中的一句俗語。
師:你在這體會到什么,你發現了這句俗語,你對這句話感興趣。
生: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師:非常好。你從哪感受出來的。
生: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師:是不是心靈美呀!
生:是。
師:你說說
生:假如遇上老人……
師:是不是一種心靈的美。同學們還有很多人想說,有沒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一排搭石連起了鄉親們的情感。
師:為什么呢,你很會提問。同學們,回去以后把你喜歡的句子著重畫出來,下節課我們聽寫一下詞語,解決一下大家的問題,這節課就先上到這。
搭石課堂實錄6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2、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3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了嗎?誰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出示課件)
師:強調“間隔”的“間”的讀音。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暴是本課的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這個字,(師板書暴字)
師:暴上下結構,上面是個
生:日
師:要把他寫得
生:扁一點兒
師:下邊的第二橫要比第一橫長,一撇一捺要寫的長一點,最下邊不能寫成水字,注意筆順豎鉤、點、提、撇、點。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寫字本工工整整地寫一遍。不僅要寫正確,還要寫漂亮,有同學寫字姿勢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寫完以后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看看,評價一下,取長補短嘛。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
生1:脫鞋挽褲
師:人們收工就必須——
生2:脫鞋挽褲
師:人們趕集就必須——
生3:脫鞋挽褲
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4:脫鞋挽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
生齊:脫鞋挽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煩)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
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方便、美)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劉章爺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板書)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
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3、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生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1、師:我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3、(課件出示語段)你找的是這幅畫面.這有個多音字,一行人,齊讀三遍,強調行字的讀音。這還有幾個詞語,誰來讀一讀?(“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生讀詞
4、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協調有序”
(1)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引導學生聯系下文理解)
(2)指導朗讀。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和老師合作著讀一讀這段話。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走在搭石上,男同學走前面,女同學走后面。
師: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人指揮走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5、體會得好。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
師:“綽”是生字,綽在這個詞中是舒緩、柔美的意思,想一想,“人影綽綽”是什么意思?
師:不錯,人影綽綽就是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出示畫面)請學生看圖描述。
師:聽你們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們看(播放課件)
師:誰來讀?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指生讀。
師: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一道風景)
生:一道風景
6、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生讀段落,師出示語句)
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透過他們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謙讓)。你看出了文字里蘊含的美。
師:這種謙讓的美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理所當然”,“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
(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講“理所當然”)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談“理所當然”)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師:他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構成了(指板書)——
生:家鄉的一道風景
展開想象,試著用“假如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說一句話。
師:這么多的假如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所以作者才由衷的贊嘆,齊讀最后一段。
五、總結。
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會永遠地消失了,但是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六、課外延伸,布置小練筆。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美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中。
老師出示收集的美的圖片,美就在身邊,美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美就在身邊,美是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交流身邊的美。
課下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七、板書
搭石
暴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搭石課堂實錄7
師: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個小山村,繼續領略那里的風光。齊讀課文。
師:昨天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還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文讀通了,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主要從課文的哪幾個段里讀懂了課文。
生:我從課文的第一段讀懂了什么是搭石。
師:這樣吧,同學們再大聲地讀讀課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
生大聲朗讀。
師:讀得非常認真。
生: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一生再讀。
師:聽了剛才兩位同學的介紹,你明白了嗎?
師:老師也明白了,聽老師來介紹一下。如果老師說錯了,你會不會大膽地提出建議。
師:師介紹,漏掉“根據水的深淺”讀。
生:老師漏掉“根據水的深淺”
生:老師漏掉了“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這樣,不是要掉到溪里去了。
生:老師漏掉了“平整”這樣會掉下去了。
生:老師漏掉了“方正”
生:老師把這些漏掉了,就不能體現家鄉人的細心。
師:謝謝大家的提醒,所以,我們不要疏忽這些字眼,漏掉的字詞點紅。請一生讀。
再請一生讀。
師: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嚴密。
課件出示“根據水的深淺、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間隔、橫著”看著這些詞,你能說說什么是搭石了嗎?
