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三年級上冊

時間:2024-03-08 19:39:42 好文 我要投稿

數學三年級上冊(通用)

數學三年級上冊1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在那冊教材里,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能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計算。本單元繼續教學分數,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把由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這個整體里的一份或幾份。二是應用對分數的理解,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這兩個內容,前者是重點、是基礎,后者為前者服務。全單元內容分成四段安排,編寫了四道例題、三次“想一想”(“試一試”)、四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有兩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通用)

  1. 教學整體的幾分之一。

  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并不難,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猴,每只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例題從情境圖到集合圖,始終把4個桃顯示成一個整體,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1/4。“想一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猴,在集合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說出每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能初步體會到這一盤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在教學例題的時候,語言要準確、精煉、富有節奏,讓學生結合圖聽明白這些話。要講清“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分得這樣的一份”,“一份是這盤桃的1/4”。

  “想想做做”圍繞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設計,內容分成兩部分。第1、2題是一部分,看圖寫出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是有層次的,從實物組成的整體到幾何體組成的整體是一次發展,從一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到若干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又是一次發展。第3、4題是另一部分,用圖或實物表達自己認識的幾分之一。如8個蘿卜的1/2是把這8個蘿卜平均分成2份,給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又如12根小棒的1/3應該把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在完成“想想做做”第1~4題時,都要讓學生認真地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寫、這樣涂、這樣拿。

  2. 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這部分內容是應用分數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教材的主要意圖。

  例題是盤里有4個桃,一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4,可以分到幾個桃?從“這盤桃的1/4”可以想到就是把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通過分實物能得到結果,通過4÷4也能算出得數。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充分說說“什么是這盤桃的1/4”,只要把分數的意義激活了,問題就容易解決。教材希望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除法計算。“試一試”讓學生求這盤桃的1/2是多少個,仍然要求學生通過操作和計算解決問題。通過例題和試一試,要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求4個桃的1/4或1/2是幾個桃,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計算。

  “想想做做”的前四題也可分成兩部分。第1、2題先動手分一分,體會平均分,再列式計算。第3、4題利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還應該注意到,第1、3題各有兩小題,組成整體的物體與個數都是相同的,12個草莓的1/3與1/4的個數是不同的,16個大字的1/2與1/4的個數也是不同的,教材在這兩題里設計了可以比較的內容。第2、4題都是求整體的1/2或1/3是幾個,由于整體里物體的個數不同,相應的幾分之一的個數就不相同,這些也應該讓學生感受到。

  3. 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

  在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基礎上,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就容易了。例題仍然用教學幾分之一時的情境,突出“3個1/4就是3/4”,既清楚地展示了3/4的內涵,又體現了滲透分數單位及分數組成的意圖。“想一想”里,先根據題意在集合圖中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5份,并在其中的3份上加了紅色,學生看圖說出涂紅色的蘿卜是蘿卜總數的3/5并不難。為了促使學生再次體會分數的意義,要讓他們說一說: 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了幾份、3只兔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想想做做”中的前半部分和教學幾分之一時有相似的安排。第7題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小段,其中的一小段或幾小段都可以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這道題為下面第8~10題的教學以及今后繼續學習分數的知識提供了比較簡捷形象的操作方法。第8~10題教學把幾厘米寫成十分之幾分米、幾分米寫成十分之幾米、幾角寫成十分之幾元等內容,這些內容是以后理解小數意義的基礎。教學這些題的關鍵是突破1厘米=1/10分米、1分米=1/10米、1角=1/10元這三個難點。可以利用直尺和錢幣實物,也可以利用第7題那樣的線段圖,抓住分米與厘米、米與分米、元與角之間的十進關系,如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元或1米,把這條線段分成10等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是1角或1分米,也是1/10元或1/10米,難點就被解決了。從第8、9題到第10題是一步提高,第10題將直接為教學小數服務。

  4. 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在已經會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礎上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關鍵在于突出對分數幾分之幾的理解。12個蘑菇的3/4是把12個蘑菇平均分成4份后其中的3份,無論是操作實物還是列式計算都要先把12平均分成4份(即12÷4=3),再求這樣的3份是多少(即3×3=9)。教學時,不能只注重列式計算,要關注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體會算法。也不能過分追求抽象的理性分析,要聯系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算法。

