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圖形》

時間:2024-03-11 21:11:38 好文 我要投稿

《認識圖形》

《認識圖形》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第一冊 P32 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 。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物體。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 、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1 .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方便袋)。

  2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初步建立空間觀念,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物體。

  教學難點

  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空間觀念,比較它們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確辨認。

  教學設計

  一、設疑激情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 4 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 4 - 5 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一個方便袋,每個方便袋里都放了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每個小組物品相同。)

  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的禮物。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嗎?這些東西是什么樣的呢?

  1 .看一看( 引導學生初步觀察 )。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仔細看一看袋子里究竟有些什么東西。(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把袋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認真地觀察桌子上的物品。)

  2 .說一說(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同學們看過這些物品后,請你在自己的小組中向其他同學說一說你們的禮物是什么,他們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初步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

  3 .提要求( 引導學生進行辨別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老師現在請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各小組的學生將桌子上的物品進行分類,將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這樣,每個小組的桌子上出現幾堆不同形態的物品。)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a. 分一分: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b. 匯報。( 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

  老師:誰能說一說你們是怎么分的,它們的形狀是怎樣呢?

  學生:

  老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 (其它學生進行補充) 。

  (通過從各小組匯報的情況來看,不管每個小組分的對不對?老師先不讓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來回答這個問題。)

  C. 揭示概念。

  教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學生:

  老師按學生所說在電腦中出示物體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評析:對于袋子里的禮物,學生并不莫生,但像這樣的分類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讓學生獨立分類,還有些困難,教師這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組內分,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分的結果,這樣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體驗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2 .摸──感知特點。

  a. 感知球和圓柱

  ①活動: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再摸一摸、滾一滾你手中的球和圓柱,把你的感覺先和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②匯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球和圓柱分別是什么樣子?你是怎么感覺到的?

  生 : ( 學生先觀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滾一滾桌上的球,親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 : ( 學生用手摸一摸細長的圓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圓柱,發現它們也是上下一樣粗,兩頭也是平平的圓面。這樣,學生很自然地能辨認什么是圓柱了。)

  ③學生把球和圓柱放在袋子里。

  ④教師舉反例,粉筆是圓柱嗎?為什么?

  b. 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

  ①活動:請同學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你手中的正方體、長方體,又有什么發現呢 ?

  ②匯報。

  (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 物體的 特征,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 師總結:

  師:你們的觀察能力真強,說的真不錯。

  ①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它有 6 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②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也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同正方體一樣,它也有 6 個平平的面,但是,與正方體不同的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是一樣的。

  ( 3 )現在請同學們把所有的實物重新放在袋子里面。

  3. 辨認物體

  a . 摸一摸。(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課本第 33 頁第 2 題 。)同學們,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嗎?游戲是這樣的:老師說出圖形的名稱,請同學從桌上里摸出相應形狀的物品。

  b . 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 (板書:認識物體) 它們的形狀是圓柱、球、正方體、長方體。

  【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做基礎,這里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摸、比、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4 . 辨認立體圖形

  ①選圖形。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的圖片 ( 大小不同 ) ,學生把它們貼在對應的名稱下面。

  ②數圖形。( 課本第 36 頁第 2 題 。),數一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 ③選圖形。( 課本第 37 頁第 5 題 。),動手畫一畫,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請把它圈起來。

  5 .聯系實際。

  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今天所學的四種圖形呢?

  【評析: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物體是以上這些形狀的,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盡量多說出一些物體,可以先說出在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體,比如,鋼筆盒,圓柱形鋼筆、橡皮等,再通過想象說一說平時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以上這幾類,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

  三、活動

  1 、 搭學具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匯報。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聰明、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 、匯報。

  【練習的設計頗具匠心,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都是小設計師了,真棒!可是在你們搭學具的過 程中 老師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不知怎么辦?你們 能幫 老師解決嗎?(出示練習題)】

《認識圖形》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分類、建模的過程,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能夠辨認和區別立體圖形,初步感知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形狀。

  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本節主要內容是在物體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立體圖形,感知它們的特征。

  學情:針對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得他們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夠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出來,對"特點"一詞比較陌生。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師生共同總結提升。

  教學程序:

  一、 引入新課

  師:出示學具中顏色相同的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同學們說一說老師手中拿的兩個物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能形象的說出來嗎?

