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必備】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學習都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的、最感興趣的、最常見的情境引入學習主題,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這樣更易為學生所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們所教的學生又最終要走向社會,要成為會做事的人,把數學用于生活更是我們數學教師長遠的教育教學目標之一。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基本功的含義更為廣泛了,它不僅包括了我們過去所要求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對教材的把握能力等,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再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賢書”了,而是要廣聞博識,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們教育的終級目標。
所以說,在我們的七年級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就是叫是如何引導學生對于我們的學習形式產生興趣,并能夠很好的與老師達成和諧共進的默契,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走出高效、自主的新路子!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2
調整小組學生的搭配;將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分解成幾個小的具體的思考學習步驟;以對集體的評價為主
合作學習中發現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1、討論時抓不住關鍵問題
2、有的小組人人都爭著發言沒有人愿意傾聽別人的想法;有的小組死氣沉沉,誰都不想說;
3、有的小組只有某一個學習好的學生發表意見,一言堂,其他人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
4、有的學習困難的學生自己不思考之等著聽別人的討論結果。
5、接到一個需要討論合作的.學習任務,學生不會采取有效的策略,分解任務。他們只是漫無邊際的東一句西一句。
應對的策略:
1、調整小組學生的搭配,學習中等生和學習特長生搭配在一組中,學習較困難但是還敢于發表自己間接的學生也可以搭配在期中,一個組基本上是一個學習特長生兩個中等學生一個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非常困難的學生三、四人組成一組,這一組老師在討論時參與進去,以老師的啟發指導為主。其他小組則是學習特長得學生擔任小組長帶領大家討論合作學習。
2、幫助學生將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分解成幾個小的具體的思考學習步驟,以這幾個小的問題來引領學生思考探索。
3、對合作學習的評價也很重要,以對集體的評價為主,使學生漸漸形成“集體好我才好,集體棒我才棒”地認識,會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說,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同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且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筆者所在的首批國家級課改實驗區實施課改已近五年,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們從陌生到好奇、認同、嘗試,又從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實踐。一些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題里已“破繭而出”,飛向“自由王國”。然而,還有些教師仍處于“量”的積累之中,未生成“質”的飛躍。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不準確、理解不深刻,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技巧運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進的問題。為此,作為教研員,筆者近來聽課后都要與老師們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進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表現”
1.任教低年級數學的劉老師的訴說:
“小組合作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多次嘗試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學生間的合作不夠和諧。我將全班分成15個4人一組的合作小組,每組都有推選的或指定的組長。我要求組長督促組員輪流發言,針對問題一起思考想法解決,細心傾聽和熱心幫助別人發言,使小組學習在互幫共學、和諧發展中進行。但是孩子們做起來就不一樣了,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全班有5個小組出現這種情況,合作學習就不能順利開展了。”
“其次,班級人數過多指導困難。我班共有60名學生,編為15個學習小組,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時間少則5分鐘,最多12分鐘。在我深入到一個組指導時,其他沒幾個組在繼續進行,每次指導3組就得‘收兵’了。從學生的課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滿頭大汗、口干舌燥,無奈地望望班里的學生,除了剛被指導的那個小組的學生在看著我外,其他小組學生都各忙各的,好不盡興。”
2.任教中年級數學的張老師的訴說:
“知道合作學習很重要,想多嘗試,讓學生從中受益,使師生雙方都喜歡它,可往往事與愿違,當我提出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聲。”
“一是愛說的使勁說,不說的始終不說。有的組只有一人在發言,其他人默默地聽,產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說各的,不聽他人說。有的組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是說著說著就跑題。有的組圍繞主題說不了一會兒就跑到題外,借機扯閑話,到小組代表匯報發言時,吱吱唔唔、結結巴巴,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四是聽著聽著就霸權。當一位同學說出自己的觀點后,語言霸權者馬上予以反駁,直到那位同學無話可說為止,甚至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惡語相加,不會協調,于是告狀聲四起,破壞了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表現”
筆者多次聽課時的觀察:
1.準備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不充分,表現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準備不充分,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標》精神、分析教學內容,沒有合理地預設合作的契機、安排合作的環節;另一方面是操作上準備不充分,沒有異質分組,沒有為討論類合作學習設計合適的討論題,沒有為操作類合作學習提供充分的足夠數量和品種的學具,包括記錄合作學習過程和成果的報告單、記錄表等。似乎兩三張課桌拼靠在一起、學生4-6人圍而坐之、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一下”“小組討論討論”便是小組合作學習了,似乎兩三次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堂“課改課”了。表面上看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實際上學生或茫然無收獲,或爭吵偏主題,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表現有兩種。一種沒明確宣布要求,一種沒及時宣布要求。學生對“合作些什么?”“怎樣進行合作?”“我在合作時做些什么?”以及時間限制、競爭條件、展示準備、匯報要求等不明不白、不問不聽,加上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識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與我“合”,我不愿與你“合”,使小組合作學習作而不合。
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
時間不充足,是指教師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值達不到合適的長度。很多教師在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后,只過十幾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言,更不要說“幾個來回,相互啟促”或“幾經碰撞,生成共識”了,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而無質。一般來說,小組進行較復雜數學問題的討論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鐘,即使是較簡單的數學問題也不能少于2-3分鐘,再少,不是給小組合作學習釜底抽薪、煮成夾生飯,就是給教師一個警醒,這樣合而無質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必要安排嗎?
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
指導不及時,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點和引導。表現有二,一是有的教師在講臺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己無關,看上去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但教師成了失去主導作用的旁觀者;二是有的教師下組察看似隔岸觀火,盲目巡視如蜻蜓點水、不能及時介入調控,任憑活動放任自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和質量心中無數,使合作無果、學生無獲,難道主體突出就勢必要主導淡出嗎?
5.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評價不到位,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積極有效的褒獎和激勵。有的教師在各小組匯報時一味說“很好”或單純說“這一組最快”,不能敏銳地判別、及時地引領。誤導學生的浮躁求速,扼殺學生的不同意見。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能高效嗎?
二、 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老師們的思考和對策
1.任教中年級數學的張老師的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合作’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價值。”
“作為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實施,要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教學過程展開、科學評價運用等全程把握。合作過程既提倡小組的‘共學’,又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教師既不能干預過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任教低年級數學的劉老師的對策:
“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還真要動一番腦子,他們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要慢慢來,要從頭教。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看表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范。”
“我邀請3位學生走上講臺,4人圍坐講桌四周。我說:我們4個人就是一個合作學習小組,老師來當組長,我們一起學習,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看,一會兒評一評我們學習得好不好,開始!”
“當我發現1個學生一直沒說話,她平時就不愛說話,我就對她說:于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說,說得好我們聽你的,說得不好我們幫你,來!試試吧!于娜抬頭看了看大家,終于開口了。”
“小組合作學習模擬快結束了,我對全班同學說:現在請大家評一評我們4個人學習得好不好?各小組都動起來了,有的還在交頭接耳,有的已經發表評論了。”
“二組組長說:剛才你們一起學習得很愉快!”
“五組組長說:伍維松遇到了困難,大家都幫他想辦法,這點很好。”
“一聽組長這么說,我趕緊因勢利導:是啊,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后在學習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等待我們用集體的力量去想辦法、去解決。看來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很重要,大家想想對不對?請繼續評一評。”
“三組組長說:老師,我還發現你們小組四個人都說過話了,不像我們組,李玫不敢說話,我們要她說她就是不說,王碩要搶學具,我們勸也勸不好。”
“我又深入引導:看來你很想讓李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很想把合作學習搞好,對李玫和王碩,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就像我們三個人幫助于娜一樣,尤其是組長更應該帶頭這樣做,相信他們會和你們一起好好學習的。其實,老師剛才要大家看一看、評一評我和3位同學合作學習,就是要大家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不能爭搶、不能吵鬧,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今后的小組學習我們就這樣做,能做到嗎?”
