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我的家風故事

時間:2024-03-13 13:51:38 好文 我要投稿

我的家風故事常用[15篇]

我的家風故事1

  想起以前在自己家里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菜都是我的了,事后給爸爸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的道理,我聽后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我的'家風故事常用[15篇]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我的那些表哥表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著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我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說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說:“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著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

  爸爸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我們,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并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我的家風故事2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后,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于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凄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并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從門縫里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里的燈依舊亮著……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舍己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沖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里有他人,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里行為上的贊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里人人的贊揚。爸爸什么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自行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當人們什么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里去找東西,發現里面全是鉆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里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舍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時,村里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獲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舍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里,也開在人們的心里……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獲。在學校里,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鑒。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為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里,永遠,永遠……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為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于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里。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為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著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里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著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一個小小的問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份大大的愛”這句話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從小的熏陶也讓我學會了孝。我不善言語,也不會對父母說什么甜言蜜語,只是吃完飯后洗洗碗筷,睡完覺后疊疊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們,現在用成績報答他們,以后用愛報答他們,讓他們過上簡單而又幸福的生活。

  傳承家風,傳遞家風。愿勤勞、舍己為人和孝順之風永遠飄蕩在我家上空,永遠飄蕩在這個社會的上空,永遠飄蕩在中華民族的上空!伴著溫暖,飄進千家萬戶中,也飄進每個人的心中……

我的家風故事3

  古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題記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一個家庭的中樞,更是一個家庭的根須。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總是在聽著媽媽講故事中入睡。耳朵里聽進去的有時是神話傳說,有時是寓言童話,有時是兒歌詩詞反正,媽媽的故事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每個故事都會引起我的無限好奇和思考,啟迪我的智慧,在我幼小的心靈開啟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有趣的世界。

  長大了些,我便會自己閱讀感興趣的書籍。這時,姥爺的書房就成為了最吸引我的地方。于是,藏在書架里面的劉備、曹操、孫權、宋江、晁蓋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便在我心中的世界里活蹦亂跳了。就這樣,隨著時間不斷的流逝,媽媽自小就埋進我心田的那顆對閱讀充滿好奇和興趣的種子便萌芽了,如小樹苗汲取了陽光雨露般不斷生長,我對閱讀的向往達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即便在手機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每當有閑適時光,我們一家人仍不會像時下的很多人那樣沉浸在手機的世界中,而是會各自挑選一本喜愛的書,隨處一臥,靜心閱讀,度過一段安靜而又充實的美好時光

  在我的家庭里,父母親為我樹立了讀書的榜樣!其實,不僅在讀書方面,在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方面母親更是給我率先垂范。古往今來,有多少警示我們努力讀書,珍惜時光的的名言警句!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媽媽就是一個懂得安排時間、處理時間的人。作為一家之主,她總把今日事今日畢掛在嘴邊上,既時刻提醒自己,又時刻提醒家里的'每一位成員,未雨綢繆,在做足打算之前,不輕易下手。在媽媽的熏陶漸染下,我雖不及她那般自律,卻也習慣在做事之前打算一番。所以,在深夜回想時,我也能夠對自己的一天滿意,即使有遺憾,也會吸取教訓,讓明天的自己更好。

  家規是尺,丈量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家風是圃,孕育著每一個人的思想;家訓是雨,滋潤著每一個人的未來。一個家就是一個濃縮的國,一個國就是一個放大的家,而良好積極的家規家風,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素養,乃至成為優良的文化傳統,在子孫后代中綿延不息

我的家風故事4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的父母從我小時候就開始教育我:做一件事要學會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我從8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媽媽告訴我:“你若真心想做一件事,懂得努力呵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但后來,我因為練習的過程太過枯燥,所以我和媽媽說我不想學了,媽媽對此趕到很遺憾,但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

  兩年后,我家樓上搬來一家人,每天晚上七點鐘,我都會聽到笛子練習曲,只聽那笛聲越來越好聽。我為此輾轉反思,決定重新學習鋼琴。

  令我非常高興的是,媽媽同意了。媽媽說:“人的一生,可以選擇的機會是屈指可數的,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對應的責任和代價,懂得珍惜,你才真正的成長了!”