  (這時學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學生認同“一個胖的,一個扁的",此時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師再次出示學具中的一些圖形,讓學生區別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胖”的物體,他們都屬于立體圖形,那么那些“扁的圖形我們把他們統稱為平面圖形,在以后會學習到。

  活動:打開自己的學具盒,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立體圖形都拿出來。同桌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指導。

  二、認識正方體

  活動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實物,把你認為形狀相同的一類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后獨立完成分類,教師巡視。

  (有的學生會漏掉其中的某些物體,有的學生會一個物體重復分類,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其它學生說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經過討論總結出可以分一個做一個標記。)

  活動2、針對分類的結果進行討論

  問題1 :這些圖形一共分成了幾類?

  生:四類。

  問題2 :針對第一類(正方體)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

  (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它們都是方方的,有的學生會說到正方體的一些特征如六個面大小一樣,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會說到名稱)

  小結:經過我們剛才的討論可以得出雖然這些物體的顏色、材質、用途不同,但從形狀方面來觀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那些特點。

  問題3 :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第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體模型。

  問題4 :我們剛才分的第一類實物圖形和這個模型是一樣的,那么我們能不能給它起個名字?

  (大部分學生可以說出正方體,但也有的學生會說正方形,這時可以強調回顧一下課前講到的體和形的區別,避免以后犯類似的錯誤。)

  活動3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學生舉例,教師點評。

  (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體棱角不分明,這時可以簡單的說它們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體。)

  這個環節中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有的學生就誤認為是正方體,此時可以先請其他學生說一說,之后再進行下面的討論。

  師:你為什么說它不是正方體?

  生:因為它的六個面不是都一樣大的。

  師:那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

  這時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說可以用繩子比一比他們的邊(正方體的棱長),有的說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說可以把正方體放在紙上,把它的每個面畫下來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師肯定這些同學的想法,并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驗證。

  小結: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認出來的時候,這時我們就要根據圖形的特征來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動手去驗證它。

  三、認識長方體

  同認識正方體活動一樣,針對第二類(長方體)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 :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或者說它們有一些什么樣的共同特征呢?

  (每個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個面,對著的兩個面一樣大等。)

  問題2 :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這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明確長方體模型后投影出示)

  問題3 :那么這一類物體又該叫什么名字呢?(長方體)

  問題4 :和我們剛才學習的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點評,小結:正方體的六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不是,或

  者說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而長方體不是。)

  問題5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四、認識圓柱

  針對第三類(圓柱)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 :它們又有一些什么樣的共同特征呢?

  學生討論后小結: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彎的(曲面),上下兩個面都是圓而且一樣大,出示圓柱模型圖及名稱。

  活動 :從學具中找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問題2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

  五、認識球

  最后一類球學生能夠很快說出它的名稱、特點(曲面、易滾動等)及生活中是球體的物體。(有部分學生會認為是圓,這里只需結合實物如籃球或學具盒里的球體與黑板上的圓形做對比,再次強調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即可。)

  六、練習設計

  1、課后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通過滾動圓柱、推長方體、轉球、摸球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平面與曲面的區別,初步了解立體圖形的特征。)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完成下題,

  正方體( )個,長方體( )個,圓柱( )個,球( )個。

  (鞏固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學會分類的方法)

  3、老師把一個月餅盒放在紙上后描出來一個圖形,出示畫有圓形的紙片,那你知道我的月餅盒是什么圖形嗎?如果畫出來的是正方形呢?