  “想想做做”第1、2題都要求先“分”再“算”,分的時候思考比較具體形象,算的思路比較抽象。先“分”后“算”能突出思考過程,再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第3、4題雖然只要求算,仍應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分析分數的具體含義入手,組織推理,并給學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機會。

  練習七整理了本單元教學的內容并解決實際問題。第1、2題把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整合起來,幫助學生全面體會分數的意義。第5題學生對折后可以說說能知道哪些分數,并發現規律。

數學三年級上冊2

  平移和旋轉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新教材在這一節的安排只要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把平移距離這一部分內容放到了高年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課的`導入部分我用了動態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摩天輪、旋轉門、觀光電梯、扶梯、健身器和跳樓機,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然后再讓學生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運動,體會兩種運動的區別;最后觀察平面圖形也就是自主練習1中的題目,我不給學生動態的演示了,讓孩子自己發揮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來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再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在本課中,有兩個地方學生遇到了分歧,一個是對蕩秋千的運動方式的判斷,另一個是對物體平移后的樣子的判斷。處理第一個分歧,我給學生出示的是個動態蕩秋千的圖片,上面清晰地顯示了秋千動起來是圍繞著一根軸在轉動,這個時候我給學生解釋旋轉是圍繞著一個點或一根軸做圓周運動,蕩秋千的運動其實是圓周運動的一部分,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蕩秋千為什么是旋轉了;而另一個分歧是在做課后練習的時候,學生并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去連線了,故把形狀相同的兩幅圖連在了一起,其實還是對平移的特點沒有弄清楚,于是我從講臺走到學生面前再向后轉,讓學生說一說我做了幾個動作,僅僅一個平移能完成嗎?這時候學生恍然大悟,發現了問題。講解過程中圍繞著這個問題總結,平移不改變圖形或物體的形狀和方向,只改變了位置而已。課堂上遇到分歧不要緊,學生在碰到問題時會進行反駁和議論,正是在這種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中才會有突破。

  整堂課學生參與度很高,學習興趣濃厚,自信心提升不少,但課堂也有很多的不足,像對一些課堂生成的處理,對一些小細節的處理,都不是很好,比如,對六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分完類后,問你能不能給這種現象起個名字?當時有個學生說叫順時針,我說這是一個方向,就給孩子否了,應該順著孩子的想法說那如果這樣轉呢(逆時針)?學生就會發現這樣起名就不全面了。再比如,課本練習2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在做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先讓孩子讀一讀題目要求,弄清意思以后再放手就不會出現那么多錯誤了。所以說課堂上的一些做題習慣也反射著考試時孩子的習慣。要想提高成績,還是應該從細節處抓起。

數學三年級上冊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算理,并能口算簡 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 中的簡單問題。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較準確的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教、學具準備:

  CAI 課件、板書用卡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出示卡片)

  16÷836÷664÷840÷520×3120×4

  2、口答

  60 里面有( )個十。

  800 里面有( )個百。

  150 里面有( )個十。

  3000 里面有( )個千。

  二、學習新課

  1、談話:今年春節,天氣很冷,我們每個家里仍然吃上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和運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勞動分不開的,我們一起 去瞧一瞧吧!(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收集到哪些 數學信息?(請 1 至 2 名學生回答)

  2、它描繪的是農民運送蔬菜的情境,趙伯伯承擔運送黃瓜的任務。 他說:“我 3 次就能運完 60 箱。”聽了趙伯伯的話,你能提一個什 么問題呢?

