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飲酒·其四》賞析

時間:2024-03-16 23:37: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飲酒·其四》賞析

  《飲酒·其四》賞析1

  作品原文

《飲酒·其四》賞析

  飲酒

  陶淵明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作品譯文

  黃昏時分,一只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只,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凄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的理想,它飛來飛去卻無處可依。

  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樹,于是收起翅膀,從遼遠的地方來此棲息,在強勁的暴風下本不會有茂盛的樹林,唯獨孤松的濃蔭卻永不衰敗,只有隱居田園才可棲身。

  作品鑒賞

  上半部

  詩的前六句極言失群之鳥的煢獨與徬徨。

  翻譯:黃昏時分,一只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只,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凄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的理想,它飛來飛去卻無處可依。

  評析:這里的飛鳥象征著詩人自己前半生的棲棲惶惶。陶淵明自二十九歲開始,斷斷續續地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這類小官,四十一歲時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由于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而解綬棄職。詩人的這些生活經歷便是此詩前半所暗示的事實。

  下半部

  此詩的后半寫鳥之得棲身之所,矢志不再離去。

  翻譯: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樹,于是收起翅膀,從遼遠的地方來此棲息,在強勁的暴風下本不會有茂盛的樹林,唯獨孤松的濃蔭卻永不衰敗,只有隱居田園才可棲身。

  評析:這里詩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歸隱之所是不無道理的,淵明對于松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對待菊花一樣,如《飲酒》的第八首《飲酒·青松在東園》就歌頌了孤松,其中有這樣的句子:“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可見他對于松樹卓然傲霜的品格給予了極高的贊賞。而且可知他居處的東園大概確有一株挺拔的松樹,因而他的《歸去來兮辭》中也說:“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又說:“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可見這里的“孤生松”既是象征,也有寫實的意義。當然,松樹的高潔堅貞與淵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著某種共通之處。這六句中詩人表示了對田園生活的依戀和熱愛,如在同一組詩的后一首“結廬在人境”中,就充分表現了他的這種感情,以為這是遠離塵囂的最佳途徑,故愿千載長守,永不分離。

  詩體鑒賞

  此詩全用比體,繼承了我國自《詩經》以來的比興創作手法,如《詩經》中的《魏風·碩鼠》和《豳風·鴟鴞》就是全用比體的作品,楚辭中的《橘頌》也是如此。陶淵明就是接受了《詩經》、《楚辭》的傳統,他以孤鳥自喻,形象地描繪了自己從塵世的羈絆中解脫出來,較之直接的陳述更加耐人尋味,意蘊深長。他另有《歸鳥》四言詩一組,也抒發了相類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說:“翼翼歸鳥,晨去于林,遠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也寄寓了詩人倦而知返的經歷。這種借鳥的歸棲來象征詩人自己由出仕到歸隱的說法在淵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歸園田居五首》中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去來兮辭》中說“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都以歸鳥喻自己的回歸田園。此詩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啟導了后代以鳥喻人的無數詩作,如鮑照的《贈傅都曹別》、韓愈的《鳴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為比,與淵明此詩的創作手法一脈相承。

  寫作手法鑒賞

  這首詩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采用了強烈的對照手法,詩的前六句極言孤鳥的失意,鳥既失群,自然棲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蒼茫中獨自飛翔,令人倍感凄涼。再說它徘徊無定,是目之所見;續說它鳴聲轉悲,是耳之所聞,最后又從其鳴聲而推測其心之所思,層疊寫來,將孤鳥無地可容的窘迫處境寫得淋漓盡致。然“因值孤生松”以下陡然折回,斂歸息蔭,自然有無限樂趣,更何況在舉世無繁榮之木的情況下,得一挺拔勁直、濃蔭鋪地之青松作為棲息之地,自為理想的樂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載不離。下六句寫鳥的得其所哉也極盡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極言失意的基礎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寫境遇的可貴,前后構成了強烈的對照,令詩意更加鮮明,這便是詩歌創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達到更為感人的效果。

  寓意鑒賞

  至于前人解釋此詩的寓意時往往以為淵明在此不僅表示了甘愿隱退,絕意出仕劉宋的高尚氣節,而且也有意地諷刺了殷景仁、顏延之等出仕新朝的士人,其根據主要在“勁風無榮木”諸句。然細味全詩,其旨趣在于以鳥自況,“勁風”云云固然隱喻時世亂離,然未必確有所指。讀以比體所寫之詩最忌過份穿鑿附會,這又是在詩歌鑒賞中宜加注意的。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朝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飲酒·其四》賞析2