  (通過想象月餅盒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感受面在體上的關系,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立體圖形)

  正方體 長方體

《認識圖形》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于每種圖形的特征,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為這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通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為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將游戲活動貫穿其中是低段教學的重點,

  1、讓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

  2、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3、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美。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生活經驗對各種物體認識的基礎上玩。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物體。學生在整理物體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發現了圖形的`特征之后,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閉上眼睛摸出指定形狀的物體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征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由于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這節課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首先張老師有些緊張,表現不太自然,出現了一些語言上的口誤,數學要求語言嚴謹,準確,希望以后多多注意;其次,低年級學生做游戲活動易放不易收,教師的要求必須細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活動的習慣。

  今后需要加強的地方:

  1、加強孩子的常規訓練,例如在操作學具方面,能很好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孩子在這方面做到“有收有放”,該拿出來的時候就整齊快速的拿出,該收起來的時候就迅速的收好并擺在指定的位置。

  2、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一種“心理自由”與“心理安全”的狀態下,自主的學習,大膽的創新,主動的發展。

  這節課我覺得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在活動中交流,建構數學;在活動中發展,創新。透過學生的這些反應,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出發,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創設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認識圖形》4

  教學目標:

  1對角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與復習。

  2能借助三角尺辨認三種角。

  3讓學生了解“角的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到處可以找到角。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

  教學重難點:

  準確的數角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

  三角尺、學具鐘、放大鏡。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關于角的知識,同學們都掌握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完成練習八。對話平臺

  玩中學

  再玩中學的過程中,以“去角國做客”為線索,完成書本上的基本練習部分。

  1.繼續展示課件1。

  它們就是陪同我們玩的向導,我們來向他們打個招呼,認識一下吧!記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稱說的準確呀!

  完成教材第68頁的第1題。

  2.展示課減2(一列小火車、6節車廂,車廂上面分別畫著教材第2、3題中的6個圖形)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一節車廂,就請你們標出這節車廂上的.圖形的各個角,注意直角用符號“┐”表示。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個?

  (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課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頁的第2、3題。

  3.展示教材第69頁的第6題。

  讓我們一起來參觀一下角的王國吧!請你一邊看,一邊認,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角?

  (1)自己找,自己認。

  (2)全班交流,角的名稱敘述要準確。

  學中做

  在角的王國里,到處充滿了新奇有趣的關于角的知識。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1.展示課件4。

  (1)你們看到了什么?

  (2)(顯示教材第69頁的第5圖)你能說出鐘面上顯示的是什么時間嗎?

  (3)仔細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你發現了什么?

  (4)分組活動:用學具鐘撥一撥,說一說,還有哪兩個時刻,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同樣大,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角?

  (5)拿起手中的放大鏡看看手中的鐘面,你又發現了什么?

  (6)指針長了,角的大小變了嗎?

《認識圖形》5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積木游戲嗎?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收集了很多的廢舊物品,現在,我們就用這些物品進行一次拼搭比賽,就象玩積木一樣,好不好?

  師:那好,在玩之前,請聽好老師的要求:請小朋友們一塊兒動手拼一拼,擺一擺,合作拼搭出一個你們喜歡的作品,并給它取個名字。老師要看哪個小組最會合作,擺的又快又好。小朋友們可以先商量商量,再動手擺擺看!請大家趕快行動吧!

  二、拼擺物體,初步感知。

  (學生動手進行拼擺,教師巡回指導)

  師:停!小朋友們真棒,擺出了各種各樣的作品,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學生紛紛舉手)

  師:噢,都想介紹自己組的作品,我們先從一組開始。你們組選誰來介紹一下你們自己的作品,你們擺的是什么?

  一組:我們擺的是城堡。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二組:我們擺的是火車。

  師:你們的作品很有創意!

  師: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老師發現有的組的`小朋友剛開始把這樣形狀的物品橫放著拼搭,可是它總是來回滾動,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來了,后來,有的小組把它豎著放,它就不滾了。那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其它形狀的物品在拼搭的時候,有什么問題?

