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清澈的湖水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澈的湖水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澈的湖水反思1
《清澈的湖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句子中大量使用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讓人浮想聯翩,班上的小家伙們非常愛讀,課文的理解拓展很快就完成了,我靈機一動,進行了深一步的拓展理解。
我先是把課文中三個很經典的句子打在屏幕上:
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
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然后說比喻句的三要素:本體、比喻詞、喻體。
分別對三要素用兒童式的解釋詞來解釋,本體:用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喻體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樣東西在我們腦海里像另一樣想到的東西,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想到的,感覺到像的,而比喻詞則是:像、好像、仿佛、正如。
教完這些,小家伙們就開始找了,山石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青蛙是我們腦海里想到的,我覺得山石像青蛙。于是,我開始讓他們找比喻句。說比喻句。我相機問:湖水像一面鏡子,湖水還像什么呢?有的說湖水像玻璃,像畫布,像翡翠,還有的說像照相機,把天上、兩岸所有的景物都照在湖水里。這時胡哲暢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湖水像夢想,因為我做夢的時候,夢想里是一片藍色的,還有波紋,我看電視時,當人們開始做夢時也是出現一個藍色的有圈圈波紋的框框,里面就裝著人們的夢想。他一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但是,有些小家伙會把擬人句當作比喻句,這也是一個難點。
我不得不花費一些口舌去教會他們區分比較,比喻句里面一定要出現喻體,有“像、好像、仿佛、正如”這些詞語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它可能是擬人句、夸張句,關鍵是看有沒喻體。
其實,我并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拔高了他們,但是,我覺得這樣教很快樂!
清澈的湖水反思2
走下課堂,我覺得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路,讓孩子門在讀中進行感知、感悟、積累、體驗,還要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當中,我以讀為主線進行設計。我是這樣組織的教學的:
一、整體感知,自主選讀
閱讀課文,應該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和情感出發,抓住重點選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充分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并告訴學生在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在再進行點撥、引導,從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也要讀出來”。“讀進去”就是在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在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比如說本課教學時,我這樣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說你到這個地方去游覽,你會不會把垃圾丟進湖里呢?”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老師的指令嗎?表面看來是,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學生想到。教師和學生就是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再次深入課文情境。比如,我這樣創設情境:“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那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四、讀后互評
評后再讀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重要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比如剛剛提到的“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麗。
清澈的湖水反思3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社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告訴我們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和很多課文一樣,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適合誦讀積累。怎樣教學這一類課文呢我進行了再三思考,覺得應做這幾方面的嘗試:
1、設計過程,盡量簡潔
從閱讀教學現狀來說,存在兩多兩少兩忽視,即讀書,感悟少,提問,分析多;學生自主發現少,教師牽引求同多;忽視興趣,態度,習慣的培養,忽視在閱讀過程中引導,發現讀書方法。怎樣扭轉現狀,創建孩子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呢我覺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學環節盡量簡潔化。環節簡單了,就避免了多余的繁瑣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閱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傾聽,觀察,閱讀去了解學習內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自主學習,也意味著讓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著多與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心靈。
2、創設情境,積累運用
精美的課文,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內化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將外部的書面語言內化為主體內部的語言的過程,尤其是要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對課文語言的記憶是內化語言的基礎。《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大腦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我們都會很容易記住。因此,老師要運用一切手段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孩子的情感。學生一旦被課文表達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么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化語言的催化劑。
3、整合平臺,拓展提升
教師要重視編者意圖,用好課文平臺。每篇課文總有它的情感基點。《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鏡子。但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如何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呢我想,不能使之提升過限,變成不倫不類的教育課。首先,應立足教材實際,學習編者意圖,熟悉課文平臺,善于整體把握教材。其次,要憑借教學資源,迎合編者意圖,整合課文平臺,進行拓展性閱讀實踐。這樣,情感才能在原有基礎上自然提升。