“能!聲音洪亮極了。”
“對于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像伍維松啊于娜啊,當他們有了一個可以歸屬可以信賴的學習與合作的小組,學習的需求可以及時在組內得到滿足,減少了班級群體的壓力,也間接解決了課堂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而那些較為出色的孩子則在學習活動中懂得了幫助別人,更明白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孩子們的學習心理更趨健康。”
3.任教中年級數學的葉老師的心聲:
“聽了她倆說的,反思平時做的,我想到了小組評價的重要性。其實,我們一直在講要重視孩子們的發展性評價、全程評價,而小組評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些希望能在全體同學面前發言而展現自己的孩子,便會將眼光內投,提高自己在組內的學習質量,以期得到小組的良好評價。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教學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罷,在大班額的集體中,都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與體現。”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于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筆者與老師們的反思和共識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即異質分組。由于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內部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實踐證明,同質分組弊多利少,它容易養成學生盲目自信或過度自卑的心理,而異質分組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根據大班教學的實際,7-8人也未嘗不可。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教師難以駕馭,活動難以正常進行。有的小組中的學生,對合作只有淺層次的理解,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于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動”、只有合作學習的“形”而沒有合作學習的“神”的現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合作學習可以是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對象也可以是多維的。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臺留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學習的導師”包含“知識的引領”和“活動的組織”兩個方面。前者即給小組分好工或指導小組分好工,協調好各小組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促進小組研究活動能夠持續進行。后者即啟發和點撥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式,指導和幫助每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尋找解決的途徑。合理的活動時間安排、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具有參考價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基礎。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并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學生見此定會驚訝,驚訝于老師的介入,那樣悄然無聲、水波不驚,驚訝于老師的技能,那樣超凡脫俗、爐火純青。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伙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學生驚訝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臨下的老師怎么也會像一名學生那樣去完成一項研究任務?他們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興奮是激動。學習路上多了老師這名特殊伙伴的陪同,他們不再寂寞,不再無助,也不再灰心。這時的老師與其說是一名伙伴,不如說是一股力量,給了他們不竭的研究動力,伴隨著他們走向成功。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更把小組合作推向廣域的學習情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更加開闊的時空中進行,人際交往就更具多維性和互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而且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于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采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呈現出多維交叉、有機融合的特點。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后,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欲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綜上可見,實驗區的不少教師已經學會從理論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認識合作學習的涵義,已經學會從合作學習的內在規律來反思合作學習的現狀,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參考文獻:
1.楊九俊主編《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張行濤、李玉平著《走進校本教研》,開明出版社,20xx年11月版。
作者簡介:
陳瑛,女,1956年出生,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現任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長、數學教研員,從事數學教研工作十年。已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5篇,獲省級市級一、二等獎論文9 篇。20xx年以來,領銜國家級課改實驗課題子課題的實驗;參與編寫正式出版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論》《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兩書,撰寫其中書稿6萬余字;在市、區作各類講座14次,各類培訓50多課時,聽課指導近千節,指導幾十節課在國家級、省級、市級成功教學或制成光盤公開發行,指導12篇優秀教案分別被人教社出版的1-4年級各冊數學《新課標教案》選用,指導十幾位教師及青年教研員的論文在國家級獲獎和發表。20xx年被評為全國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20xx年被評為蕪湖市課改實驗先進個人,為首批國家級課改實驗區的基層實驗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4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
在我的教學中,要面向全體,要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生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英語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設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學過程,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其他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設寬松、主、和諧的教學空間,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會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的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