  三、整理物品,感受特征。

  師:現在,我們要把這些物品收起來,聽老師說先收什么樣的?首先我們把圓圓的,到處滾動、最不容易擺的物品找出來,放進塑料袋里。再把橫著放來回滾動,但豎著放就能站穩的物品找出來。剩下的愛滾動嗎?它們都不愛滾動,都很容易擺。小朋友們看看它們的形狀是一樣的嗎?(討論)把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的收起來,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收起來。

  四、分類起名,認識特征。

  師:(出示機器人奇奇。)今天,我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它就是我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機器人奇奇(掌聲歡迎)小朋友們知道嗎?在制作機器人的時候,老師遇到了很多的難題。第一個難題就是:我想把機器人的頭固定住,可是它圓圓的,總是滾來滾去,最后,老師用了很多的雙面膠,還用透明膠帶纏了很多道才把它固定好。那小朋友們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品也是這樣圓圓的愛滾動。

  生:……

  師:數學家也發現了這樣形狀的物體最愛滾動,于是就給它們起了個名字,誰來猜猜這樣的形狀叫什么名字。

  板書:球。

  (請一個學生上前找出球,貼在黑板上。)

  師:老師在粘貼機器人的腿和胳膊的時候,就發現如果不小心把這些易拉罐碰倒,它就會來回滾動,有時還能滾掉到地上,但是只要豎著放好,它們就能站穩。那小朋友們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品像易拉罐一樣,橫著放能來回滾動,豎著放就能站穩。

《認識圖形》6

  教學設想:

  “對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教學”軸對稱”的知識,數學教案-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整節課,設計了五個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并且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對稱美。

  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剪剪,在剪一剪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點,對對稱、對稱圖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第二個活動,設計的是讓學生“找一找”,在各種圖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對稱圖形,那些不是對稱圖形?在找的同時,感悟到對稱圖形的特點,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對稱,到處都有對稱的事物。

  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對稱軸,進一步理解對稱及對稱圖形的特點,接著,出示正方形、長方形、和五角星,讓學生找對稱軸,由于可找很多條對稱軸,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對稱軸,感覺到對稱的奧妙.

  第四個活動,在學生了解了對稱及對稱圖形后,讓學生跟著圖片一起欣賞各種對稱物體、圖形。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對稱及對稱圖形在課堂上進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現實生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生活中的.對稱,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數學,同時,進行了美的熏陶。

  第五個活動,是對學生學習的課外延伸,讓學生設計一個對稱圖形,打扮我們的教室,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整節課的設計,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 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

  皮亞杰的兒童智力開發階段理論認為:小學生主要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能力較差,也就是說形象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較弱。因此,對于對稱的概念及特點,我是從直觀的,而且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所發現的,也順應了現代教學觀念,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得以發揮出來,任何一種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二、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原則

  數學 ,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小學生所學的數學都是生活中數學的抽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采用以生活為源,給學生創造條件。學生學習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剪的窗花是用于裝飾環境的;欣賞的內容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體現了一種觀念,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

  目標:

  1、通過剪一剪的實際操作,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主要特點。

  2、在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能正確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并找到對稱軸。

  3、通過剪、畫說找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空間想象能力。

  4、通過對實物及相關圖片的欣賞,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對稱美。

  課前準備:每生準備二張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猜圖形。

  1、出示一組軸對稱的圖形,請同學猜一猜,完整的是什么?

  2、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3、揭示答案。看你猜得對不對,謎底馬上揭曉。

  4、看這些圖,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了解軸對稱圖形的一般特點,對稱軸的兩邊完全一樣。

  理解對稱軸及對稱圖形的含義。

  5、假如要判斷一張紙是否是軸對稱圖形,你怎么判斷?

  二、找一找,畫一畫。

  1、請你歸歸類。

  小組討論:哪些是哪些不是,為什么?

  2、小組反饋交流。

  三、欣賞。

  1、你能帶著今天學的知識來欣賞嗎?

  2、欣賞完了,你想說什么?

  四、找生活中的對稱。

  1、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對稱的圖形、物體,你能說一說嗎?