清澈的湖水反思4
本節課我能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科學地對教材進行處理。本課教學我從“攥”和“扔”兩個字,切入文本,重點指導三段文字品讀文本。引發對話,開啟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智慧之門。以下是我本節課所做的一些嘗試:
常言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要誦記的內容感興趣了,才會有想要記下來的欲望。課文中以優美的語言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引導學生感受湖水清澈時,當學生讀到:“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我選取多張相關的優美的圖片,圖文并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欣賞的過程中讓畫面回歸成語言文字,深深印入腦海。使語言文字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大腦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我們都會很容易記住。”因此,運用一切手段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孩子的情感。學生一旦被課文表達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么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化語言的催化劑。
清澈的湖水反思5
本課教學我始終以“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訓練語感、積累運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從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到通讀全文,感知美景。
再根據句子的理解難易、情感濃淡,以及環節設計的先后,處理手段的輕重,選擇“讀”的不同形式,提出“讀”的不同要求,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在理解課文之后,我引導孩子們與文本中的小伙伴展開對話:小潔手中攥住的僅僅是面包紙嗎?她還攥住了什么?男孩扔掉的僅僅是香蕉皮嗎?他還扔掉了什么?孩子們針對兩個小伙伴的行為,通過“攥”和“扔”的對峙,去比較,去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涌,學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閱讀的層次,充滿了智慧的火花。
同時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得到了哺育。在對話中明晰了保護環境、熱愛自然這一主題。本文最后我及時總結:“同樣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只差那么一點點,愿我們都能像小潔一樣,攥出一份美麗,一份美好的生活環境。”使主題進一步得到升華。
清澈的湖水反思6
本課在教學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就是在熟讀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幾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清澈的湖水,意在加深學生對清澈的湖水的喜愛之情,激發興趣。在教學時,有三名同學爭先恐后地到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合作完成了這幅湖面風景圖 ,可下面有一名學生一直把手舉得高高的,不肯放下,我就叫他來繼續畫,出忽我意料的是,他并沒有再添內容,而是把那個太陽擦掉,畫了一個人性化的太陽,還畫上了眼睛、鼻子和一張微笑著的嘴,當時給我的感覺這幅圖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隨機我又問了一句:“你為什么要這樣改呢?”他說:“因為這樣美麗的、清澈的湖水,太陽公公看到了也一定會很高興的”多么質樸的'語言啊,同時又反映出了孩子那天真無暇、可愛、善良的一面,知道有了快樂應該和別人一起分享,同時,也體現出了他對這湖水的喜愛。我微笑著贊揚了他,肯定了他的想法。在后面的教學中講到,這樣美麗的湖水被一個小男孩扔的香蕉皮給破壞了,這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想對這個小男孩說點什么呢?”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那個小男孩真的是很氣憤,知道了破壞環境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把自己完全容入到了課文中。所以,我認為本課設計畫圖這一環節很成功,它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更加地喜歡湖水,為突破重難點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我認為這是我在教學中設計比較好的一個地方 。
清澈的湖水反思7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在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養。《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女孩小潔,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色時,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不忍心把“鏡子”打破,就一直攥緊了面包紙,等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為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養成這種良好的行為,課文讀完,我故意說:“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以后,心里感到真羞愧。”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愣住了,原本低著的頭抬起來了,懶散的眼光也恢復光澤了,全都盯著我,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不大一回,小腦袋就轉動了起來,互相用眼神詢問著,也有的和同桌小聲嘀咕著,仍不明白我說的話后,又把目光送回到我身上。看著他們疑惑的目光,我用內疚的語氣說:“每天早晨,我們班有些小朋友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放下書包,就開始清掃室內外衛生,使我們的教室干干凈凈。而在這里面,我只有小小的功勞。另外,有時我看見地面上有紙,沒有主動撿起來,而是吩咐大家撿。我沒有給大家起到榜樣的`作用,致使我們教室的地面上不時出現碎紙,桌子不時地歪斜。老師向大家道歉。”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
這時,孫茂文站了起來,激動地說:“老師,我也得道歉。”
“為什么呢?”
“因為我有時不小心把廢紙弄到地上,即使你提醒我們下課后撿一撿,我卻由于光顧著玩,根本就沒撿。所以我也得道歉。”
“對,對,我們也道歉。”一石激起千層浪,孫茂文的話把孩子們從沉默中喚醒,小腦袋又開始晃動起來。
“嗯,你們道什么歉?”我故作不懂地問。
“老師,課堂上,我們坐不住,總是把桌子推歪。這是我們的錯,我們要道歉。”
“老師,我們隨手撕紙玩,卻不把碎紙保管好,使我們的地面不干凈,這是我們的錯,應該我們道歉。”
……
聽著孩子們的話,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是啊,他們長大了,在我的道歉聲中,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哎呀,我們別光顧著道歉了,想想以后怎么做好不好?”
