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故事常用【15篇】
塞翁失馬故事1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國王請到宮中,做了國師。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頭禪,那就是:“這很好啊,是件好事。”
一天,國王的小手指頭不小心被砸掉了。疼痛難忍的國王問老人有什么辦法可以止痛,老人又把那句口頭禪搬了出來,他告訴國王說:“尊敬的陛下,請您大聲地念‘這很好啊,是件好事’,您的傷痛就會減輕許多。”
國王聽了勃然大怒道:“寡人的手都這樣了,你還說是好事!我現在把你關進監獄里去,看你還說不說是好事!”但是沒想到當衛兵押老人進監獄時,他還在重復那句話:“這很好啊,進監獄也是件好事啊。”
后來,國王和大臣們去打獵,不幸被土著居民捉住了,打算把他們做祭祀品。但是根據當地規矩,肢體不全的.人是不能做祭祀品的,于是國王被釋放了。
回來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給放了,而且對他大加贊賞,然后問道:“我少了手指頭是好事已經被證實了,那你被關了這么久,難道也是好事嗎?”
“當然。”老人答道,“如果不是在監獄里,我肯定要陪您去打獵,那么現在我一定被殺掉了。”智慧老人搖了搖他健全的雙手說。
塞翁失馬故事2
《淮南子》中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住在長城邊的老翁養了一群馬,其中有一匹馬忽然不見了,家人們都非常傷心,鄰居們也都趕來安慰他,而他卻無一點悲傷的情緒,反而對家人及鄰居們說:“你們怎么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眾人驚愕之中都認為老人因失馬而傷心過度,在說胡話,便一笑了之。
可事隔不久,當大家漸漸淡忘了這件事時,老翁家丟失的那匹馬竟然又自己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匹漂亮的.馬,家人喜不自禁,鄰居們驚奇之余亦很羨慕,都紛紛前來道賀。而老翁卻無半點高興之意,反而憂心忡忡地對眾人說:“唉,誰知道這會不會是件壞事呢,”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都以為是把老頭給樂瘋了。
果然不出老頭所料,時過不久,老翁的兒子便在騎那匹馬時摔斷了腿。家人們都挺難過,鄰居也前來看望,唯有老翁顯得不以為然而且還似乎有點得意之色,眾人很是不解,問他何故,老翁卻笑著謄道:“這又怎么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眾人不知所云。
事過不久,戰爭爆發,所有的青壯年都被強行征集入伍,而戰爭相當殘酷,前去當兵的鄉親,十有八九都在戰爭中送了命,而老翁的兒子卻因為腿跛而未被征用,他也因此幸免于難,故而能與家人相依為命,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故事便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翁高明之處便在于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能夠做到任何事情都能想得開,看得透,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是一種處世哲學,而且是一種很好的,很受用的處世哲學。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不抱怨,不嘆息,不墮落,勝不驕,敗不餒,只管奮力前行,只管走屬于自己的路。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謀事在人,在事在天”,而這種“成事在天”便是一種順其自然。只要自己努力了,問心無愧便知足了,不奢望太多,也不失望。
人生如同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偶遇風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有順其自然,學會適應,才能戰勝困難。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順其自熱,學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腳下。
塞翁失馬故事3
塞翁失馬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
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的道理
1、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禍可以變成福,在另一個條件下,福又變成禍,說明了禍福相依的樸素的辯證觀點。同時也讓我們學習了塞翁仔細觀察事物的特點。
2、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所以我們看待問題要全面,要有積極的心態。
塞翁失馬的故事賞析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塞翁失馬故事4
【出處】《淮南子·人問訓》。
【釋義】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他們一家人以養馬為生,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群中,有一匹馬不知什么原因,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跑來安慰他。塞翁卻不以為意,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各位有心了。丟了一匹馬,不是什么大的損失,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鄰居們聽了個個疑惑不解。沒過幾天,塞翁家的那匹迷途老馬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鄰居們聽說了,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有遠見。這時的塞翁卻滿臉愁容,他憂心忡忡地對眾人說:“唉,白白得到了一匹馬,誰知道會不會給我帶來什么災禍呢?”塞翁的話又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這匹胡人騎的駿馬,塞翁的獨子喜不自禁,天天騎馬兜風。有一天,他因一時疏忽,竟從飛馳的馬上掉了下來,命雖然保住了,但摔傷了一條腿。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前來慰問,塞翁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獨子因為是個跛子,免服兵役,所以也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寓意】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往往與福同在,福中往往潛伏著禍。得到了不見得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一定是壞事。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得失,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我們不應該為表面得到的而沾沾自喜,認識任何事物,應該認識其根本。得也應得到真的東西,不要為虛假的東西所迷惑。失去雖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點、問題,這樣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將得失看淡一點,人生會更美好。