請一生說。
師評:能用自己的話說,也不錯。
再請一生說。
師:剛才通過學習,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這一段寫得非常準確。我相信,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他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讀讀第一自然段吧。
生大聲讀。
師:課文對搭石還有這樣的介紹,屏幕展示“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風景”。
請一生讀。
師:你有什么問題?
生:搭石是一件事情,為什么會是家鄉一道風景?
生:風景是非常美麗的,可搭石一點都不美麗。
師:你去過哪些風景名勝?
生:長城。
生:頤和園。
師:搭石只有一塊塊石頭,怎么會成為風景了呢?
生自讀課文,找找答案。
生:我看到了老人,看到哪塊石頭不平穩,就去擺擺正。
師板書:
老人在搭石
生:黃昏時,夕陽照在古頭上。
師:這么美啊,
我們先看一幅圖,老師取個名:眾人過石圖。
生讀相關段落。
師范讀,讓生邊聽邊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走搭石,動作很協調。
師:你能告訴大家,什么是協調?
生:配合默契。
師;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生: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
師: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聽到人們喊著1──2──1的口號。
生:我仿佛聽到了人們的走路聲。
生:我看見了水里的人們的影子。
師;難怪是。
生齊說:人影綽綽。
生:流水聲。
師:上工、下工,有什么感覺?
生:畫一般的美感。
生:夕陽西下,人們回來了,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生:我想起了一首詩:夕陽西下,只是近黃昏。
眾人笑。
師:對呀,黃昏多美。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的聲音真動聽,讓我們和著音樂再來過一過搭石。
生配樂讀。
師:老師也想讀,我讀前面,你們讀后面的。師生配合讀
師:來,我們不看書,只看屏幕,再過過搭石吧。
師;看著眾人過石,有美麗的景色,所以,這確實是一道──
生齊說:風景。
師:兩人過石在哪里,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
一生讀。
師:還有嗎?兩人過石?
一生讀。
屏幕出示。
師:課文第四自然段向我們展示了兩個過石圖。理所當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當然是這樣。
師: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
生:穿衣服自己穿。
生:一日三餐。
生:每天上學。
師:在兩人心里,什么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背老人過溪。
生:讓別人先走。
師:這讓我們看到了相互謙讓。
生齊說:尊老愛幼。
師: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幅圖改名為“謙讓愛幼圖”
師:這幅畫美在哪?
生:心靈美。
師:誰來讀好呢?
一生讀。
師:那樣謙讓,確實也是一道風景。
師:誰來找找老人過搭石的情景?
一生讀。
屏幕出示相關段落: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來,咱們一起來找找動作的詞。
師:同學們,簡簡單單的彎腰撿石,那老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在想些什么。
生:我要趕快要把這些石頭搞好。
師:怎么搞好,老師不懂。
生:搭好。
生:老人會想,不能讓村里的人受傷,自己耽誤點時間也沒有關系。
生:幸運我發現了這塊石頭,不然,別人要掉下去的`。
師:再踏一踏吧,直到滿意了為止。
生:我是老爺爺了,要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我們的孩子掉下水了,就糟糕了。我從無論、一定可以看到老人內心的堅定。
屏幕動詞點紅。生自讀。
一生讀。
來,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吧: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你覺得搭石怎么樣?