三、教學中,注重交際活動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常開展二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學生發展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辯論、商量等活動。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學生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后排的學生進行兩人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級人數多且學生差異帶給教學帶來的困難,有助于改變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從而推動每個學生的進步。合作學習倡導“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實現英語教學評價的科學化。小組合作學習有許多優點,尤其是增加了學生使用語言進行實踐的機會。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生的主動合作意識欠佳。小組活動時,由于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有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參與機會明顯較多,他們在小組活動中起著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較為消極的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喜歡做聽眾,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活動表現得冷漠。
2、有些中等以下水平的學生雖然對對話很感興趣,但由于詞匯量及表達能力的限制,他們乘老師不注意時干脆用中文進行討論,最后請組內英語水平最好的學生進行匯報。課堂氣氛雖然熱熱鬧鬧,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3、評價機制不合理。教師只注重討論結果,不注重討論進程及對個體的關注,使得討論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5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的特征。小組合作學習克服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那么在小組合作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著實有效地開展學習呢?下面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合作小組的調配組建,既要依據學生共同的興趣、特長等個性傾向,又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做到揚長補短,各盡其才,讓每個學生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增值。
(二)熟練掌握合作技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發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制定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合
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制定明確的協作分工,小組合作的基礎是小組個體的獨立思考與學習,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同時,小組分工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小組活動容易因責任分散而讓學生產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在小組合作中,小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如小組長、記錄員、中心發言人、記時員等。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中心發言人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如果學生活動角色相對固定,缺乏動態機制,容易產生小組霸權主義,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制定小組角色分工輪換的常規,以維持小組平等的機制,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四)充分發揮教師作用。從表面上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大的責任。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些什么呢?我認為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而是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對小組的任務不清楚時,教師要再耐心地向學生說明;小組討論的聲音過大時,教師可以抽取小組中的一人做噪音監督員;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五)及時展開交流評價。由于分工具體,學生的信息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研制的作品難得十全十美,所想到的問題只是一己之見。另外,活動時間較長,過程較復雜,一些問題,一些收獲會不時的出現。為保證小組的有效合作,發揮集體的作用,要及時組織交流。
通過學習小組,提高監管力度。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師對幾十個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上不免會出現漏洞,或者有檢查不到的地方,特別是在平時學生記作業、改錯題、背誦方面,有很多同學鉆空子,不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進行分組后,組長就相當于小老師,能夠隨時監督組員學習,哪項任務不完成都能被查出來,這樣使不學習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鉆,作業也都能完成了。
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上課每做完一次練習,就會有組長進行檢查,不會的組長就得給他講,大家還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師統計出來,很沒有面子,這樣不學習的學生也會跟著學,而且進步很快,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方法。在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這些內容如果單獨一個人做要浪費很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能節省時間,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方法,進行學法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么是有效的,正確的,最佳的的觀念與做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6
目前,孫祖中學正在積極推進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九年級的語文教師,從小組合作學習推行之初到實踐到收獲微笑,期間,我彷徨過、猶豫過,但在實踐中,我收獲了微笑。
彷徨:
九年級了,再實行課改會不會晚了,因為學生在校時間僅剩下3個多月,推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學生都得有一個適應過程,等到適應過來,學生不就畢業了么?一項新的改革,學生的成績短期會不會下降。帶著這些疑問,我徘徊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門口。
實踐:
看著同事們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我有點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讓同事們個個異常忙碌,課間談論的話題除了課改,還是課改。終于有一天,在課堂上,我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一試,我就感覺到以前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變得豐富多彩。慢慢的我發現,不學習的學生少了,參與討論的.學生多了。趁著這股熱情,我立即召開了小組長會:告訴他們如何讓全組的同學都參與進來;在上黑板展示時,要注意難易題目合理分配;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跨組交流,請外援等。同時,我及時對個別組的人員進行了調配,使小組成員之間更加和諧。
微笑:
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我問學生,這種授課方式好嗎?大家知識都掌握了嗎?我們再回到以前的授課方式可以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這種方式好、都掌握了、絕不回到以前的課堂”,隨后大家都笑了。從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從沒看到的那種笑臉,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一種對這種授課方式的認可。此時,我也堅定了一直走下去的決心。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7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和幫助,實現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變學生從被動聽、被動吸收向主動探索、合作互動方式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情境創設,激勵學生強烈的探索愛好和欲望。教師走入學生,參與其中,把握情況,適時點撥,保證小組學習有效進行,關注個體資源的顯現與生成,促進群體認知深入發展。我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學會傾聽。在組織教學時,討論的目的之一是讓同學們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別人回答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答案,不管別人回答的如何。學生都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這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二是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討論要在本組內進行,不要影響到其他組,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在理解別人發言內容的基礎上再暢所欲言。