“好。”
“我先說。今后每天早晨我仍然負責擺桌子,并幫助清掃地面。”
我的話剛說完,邢晨宇就站了起來,大聲說:“老師,我覺得今后我們班主要是堅持保持,像小杰那樣,不亂扔垃圾,我們肯定能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對,對,我們向小杰學習,爭取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看著他們那憧憬的眼神,我相信,有了目標,孩子們肯定能成功。
【學校評語】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里,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后,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并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清澈的湖水反思8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后,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盤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盤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盤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簡單,訓練也扎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盤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潛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盤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務必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盤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盤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盤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后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盤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能夠省略播放,這樣就能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后我要借鑒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此刻課前導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致使導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之后問:“為什么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說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這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里的游人又有怎樣的行為?”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一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狀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狀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導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為也要美:保護環境衛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狀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一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說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衛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說是嗎?這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里的游人又有怎樣的行為?”這樣的導入,比原先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透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善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潛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能夠說獲益匪淺。
清澈的湖水反思9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透過小潔在游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致地挖掘。但本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感受了情感的熏陶,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潛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以游覽清澈的湖水為情境,抓住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學生學習興趣起源于情境的創設,我以游覽欣賞美景為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學習課文時,把孩子們帶入情境中去透過美妙的文字欣賞美景,感受美,愉悅情緒。學生透過欣賞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里快樂的小魚等景色,真切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在教學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提問:小潔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樣在這美麗的畫卷中游覽,他們是怎樣做的呢讓學生自由讀四五自然段,畫出描述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這種方式,我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啟發語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
學生找出描述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透過反復朗讀后,從中進行比較展開討論:小潔和小孩,你最喜歡誰,并說說為什么這些引導性的指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由自學到討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觀點的主體性,以到達共鳴感悟小潔的心靈如清澈的湖水一樣美麗。這一環節,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讀要有目的,讀要有層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力求每次朗讀都到達一個不同的朗讀效果,每次朗讀都上升一個層次,循序漸進,讀有進步,讀有所獲,展開朗讀訓練時,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我采用了比賽讀、表演讀、師生配讀等,學生個別讀時,始終不忘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互評互學的朗讀興趣,到達對資料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四、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僅僅僅是課文中的知識,還應帶學生走出課堂,拓展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述細致,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后,啟發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出示了重點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2、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一個像字把湖水山石寫得美極了,啟發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說話:_____像________。
學生大膽想象,爭相發言,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環境的優美。不足之處: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學生讀的機會還是有所欠缺,個性是描述景色優美的語句讀得太少,而且,讀的方式也比較單調,只采用了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幾種最常見的方式,個性是第三自然段,學生幾乎沒有好好地、完整地讀過。寫字指導,在平時,我就十分重視,從一年級的一筆一劃,每字必教,到之后教重點筆畫,重點字。因為這一課要寫的八個字當中,其他六個都是左右結構的,我想把他們放在第二課時一齊教,所以這節課就只教學“失”“覺”兩個字,口頭擴詞,講容易錯的筆畫,都是平時一向在做的。但學生練字后沒有及時展示、評價,這成為本堂課的又一個遺憾。
清澈的湖水反思10
一、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每一重點段落學習之后,我都會落到“面對這樣的美景,你舍得破壞它嗎?小潔是怎樣做的?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二、整合平臺,拓展提升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處在引導者的位置上。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由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給足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大膽地探索。變以往的“一言堂”為“群言堂”,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老師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人人都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清澈的湖水反思11
1、《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開放性四步驟立體教學模式”的“導讀質疑”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抓住文本中的閱讀契機,引導學生閱讀,啟發質疑,為學生與文本對話創設了一定閱讀和探究的情境。如本案例中“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這句話含義豐富,表達含蓄,把它推向學生閱讀質疑,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能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輻射閱讀,體會文本所蘊之意,真正達到與文本對話的目的,為學生的閱讀創設了立體化的情境。