  3、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卡紙: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4、你們會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說算式)

  5、要解決“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這個問題,算式是 60÷3。

  為什么是用除法算呢?(邊說邊板書:60÷3)

  6、你能根據王叔叔、李阿姨他們的信息各提出什么問題呢?(學生 提問題,說算式)

  7、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卡紙: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板書算式: 200÷3); 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板書算式:240÷3)

  8、看看黑板上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是用除法計算來解決。這就是我 們這個單元學習的內容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 這節課先來學習 “口 算除法”。板書課題

  (一)探究一位數除整十數——例 1(1)

  1、同學們,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你們知道 60÷3 等于多少嗎?請 把你想到的結果告訴同桌小朋友,并說一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個結果 的。如果你不會做,那就請你拿出學具盒中的小棒來分一分,相信你 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學生討論、操作。

  3、好,請同學們一起告訴我,60÷3,商是——

  4、你是怎樣求出這個商的呢?還有不同的方法嗎?(請 2 至 3 名學 生介紹不同的方法)

  [應變預設:學生的方法大概會有以下三種,如有困難,教師應適當引導,最好三 種方法都能呈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1、擺小棒:1 捆小棒表示 1 個十,6 捆小棒就是 60。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要分 2 捆,是 20,所以 60÷3=20。

  2、想乘法:因為 20×3=60,那么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就一定 是 20,所以 60÷3=20。

  3、想除法:因為 6÷3=2,所以 6 個十除以 3 等于 2 個十,也就是 60 ÷3=20。]

  5、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板書。

  (板書:①6÷3=2; ×3=60 0 6 個十 60÷3=20 2 個十 6 0÷3=2 ②(20)

  6、現在,我們知道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了嗎?真了不起!同學 們把自己提出的第 1 個問題解決了。在算 60÷3 是多少的時候,用了 這么多方法,有的`是擺小棒;有的想 6 個十除以 3 等于 2 個十;還有 的是想乘法算除法。

  (二)探究一位數除整百數——例題 1(2)

  1、600÷3 等于多少?同學們先想一想。

  2、誰能說說你是怎樣做的?(因為有 60÷3 的基礎學生應該很快 想到: 因為 6÷3=2, 所以 600÷3 等于 200 或 6 個百除以 3 就等于 200; 想乘法:(200)×3=60,600÷3=200)

  <<<123>>>

  3、看來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口算像這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整百數 除以一位數的方法,那么就用你喜歡的方法口算下面幾道題。 出示: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80÷4 400÷2 300÷5

  (三)探究一位數除幾百幾十——例題 1(3)

  1、看來新知識大家掌握得不錯,李阿姨也想請大家幫忙算一算。

  2、該怎么列式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40÷3=

  3、240÷3 等于多少呢?好像挺為難的,那咱們就在小組內先討論討 論,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開始討論吧!

  4、找到答案了嗎?請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板書:①24 個十 ÷3=8 個十;②(80)×3=240)

  [評析: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積極主動尋找 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自 己思考、操作的基礎上得出結果,再開展組內交流,最后組織不同算 法的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這一自主寬松的探究過程;既體現了算法多 樣化,又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使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這 一目標能落到實處。]

  三、鞏固提高

  做一做

  1、(課件演示 P15 頁做一做第 1 題)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們發現了 什么?

  (1)聰聰的問題是什么?你們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試一試。

  (2)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 ÷2=

  (3)要求 40÷2 得多少,你們是怎么算的呢?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 方法。

  (4)好!讓我們一起告訴聰聰答案吧——平均每間蜂房住 20 只。

  (5)看!聰聰在謝謝你們呢!

  2、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第 15 頁,做一做第 2 題,請大家開動腦筋, 把答案直接寫到書上,開始吧!(集體訂正)

  3、我們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示數學書 17 練習三 的第 5 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后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同學們能積極開動腦 筋,主動學習,表現真棒!說說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教科書第 17 頁第 1、2 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

  們繼續來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數學三年級上冊6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分成“檢查,復習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主動探究,學習新知——拓寬延伸,發展新知”四個層次。在檢查復習層次既了解學生對前一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層次中根據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的特點,以學生熟悉的“乘火車”游戲為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現代數學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學習,體驗成功。在主動探究,學習新知層次的教學中我通過小組練、獨立練、分層練、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動腦、動口,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拓寬延伸,發展新知環節中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數學三年級上冊7