生:搭石連接著家鄉人的感情。
生:搭石連接著很多人的汗水。
師:搭石上傳達著美,傳達著感情,作者也發出了由衷的感嘆:看,屏幕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連接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齊讀。
師配樂介紹作者劉章生活。當作者在熱鬧城市生活時,想起了家鄉人們搭石的情景,小溪潺潺,人影綽綽,在搭石上,有情,有愛。于是,他寫下了這篇散文。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吧。
師:老師也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鄉的搭石
腳步輕快 清波蕩漾
……
作者劉章也說:生活是泥,我是樹,生活是水,我是魚。
我希望大家也有一又善于發現的眼光,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我的感受】
第一次聆聽郭昶老師的課,感覺他的聲音是那么有磁性,特別配著舒緩的音樂聲,聽著他娓娓的朗讀,那么深情,那么動人,于是,搭石的一幕幕如精彩的畫卷在我心里慢慢地鋪展,鋪展,鋪展。太美,太美,太美。噢,我們的語文世界,真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作者劉章或許不太喜歡城市的擁擠,于是,他追憶,追憶純樸的鄉村生活,那里,流水潺潺,人影綽綽,人們互相和諧地共處,共同美好地生活。其實,在我心里,何嘗不在尋求這樣的精神家園?噢,謝謝郭老師,讓我觸摸到了桃花源的大門。我迷戀,我沉醉,我忘記了自己的疲憊,我忘記了自己的憂愁,我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感覺孩子所說的那黃昏的紅霞正飄到了我的面頰……(胡燕萍)
搭石課堂實錄8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記得)這一塊塊搭石,它們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們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使作者劉章鐘情于它,為它癡迷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去感受那里淳樸的民風,體驗那里完美的民情。(板書課題)
教師用準確、凝練、簡潔的語言,引起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從而也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研讀交流
師:(簡筆畫)在家鄉這條無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處?人又美在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在課文中找一找吧。同學們能夠把找到的相關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學探究,教師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狀況)
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山村的情景圖,那里不僅僅展示的是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是通過簡單的畫面喚起學生表象。這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師喚起學生的表象的同時,設置疑問“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這是順情而導,由情而發,自然銜接。在那里教師還注重學習方式的提示,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發現大家不但能自己認真讀課文,畫句子,而且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此刻,誰想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感受?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文本是怎樣理解的,是他們自己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告訴和瑣碎的追問。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簡單,只是用引領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整合性問題“誰想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感受?”,這和傳統的做法不一樣,傳統的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提出幾個具體的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教師解讀替代了學生的解讀,學生是教師的附庸,那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文本。問題就應讓學生自己讀出來。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必須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適宜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從哪能夠看出來呢?
生:因為句子中說“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就是說老人無論自己有什么著急的事,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就必須會把搭石擺好。所以我說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有理有據,說的不錯。從這個場景中,你還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覺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師:理由呢?
生:因為這位老人寧可自己先不趕路,也必須要把搭石擺好。從這我能看出這位老人十分善良。
閱讀是對話的過程,當學生要把自己的體驗交流出來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的傾聽,并且從傾聽中捕捉信息,恰當地評論、點撥,引發學生深度地思考。
師:那請同學們看這兩句話。(多媒體出示)
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必須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適宜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2.上了點年歲的人,怎樣急著趕路,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適宜的石頭搭上。
師:誰能讀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
師:能說一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嗎?哪句話描述老人擺搭石的場面更適合?
生:第一句話更適宜。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一句話中,有無論,只要,必須,這些關聯詞語,而且后面還說“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
師:“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你明白這是為什么嗎?
生:這是因為老人怕搭石不穩,從這也能夠看出老人很為別人著想。
師:從你的發言中老師也能夠看出你是一位讀書認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誰能再讀一讀描述老人認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樣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一般。我覺得在讀的時候,就應把那幾個關聯詞語讀得重一些。
師:哦?那你能為大家讀一讀嗎?(生讀)
師:讀得確實不錯。
師:通過句子,我仿佛看見了在瑟瑟的秋風中,一位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親的老人啊!讓我們一齊來感受一下吧!師引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生齊讀。
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句段,讓學生比較分析,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描述的具體和用詞的精妙,這是在訓練學生理解語言的基本潛力,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體會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無私美,這樣孩子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升華。然后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那里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師: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現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發現了美。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持續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這句話中的“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說明人們走搭石時都想著后面的人,我覺得這也是家鄉人的一種美。
師:對,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種美。誰還愿意說一說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
生: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一種協調有序的美。因為這是一行人一齊過搭石,所以他們在走的時候務必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就是說誰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錯,這樣才能配合默契。
師:對,這是一種和諧的美。(板書:和諧)從這句話中,你還有別的發現嗎?
生: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聲音美。
師:聲音美?聲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
師:你能模仿一下過搭石的聲音嗎?(學生模仿)
師:好象不夠輕快,聽著有點沉重的感覺呢。試著輕快一些。
(學生再次模仿)
師:踏踏的聲音,真象一個個快樂的音符,譜出了家鄉一首首動聽的歌謠。
師:你還能感受到這句話中蘊涵的其他美嗎?