  【名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出處】

  魏晉?陶淵明《飲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譯注】

  秋菊花開,顏色秀美,在露珠的滋潤下,更顯風姿綽約。我采摘一些菊花瓣泡到酒中,可以忘卻塵世的煩惱,遠離喧囂之地,過我隱居的生活。

  ① 裛(yì意):通“浥”,沾濕。掇(duo多):采摘。英:花。

  ②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游。’毛萇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隨波。’”遠:這里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說明】

  《飲酒》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此詩作于陶淵明看破東晉黑暗,辭官隱退之時。陶淵明在偏僻山村,沒有世俗侵擾,時常醉酒之后詩興大發,一揮而就,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就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賞析】

  這首詩表面寫飲酒的悠閑自在,實際卻隱藏著作者深沉的哀傷。秋天是菊花開得最美的季節,在眾芳搖落之時,它傲立枝頭,盡情綻放自己的美麗。正因為菊花具有不媚俗不趨時的高尚節操,陶淵明才如此喜愛菊花,“秋菊有佳色”,“佳色”不過是“淺紅淡白間深黃”,它的顏色并不十分絢麗,作者之所以稱“佳”,那是因為菊花的內在品格之美。“裛露掇其英”,作者趁菊花沾滿露珠之時采摘菊花瓣,真是色香俱佳。晉代有服食菊花的習俗,據說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然而,作者服食菊花不僅在于強身,還代表了其高潔的志趣與操守。屈原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正是如此。更多有關菊花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作者將菊花瓣泛于酒中飲下,就覺得突然間忘卻了世間的煩惱,而且飲下這菊花泡的酒,就使我遠離了官場是非,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忘憂”,如果心中無憂,自然不會“忘憂”,這里透出了作者胸郁積的幽憤之情;“遺世”,超脫俗世,主要是指遠離官場,隱居避世。結合“忘憂”看,這里的“遺世”,也含有憤激的成分。因為陶淵明本不想隱居,他有志“大濟于蒼生”,只是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才決定退隱。

  后面六句具體敘寫飲酒的樂趣和感想,表達了終生隱居的決心。這其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做法,作者心有壯志,卻不滿這黑暗的現實,他的飲酒看似是怡然自樂,其實也是一種宣泄激憤的方式。

  《飲酒·其四》賞析3

  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翻譯/譯文

  譯文秋菊花盛正鮮艷,含露潤澤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酒壺注杯中。

  日落眾生皆息止,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

  注釋

  (1)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愁,逍遙閑適,自得其樂。

  (2)裛(yì意):通“浥”,沾濕。掇(duo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游。’毛萇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隨波。’”遠:這里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群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閑適意的生活。

  賞析/鑒賞

  此詩寫對菊飲酒的悠然自得,實際蘊藏著深沉的感傷。

  秋天是菊花的季節。在百花早已凋謝的秋日,惟獨菊花不畏嚴霜,粲然獨放,表現出堅貞高潔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非常愛菊,詩中屢次寫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聯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此詩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對菊的傾心贊美。“有佳色”三字極樸素,“佳”字還暗點出眾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換成其他秾麗字眼,比如“麗”、“粲”、“絢”之類,反倒惡俗不堪。前人稱此句“洗盡古今塵俗氣”(宋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引艮齋語),并非虛譽“裛露掇其英”,帶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壽。作者《九日閑居》就有“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之旬。曹丕《與鐘繇九日送菊書》云:“輔體延年,莫斯(指菊)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可見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風氣。屈原《離騷》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服食菊花不僅在強身,還有志趣高潔的喻意,而通篇之高遠寓意,亦皆由菊引發。

  秋菊佳色,助人酒興,作者不覺一杯接著一杯,獨自飲起酒來。《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遨以游”,毛《傳》:“非我無酒可以遨游忘憂也。”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相傳杜康是開始造酒的人,這里用作酒的代稱。)如果心中無憂,就不會想到“忘憂”,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憤之情。“遺世”,遺棄、超脫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明黃文煥《陶詩析義》說:“遺世之情,我原自遠,對酒對菊,又加遠一倍矣。”分析甚確。不過,結合“忘憂”看,這里的“遺世”,也含有憤激的成分。因為淵明本來很想做一番“大濟于蒼生”(《感士不遇賦》)的事業,只是后來在官場中親眼看到當時政治黑暗,這才決計歸隱的。