  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認識分米和毫米。第一個例題先通過討論鉛筆盒的長和寬的數據,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教材設計了一些列活動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進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實際長度。最后要求學生在米尺上數一數一米有幾分米,來推算出分米與米的進率從而在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建立起完整的聯系。第二個例題讓學生用尺測量數學書的厚度,引出不足1厘米引起小朋友的認知沖突,教材再引導小朋友數小格子來明確測量結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厘米中間每一小個的長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學生用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數,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確厘米與毫米的關系。隨后還呈現出一些1毫米的物體,借助這些直觀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學生感知1毫米的.實際長度。最后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這一問題,啟發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對1毫米或幾毫米實際長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關長度的表象。隨后想想做做6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學會用厘米分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所以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從量與計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拓寬用數學只是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面積和體積的測量等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其他內容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數學三年級上冊8

  教材解讀: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基礎之一。本冊教材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并對數的理論進行整理,在兩部分認識數教學中間安排十進制計數法,知道數位,數級,對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也對億以上數的認識起承上啟下作用。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的滲透,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不僅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數概念教學,從數學的高度把握十進制原理,培養數感。教學內容的呈現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如:讀、寫數的法則教材上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讓學生通探究自主過討論得到。

  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于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三年級上冊9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時間單位比較抽象,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時間觀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如:我讓學生隨著秒針走動時所發出的聲音一起感受1秒的長短;再如:我還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22個漢字、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60個數字、……,在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1分、1秒的時間長短有了體驗,而且也初步建立起來了1分、1秒的時間觀念。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我還在課堂上給他們補充了一些1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如: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能播180個字,銀行點鈔機能點1500張人民幣、……這些課外知識的增加,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他們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我還增加估測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 )秒。(2)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 )秒。(3)你系紅領巾大約需要用( )秒。這些題目的設計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秒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珍惜時間的教育的力度不夠,多數學生雖然能從1分鐘可以做許多事中體驗時間的寶貴,但很明顯他們只認識到了,并沒有付諸實踐,這也是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的。

數學三年級上冊10

  一、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了解24時記時法,并會運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能正確地把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進行互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樂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3、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了解24時記時法,明確兩種記時法的異同。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用12時記時法表示時刻,因此正確地運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和進行記時法之間的互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全過程,運用以下教法進

  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有所悟,在問題情境中學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學有所樂。

  2、直觀教學法。百聞不如一見。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供豐富的表象信息,激發學習欲望,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運用以下學法有效學習:

  1、實踐探索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他們內在的潛力,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張揚個性,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實現資源共享,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鑒于對以上的認識,我力求以學生為主體,在活動中建構,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鏈接生活,初步感知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必須具有兩個條件,即認知基礎和情感動力。課始,播放學生熟悉的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說說這個節目是播出的時刻,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通過屏幕上的19:00,初步感知兩種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再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讓學生說說最喜歡的節目是在什么時刻播出,通過討論,讓學生把對應的12時記時法寫在24時記時法的旁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初步嘗試進行互換。

  (二)、實踐探索,自主建構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特定的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展示得愈充分,學生的體驗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立足學生的知識起點和生活經驗,通過以下活動讓學生自主建構。

  1、比一比

  現在黑板上出現了兩種記時法,這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分別給他們起個名字,你更喜歡哪種記時法?向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投入到富有挑戰和探索的數學活動中去。

  2、議一議

  在學生自主探究之后,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在交流、討論、比較中達成共識,得出12時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名稱。并說說為什么不叫25時記時法或26時記時法,強化一天24小時。

  在討論兩種記時法的異同時,適時結合鐘面,引導學生探索24時記時法的記時規律,并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隨著鐘面的變化,周圍環境的變化,讓學生整體感受一晝夜從0時到24時的變化過程。通過對0時的討論,強化對0時的理解,知道今天的0時就是昨天的24時。

  并讓學生在對喜歡哪種記時法的討論中明白,使用兩種記時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記時法。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換一換

  讓學生試著把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很快的用12時記時法表示出來,再讓學生出題考老師,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表述互換的方法,提高熟練程度,加深對兩種記時法之間聯系的認識。

  本環節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引導學生自己去系統探索兩種記時法,在教師有條理的引導下,一步一步梳理兩種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找到聯系點。輔助多媒體直觀的優勢,讓學生親歷數學化的建構過程,突破重難點。