  2、馬老師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你能幫馬老師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倒影的圖片。

  五、剪一剪。

  1、想設計一些對稱圖形嗎?來打扮我們的教室。

  想一想,打算怎么剪?

  2、學生動手剪。

  3、學生貼窗花。(學生自己的作品。)

《認識圖形》7

  本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久的時間進行,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課的目標定為: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課前,我準備了三袋學具,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火柴盒、鉛筆、玻璃球、接力棒、橡皮擦、骰子等,然后讓孩子們根據形狀相同的分為一類,孩子們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這樣四類。這樣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上課時,我通過讓學生看一看,并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學們通過分類后的各類實物,能夠感知每種物體的特征。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這些物體,并能準確的判斷。緊接著我用彩色圖卡讓學生們上黑板分類貼圖,為了關注到每一位同學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大量的.圖卡,也用去了不少時間。之后我利用課件設計出智慧島闖關的幾道練

  習題,還設計了我說你摸的游戲,把一些能用的學具以獎勵的方式送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操作、練習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還使學生在玩中進一步鞏固各種物體的特點,效果不錯。本節課也有一些難點,認識物體這節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難于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圓柱體有粗細長短之分,學生往往會把它分成不同類型,長方體與正方體又有許多類似,學生又會把它們歸為一類。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加強鞏固認識。

  本節課從整體上講是比較成功的,針對小班額的教學,切實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關注每一位同學的發展,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練習量較大,通過不斷的練習鞏固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用日常生活用品為教具,拉近生活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更易理解。但是在第一個環節也就是讓學生分類的時候,我沒能靜下心來讓學生充分發揮,沒有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摸一摸,滾一滾,充分感受物體形狀特征,導致在練習中又一再強調和重復,如果把練習中強調特征的時間拿出來在第一個環節的時候讓學生充分感知,那么這堂課的效果會更好,這也暴露了本人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一味按流程進行教學環節卻忽略了學習本身的節奏。今后,應以學生接受和學習知識的過程為考慮重點,徹底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學習的引導者。

《認識圖形》8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識平面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總結出來一句話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不僅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觀察了解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特征。出示三種圖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正方形有四條邊,上下面的邊長和左右兩條邊平平的,四條邊都相等。這個圖形像什么?等

  設計此活動的主題是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中國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教學非常的死板、機械,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很多老師越教越煩,還讓很多幼兒越學越厭,那怎樣才能使幼兒全身心的、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對幼兒進行數學興趣的培養,才能激發幼兒學習欲望,也才能達到“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的3點嘗試: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同時能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2、開展“連連看”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開展連連看活動能促進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增強直觀形象,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易于感知。

  3、讓幼兒自己動手畫畫,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自己動手畫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因為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傳輸過來的信號,當幼兒認知變為幼兒自己動手畫圖形的轉變時,就會使大腦皮層的細胞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高漲的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習的質量。

  所以該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總結,對此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分別以下幾點:

  1、先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再復習和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三種形狀和特性。希望幼兒能在舉行的活動中讓掌握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小班幼兒是通過環境、圖形的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題、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品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品準備:1.紅、藍、綠剪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6張。

  2.紅、藍、綠若3條。請N名小班幼兒上前進行“連連看”。

  知識準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出臺的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學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之外,還從中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常見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此活動中,我設置了掛“圓形、正方形、三角”燈籠識辨圖形的情景,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角,要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更多探索活動,這不僅提高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

  2、交流法: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學習的快樂,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認識幾何圖形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復習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并通過眼看(觀察)、腦想(想象)、連連看、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三種幾何圖形的區別。

  2、結束活動

  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一起做游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幾何圖形。

  3、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形狀。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出臺的新《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認識圖形》9

  (一)、學習目標

  1、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

  2、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掌握它們的特征(2)能夠正確區分這幾類物體(3)分積木

  思維導圖

  2、開發性學習包

  尋找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

  親自動手摸一摸各種物體,感受它們的特征

  3、拓展性學習包

  趣味拼擺中運用圖形擺成各種物品

  魔方課程中的魔方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把我學會了嗎放到第一課時中進行補充。分積木是對分類、區分圖形的一種補充。