第二: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向“文本”挑戰。敢于質疑。假如有疑問,立即追問為什么;有不同見解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想到了同學們沒想到的,要勇于補充,與他人共享。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實施不是早上栽樹,晚上乘涼的事,要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教師與學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8
新課程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倡導構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養成與同學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陳述自己意見的習慣。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我發現學習積極活躍,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為學生自主發展拓展了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均等的參與交流展示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教學過程不僅成為認識過程,而且成為交往過程和發展過程。
但是,由于受學習習慣的局限,以及組織實施策略還不盡到位,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從學生的參與來看,部分小組成員沒有積極參與到交往過程中,把自己作為個體。
其次,從交流的結果來看,小組交流后進行班級交流,學生反饋的還不是小組學習的'結果,往往展示的是個人的想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采取一些改變措施。
1、教學中要盡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2、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說明白一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引導小組成員互相評價。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盡量創設交往機會,加強小組同學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9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越來越多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它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展得到了張揚,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展創造了較大的空間。它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同。但從教學實踐中來看,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理性上的正確認識和實踐上的有效探索,對合作學習存在著一些誤解,因此許多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學生也都參與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了,但仔細觀察便發現這種合作學習大多流于形式,沒有收到多大效益。在教學實踐中,我對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低效現象進行了總結反思,并探索了一些解決策略。
低效現象一:合作學習組織不到位,師生參與程度不夠
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原因之一是組織不到位,師生在合作學習中各自的角色不明確,參與度不夠,主要表現在:
1、合作學習時學生角色不明確
在聽課時發現,有的教師組織合作學習,學生的角色卻不明確。當教師按照教學設計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很長時間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說說,并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你讀第一段,他讀第二段……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誰做記錄,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上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于衷,充當看客。
反思及解決策略: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任何學習方法都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經過訓練學生才能掌握。合作學習也是這樣。在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首先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如小組意見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要知道,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這樣的學習肯定是失敗的,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是沒有效果的。
合作學習中,小組交流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每位學生的發言都是代表小組的意見而不是哪個人的想法。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應該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有的人認為……,最后一致認為是……”的方式匯報交流的結果。而不是說“我認為……”“我覺得……”
2、合作學習時教師角色不明確
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知做什么。不是在準備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就是進行毫無目的的行間巡視,對學生的討論情況不管不問,學生在下面只是嘰嘰喳喳,看似討論問題實是抽空講話,有的學生甚至趁機幾人一起說起了與學習無關的話題。師生間缺少及時的交流溝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效果。
反思及解決策略: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合作學習只是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教師成了游離于學生之外的局外人,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漠不關心,即使關注也只是看是否達到了教師想要得到的結果。這樣做是錯誤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其教學主導地位不容忽視。強調小組學習,決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控制討論的局面,是否有人壟斷發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是否有人竊竊私語而沒有真正參與學習……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控。
同時教師課前要對教材的把握上要有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上的知識深度要講到什么層次心中要有數,再深一些的要放到課外去學。這樣才能做到適時調控課堂,收放有度。
3、合作學習學生參與度不均衡
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學習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生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凡是聽過公開課的老師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發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匯報的現象多。