生:還有畫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樂,師讀句子)
師:誰愿意把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生: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搭石上協調有序的依次而過的情景。他們走得很整齊。
生:我的腦海中想象的是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微波蕩漾,人影綽綽的那副很美的畫面。
師:誰愿意把大家帶到那完美的畫面中?(指名讀)
師:你讀得太美了。誰還愿意試一試?
師:同學們仿佛已經陶醉其中了。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現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發現了美。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應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這句話是說兩人同時過橋的時候,誰也不會搶著過,而是讓對方先走。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
師:對,美還體此刻互相謙讓中。(板書“謙讓”)
生:“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從這句話中我感到家鄉的人彼此都十分友善。
這個環節仍然是研讀交流階段,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美、發現美、體驗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間,走進文本,讀出文本,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境界。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比如學生發現了畫面美、聲音美、協調美、謙讓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著不同的解讀,而這些是從文本中讀出來的,不是靠教師講解和瑣碎的追問才發現的。在師生的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點撥性和激勵性的語言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的引讀時機恰到好處,中間又穿插了教師有情有色的配樂范讀,把文字之美躍然與耳,情文并茂。
師:有道理。或許,鄉親們的友情就在這彼此相遇時的拉家常中構成了。誰還找到了課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誰找到了?
生:理所當然
師:理所當然?說一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當然就是天經地義,理應如此的意思。
師: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這句話中的“這”指什么呢?
生:指年輕人背老人過河。
師:那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的家鄉只要年輕人遇見老人過搭石,就必須會背老人過去,人人都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師:在一個村莊,如果人們把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的話,那你認為,在這個村子里還有哪些事會是理所當然的呢?
生:剛才說的那幾件事,老人擺搭石,人們過搭石時互相謙讓,這些在家鄉可能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課文中沒有寫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剛上學的小孩過搭石肯定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誰家遇到什么困難了,大家一齊幫忙她,也就應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即使倆個人之間發生了一些矛盾,也絕不會大聲吵架,我想這可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理所當然”是文章的.關鍵語句,這個詞語也是最能體現人性美的點睛之筆,只有教師很好的解讀了教材,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抓住關鍵所在.讀課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僅僅要理解字面的含義,還要通過字面理解引申義,以及把這個詞放在整體的語境中,聯系上下文去體驗,并且還要注意用好這個詞。理解、積累、體驗、運用是語文詞語教學的基本要義。此環節的處理沒有停留在詞語教學的表面,而是還做到了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驗到人性的善美,把詞語教學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聯系在一切,有助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師:對,正是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在搭石這道風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體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協調有序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輕人伏身背老人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兩人相遇過搭石時互相禮讓
師:所以說,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完美的情感。(師引讀,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轉換成豐富的表象,到達知情義的統一,這是閱讀教學追求的境界。如果學生既能讀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這是教學成效的所在。在這個環節,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去發現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合,很好的體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三、拓展延伸
師:這一樁樁,一幕幕,事雖小,情卻濃。搭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搭石無語心有情”,搭石對老人說:“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但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多媒體出示)
搭石對老人說(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但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
搭石對年輕人說()
搭石對大家說()
生:搭石對年輕人說,你們背老人過搭石,謝謝你們!
生:搭石對大家說,你們這些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這是利用變換主角和轉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本價值。搭石原本是無生命的,如果給予它的生命,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現、去表達。把搭石賦予人的思維,這個搭石也就成了學生代言者,學生能夠借助搭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的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是啊,就是因為家鄉人具有了(指板書)善良,無私,尊老,謙讓等這些完美的品質,才會有家鄉淳樸的民風,和完美的民情。我想,這種美,不僅僅感動著搭石,也感動著你,感動著我。在作者劉章的家鄉,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親們從搭石上協調有序的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伏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現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媽媽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車時人們按順序排隊上車
生:美是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
生:美是在汽車上給老人讓座
生:美是獻給老師的一杯熱茶
生:美是和同學鬧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視一笑的那一瞬間
生:美是老師的微笑
師:(笑)那你覺得老師此刻美嗎?