  (三)、回歸生活,應用拓展

  學以致用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目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環節結合書中的想想做做,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

  1、說一說。結合銀行門牌、汽車站牌、公路標志、火車票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從這些材料上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將書中的問題以開放式的形式出現,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給出自己的想法,鞏固兩種記時法的互換,建立起初步的時間觀念。

  2、畫一畫。給想想做做中的第6題四個鐘面畫上指針。

  3、小小播報員。結合本校的紅領巾廣播站用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讓學生在小組里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讓學生在內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四)、總結評價,促進發展

  課的最后讓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反思自己學習方式的習慣,通過評價激勵,激發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學習中去。

數學三年級上冊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征,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并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理解和發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鐘面(上面是7時)

  1.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已經認識時鐘,看看現在是幾時?(7時)你們昨天7時在干什么?(看電視、吃早餐、睡覺)為什么會這樣呢?

  2.揭示課題 :24時計時法

  【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數學學習,喚醒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新課伊始,設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明確了方向。】

  二、圍繞目標,合作學習。

  1.關于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了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 談話: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呢? 思考:這是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著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 思考:現在是幾時?你在做什么?

  c.中午12時 追問:上午的學習結束,該吃午飯了。是幾時?到中午12時為止,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么電視節目?(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 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 0時指什么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么表示?中午12時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

  【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時針在鐘面上轉兩圈,一晝夜共有24個小時,建立0時的概念。通過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明確一天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0時”。認識0時是一天的開始,24時是一天的結束。】

  四、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數學三年級上冊1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求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求周長的計算。

  2. 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等方式經歷求周長的過程,使學生掌握求周長的方法。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衢州的哪些公園(學生自由發言)

  喜歡逛公園嗎?今天,咱們就一起到一個小街心公園游覽一下吧。

  板書課題:游園

  請同學們將課本翻到第46頁情境圖,提問

  觀察公園平面圖,你能發現那些數學信息?

  如果學生沒說出課本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就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張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繞著公園邊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張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師: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先自己試著做一做,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教師巡視指導,讓先做完的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做法

  ①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②190+410=600(米)240+560=800(米)200+200+=400(米)600+800+400=1800(米)

  師:這位同學,請你跟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對學生發言給與恰當的評價,并啟發學生說出不一樣的方法。重點學習怎樣湊整。

  可以問:你是怎樣想的?誰跟他的想法一樣?你為什么這樣做?

  誰還有類似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哪里比較相似?

  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和他的方法不同在哪里?

  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師:其實我想的和你們一樣,我也喜歡這種方法。同學們用好辦法求出了公園的周長,那么算一算中圖形的周長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先自己算一算。

  二、師巡視指導,并指名板書。

  重點指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

  36+20+36+20 (36+20)×2 36×2+20×2 22+22+22+22 22×4 22×2+22×2 引導學生明白各個算式的意思。可以提問

  圖中只有一個36和一個20,你寫了兩個是怎么回事?

  誰還有不同方法?你是怎樣想的?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簡便的方法。接下來請同學們試著用學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師:房頂三角形長20米,房子高(不包括房頂)長41米,房子寬39米,房子的周長是多少米?(20+41+39+41+20=161(米))

數學三年級上冊13

  新世紀呼喚新課改,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正處在一個大的變革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創新數學課堂,就要切實抓好班級的培養補潛工作。

  一.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二.有效培優補潛措施。

  利用課余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采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潛能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潛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 -——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優化備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盡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 做好培優補潛工作。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精編習題,習題設計注意: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鞏固“雙基”,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信息程度,圍繞重點,引導學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5.布置好習題,注意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三.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優潛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潛能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專研教材、講究教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復習課時,把知識進行比較,把知識系統,便于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難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對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地檢查,并做出評價。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檢測,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方案。

  5、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四.重點對象及其特征

  培優名單:劉宏偉,肖祥桃,劉小川,肖智君,張業君,韓雪媛,李翔,鐘美婷,彭晰悅,鐘杰,鐘萬發,李明俊,謝華東,鐘天凡,張慧婷,梁慧英等。

  他們的特征:這些孩子的主要特征是對待學習態度較端正,比較積極向上,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位置,他們最大的缺點是學習沒有足夠的耐心,遇到難題不太愿意自己去思考,而且經常做事比較粗心大意,不夠仔細認真。本學期培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這些學生改正以上的缺點,培養他們遇事不怕困難,敢于克服障礙,挑戰難題,超越自我,養成做事細心踏實的良好學習習慣!