反思及解決策略:分工合作,給每個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給小組營造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的氛圍。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流制,如組長、紀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紀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紀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教學要面向全體。在合作學習中也是這樣,給每個學生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學生在匯報討論結果時,教師可讓小組內學生輪流匯報,甚至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學生困難的學生和語言表達不好的學生更多的機會。基礎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教學中應給學生困難的學生更多鍛煉和發展的機會。
低效現象二: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間缺乏科學性
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間不科學,導致合作學習低效,主要表現在:
1、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價值
有的老師為了體現在教學中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管什么問題都讓學生討論。有的教師甚至簡單地把合作學習混同于小組討論,至于討論的結果和討論后應怎樣做卻不去管。其實不是所有的問題讓小組合作學習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一些問題過于簡單,毫無合作學習的價值,卻讓學生合作學習,既浪費了時間,又起不到好的的作用。問題課文上寫的明明白白,讀課文就能解決,沒有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的必要;如果讓學生合作學習只會浪費時間;而有些問題難度太大時,大多數同學參與不了討論,也激不起學生討論的興趣與熱情。
反思及解決策略:設計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抓住教學中的難點和疑點,設計有價值和有探究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同時要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下列幾種情況:①當學習的知識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時,讓學生合作學習; ②當探究知識的方法不止一種時,讓學生合作學習; ③當問題具有挑戰性,有探究意義,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時,讓學生合作學習;④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模糊、似是而非時,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⑤在重點、難點處讓學生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不是預成性的。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每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存在的疑問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疑難,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然后在小組里互相學習交流,必將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合作學習的時間不適宜
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而是淺嘗輒止,浮于表面,走過場,擺形式。學生剛讀完課文,教師就開始檢查小組學習情況了,這樣的合作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合作學習時間太長,學生交流完了,沒事干,浪費時間。
反思及解決策略:教師要恰當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習
合作學習時間太短,小組之間剛開始討論交流,思維的火花剛要開始碰撞,真摯的體驗剛要開始交流,學生對自己的體驗和思想無法真正進行交流,沒有時間觸及或交流感悟文中一些較深刻的內容,教師就開始檢查小組學習情況了,這樣的交流結果只能是回答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問題,或者根本回答不出問題,更不可能談出創造性的思維與真摯的情感體驗了。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只是流于形式,浪費時間;當然合作學習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學生討論易偏離主題,這樣也浪費時間。
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合作學習時間的確定,一是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預測合作學習的時間;二是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合作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堂上,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參與其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和進度,這樣就能恰當地控制合作學習的時間。只有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才能合理調控課堂,使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其作用,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益。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0
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仍有很多流于形式,有效性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小組長成為小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個別學生侃侃而談,神采飛揚,其他或者洗耳恭聽、或者似聽非聽,無所事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成了演講者,一到合作學習的時候,他既要當好小組長組織大家開展活動,又要帶頭發言,還要作好記錄,最后代表小組上臺匯報“合作交流的成果”。而其他的學生就只是處于被動聽講的地位。完全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的復制品。“學優生講,學困生聽”這種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嚴重打擊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主動性。我對八年級學生做了一項無記名問卷調查發現:
一般情況下,在合作學習中你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嗎?
(A)每次都會26.2%;(B)有時會38.1%;(C)從來沒有45.7%。
可見,以上所描述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樣的合作學習很難形成“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也很難達到“人人參與,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學優生”由于自己的觀點總支配著小組的活動,缺乏認識的多樣性,長此以往,他們的認識也會變得狹隘。
2、小組合作學習成了部分學生和一些教師的“課間休息”
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我們也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想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討的時間和空間。在一些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了下面的`情景: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任憑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探究,教師不敢干預太多,只好暫時從課堂中游離出來。在熱熱鬧鬧的小組學習中,由于少了教師的監控與規范,有些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無所事事,說說閑話,甚至會故意調皮搗蛋,制造事端來干擾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些學生在集體學習或個別學習時,不遵守紀律的行為很容易暴露出來,但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反而比較“安全”。因此,有些學生會利用合作學習的機會逃避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1
幾節課下來感觸很多,近日在想一個問題:我們在自己的課堂上要不要將外出學習的課堂照搬到我們的課堂上來呢?這是不是適合我們的.課、我們的學生呢?下面是我在近一段時間在歷史課任務分配、問題討論及新授課講課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想法。