  經過日復一復的練習,慢慢的我已經可以彈奏出一首又一首整首的'曲子,相信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的鋼琴會彈得越來越好。

  做事要想成功,先懂得努力加堅持。——就是我

我的家風故事5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6

  時常聽別人說起“家風”,我總是似懂非懂,不過,在我家里,爺爺奶奶為人處世的許多事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雖然很平凡,但總讓我產生一些感悟。

  我的老太今年九十七歲了。五年前,她不小心跌斷了大腿骨,因為年齡大,治療也沒有效果,所以這五年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平時的日日夜夜都是爺爺奶奶輪流值班為她倒便盆。吃飯的時候,也是奶奶把飯菜端到她的面前,每天夜里還要起身幾次幫助老太把被子蓋好,怕她受涼。夏天的夜里,他們也要多次起來,查看老太的蚊帳里究竟有沒有蚊子。

  老太有嚴重的`高血壓,爺爺每天都要給她量一次血壓。去年冬天,老太因感冒發了兩次嚴重的咳嗽和哮喘,爺爺買了幾種藥,守候在床前,按時讓他服藥,終于化險為夷。

  老太也不能到浴室洗澡,都是奶奶在家里撐起塑料浴帳,把她背到洗澡桶里幫助她洗,幾年來都是這樣。

  還有讓人我更難忘的一件事,有一個星期天,爺爺去了鄉下老家,不在家。就是這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太肚子有了毛病,上面嘔吐,下面拉肚子。床前的地上和被子都嘔臟了,墊被、內衣也拉臟了,氣味很難聞,但是奶奶沒有一句怨言,打掃地面,清洗被子和衣物,一刻不停忙了整整半天。我在旁邊看到這一切,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以后,我也開始為老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他們每次打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也少不了要問候老太,和老太說說話,噓寒問暖。

  每次鄰居或者親戚到我家,談起奶奶為人,老太總是贊不絕口。今年春節,舅老太爺來我們家,老太又談到了奶奶,并且特別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他,舅老太爺說:“你過去對你的上人不也是這樣子嗎?這是你們家的家風啊,前面的鞋子---后面的樣子,孝道在一個家庭也是能代代相傳的啊。”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的,有養老金,但是爺爺奶奶平常過日子總是精打細算,從來不亂用一分錢。中國人傳統的“勤儉持家”的觀念已經在他們心里扎了根,爺爺常常對我說一些“勤儉養德”,“古往今來多少事,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樣的名言。他們對我的零花錢也管理的很嚴格。看到同齡的孩子吃棒冰,吃各種各樣的街頭小吃,我常常忍不住流口水,不過現在都習慣了。你是不是認為他們很摳門、很小氣?如果這樣想,你又錯了。在家里,對自己人,他們是有點小氣,對別人,他們卻有點大方。每逢老家有鄉親、鄰居或者親戚生病了,他們都要回去看望,給人家送上幾百元錢。去年就有老家的兩個鄰居到縣城縣醫院住院,他們去看望了幾次,給了兩個病人每人500元。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一家人都愛讀書,不愛看電視,我家的電視只有在春節或者暑假才打開,平時是不開的。每天晚飯后,我做作業,寫日記,爺爺看書,奶奶看報這已經成了習慣。我們家有三個書架,幾百本書,爺爺說要讓我們家成為一個書香家庭。

  我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的人,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是一樣的,我不知道這些能不能算我們家的家風,我將來長大了,也要像爺爺奶奶這樣做人。

我的家風故事7

  打我外公那兒開始,我家就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聽我外公說,他之前在朝陽廠的工作人員中短跑可是一把好手。

  有一次廠里舉辦了一個跑步比賽,當外公走進賽場的時候,他覺得第一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預賽中,與他同組的一個小伙子奪了他的第一,與外公一起步入決賽。外公著實吃了一驚——這個小伙子的實力不容小覷。

  馬上就要決賽了,雖然同是一個廠里的同事,但是他倆在氣勢上誰也不輸誰。

  決賽中,發令槍響,外公和那人似離弦的箭飛了出去,兩人交替著領先。但是,巧合發生了,兩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沖過終點。雖然現在外公硬說是他先沖過了終點,但是這畢竟是他的一面之詞。后來故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我老舅這兒,因為當時他在同齡人中個子算是比較高的了,所以籃球則是他的拿手好戲。

  老舅有一天放學回家,半路上被人拽到球場上,非要和他單挑,老舅不甘示弱,兩人斗得難解難分,直到太陽落山,仍然斗志依舊,約好十天后再戰,耽誤了回家吃飯時間。

  到了家,天已漆黑,外公在家中看著氣喘吁吁的跑回來的老舅,只是一腳,就把老舅踹開了五米之外,罵到:“一天到晚就知道打球!”