生:美。
師:是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現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象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這篇課文洋溢著人性美,通過前面的研讀與交流,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驗。而文本的價值關鍵要喚起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學語文很重要的一個理念也要學做人。我們反對把語文上成情感教育課,但語文確實不能脫離情感教育,否則語文教學真是一潭死水了。語文教學要做到認知和體驗融為一體,這和思品教學有嚴格的區別。語文教學在打牢語言基礎的前提同時,還要關注情感的升華,加強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聯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牽強,也不能沒有限度,見好就收才能不失語文教學之本。此環節設計既不附贅,也不僵化。能夠說自然得體。
師:短暫的四十分鐘就要結束了。最后,請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再一次回味劉章家鄉那淳樸的民風和完美的民情吧!
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配樂《愛》)
全課結束。
最后處理也很獨特。搭石在學生心中留下了完美的記憶。人們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個學生。最后讓學生踏著“搭石”,離開教室,用自己的行動去體驗、去表現那種人性美,可謂是獨具匠心的設計。
綜述:這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文章,教育學生從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個小山村的搭石為背景,描述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性的語言富有詩意,評價性的語言富有激勵,提問不瑣碎,追問不盲目,歸納不牽強。教師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本與生活的聯系,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升華,張馳有度,節奏明快,進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語言美、想象美,音樂美,朗讀美……構成可整個課堂教學的和諧美。
搭石課堂實錄9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橋,你們見過哪些呢?
生:獨木橋。
生:跨海大橋。
生:人民大橋。
生:拱橋。
生:木橋。
生:趙州橋。
師:趙州橋你見過?據說那是幾百年前所建的!
生:(笑)我在書上看見過的。
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在山村當中最常見、最普通但又很特殊的一種橋,這種橋人們叫它搭石。(板書課題)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生齊讀課題。)
師:讓我們打開書本一起在課題上頭認認真真、端端正正地寫一寫這種特殊的橋──搭石。
(生寫課題。)
師:同學們寫得可真認真,發現許多小朋友的字寫得真漂亮!搭石它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呢?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師:好,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山村游覽一番,去“觸摸”這平凡又可愛的搭石。自己讀讀課文,把文中的生詞劃一劃,找找什么叫搭石?
(學生自讀課文,劃生詞,解決問題。)
師:(出示詞語)看,這些詞語,哪位小朋友最棒,能第一個站起來把它讀一讀。
生:讀詞語。
師:你學得真快,而且還很勇敢!還有誰想讀?
生:讀詞語。
師:真流暢,都讀得正確啦,現在我請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好嗎?
生:好,齊讀詞語。
師:大家學得真不錯!誰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生: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就是搭石。
師:哦,這就是搭石,大家可以看看書本上的插圖,(生看插圖)大家看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嗎?誰能看著圖說一說嗎?
生:就是在秋天,那里的人們為了方便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搭了一座橋。
師:說得真好,對呀,這些普通的石頭鋪成了一座橋──搭石。它給鄉親們帶來了許多方便。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吸引著作者的眼球,作者從中看到了哪些畫面,感受到了哪些美呢?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村,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細細地品一品,把你認為美的畫面的內容劃一劃,并在旁邊簡單地寫一寫這是種怎樣的美?
(生自讀課文,感悟美。)
師:好,同學們找了不少,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讀(第三段中“每當上工下工……美感。)我覺得這是種協調有序的美。
師板書:
協調有序
師:什么是協調有序?
生:就是做事按照一定的秩序。
師:嗯,有秩序,非常協調的,那文中指什么協調有序?
生:人們走搭石走得協調有序,踏踏的聲音,如輕快的音樂。
師:說得真好,走搭石時要快,才可保持平衡。瞧,前面的抬起腳,后面的緊跟上去,那聲音真美。大家可以閉上你的眼,感受一下這種畫一般的美。
(生閉眼。)
師:行人正協調有序地走搭石,倒映在清澈蕩漾的小溪中,人影綽綽……
師:你們感受到了嗎?(指一生)你見到了嗎?