2、“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有思考價值,探究性強,能發展學生思維的問題,以“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師在質疑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質疑加以引導歸納,使問題真正具有探究的意義,即既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又能引導學生品味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提高朗讀技能、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真正有助于探究立體化。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立體探究”過程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教師要善于把握學情,據學而引,以引促學,自始至終貫徹以學生探究為主體、教師點撥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如案例中“皺紋”和“波紋”的'辨析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閱讀,感悟到了兩者間所蘊涵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受到了情感熏陶,真正體現了探究的立體化。
4、通過“評價歸納”和“訓練遷移”,幫助學生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最終達到學生自研自學的佳境,以實現葉圣陶先生“用不著教”的理想。總之,“開放性四步驟語文立體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本人嘗試教學的這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效果較好。
清澈的湖水反思12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堂課我給了學生什么我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了嗎答案顯然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后聽了周老師的指導,我再一次羞愧地無地自容。“隔靴搔癢”,走教案,成了我這節課最大的“亮點”。
首先是字詞句的教學,浮于泛化,點到為止。二年級,還處在學習的低段,字詞的教學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顧自己的課堂,“欣賞”“山巒”“展翅欲飛”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理解,都只是學生讀讀,老師說說就過了。而對于讀準、理解到位等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本就沒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進入下一環節了。
個性是對于感情朗讀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至于學生讀地效果并沒有給予及時到位的評價,從而語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其次是對于“山石像......”這個關鍵句的教學,顯得有點無序啰嗦了。對于這樣的'句子,首先是得解決讀通的問題,再是理解寫了什么,資料的理解,之后再是方法上滲透,最后是拓展仿寫。
而我在課堂上,雖然設計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課堂智慧,當自己的思路被學生的一句提問打斷后,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完全亂了秩序,再由于之前字詞上花了太多的無用功,導致最后的仿寫環節根本沒來得及實施。也是本課最遺憾的一點。最后就是對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感覺成了一句空話。
整堂課下來,由于急著去完成教學過程,對于課中,學生的提問,學生的課堂秩序等,我沒有去加以重視并引導,整堂課下來就是感覺自己在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學生卻被淪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這是本課的最大失敗。這次上課,真正地給自己上了一課,讓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后的努力方向,真心期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提升自己,造福學生。
清澈的湖水反思13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堂課我給了學生什么?我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了嗎?答案顯然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后聽了周老師的指導,我再一次羞愧地無地自容。“隔靴搔癢”,走教案,成了我這節課最大的“亮點”。
首先是字詞句的教學,浮于泛化,點到為止。二年級,還處在學習的低段,字詞的教學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顧自己的課堂,“欣賞”“山巒”“展翅欲飛”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理解,都只是學生讀讀,老師說說就過了。而對于讀準、理解到位等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本就沒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進入下一環節了。
特別是對于感情朗讀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至于學生讀地效果并沒有給予及時到位的評價,從而語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其次是對于“山石像.........”這個關鍵句的教學,顯得有點無序啰嗦了。對于這樣的句子,首先是得解決讀通的問題,再是理解寫了什么,內容的理解,接著再是方法上滲透,最后是拓展仿寫。
而我在課堂上,雖然設計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課堂智慧,當自己的思路被學生的一句提問打斷后,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完全亂了秩序,再由于之前字詞上花了太多的無用功,導致最后的仿寫環節根本沒來得及實施。也是本課最遺憾的一點。最后就是對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感覺成了一句空話。
整堂課下來,由于急著去完成教學過程,對于課中,學生的提問,學生的課堂秩序等,我沒有去加以重視并引導,整堂課下來就是感覺自己在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學生卻被淪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這是本課的最大失敗。這次上課,真正地給自己上了一課,讓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后的努力方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提升自己,造福學生。
清澈的湖水反思14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游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本課教學,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兩岸和湖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后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并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后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課堂上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發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為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針對本課特點,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在初讀后,就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的探索文本,找到四處寫景美的語段,并隨即進行分析指導。
本文詞句很美,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通過圖片欣賞、聯系生活場景,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復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說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后由讀變背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更理解了什么是“變幻的山巒。”
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了語文的三維目標。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后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并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后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文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
清澈的湖水反思15
本文是第七單元第2篇課文,這一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別致,貼近兒童生活。《清澈的湖水》記敘了一位名為小潔的女孩自覺保護環境的話故事。
本節課上的是第一課時,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設定了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
3、會較詳細地寫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4、促進閱讀和想像能力的發展。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先讓學生自由讀文,同桌合作識記生字;再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分別描寫浪花和波紋的句子;然后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讀后找出描寫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最后書寫生字。
整節課下來,反思有以后感覺不足的地方:
1、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致地挖掘;
2、同桌識記生字,方法單一,太浪費時間;
3、精讀課文時不夠細致,沒有感情朗讀或多種形式朗讀,學生讀后也沒有及時準確地評價;
4、因為前面識字部分時間花費太多,最后的書寫生字時,時間就來不及了。
【清澈的湖水反思】相關文章:
《清澈的湖水》課文03-02
《清澈的湖水》課文(集合6篇)03-03
湖水的作文09-14
湖水的作文(經典)11-11
寫湖水的作文09-25
關于湖水的作文11-19
(薦)湖水的作文11-22
(優秀)寫湖水的作文11-11
太湖水庫作文12-30
沉默,讓混亂的心,變得清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