塞翁失馬故事5
在兩個國家的邊境上,住著一個老頭兒。有一回,老頭兒家的一匹馬跑丟了。左右鄰居知道了,都來安慰老頭兒。老頭兒并不著急,他說:“這算不得什么。跑了一匹馬,未必不是件好事。”過了幾天,跑丟的`那匹馬自己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匹千里馬。左右鄰居知道了,都來向老頭兒道賀。老頭兒并不高興,他說:“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馬,可能會惹出什么禍事來。”老頭兒有個兒子,最喜歡騎馬。有一天,他騎著那匹千里馬出去玩兒。
馬飛奔起來,他拉不住韁繩,摔下馬來,折斷了大腿骨。左右鄰居聽說了這件事,又都來安慰老頭兒。老頭兒仍舊不著急,他說:“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斷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過了一年,兩個國家發生了戰爭。邊境上的年輕人有的被這邊拉去當兵,有的被那邊拉去當兵,十個倒有九個沒回來。那老頭兒的兒子因為腳跛了,沒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馬”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通常跟“安知禍福”連在一起用。如果發生了一件壞事情,但是事情發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結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馬”來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馬,安知禍福”來安慰他。
塞翁失馬故事6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注音】sai wēng shī mǎ yān zhī fēi fu
【釋義】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因福得禍
【出處】古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讀音bi,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譯文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禍端呢?家里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的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淮南子;人間訓》
塞翁失馬故事7
【解釋】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故事】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馬撒起野來,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鄰居們得知此事,跑到他家里,勸慰他不必過于傷心。誰知塞翁聽了眾人的話,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丟了一匹馬嗎,沒什么大不了的!依我看,馬兒跑走了,說不定會給我帶來好處呢!”鄰居們聽得目瞪口呆,誰都不相信會有什么奇跡發生。
過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馬由于過不慣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來,并且還帶來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后,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他們拍著那匹胡馬,嘖口稱贊。可塞翁并不為此感到高興,皺著眉頭嘆息道:“這有什么值得慶幸的。沒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馬,弄不好會給我家引來災禍啊!”鄰居們聽了不以為然,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涂了,不然,怎么連好事壞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自從家里添了那匹胡馬,就整天騎出去游玩。誰知那匹胡馬未經馴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
鄰居們聞此不幸的消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可塞翁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勸慰大家:“各位不必為我的兒子憂傷,他的腿瘸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禍得福啊!”
果然,一年之后,胡人揮戈南下,大舉入侵邊塞。邊塞上的所有青壯男人都應征入伍,與胡人展開激戰,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去當兵打仗,因而和年邁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這就是塞翁失馬的故事。現在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常常把“塞翁失馬”與“焉知非福”連在一起,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好事,也形容天無絕人之路!
(摘自《小學閱讀指南》)
塞翁失馬故事8
古時候,有個地方叫塞上,這個地方離匈奴很近。在離塞上不遠的地方,住著一個愛好養馬的人,人們都稱他為塞翁。
有一天,塞翁的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鄰人們都替他惋惜。
塞翁卻說:“跑丟了馬這件事,看似是壞事,怎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鄰人們聽了都感到塞翁為人很豁達。
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又跑回來了,并且還帶來了一匹匈奴的駿馬。鄰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又都來慶賀。
塞翁并沒有表現出特別高興的神情,反而說:“多得了一匹馬,看似是好事,怎么知道這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呢?”