生:見到了,(讀一讀,用你的感情讀:每當上工……)
師:我仿佛看到了小溪與一行人。但似乎不夠清澈,因為那人影不夠柔美。誰還能讀?
(生讀)指導朗讀“清澈蕩漾,人影綽綽”。
……
分小組比賽讀這段話。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美的畫面,還有哪些美的畫面?
生:讀(假如遇到老人來……理所當然的事)。我覺得這是中尊老的美德。
師:你真會讀書。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他們那的人都市這樣做的?
師板書:
尊老美
生:“總要”,“理所當然”。
師:是呀。尊老是理所當然的事,生活中這樣的理所當然的事很多,如認真地學習是我們每位學生理所當然的事,那么還有呢?
生:扶老爺爺過馬路是我們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
師:你真是個好孩子。
生: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是我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真是個愛勞動、懂事的孩子。
……
師:讓我們千毫動筆寫一寫吧!
(生書寫)──繼續交流:
生:見到老師得問好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
師:真有禮貌。
生:別人需要幫助,我去幫助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撿到東西交給老師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拾金不昧,好學生,助人為樂,好品德。是呀,就如尊老,我們也要學會尊敬老人,誰能把這種尊老之美讀出來?
(1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這個“理所當然”詞語用得真好!
(2生讀。)
齊讀這句話。
師:還有哪些美的畫面?
生: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是種助人為樂的美。
師板書:
助人為樂
師:你從哪些詞看出的?
生:“無論,怎樣,只要,一定,才。”
師:誰來讀一讀?
(1生讀。)
師:老師也想讀讀。(師讀這句話)。重點詞重讀。誰再來試試?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
(1生讀。)
師:我聽出這種味道了。我們都一起試試。
(生齊讀這句話)。
師:(師指著黑板板書)是呀,這就是一幅美的畫卷,一幅人與景和諧之美的畫卷。
(投影出示:“這一排排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這一排排搭石,構成了一道道家鄉美麗的風景,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家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把它送到在場的每個人的心間!
投影:
搭石搭出了鄉親們助人為樂之美!
搭石搭出了鄉親們尊老之美!
搭石搭出了鄉親們謙讓之美!
搭石搭出了鄉親們協調有序之美!
這一排排搭石,構成了一道道家鄉美麗的風景,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家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師生共讀詩)。
下課!
搭石課堂實錄10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目標與內容中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塊正是據此設置的閱讀策略單元。《搭石》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作家劉章的一篇散文。寫了家鄉人擺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贊揚了家鄉人互相謙讓有秩序的淳樸民風。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快速讀文,完成練習。教師采用“探究、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以尋找“美”作為這節課的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體會字里行間的人性美,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捕捉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重點語句的課件。
2.搜集作者劉章的資料,準備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視頻。
學生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節小詩:
故鄉是大真大美,
故鄉是大音大象,
故鄉的每一塊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2.自由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發現:在作者心里,故鄉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4.小結:同學們真會思考,從簡短的一節小詩中讀懂了那么多。那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的照片)有人稱他是“農民詩人”,因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后來又回到農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山鄉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莊稼,農家院里的瓜果蔬菜、豬驢牛羊,乃至溪頭的一磚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筆端,生發濃濃的詩意。他還特地為故鄉的搭石寫了一篇文章——《搭石》。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搭石”要寫得穩穩的。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把學生帶入課堂氛圍中,介紹作者,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借助導讀,明確方法
1.過渡:這一課與第一單元的課文有些不同,我們來看一下課前導讀(出示課前導讀)。
(1)指名讀課前導讀。這段話給了我們怎樣的提示?