1、歷史課任務分配實踐。我們可以將一節課的歷史內容分解成與小組數相同的幾個問題,每組一個或兩個問題,可以教師指派,也可抽簽分派,看哪個組答得最快最準確。一般通過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將問題列在黑板上,學生看書、討論歸納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將答案板書出來,其他小組到黑板上修改補充,然后教師講評;第二種是教師出示問題后,學生看書、討論,將答案整理歸納,然后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后教師講評。
2、合作學習的討論實踐。我們可以將每節課中最重要最難理解的問題,讓所有的組都一起討論解決。當然也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將一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然后將問題分配給各個小組或者小組自己選擇;二是各組討論歸納答案,一個組先答,其他組補充、糾錯。通過實踐,前一種方式更容易操作,也容易騰出時間來講評。
3、(想法)合作學習中講新授課。我們在上新授課時可以將歷史學習內容分成與小組數目相當的部分,讓各組自由選擇,或者抽簽決定某組講哪一部分內容。任務接受之后,各個小組成員首先要自主學習,然后討論決定采用的講課方式。講課方式可以是推薦某一個人代表全組講課,小組同學給講課者提供自己的建議,講課者在有任務時,可以讓各小組同學分別去完成,講完之后,學生分組進行評議,給出一個分數,并陳述理由,講課者自行評價,最后老師總評。
以上看法僅是我個人的淺顯認識,請大家批評指正。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2
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揮團體的合作精神,這對于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有的課堂學生看上去非常活躍,但它只來自一部分學生,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于用語言表達,教師要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可努力創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讓學生在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說。
1、要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碰得咚咚響,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并與自己的意見相比較;二是開展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確不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2、要培養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語文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
3、要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操作活動,更要體現合作意識,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在指導操作時,要有意創設有利于合作的活動,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完《陳太丘與友期》這篇課文后,我要求學生制作一張手抄報,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小組合作,他們有的畫畫,有的找資料,各顯神通,完成速度快,質量高。多進行類似操作,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合作操作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3
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因為學生都有為小組爭光的想法,所以幫者不遺余力,學者聚精會神。
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利于宏揚正氣形成良好的班風,因為老師會對違紀的學生給小組扣分,該同學在組內便遭到集體輿論的壓力,學生便有了對錯觀念。
同時班級管理的散漫對學習小組的建設也非常的不利,班級對小組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合理的評價激勵措施,只有任課老師的一腔熱情可能小組合作學習也會不盡如人意。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與班級管理是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讓我們的班級更棒,學校更強,讓有夢的學生都能美夢成真。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4
1、“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
小組合作是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都誤會了小組合作,認為小組合作只是讓課堂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一個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到整個班級、整個學校的集體榮譽感。本人倒覺得課堂上其實只是整個小組學習的補充,更多的是在課外的友好積極合作。小組合作學習需要老師很好的指導。合理編排小組人員,科學搭配。每個成員都有主要職責,且職責具體到位,并適時調換。在合作中老師一定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并及時指導合作學習的方向。
2、要端正一種認識,即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不等于放任自流。
要想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使他們具有方向感、責任感。每個學習小組應當有明確的小組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內部應當根據小組任務進行適當的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個人任務。合作學習的'任務一定要適合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合作學習的價值,一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無法完成而合作學習小組通過相互配合、幫助、討論、交流能夠完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節,教師都是學生的促進者,要始終以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換言之,不管教學進行到哪一步,教師都應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全面服務,課堂應是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3、小組學習要顧及弱勢學生。
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學習風格等確定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小組內的人數搭配(一般4—6人一組),男女搭配,不要拉下任何一個同學。即使在一組內也要分工明確細致:哪位同學當小組長?哪位同學是中心發言人?哪位同學作記錄?哪位同學作匯報等。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這種做法令人擔憂。如今小組合作學習課堂缺的不是活潑有余的教學情境,不是熱熱鬧鬧的教學氣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4、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時時關注合作學習進度,并根據合作學習情況,合理調節合作學習時間。千萬不要在合作學習之前提出限時要求。與此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積極、熱情地加入到學生合作學習小組中去,參與他們的討論學習,而且應要及時地指導:如在合作技巧的指導方面,應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角色;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小組成員如何輔導同伴;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小組成員學會共同討論;學會相互交流;合作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間的觀點。
特別是在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指導方面,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當學習小組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必須適時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學法指導和人文關懷。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15
教師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看到的景象出乎自己預料,教改似乎陷入誤區。經過反復實踐、反思,引發幾點思考:
1、教師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合作;
2、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扮演什么角色;
3、合作學習適應什么樣的教學內容;
4、怎樣的教學設計才能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
總之,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思考狀態及學習方式,新課改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亦可以在與同學交流中得到啟發或解決。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更多地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彌補或完善自己思維漏洞的空間和時間。小組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描述
當我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去時,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都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先說,并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誰做記錄,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于衷,充當看客。還有的小組,干脆將討論的內容棄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別人的成果,或趁此熱鬧的場景,聊起了“題”外話……
思考
面對如此小組合作學習狀況,我感覺到將陷入一個誤區,如何踏實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而不讓新教法流于形式?經過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我覺得以下幾方面是不容忽視的:
一是讓學生如何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師首先應該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組的確定、小組成員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和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都是頗有講究的。小組交流的內容一般應涵蓋兩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另一方面則要傾聽他人的意見。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確了合作的內容,在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才會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只有這樣也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長期以來,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著怎樣去做好一個旁觀者,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被別人譏笑,怕被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當“看客”,什么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積極性。最終中國傳統的教育培養了“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從眾群體。新課程應堅決摒棄這種教育的弊病,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的運用無疑將帶來對傳統的極大挑戰。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社會是豐富多變的,行業是不同的,每個人擔當的角色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成員的“角色”感也只有在無數次的有效訓練中成就。
二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很多時候,教師站在講臺上,讓下面學生一組組開展學習與討論,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實質上學生有沒有開展有效性的學習活動,上面講臺上的老師是不知道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是合作學習有成效的關鍵。我認為:教師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學生發言的習慣和興趣,將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師極大的耐心與極持久的恒心。
三是這種合作學習是否每節課都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遵循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不同的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并非“萬金油”。當然,如需要用這種學習方式,則應精心構思這一環節。具體實踐時,還應特別關注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否在走過場,或者說流于形式。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控制討論的局面,如討論中是否有人進行人身攻擊,是否有人壟斷發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是否有人竊竊私語等,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控。
另外,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適,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學生的認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投入到研究討論中去。一句話,要看是不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這個時機的`掌握要看教師事先的精心準備、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實際操作,教學的藝術性就表現在這里。教學就應該達到讓學生“既竭我才,欲罷不能”地步,大多數學生都踴躍發言,孩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這時正是小組討論的良機。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交流的需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實際的流于形式的小組學習會給學生一個不好的暗示:亂哄哄、熱熱鬧鬧就是小組學習。如此給人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覺,以訛傳訛,反而誘發學生產生不良的小組學習行為和習慣。另外也傳遞出一些不良信息,比如學生會想反正老師也看不見,這樣就給某些學生創造了說廢話、做小動作的機會,真正的學習過程在這里被歪曲了。千萬不要讓這種不切實際的形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意識,這種潛意識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此種行為,卻是在不經意間,犯下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新課改的基本課題,也是新課改成功的關鍵。經歷了一個過程之后,結果就會顯現出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也就是素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唯一出發點,要最大程度盡最大努力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思考狀態以及學習方式。切記:某些好看的東西未必實用,這是生活中的常理。
只要你靜下心來,走下講臺,彎下腰和學生近一些,就可以聽到學生的心聲,就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思想。由此,教師是在實踐中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小組學習,參與到學習中去,始終監控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習的方式,那么,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將被我們所左右,學生受益大矣,新課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相關文章: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03-09
我與內涵同成長--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12-18
學習小組評分細則03-07
學習小組評分細則(經典)03-08
學生學習反思03-04
在自主、合作學習的環境中發展12-18
學習行為習慣反思03-25
初三學習反思01-07
霸氣小組名稱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