  聽外婆說,那天之后,老舅三天臥床不起,腿都動不了了,兩條腿上都是淤青!但是,他不想認輸,十天后還是忍痛赴約了。結果是慘敗,但老舅的`臉上并沒有失望而是一種自己已經贏了的感覺……

  接下來則是我和我老爸之間的故事。

  老爸個子不高,頂著個啤酒肚,看上去與運動沒有任何關系的他但是卻精通好多球類運動,尤其是乒乓球、籃球和羽毛球。他曾經在學校教師的無數球賽中斬獲無數獎項,他還在學生中有一個外號——“小個球王”。

  至于我,在我老爸的輔導之下,我對很多球都略知一二,其中最擅長的莫過于籃球了。籃球就像是我的代言詞。對于我來說,我最強大的敵人莫過于老爸了。

  上個暑假,每天早晨,我和老爸都按時步入球場,我們之間的單挑也每天都有,我自認為自己比老爸,個子高,球感好,單挑——隨隨便便!但是老爸似乎對我所有的套路都一清二楚,突破被斷,上籃被切,假動作無效,就連投籃都被帽!

  有那么一次,我被零封了!我忍不住問老爸:“為什么你那么厲害,我打不過你!”

  “就認輸了?”老爸的嘴角掛著詭異的笑容,他看著我滿臉的失落,似乎已是意料之中,“我只是經驗比你豐富罷了,再過一段時間,你會超過我的!”

  哦?是嗎?我萬分不解,如此差距,一段時間就能補得回來?我不清楚,反正籃球還得打,誒——過了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其實差距也沒有那么大!接連幾天在老爸手里贏得了幾場比賽,我不知是老爸在放水,還是我真的進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機會永遠在沒有放棄的人手中!

  后來漸漸的,我明白了,老爸只是告訴我,凡事沒有努力過,安要放棄?就算我今天一敗涂地,總有一天,我會贏的!

我的家風故事8

  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自豪。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風俗,叫圍爐夜話。就是在冬夜,一家人圍著火爐喝茶,談天說地。別人喝茶都用小茶壺,而我們家卻用一把大得可以裝下一個大籃球的大茶壺喝茶。這個銅壺長達一尺,周身上下烏黑透亮。說到這個大銅壺,有一個故事。

  我的曾祖母年輕之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刻,她不僅自己要逃難,還要護著我們家的好幾個爺爺奶奶輩長輩。即使是在如此危險的境地里,曾祖母卻始終堅持著做一件事——拾取敵人打向我們的子彈的殼。

  對此,鄉親們都十分不解。好心的來勸:“這敵人的子彈是不祥之物吖!它沾著我們的鮮血,你撿它做什么呀?”每逢此時,曾祖母皆是一笑而過,然后默默的'彎下腰,繼續拾撿那一顆顆沾著鮮血、漫過硝煙的子彈殼……

  終于,抗戰結束了,我們中國的春天來了。

  曾祖母拿出滿滿一罐子子彈殼,請來銅匠,讓銅匠把子彈殼打成兩把銅壺。看著子彈殼慢慢變軟,融化,曾祖母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召集了全家所有人,鄭重其事地說道:“看,我們要讓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東西,在烈火中重塑成我們的幸福生活!”

  如今時隔多年,曾祖母已經去世了,而兩把銅壺還剩一把,安放在我們的家鄉——以曾祖母的名字命名的家鄉——蒲園。

  這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人,他們心中充滿陽光,和我一樣。他們即使是在困難的時候也未曾放下心中的火把,為了自己的理想奮斗,矢志不變!

我的家風故事9

  如果說要問“我的家風”是什么?

  一時半會我還真答不上來。

  回到家,我問了一下八十一歲的老母親。“我們的家風是什么?”“不知道。”“那您以前是怎么教我做人做事的?”“做人要誠實,有愛心,做人要講良心呀。”也許,這一句簡短的話語,就是我的家風吧。她伴隨著我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幾十年過去了,依然那么親切,那么溫暖。