  后面六句具體敘寫飲酒的樂趣和感想,描繪出一個寧靜美好的境界,是對“遺世情”的形象寫照。這里寫的是獨醉。他既沒有孔融“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后漢書·鄭孔荀列傳》載孔融語)那樣的豪華氣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樣“縱酒昏酣”,而是一個人對菊自酌。獨飲本來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兩句各著一“雖”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顯得那壺兒似也頗解人意,為詩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傾”字不僅指向杯中斟酒,還有酒壺傾盡之意,見出他自酌的時間之長,興致之高,飲酒之多。所以從這兩句到“日入”兩句,不僅描寫的方面不同,還包含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飲酒增多,作者的感觸也多了起來。

  再下二句,“日入群動息”是總論,“歸鳥趨林鳴”是于群動中特取一物以證之;也可以說,因見歸鳥趨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時正是群動止息之際。“趨”是動態,“鳴”是聲音,但惟有在特別空曠靜寂的環境中,才能更加顯出飛鳥趨林,更加清晰地聽到鳥兒的聲音,這是以動寫靜、以聲寫寂的表現手法。而環境的寧靜優美,又襯托出作者的閑適心情。這二句是寫景,同時也是淵明此時志趣的寄托。淵明詩中寫到鳥的很多,尤其歸隱以后,常常借歸鳥寓意。除此詩外,他如“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及歸棲”(《歸鳥》),“翼翼歸鳥,戢羽寒條。……矰繳奚施,已卷(倦)安勞”(《歸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還有“云無心而出蚰,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結廬在人境》),“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等等。這些詩中的歸鳥,都是作者的藝術化身。趨林之鳥本來是無意中所見,但它卻喚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動”皆有止息之時,飛鳥日落猶知還巢,人生何獨不然?鳥兒始飛終歸的過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歸隱的生活歷程。這里既是興,也是比,又是即目寫景,三者渾然一體,使人不覺,表現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寫所以歸隱之故,表達了隱居終身的決心。“嘯”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是古人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嘯傲”謂歌詠自得,無拘無束。《飲酒》第五首《飲酒·結廬在人境》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知東軒即在此東籬內,東籬之下種有菊花。對菊飲酒,嘯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樂。“得此生”是說不為外物所役使,按著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蘇東坡所說的“靖節以無事自適為得此生,則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東坡題跋·題淵明詩》)“得此生”和“失此生”實指歸隱和做官。嘯傲東軒,是隱居悠閑之樂的形象描繪,它是贊美,是慶幸,也是意愿。然而,“聊復”(姑且算是)一詞,又給這一切罩上了一層無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憂”、“遺世”,仍然表現出壯志難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公元416年,劉裕調集全國的兵力,從東向西,分五路討伐后秦。首發攻克了洛陽,西晉故都得到光復。第二年又攻克長安。長安經過百年滄桑,終于被晉軍收復。消息傳到江南,東晉朝野一片歡騰。 劉裕通過北伐,極大的擴大了他個人的權利。朝廷為了討好劉裕,下詔書封劉裕為相國,總管朝政,又封他為宋公,食邑十個郡,加九錫,位在各諸侯之上,劉裕故作推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劉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詔書給他什么。他想當朝廷的王,當今的朝廷也得趕快讓位給他,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淵明總是悶悶不樂。他早就看透,東晉的氣數已盡,劉裕篡位只是遲早的事,他整天為這件事悲傷郁悒。只要東晉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績就光輝燦爛,照耀家邦。一旦東晉滅亡,就一筆勾銷了。他又想一切都在發展變化,興衰榮辱也在不斷地交替更換。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莫不如此。為這些事煩惱也沒有用,還是多喝點酒,好好睡一覺吧。 陶淵明只要弄到酒,沒有一個晚上不喝他個一醉方休。他認識到,人生在世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就應該坦蕩從容,無憂無慮地度過。 醉酒之后反而詩興大發,胡亂扯出一張紙,書寫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二十首》,此詩為第7首。

【《飲酒·其四》賞析】相關文章:

飲酒·其五原文及賞析03-01

飲酒·其五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飲酒·其五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飲酒十四原文翻譯02-29

《飲酒·其八》原文03-10

飲酒·其九原文及翻譯12-18

塞下曲賞析02-26

靈隱寺賞析02-27

釵頭鳳賞析03-13

綢繆原文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