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一、借助導語,明確單元學習內容
師:今天我們將走進一個新的單元,誰讀讀單元導語。
生:讀單元導語。
師:說說本單元的學習與什么有關?
生:藝術
思考:緊扣單元教學目標,聚焦單元人文主題,學生很快明白本單元學習內容。
師:接下來我們欣賞一段樂曲。這么動聽的樂曲,你知道叫什么名字?
生:《高山流水》
二、揭示課題
師:對,這就是名列十大樂曲之首的《高山流水》,伸出手一起寫下這四個字。
生:書空,寫課題。
師:知道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彈奏的嗎?
生:古箏
師:是古箏嗎?是古琴。介紹古琴,古琴是我國最早的彈撥樂器,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了,他有七根琴弦,也叫七弦琴,他也叫瑤琴或玉琴,聽聽名字就很美。今天我們就走進高山流水這個動人的知音故事,學習文言文二則中的《伯牙鼓琴》,跟老師一起寫課題。提示琴的寫法,誰來讀題目?
生:讀題目。
師:讀得有板有眼呢!讀出節奏就更好了,畫出節奏。指名讀。
生:比第一名學生讀得好。
師:齊讀課題。
開課引入,與藝術、與語文緊密相關。
生:齊讀《伯牙鼓琴》
三、讀對讀順讀出古文的味道。
師:介紹課文出處,理解“鼓”的意思,“鼓琴”的意思。
生:古琴就是彈琴。
師:這篇課文寫了誰鼓琴呢?
生:伯牙。
師:這篇課文寫了伯牙和誰的故事。
生:寫了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師:俗話說,書讀百變其義自見,學習古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復朗讀”(板書),要求學生能書空。
思考:對學習古文的方法小結非常水到渠成。在學課文的時候能學到方法。
生:自由讀課文。
師:巡視,糾正捧書的姿勢。
師:都讀好了?誰來讀一讀?
生:一名學生讀。
師: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有沒有讀錯的字。誰來評價一下。
生:巍、弦讀錯了,多音字讀錯了。
師:重點指導多音字的讀音。借助注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讀準字音,還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多音字。板書“借助注釋”。現在你能讀對嗎?指名學生讀。
思考:每一次的學習,最終都落腳到方法的總結,課上學這一篇是為了課后學更多的篇目。
生:一名學生起立讀書,完全正確。
師:不僅讀對了,還把幾個“乎”拉長了,讀起來就有古文的味道了。老師范讀。之后指名孩子讀。
思考:文言文的范讀,老師讀得好,學生才能讀出味道。
生:三名學生試讀
師:這樣讀,古文的味道就濃了。指名學生讀全文。讀出停頓。
生:一名學生讀。
師:讀古文的時候,把速度放慢點,還可以搖頭晃腦的讀,把古文的味道讀出來。老師示范讀。指名學生讀。
思考:老師示范之后,要給足學生自由練讀的時間,讓更多的學生去試一試。
生:一名學生讀。
師:最后一句話,再跟老師讀一讀。老師教讀。
生:生練習。
師:現在我們齊讀全文。
生:齊讀課文一遍。
四、明了文意
師:同學們,課文讀到這里,意思你可能理解得差不多了。出示圖片,看到這幅圖,你能猜到哪句話?
生:伯牙古琴,鐘子期聽之。
師:這個“之”指的是什么?
生:琴聲。
師:那么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生:伯牙彈琴的時候,鐘子期在聽琴。伯牙心里想著泰山,鐘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像泰山一樣高峻……
師:“方”是什么意思,注釋中沒有,你知怎么理解的?老師查了字典,有好多種解釋,你幫我選一選。
生:我選第五種。剛開始的意思。
師:你看,同學們,我們不理解意思的時候,還可以查工具書。(板書)。來接著說。
思考:理解“方”的意思,先搭建支架,接著總結方法。很有設計感。
生:繼續說古文的意思。
師:是呀,說的真好。你們看,這個同學把善哉乎鼓琴說成“琴彈得真好啊”。我們理解文言文的時候,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你知道嗎?
生:聯系上下文
師:板書(聯系上下文)。你從那些地方看出了伯牙鼓琴技術高妙?
生:讀句子。
師:讀著這句話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嗎?
思考:借助文字想象畫面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這里落實了“想象”這一語文要素的訓練。
生:生讀。
師:如果你能加上動作,可以把山讀得更高一點。
生:加上動作讀。
師:老師再次教讀,加上動作。
生:學生跟讀。
師:這句話誰來讀?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浩浩蕩蕩的流水。
師:背誦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就是形容流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樣子。讀——
生:齊讀句子。
五、體會得遇知音喜上喜
師:同學們,伯牙想到什么彈什么,鐘子期能聽懂嗎?
生:能。
師:鐘子期不但能聽懂,還對他的鼓琴技藝給了很高的評價,你看那個詞是鐘子期給出的評價。
生:善哉。
師:善哉就是——
生:好哇。
師:我們在合作讀,贊一贊伯牙的琴聲。請一名女生,分角色合作讀,女生讀得聲情并茂。
師:善哉——請坐,頭搖起來了,手動起來,就有這個感覺!誰再來和老師配合著讀?