家里有良馬,他的.兒子非常喜好騎馬,但技術卻不甚高明。自從得到這匹匈奴駿馬,他的心里就一直癢癢的,總想騎著馬去兜風。他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就背著父親去騎這匹馬。這可就闖出禍來了——兒子墮馬摔斷了腿,鄰人們都來慰問。塞翁并不特別傷感,又說:“我兒子摔斷了腿,看似是壞事,這未必就是一件壞事。”鄰人們都感到不甚理解。
過了一年,匈奴兵大舉入侵,附近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官府抓去當兵了,而且大多都在抗戰中犧牲了。塞翁的兒子卻因跛腳未能出征,和父親一起保全了性命。
人生哲理:生活中可能暫時雖有所失,后來卻因此而有所得,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塞翁失馬故事9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相關故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解釋: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成語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占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于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陜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河南澠池東)、宜陽(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武裝組織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河南澠池禮莊寨)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斗結束后,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里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塞翁失馬故事10
上學期期末考失利后,媽媽找我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為此我還寫了篇文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通過反省自己的學習狀態,意識到學習當中存在一些問題的我調整了心態,開始發奮學習,爭取在重點中學考試中打個翻身仗。
招生考終于到來了。xx月xx日下午,我和另外150多名考生一起前往考場。雖然仍有些緊張,可因為考前有過認真的復習,這使我在緊張之余又多了幾份信心。就這樣,懷著這種難以言說心情的我堅定又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在考完試的當天傍晚,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傳來——我考進了寧波外國語學校。我高興地歡呼,因為兩個月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我如愿以償地進了重點中學。
事后我冷靜地分析這次成功的原因——和我及時調整心態很有關系,真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其實沒考進重點的同學也不必氣餒,此時的你們就和三個月前的我一樣,為自己的'失利而不甘。可能說你們在一段時間的發奮努力后不會在畢業考上打個翻身仗,甚至堅持不懈,三年后考入重點中學嗎?我們要像塞翁一樣,無論遇到福還是禍,都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事物的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對于失利的同學來說,此時的"一定條件"就是你們迅速調整好心態,在跌倒的地方爬起,努力沖刺,這樣才會有福等著你們。
塞翁失馬故事11
【成語】: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成語故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馮異傳》。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占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于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現在陜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現在河南澠池東)、宜陽(現在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現在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爬上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在河南洛寧西北)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斗結束后,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里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塞翁失馬故事12
有關塞翁失馬的故事
塞翁失馬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老人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老人的話,心里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老人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老人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老人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老人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的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馬的譯文:
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的故事賞析: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塞翁失馬故事1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講的是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件事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老翁卻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這是為什么呢?
1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
古時候在邊塞地區,有一個老頭兒,人稱塞翁。一次,他養的一匹好馬突然失蹤了,鄰居和親友們聽說后,都跑來安慰他。他卻并不焦急,笑了笑說:“馬雖然丟了,怎么知道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老頭兒丟失的那匹馬居然回來了,還意外地帶回來一匹好馬。
這事轟了全村,人們紛紛向老人祝賀。可是老頭兒并不高興。他對大家說:“這有什么可以祝賀的呀,誰能料到這不是一場災禍呢!”
幾天之后,老人的獨生子騎著那匹好馬玩,這匹馬不熟悉它的新主人,亂跑亂竄,將小伙子摔了下來,把腿摔瘸了。人們聽說了,又來安慰老人。可是老人仍然不焦急,他說:“說不定還是件好事呢!”
后來,邊境上發生了戰爭,很多青年人被征調入伍,上了前線,傷亡了十之八九,只有老頭兒的兒子因為身體殘廢,留在家里,才僥幸活了下來。
“塞翁失馬”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它常常與“焉知非福”連在一起使用,意思是老翁丟失了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氣呢?這個成語現在往往用來比喻壞事可以轉化為好事,或者用來形容雖然暫時受了損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處。
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延伸
【注音】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
【出處】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解釋】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安慰語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反義詞】因福得禍
【同韻詞】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丟盔撂甲、拋盔棄甲、附庸風雅、墨守成法、虛舟飄瓦、講經說法、不及之法、裒多增寡、腹中鱗甲
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哲學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的是福還是禍,都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事物的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
塞翁失馬故事14
【解釋】
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
【成語故事】
從前,在邊塞有父子倆靠放牧馬匹為生。這天有匹駿馬忽然逃跑了,兒子怎么追也沒追回來。父親安慰兒子說:“我們養馬人,失掉馬匹是常有的事。也許它還會回來呢!”過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駿馬竟帶回來一大群馬。兒子高興極了,父親倒沒有太大的`驚喜。他對兒子說:“這件事確實意外。不過,世事禍福無常,很難預料。你要小心樂極生悲啊!”
有一天,兒子在馴馬時,一個不小心,竟從馬上掉了下來,把一條腿摔斷了。父親又說:“馴馬的人,難免會被摔著。如果你能吸取教訓,日后會有益處。”
正在這時,其他年輕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戰死在沙場。兒子因腿骨折,免去了從軍,因而保存了性命。對他來說,可算是因禍而得福了。
在漢語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得比較普遍。
塞翁失馬故事15
“塞翁失馬”是一則古代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譯: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
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事的方法與眾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卻不以為然,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
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
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身殘疾。
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則成語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所以說,除了讀懂寓言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之外,更應該做好自己,學以致用,就像這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寓言故事。以后若是遇到平白無故的好事,要細細打量它背后會帶來的損失;反之,若我們遭遇不幸之事,也許是另有安排!
【塞翁失馬故事】相關文章:
塞翁失馬的故事12-19
塞翁失馬故事03-09
塞翁失馬故事15篇(熱門)03-10
【精】塞翁失馬的故事15篇12-19
塞翁失馬作文09-29
塞翁失馬作文15篇(優秀)10-10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作文10-01
(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作文01-31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作文(實用)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