  2、學科間整合:把美術中的趣味拼擺在本單元中加入,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各種物體的特征。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校本課程中的.魔方課程應用正方體魔方進行活動,加深對正方體的認識。

  4、體驗式活動:動手摸一摸感受各種物體的特征。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課時。

  (四)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第六單元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形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操作,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形體有初步的認識,能分辨它們的形狀。

  2、學生在觀察和觸摸中,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初步空間觀念。

  3、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簡單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自己準備各種各樣的紙盒、易拉罐、球,鼓勵學生收集的這樣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一袋裝有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同學們,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盒子、積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帶來什么東西,是嗎?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一段時間,自由活動,可以看看自己小組的同學帶來什么,也可以到別的小組去看看,好嗎?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讓大家帶來的東西帶來了嗎?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學都帶了什么東西?同位兩個同學先互相看一看、說一說、摸一摸。生:……

  師:你想用這些東西干什么?

  師:下面我們就比一比,誰的手兒巧?(出示課題:誰的手兒巧)學生活動

  1、分小組合作搭積木,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

  2、各小組反饋搭積木的情況。

  3、教師組織大家來欣賞每個小組的作品。

  三、合作交流

  1、師:剛才每個小組的小朋友都發揮想象力,你們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師。現在請小朋友認真觀察你們都用了哪幾種形狀的積木?

  2、師:你能把用的積木按他們的形狀分分嗎?

  (1)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2)小組匯報分類情況。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分。

  (3)教師小結,統一意見

  (4)起名字。

  根據大家分類的情況,鼓勵學生給他們起個名字。學生有可能在幼兒園已經認識他們的名字,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猜一猜

  教師:“我們認識的這四種不同形狀的物體,先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猜一猜哪種形狀的物體滾得最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驗證。小組匯報結果。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模型。提出問題“你能從教室中找到它們的朋友嗎?”“在生活中你還能找到他們的朋友嗎?

  六、課后作業:

  請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并說給爸爸媽媽聽。

  注:尋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物體,親自動手摸一摸各種物體,感受它們的特征。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圖形》10

  認識圖形這節課堂教學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但不要求學生準確的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基于學生在學習以前,對這些立體圖形已經有了一些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動手摸一摸使學生從中感覺每個圖形的形狀,通過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讓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動手分類、小組合作、概括總結出四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是: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

  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困難,我設計的作業拓展性不夠。

  教學改進的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

  (3)讓學生拿出四種物體放在桌面上滾一滾,從而發現圓柱和球,很容易滾動,長方體和正方體不易滾動只能推動。

  (4)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向學生設疑:圓柱和球都能滾動,那滾動時有什么不同嗎?可讓學生拿實物在桌面滾 一滾,看發現什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意見得出結論。

  (5)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新。

《認識圖形》11

  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課前我布置學生將生活中的物品帶進課堂。原本也很矛盾,讓每一位學生都從家中帶三至四種物品,課堂上一定會很亂,教師在課堂上不好組織怎么辦?后來一想,只要對學生們的學習有利,能夠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把知識牢牢的掌握,就一定要有敢于挑戰困難的勇氣。因此,我堅定了自己一開始的想法。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們自己把帶來的物品看一看,摸一摸。再讓四個學生一組合作學習,把他們帶來的物品集中起來拼一拼,搭一搭。我對學生們說,咱們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手兒最巧、配合得最默契,拼得圖形最漂亮?只見,學生們頓時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接著就忙了起來。小手拼擺著、比劃著,小腦袋晃動著,小嘴說著,真的`忙的不亦樂呼!當我走到排在后面的一組時,我看到一個調皮的孩子手中拿了一個杯子墊,當時我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會大發雷霆,但當時我沒有做聲。我考慮到也許他們拿得這些正好可以用來讓孩子們區別和更好的認識本節課中的四種圖形。我默不作聲的接著到別的小組去了。一會兒每個小組的孩子們陸續的拼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看,一幅幅經過孩子們用心雕琢的作品產生了,有的拼出了汽車,有的拼出了機器人,真是難以想象,這些作品出自一年級孩子之手。有人說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當你走近兒童的世界,哪兒將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哪兒你將收獲“意外”,補充知識。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們把帶來的物品分一分。當我們把四種圖形的特點講完后,我說:“孩子們,眼睛都看著老師,我走到哪里你就跟