  那一年,我九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一天下午,我趁著四周無人,偷偷地溜進老師房間,拿走了老師一支精美的鋼筆。我一路小跑回到家。因為太激動,一不小心將鋼筆直接掉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說“誰的?”“借的。”“借誰的?”“同學的。”母親彎腰撿起那支鋼筆輕輕地放在我的手上說“拿回去吧,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要,做人要誠實,以后有錢了母親給你買一支。”第二天,我悄悄地將鋼筆放回了原處。事后,我問母親,“你怎么知道那支鋼筆不是借來的?”母親說“這么珍貴的鋼筆我們全村都沒有,只有老師才有。”“那你為什么不打我呢?”“打你干啥,還回去就好了,誰都有犯糊涂的時候。”四十多年來,母親就是用這種豁達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后來,我的'父親因病去上班時,一腳踩空,掉進了上猶江里。十里八村聞訊趕來的鄉親,擠滿了河的兩岸,足足有好幾百人。那時,正是農忙時節。但大家都自發地放下農活,放棄休息時間前來幫忙。經過大家三天三夜的不停打撈,終于在離落水地五華里的地方拉起了我的父親。但他的腳已斷了一只。事后,我問母親“為啥這么多人來幫助父親?”母親說,“因為他有愛心。”后來,我從旁人口中得知,原因是我的父親在石灰窯下上班時,經常免費提供飯菜、茶水、自己種的瓜果幫助那些挑石灰和砍柴的人。所以,他們知道我的父親受難后,都自發地前來幫忙。

  父親走后,瘦弱的母親為了養活我五兄妹,白天忙于掙工分,晚上又忙著蒸酒、磨豆腐、炸米果賣。一家人跌跌撞撞地熬著日子。雖然那時清苦,但只要有母親在,溫暖就在。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緣故,每當家里有困難時,左鄰右舍、叔叔伯伯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我們一把。

  回想過去的日子,我遇到的貴人很多。他們都是在我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上我一把,使我渡過了難關。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老母親依然不忘在我耳邊嘮叨,“做人要講良心,你要經常去看一看以前幫助過你的人。”是的,假如我們都能經常回去看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又能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誠實做人,加上又有愛心,我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溫暖、更加美好。

我的家風故事10

  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就是家傳的風氣和教誨。他們或是凝煉成一句句金色的箴言,或是升華成一束束崇高的精神,亦或是鍛造出一串串精煉的故事┄┄而我家,卻沉淀成了那一縷醇厚的書香。——題記

  泛黃的書頁

  走進老屋,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邁進漆黑如墨的儲物間,拉亮燈,從某個角落翻出幾本書。

  拿起書,拂去上面因歲月積淀積上的灰塵。灰塵在半空中飛舞著,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飽經風霜的'滄桑氣息。

  這幾本書都是右翻的,飽含著某種莊重;書頁已經泛黃,散發著年代氣息;封面出現了無數個大洞,吞噬著本就陳舊的紙面;雖然舊,但書頁沒有一點折角,仍驕傲地挺起身子;書脊有些凌亂,但上面幾個大字仍清晰可見:《三國演義》。

  輕輕打開書,摩挲著書頁,有種飽經滄桑的感覺,又有種光滑嶄新的面貌,可見爺爺對這套書珍愛有加。泛黃蒼老的書頁上跳躍著一個個生動有力的文字,卻絲毫沒有不對稱感,反倒更加融洽。

  可以想象,這套《三國演義》與爺爺相伴了大半生,爺爺是如何地修整、呵護它;可以想象,他與爺爺默默交流了多少日日夜夜┄┄

  這一縷書香,在我爺爺這一代,生根發芽。

  深夜的燈光

  深夜,爸爸的臥室中仍舊亮如白晝。

  悄悄走進,爸爸果然又在被窩里津津有味的讀書呢。

  我爸爸原本便是一名愛書之人,常常手不釋卷。一本《紅樓夢》的到來,更是把他樂壞了。從此,每天晚上,他的房間總要到很晚才熄燈。

  他沉醉在曹雪芹筆下的奇妙世界中,又驚嘆于《紅樓夢》筆法的精巧和難以琢磨,與主角共同經歷艱難險阻,真是手不釋卷。實在困倦了,他就把書放到枕邊,似乎想要在夢中與賈寶玉相會。

  這一縷書香,在我爸爸這一代,沉淀精華,抽枝長葉。

  堅固的書墻

  走進我的書房,你會立即被書架上的書捉住眼球:書架上擠滿了各種各樣的書。說“擠”一點都不過分,有好幾本是我努力狂按按進去的。就是這些書,為我打造了一堵“書墻”。

  躲在書墻世界中,我能暢游在科普海洋中,驚嘆于無數種發明的精密;我能坐在飛天掃帚上,和哈利·波特一起飛翔;我能沉浸在狼群世界中,為紫嵐吶喊助威;我能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緩緩漂流┄┄

  這一縷書香,在我這一代,開花結果。

  后記

  寫到文章快結束時,我忽然想到:在我以后的路上,我什么都可以放棄,惟有這書香不能。

  因為,他是我的家風,我的家訓。

我的家風故事11

  說起家規家訓,總讓人覺得很高大上很嚴肅,其實也有簡單易懂的,譬如我家的家訓就是“今日事,今日畢。”說起這個家訓啊,還有一個故事哩!