(2)小結:這個導讀內容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我們快速讀文,記下所用的時間;二是給我們提出了建議,告訴我們怎樣去快速讀文。
2.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快速讀文,并記錄一下所用的時間。
3.閱讀這篇文章,同學們用了多長時間?舉例說說你們是怎樣閱讀的。(生交流:2分鐘、3分鐘、4分鐘等,時間長短不一。)
(1)生交流閱讀體會。
預設:
A.我就是按照導讀去讀的,一直讀下去,沒停。比如“汛期”這個詞我不懂,但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我就沒有管它,繼續往下讀了。
B.我也是這樣,一直讀下去。我讀到第3自然段開頭的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時,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讀得特別生硬,但我沒有回讀。我一直往下讀,讀著讀著,對這句話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經領會了快速閱讀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讀,暫時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讀懂文章的大致內容。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導讀的功能,使學生明白怎樣去快速閱讀,訓練學生快速讀文的能力。用記錄閱讀時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汛間譴惰衡協綽
(1)檢測學生對多音字“間”的掌握情況,指導學生讀準“間隙、間隔、中間、時間”等詞。
(2)學生齊讀會認字,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學習效果,考一考會認字的讀音。
2.理解詞語。
(1)出示:
山洪暴發溪水猛漲
①指名讀。
②讀著這兩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個字讓你有很大的感覺?(暴)
B.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漲得很快。——哪個字讓你有溪水漲得很快的感覺?(猛)
(2)出示:
汛期間隔聯結平衡懶惰平穩俗語
①指名讀。
②誰能說說“聯結”的意思?指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義。
(3)出示:清波漾漾脫鞋挽褲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
①指名讀。
②說說自己能夠理解的詞語。
3.指導學生讀長句子,正音,把句子讀得正確、通順。
句子一: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句子二: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當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的內容基本上是根據預學案的學習要求來設計的,這也是對學生預習的一個反饋性了解。對三個長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讀通、讀順只是第一層次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組織學生交流。邊說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內容。
3.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各部分內容。
話搭石(第1自然段)、擺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贊搭石(第5自然段)。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梳理,理清文章結構。尤其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標題式的概括,有助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五、細讀課文,感悟美好心靈
1.過渡: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粗略一讀就知道了這么多東西。剛才,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找到文中介紹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2)指名讀句子。
看著書上的插圖說出“二尺左右的'間隔”中的“間隔”就是“距離”的意思。
(3)體會搭石的重要。
這就是搭石,透過這一塊塊石頭,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想到了許多許多。比如讀到“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里,我就想到了: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你能讀讀課文,幫助老師解答這個問題嗎?
預設:
A.“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洪水會沖走原來的搭石,或者把搭石沖得不平穩了,所以人們要在汛期過后的秋天重新擺搭石。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漲時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因為受梅雨、臺風天氣的影響,雨水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漲,引起“山洪暴發”“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溪水猛漲”那可是很猛、很兇的,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B.“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很不方便,所以要擺搭石。
請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生對話,體會搭石的作用:
山洪過后,人們出工要——(生:脫鞋挽褲)可通過表演來理解“麻煩”。
收工要——(生:脫鞋挽褲)
趕集要——(生:脫鞋挽褲)
訪友也要——(生:脫鞋挽褲)
來來去去都要——(生:脫鞋挽褲)
這樣不停地脫鞋挽褲,真是——麻煩!
一旦到了秋涼之后,溪水變得冰涼,人們就——(生:沒法通過這條小溪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無須脫鞋挽褲。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C.“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我從這里感受到了人們來來往往都要從小溪經過,如果沒有搭石,那天涼的時候,人們過小溪就會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經和鄉親們的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4)感受人們的用心。
是啊,同學們邊讀邊想,就想出了這么多,幫助老師解答了問題,還知道了鄉親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請你再細細地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你還會想到些什么?