  到哪里,我拿什么你就說出它是什么圖形。”當我走到孫家宏旁邊時拿起了他桌子上的杯子墊說:“這是什么圖形?”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有的說:“它什么圖形也不是。因為它很保”有的說:“它像一個圓柱。”我問:“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雖然它很薄但它的上面是一個圓形,下面也是一個圓形,中間也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圓柱”當他回答完后,教室里在短暫的沉默后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直到此時我才意識到我剛才做的決定是多么的明智。孩子們不但加深了對圓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并發現那些不易被我們發現和可能被我們忽視的圖形。

《認識圖形》12

  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幾個孩子在課間也會談論起自己喜歡的物品,會跟同伴、老師述說著特征。在《綱要》中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一般來說,孩子所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孩子發展水平的需要。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他們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學習物品的形狀,因此我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游戲化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解圖形。并通過游戲“修路”、“做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體驗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游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石塊” 。

  2、三個圖形寶寶的家。

  3、小貓掛飾人手一個,后面貼上圖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今天,貓媽媽請來了幾位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幼兒“修路”,鞏固認識圖形。

  1、教師:“寶寶們真能干,現在圖形寶寶請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寶寶們出發了,要跟好媽媽哦,不然會走丟的。”放音樂,學小貓走。

  2、來到小路邊。教師:“唉呀呀,怎么了,”幼兒說,“小路上有許多小坑,”教師說:“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回答。教師:“那我們有什么辦法把路填滿呢?”幼兒回答。

  教師:“寶寶們看,路邊有那么多石頭,我們用這些石頭來修路吧,”幼兒修路,提醒幼兒:“寶寶們要動動腦筋,什么樣的石頭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都修好。教師:“你們用什么形狀的.石頭修路的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小路修好了,我們邊走邊說說你走在什么圖形上。”(教師先示范,幼兒再示范)

  三、來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1、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圖形寶寶們的家,你們猜猜這是哪個圖形寶寶的家呀?”引導幼兒說說。

  2、根據幼兒身上的圖形做客。教師:“我的貓寶寶真能干,現在我先請戴著三角形的貓寶寶到三角形圖形娃娃家里去做客,同時要問好。回來時要跟三角形圖形娃娃說再見。”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去做客,根據你身上的圖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師驗證是否正確。

  四、結束活動

  教師:“貓寶寶們,玩了這么長時間也累了吧,我們回家吧。”

《認識圖形》13

  活動目的:

  1、通過此次集體備課,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備課與上課的一體化。

  2、通過彼此的討論和交流,確定數學活動《認識圖形》的目標、流程與各環節。

  3、使集體備課的過程成為教師合作、實踐、創新的研究過程,從而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內容

  主持人:今天我們研討的內容為《認識圖形》,這是一節數學活動。首先請林園老師來介紹一下這節活動的原始教案,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它的目標與各環節、流程是否適合我們現在小班的實際情況,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做哪些更改和修繕?

  二、確定活動的重難點目標

  問題1: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大家討論一下《認識圖形》這節活動的重難點目標應該定位在哪里?(教師討論)

  目標更改為:

  1、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重點目標)

  2、學習用圓點進行點數,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難點目標)

  三、討論教學過程

  問題1: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導入比較合適?(教師討論:出示實物)

  問題2: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話對四種圖形的.特征進行概括?

  小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包括吃的、玩的,在《綱要》中指出可以挖掘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一般來說孩子們對所熱衷得事物感興趣的程度更大些,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從生活學習中學習物品的形狀,這種游戲化的形式能更促進幼兒參與活動。

  問題3:根據我們開始定的重難點目標,我覺得原始教案的后半部分與我們的目標脫離,因此我們應該增加哪些環節來鞏固重點目標,突破難點目標呢?