  剛剛升入小學的我玩性很大,做事也常常丟三落四。記得有一回周末,我在學校已完成了大部分作業,只剩一篇 “開心說吧”。我因腦中一直惦記著和小伙伴騎自行車,回到家就瘋玩去了,“開心說吧”的事明天可以寫,后天也不晚。可是周六,滿滿一天的興趣班,也沒時間寫了,我就想那就周末寫吧。到了周末,爸爸安排全家去爬山,我當然要去啦,寫作文的事又被擱置了。晚上回到家,已經7、8點了,我累得雙腿發麻,極不情愿地拿出本子開始寫我的“開心說吧”,緊趕慢趕總算在睡覺前寫完了。可是直到第二天交上去,我還是在想朱老師會不會說我字為什么寫這么差,哎,嚴重的拖延癥真是一言難盡啊!

  放學回家,我把自己的.擔心和媽媽說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經過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教訓呢?”我說:“今后每天的事情都要當天完成,不能拖延到明天。”媽媽說:“對,今日事,今日畢!這可不是說說的,今日就把這條家訓送給你了,希望你好好遵循。”

  從那天起,這條家訓每天督促著我,使我受益匪淺。

我的家風故事12

  我從小就在媽媽的嚴格家訓下成長,讓我懂得了怎么做一個講誠信、善良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出去玩,可不料,在我要出發的時候,天空下起了大雨,突然的大雨讓我放棄了出去的念頭,媽媽見到,問我怎么不出去,我無所謂的說:“下那么大的雨,我才不出去呢!”“那你的朋友怎么辦?”媽媽問道。“沒事啦,她等不到我自己會回去的。”我說。媽媽鄒了鄒眉頭,喝道:“你這是言而無信!我怎么教你的,你想想,如果你被人放鴿子的`話,你會開心嗎?”我想了想,覺得媽媽說的有道理,于是,我拿起雨傘,去跟朋友見面了。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打鬧鬧,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就是因為媽媽給我的教育,我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生活,理解人生!

我的家風故事13

  顧名思義,家庭風格是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好的家庭風格是一種無聲的教學,它總是激勵著我;一個好的家庭風格,就像一首音樂,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優美地演奏,引導我健康地成長。

  說到家庭風格,事實上,我似乎也理解。我覺得有點深奧,就去問我奶奶,她誠懇地說:“家風是我們家的一種好習慣,一種好氛圍,可以說是傳家寶。”。只有一個好的氛圍被傳遞下去,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我深情地對奶奶說:“奶奶,您放心,我會把它發揚光大的!"

  俗話說,“孝為先”。在古代,劉恒,一個中國皇帝,照顧他病重的母親。他每天為她母親煎藥,并在她床邊日夜保存了三年。今天,奶奶照顧奶奶。每次我回到家鄉,我都看到奶奶在照顧奶奶。奶奶總是洗臉和洗腳。當她吃東西的時候,奶奶拿起一個碗,冷卻后喂給奶奶。有時候奶奶生病了,奶奶什么也不說,所以她可以去最好的醫院治療。看著奶奶的笑容,奶奶很開心。有一次,我困惑地問祖母:“祖母,你為什么要紀念你的`祖母?”奶奶認真地說:“我的孩子,你還年輕,不懂事。你應該尊敬老人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會變老。就像你一樣,她渴望被別人認可,害怕孤獨。當她不能走路時,我們會幫助她做她能做的事。她也渴望友誼,喜歡活潑。

  哦!我終于意識到這是——孝道!有時候我們應該經常回家,花更多的時間和老人在一起,并且關心和關心他們。

  “孝大于敬”。我呢?為你的父母盡你所能,——。拍打你的背,揉你的肩膀,刷你的碗,洗你的筷子。當他們老了不能走路的時候,我會成為他們的拐杖,緊緊地握住他們的手,就像他們現在握住我的手一樣,慢慢地走!

