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

時間:2024-03-15 12:35: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通用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通用1

  意思是: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比喻讀書勤奮。此外,“韋編三絕”也可指穿聯甲骨的牛皮斷了多次。本義不一定是穿聯竹簡。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àn)、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這是講孔子晚年喜歡讀《周易》,以至于多次將竹簡的`編繩翻斷了。這相當于我們今天說把書翻爛了。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通用2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便于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通用3

  孔子晚善《易》,韋編三絕,鐵擿三折,漆書三滅也。

  這里,“漆書三滅”并不難懂,是說用漆寫在竹簡上的字被摩滅了多次。“鐵擿三折”就比較費解了。《說文》云:“擿,搔也。”音tì,今讀zhì。據段玉裁注說,“擿”本是一種搔頭的用具,一般以玉、獸骨或象牙磨制而成,形如簪子,細長而兩頭略尖。

  后來成為簪頭發的飾物,古時也叫“揥”(tì)。《詩經·魏風·葛屨》有“佩其象揥。”“象揥”就是象牙做的.簪子,平日用來簪發,頭皮癢時可以拔下來搔爬止癢。“擿”與“揥”古音相近而義通,故可借作“揥”。

  但這里的“鐵擿”恐怕不是簪發用具,而是一種形似簪子的鐵制長針。分散的竹簡需要編綴成冊時,可以拿它作為工具,一頭系上皮繩,在竹簡兩端交叉穿聯,每聯接一片,就要握著鐵擿將皮繩收緊一下。

  用的時間久了,這種生鐵制成的引針難免會折斷,需要另換新的。所謂“鐵擿三折”,就是說編綴竹簡用的鐵擿折斷了多次。由此看來,“韋編三絕”“鐵擿三折”和“漆書三滅”,用字雖有不同,但其比喻意義卻完全相同,都是用來形容孔子長期勤奮的苦學精神的。

【韋編三絕的典故概括】相關文章:

看殺衛玠的典故06-19

守株待兔的典故12-02

得隴望蜀典故03-07

南轅北轍典故03-07

圍魏救趙的典故03-09

江郎才盡的典故03-04

指鹿為馬的典故12-18

廢寢忘食的典故12-09

閉月羞花典故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