  (大家暢所欲言)

  小結:剛才大家的討論都很激烈,通過討論大家基本達成共識,就是將后面的環節進行替換,換成幼兒用書的操作,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加深幼兒對于4種圖形的認知。

  四、確定更改后的教案

  問題1:活動的重難點目標?

  1、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重點目標)

  2、學習用圓點進行點數,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難點目標)

  問題2:活動的導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的各環節?

  1、通過復習圓形和三角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3、幼兒用書的操作。

  問題3:活動的延伸部分?

  到區角,用四種圖形來變一變,看看可以變出什么東西?

  五、模擬上課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集體備課,大家明確了數學活動《認識圖形》的目標與教學環節,我們指導并不是所有的教案都適用于我們的孩子,我們要根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更改和修繕后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認識圖形》14

  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圖形認識圖形標志標志,懂得一些認識圖形標志的含義。以及學會理解和應用圖形標志,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此課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孩子來認識并加理解。

  1、出示常見的符號,讓學生談談它的.實際作用。

  2、分析在公共情況下,它的特殊含義。

  3、實例講解。如:奧運會的會徽由奧運五環色構成,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又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圖案如形云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象征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4、分組搶答等等的形式,孩子們很快掌握了一些公共中常用的一些標志。

《認識圖形》15

  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節課:《認識圖形》。

  一、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認識圖形》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開始,是在前一課時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四種簡單幾何體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四種圖形,不僅是今后學習他們的特征及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學要求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結合一年級學生的 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并會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感念教學的規律,從過于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注

  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各種圖形的美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

  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出發,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重點: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學會準確辨認。

  根據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很容易將“體”和“面”混淆,所以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難點:在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中,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游戲,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大膽創新!

  學生作為主體,在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學習探究過程中,我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

  五、教具:

  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選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更直觀易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立體模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紙片是我這節課要使用的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流程

  根據上面的分析,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喜歡聽童話故事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圖形王國”這一情境:

  師:在“圖形王國”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都在小牧童的身上,請大家找一找,然后再分分類。從而介紹“平面圖形”引出課題。

  這一環節通過引領學生參觀“圖形王國”,巧妙地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下面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摸、看、畫、折這4個環節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一(摸一摸):我們要認識的平面圖形都藏在桌面上的物體中,請你找一找、摸一摸并說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它是什么形狀,使學生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活動二(看一看):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

  活動三(畫一畫):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自己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看看誰的辦法最多。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會使用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無論學生用的什么方法,都是一種體驗,這種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 “面”在“體”上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活動四(折一折)你能把長方形折成今天認識的圖形朋友嗎?通過折一折,剪一剪今天學過的圖形,看看有什么發現,并在班級里交流,讓學生從動中感悟這些圖形的特點。

  通過一系列“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體會面在體上,突破本課的難點。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三)綜合實踐 學以致用

  1、連一連:

  (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

  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這些圖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機地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數一數:

  這一設計是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具有一定綜合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學生不僅要快速地辨認出圖形,也要數出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四)拓展延伸,總結評價

  1、圖片欣賞

  首先通過欣賞,讓學生體會到圖形美,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

  2、拼組圖形

  用學具袋里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小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展示。 在這里我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活動,在相互參觀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請小朋友們回家后,在自己的房子里找一找這些圖形,說給爸爸媽媽聽。

  用簡單的語言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并回家后再找找這些圖形,說給爸爸媽媽聽。再次將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六)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結束語: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認識,謝謝大家!

【《認識圖形》】相關文章:

認識立體圖形教后反思02-29

《圖形寶寶》反思09-11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02-29

幾何圖形作文11-02

《軸對稱圖形》課堂實錄03-03

《0的認識》03-09

小班數學活動:圖形寶寶排隊10-15

認識你作文12-12

【熱】《0的認識》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