(5)小結:每年,人們都要自覺、用心地擺搭石。我們從擺搭石的細節中感受到了人們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文中看得見的具體的“美”和看不見的心靈“美”,為下節課體會搭石默默無聞的美和人們的心靈美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你認為哪些生字需要給同學們提個醒?(挽、惰、衡、隔)
2.課件播放生字書寫動漫,學生觀察。
3.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重點指導“惰、衡”,強調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筆畫較多,要認真觀察部件位置,寫緊湊。“惰”右下“月”的撇變為豎。“衡”中部下邊的“大”的捺要變為點。
4.評價書寫:先小組互評,再全班評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要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所以課堂上一定要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寫字教學,注意對寫字質量的評價和反饋。
七、小結本課,引出話題
這節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從而感受到了鄉親們美好的心靈。為什么作者劉章深情地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出示下節課需要研究的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既能延伸學習興趣,又能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課外。他們會在課后思考下節課將要研究的問題,學習動機被喚醒,真正做到主動學習。
一、回顧課文,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學生互相糾錯。
2.指名朗讀全文,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思考: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景美)
3.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搭石》,再次走進作者的家鄉。
設計意圖:檢查復習,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二、精讀課文,體會意境
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發現美。
(一)指導學生默讀第2~4自然段,說說課文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并與學習伙伴交流。
(二)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靈活進行兩個板塊的學習。
1.預設板塊一: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讀,讀出美感。
(2)理解“協調有序”。
①引導學生質疑:這幾句話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創設情境,小組合作讀:
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如臨其境。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在你們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進水里,有沒有信心走好?好,從這兒開始。
(3)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生:輕快的音樂)。
可邊表演邊朗讀或展開想象來理解。
(4)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沒有)
(5)小結:對!動作這樣默契,這樣有序。這就叫“協調有序”。(板書:和諧美)體會得多好哇!再看看這個句子,你又從哪兒體會到了美呢?
(6)結合畫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A.“綽”有兩種意思,在“人影綽綽”中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a.寬綽。b.(體態)柔美。]
B.詞語“綽綽有余”是什么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7)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①過渡:是的,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誰能讀出詩一樣的感覺?(指名朗讀)
②全班配樂朗讀。
2.預設板塊二:
(1)出示: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指名朗讀,質疑:哪些詞語最讓你感動?(無論、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踏?
B.指導朗讀。是啊!正是這小心的踏,踏了幾個來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讀出來嗎?
③體會淳樸民風,豐滿人物形象。
A.老人這樣為他人著想,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像你們這樣大的孩子呢?(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民風,代代相傳哪!
B.小結:從這平常的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我們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鄉親們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呢?(板書:奉獻美)
(2)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指名朗讀。
②引導學生質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導朗讀: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重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④引讀: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有兩個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表達自己的贊美,如果你當時正站在岸邊,你準備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他們呢?(生交流)
看樣子,你還真不是劉章的老鄉啊,他們是不會這樣說的,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證明。
⑥理解“理所當然”。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先扶后放,寫話訓練。
①好一個“理所當然”,這里面藏著的不僅僅是一顆謙讓的心,一顆敬老的心,還是一種美(板書:謙讓美、敬老美)。家鄉的人們把許許多多美好的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假如遇到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婦來走搭石……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呢?請把你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②生寫話,稍后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和用詞的精妙,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從中發現美、感受美、體會美。在品讀課文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的心靈美。
三、總結全文,升華內涵
1.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鄉的一道美麗風景,其實比這道風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所以作者在最后一個自然段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透過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一排排搭石,象征著村民們一顆顆善良的心,是聯結村民們情感的紐帶,更是家鄉人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
3.導學:在作者劉章的家鄉,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親們從搭石上協調有序地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俯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現了哪些美呢?
4.學生暢談生活中的美。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或聽到的好人好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升華情感,感悟搭石所蘊含的人性美。通過尋找身邊的美的活動,使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激發他們的人性美。讓學生從對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發現美,創造美。
四、學習寫法,課外拓展
1.過渡:在農村的山野溪流中,搭石是那么平常,那么普通。但作者沒有熟視無睹,而是從心中流出這樣一篇樸實無華的滋潤心田的文章。這不僅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生活,還因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事物。
2.進行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
3.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現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像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小中見大,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記錄身邊的美,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并不深奧難懂,但其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含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海中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擅于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文中“我搭你走,你謙我讓”,這種人與人的和諧之美就蘊含在平凡的事情中。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并想到與它相關的人或事。讓學生聯系生活去發現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搭石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搭石》課文03-05
人教版搭石教學實錄03-13
《搭石》課文15篇(熱門)03-05
【必備】《搭石》課文15篇03-05
《搭石》課文15篇(優選)03-06
課堂實錄-石壕吏03-12
《石壕吏》課堂實錄03-13
五年級語文搭石常用知識點12-19
搭高塔作文08-16
搭紙牌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