生:一名男生起立讀。
思考:文言文,一定要“讀”,這是本節課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呈現出來的理念。
師:現在女生讀藍色字體,男生讀紅色字體。分角色讀。伯牙在鼓琴的時候還會想到什么呢?老師給大家一些詞語,你也可以不用老師的詞語,來說一說。
生:伯牙鼓琴,志在春雷,鐘子期曰:“善哉乎,滾滾兮若春雷”。
生: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鐘子期曰:“善哉乎,瀟瀟兮若春雨”。
……
師:同學們,伯牙鼓琴,想到什么就能彈到什么,這個“志”是什么意思?
生:心志、情志
師:心志就是志向,情志就是情懷。伯牙借著琴聲抒發了怎樣的只想和情懷呢?
生:高山一樣高峻的志向,向流水一樣博大寬廣的情懷。
生:讀句子。
思考:對“志”的理解水到渠成。同時悟中有讀、讀中有悟。
師:同學們,伯牙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琴聲在當時就名滿天下,被譽為“琴仙”,然而當時很多人只癡迷于他美妙的琴聲,根本沒有人能聽懂他借琴聲抒發的志向和情懷,而今天,誰聽懂了?
生:鐘子期
師:相傳鐘子期就是一頭戴斗笠、肩披蓑衣、肩扛扁擔、手拿板斧的一介樵夫,就是一個砍柴的人,不但聽懂了伯牙的琴聲,還聽懂了他的心聲,知其聲,知其音,知其心更知其志,這就是知音哪。板書(知音)。伯牙得遇知音,心情如何?
生:欣喜萬分、欣喜若狂
師:伯牙得遇知音,欣喜萬分,(板書喜)會跟鐘子期說些什么呢?拿出學習單,寫一寫。
生:伯牙得遇知音,笑曰——五名學生分享
六、對比體會“失去知音悲上悲”
師:伯牙鐘子期相見恨晚,結為金蘭,相約一年之后再次相約。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漢陽江口,然而不見子期,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墓碑。出示“子期死”,指名讀
生:生讀的悲涼
師:你為什么這么讀?體會心情
生:因為這時候,伯牙一定非常的悲傷。
師:好一個悲痛欲絕呀。得遇知音喜上喜,失去知音悲上悲呀(板書悲),指名讀全句子。
思考:得遇知音的“喜”和失去知音的“悲”形成鮮明對比,學生字在的感情對比中很容易體會到伯牙的心情。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也在這一課達到高峰,產生心靈的震蕩。
生:讀句子
師:你讀到了伯牙的心里呀,伯牙來到鐘子期墓前,又凄慘地彈起那首《高山流水》,一曲終了,他割斷琴弦、摔碎瑤琴,你再讀——
生:讀最后一句話。
師:摔碎瑤琴風為寒,知音不在為誰彈。鐘子期死——再讀
生:齊讀最后一句話。
七、拓展升華。
師:琴已摔,弦已斷,然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卻成為千古佳話流傳了下來。伯牙子期就是知音的代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孟浩然寫到——讀李白不禁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慨。知音就是朋友,你認為什么樣的朋友才能稱得上知音?
生:心有靈犀、志同道合、知己知彼。
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人。
師:小結何為知音。
對“知音”的理解,是又一次深入的拓展,同時也把學生的思考帶向更深處。“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知音”,引發學生思考,同時也是一種德育的無聲浸潤。
師:總結本課: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一種樂器,古琴;欣賞了一首名曲,《高山流水》;認識了一對知音,伯牙子期;記住了一段佳話,高山流水遇知音。你能把這個故事背一背嗎?
生:同桌互相背。
師:指名背誦。
生:一名學生,(學霸)背得熟悉。
師:能背的就背誦,不能背誦的看著讀,配樂朗讀。
生:背誦古詩。
師:同學們,伯牙鼓琴的故事不僅記載在《呂氏春秋》中,在,《列子湯問》中,他叫《伯牙絕弦》,在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他叫《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課后請同學們讀一讀,老師已經印在了學習單上,同時請同學們反復讀課文,背誦課文。下課。
思考:推薦閱讀,同一個故事有不同的表達,同一個故事來自不同的書籍,這可能就是“傳說”的文體特點之一吧。
本節課個人覺得略微遺憾的就是老師評價語言稍顯單一化,用了很多次的“善哉”,卻沒有更具體細致的“善在何處”的精準表揚。當然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叫我,打死我也上不出如此好的課。記錄,就是留下自己粗淺的思考而已。我思,故我在。因此,哪怕是錯誤的思考,也是值得記錄下來的。畢竟,那是我自己真實的思考。
這節課給我的啟發:
一、文言文教學要以讀為主。讀對、讀順、讀出節奏、讀中理解意思、感悟人物形象。根據不同的目設計不同的層次、不同梯度、不同方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悟結合。
二、文言文教學,要教方法。文言文作為不常見的文體,小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上通過教學,小結文言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上文等,為孩子自主學習簡單文言文服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了方法,語文學習就事半功倍。
三、教學文言文,教師自己要有扎實的古典文學基礎。要有廣博的歷史知識儲備。這讓我覺得,歷史知識欠缺的老師是教不好語文的。
四、本節課的教學,就是一曲《高山流水》,帶給觀課人美的享受。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作文10-16
伯牙絕弦的原文及賞析11-14
伯牙絕弦課堂反思03-01
伯牙絕弦作文(精選25篇)11-24
《伯牙鼓琴 / 伯牙絕弦》文言文譯文01-27
《比尾巴》教學實錄12-18
《風箏》教學實錄12-07
項鏈教學實錄12-07
《春》教學實錄12-08
《臺階》教學實錄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