  良好的家庭作風——孝道感染了我,啟迪了我,使我受益匪淺!我必須讓我的家庭的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這樣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血液傳遞,永遠不會死亡!

我的家風故事14

  家風!家風?家風……

  家風,是一個端莊而又和諧的詞語。它博大,卻又平凡。在我們不經意間,它已經浸透了我們的心靈。伴隨著我們從懵懂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烙上腳印。

  家風無處不在。拾起一片紙片,扔進垃圾桶;吃飯前,等所有人到齊再拿起筷子;睡覺前互相說聲晚安。這些都是小小的家風,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好習慣。

  睡覺前為什么要說聲晚安呢。有人覺得,只有西洋人才會說Goodnight!但我認為,任何國家、任何城市、任何身份的人,在睡前和家人道一聲甜甜的晚安,多好。晚安,多么美好的字眼。說完晚安,再輕輕掩上那一扇房門,關燈,進入夢鄉……

  家風,簡單的兩個字,愿你在睡前,也為家人送上那溫暖的“晚安”。

  家風,是什么?

  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贊賞……

  在我的家,家風是讀書,家風是民主。

  小時,母親隔三差五的就會給我帶回來一本書,或帶我逛書店。我們常常可以在書店待上整一個下午。回家前,還可以帶上滿滿的一袋書。有母親的',有我的……有時,我們也會去圖書館。兩個人各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自顧自的翻看書。各自安好。長大了,看的不再是那些繪本了,漸漸地開始看一些文學書。母親也看散文。有時是她看完,我拿來翻看。有時,母親也會偶爾借我的書看,在書上劃劃,寫寫……有時,我也會不高興,母親在我的

  書上劃、寫,免不了嗔怪她,但母親幾乎從不說什么。我想這便是民主。家庭里,父母從不過多干涉我的生活,我想上什么興趣班,想學什么課程,都由著我。有些人問母親,你怎么不讓你的孩子上課外輔導班。母親總是笑笑說,我不強求,她愿意學什么就學什么。

  也有人覺得母親于我,是溺愛。但是,他們錯了。這是父母對我的尊重,也是我們家的民主作風。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愛好及自由。

  當我在生活中有困難、煩惱、抱怨時,母親總會安慰我,用一句話語、一個笑話,或者是給我一個擁抱,讓我的煩惱憂傷頓時煙消云散。

  母親也是一個老師,一個很民主的老師,和在家一樣。母親總不會布置過多的作業給她的學生。但是,母親每天都會布置看書半小時的作業,哪怕是臨近期末考試,背誦、默寫、練字和隨筆,一點一滴的積累,母親從不隨便丟棄。所以母親的學生都很喜歡她。母親雖然布置的作業不多,可是學生的成績卻并不差。這就是民主,是互相尊重下的自由。我想,是這樣的。

  民主、互相尊重,重視讀書,這是我們家的習慣,也是我們家的家風。

  我的家,因為有良好的家風,所以在我的家里,既有令,也有暖。

我的家風故事15

  我們的家鄉是全國人口最少的鄉——西藏隆子縣玉麥鄉,這里曾經只住著我們一家人。這里也是全國人均面積最大的鄉,全鄉面積達3644平方公里。我們的家訓是“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護好建設好這片家園。

  玉麥鄉離縣城直線距離40公里,但要翻過兩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滾石滑坡阻斷道路,根本無法通行。

  父親常說,“玉麥是國家的土地,我們一定要守好!”在父親帶領下,我們姐妹先后入黨,放牧巡山。有一次,父親買回紅布和黃布,自己制作了國旗。父親不僅將國旗掛在屋頂上,還帶著去放牧。因為只要國旗在,家就在,我們腳下踩著故鄉的土地,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

  如今的玉麥鄉,早已從“三人鄉”發展到56戶191人,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玉麥有了學校、衛生院、旅游民宿,柏油路修到村里,夏季放牧點都通了電。

  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是玉麥鄉第一個大學生,從西藏大學畢業后,考上了玉麥鄉的公務員。守邊固邊,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和創新。我們一定守護好國土,建設好玉麥,做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我的家風故事】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故事04-05

我的家風故事11-24

我的家風小故事04-09

【精】我的家風故事01-26

(通用)我的家風故事01-26

我的家風小故事01-24

[熱門]我的家風故事02-02

我的家風故事10篇04-08

我的家風故事經典15篇03-11

家風的故事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