  補差名單:鐘秋鑫,謝欣穎,劉偉軍,李志英,鐘美娟,彭邦權,肖紅。

  他們的特征:這些孩子在班上屬于“弱勢群體”,他們本身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也不太高,而且經常上課開小差,不按時完成作業,個別學生還有厭學情緒。本學期的補差目的主要之一是幫助他們改變對學習的看法與態度,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真正愛上學習!其二是通過補差計劃,幫助這些孩子改變基礎較差這一狀況,提高他們的自身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學習溝通。

數學三年級上冊14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結構;還認識較小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比較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意識。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較小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過讓學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觀察鐘表,在觀察、比較中求知。

  教學難點: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突破方法:讓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親身體驗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面模型、活動所用的器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動物運動會場面。

  同學們,你們想去奧運會嗎?今天老師帶你們觀看動物運動會。(課件出示動物運動會百米賽跑情景。)

  哪個小動物是冠軍?為什么?

  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

  二、引導探究,合作求知。

  1、認識“秒”。

  那你們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嗎?學生自由說。

  (課件中準備了三個鏡頭:新年倒計時、紅綠燈、跑步比賽。)

  2、介紹計量“秒”的工具。

  你們知道有哪些鐘可以計量“秒”?學生自由介紹。

  (課件出示四幅圖片:電子表、秒表、機械鐘、刻漏。)

  3、三次觀察,合作求知。

  仔細觀察鐘面你有什么發現?

  第一次觀察。(獨立觀察)

  請拿出你們的鐘表,觀察秒針,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秒針。

  第二次觀察。(同桌合作觀察)

  請同桌合作觀察秒針的運動,結合屏幕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發現?(課件出示: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學生匯報。

  ②師用課件演示秒針分別走5小格(每小格停頓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繼續演示秒針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導學生說出秒針分別走的秒數,從而得出: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這句話板貼出來)

  ③請一對好朋友到講臺分工撥一撥秒針,說一說秒數。

  ④同桌利用學具盒互動撥一撥、說一說。

  第三次觀察。(小組合作觀察)

  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進行第三次觀察:

  秒針走1圈,分針走了多少?找出秒針和分針之間的關系來。

  學生匯報。

  ②師利用課件演示秒針和分針同時走動。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分=60秒,并板書出來。

  ③(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1分=60秒)

  三、活動體驗,感受1分、1秒。

  1、分組活動,加強體驗。

  感受1分。

  那如果給你1分鐘,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們來做做試驗。

  畫畫、寫字、看書、做口算題、默古詩

  師定下活動要求,再利用課件“秒針走1圈的畫面”計時。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師再給你們一秒時間,你們可以干什么?

  學生感受

  3、認識1分、1秒的價值。

  ①1分鐘時間不算長,可同學們都能做很多事情。對比1分鐘,1秒鐘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請看課件介紹,并小聲地讀讀。(課件出示: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衛星每秒飛行7900米。)

  ②同學們還知道這方面的信息嗎?(學生自由說。)

  ③課后我們也可以搜集這方面的信息,找個班會時間舉行一個信息交流會。

  4、暢談感受。

  同學們,雖然1秒時間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過去了,可時間是一秒一秒積累起來的,那現在你對時間有什么看法呢?請談談對時間的感受。

  (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四、聯系生活,發展提高。

  1、課內練習。

  請打開書63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匯報。

  2、補充練習。

  課件出示兩題練習,設計如下:

  A、請判斷下面的時間單位用得是否合適。

  1、我們每天做早操用20分。( )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

  3、小亮吃飯用了15小時。( )

  4、小蘭每天從家步行到學校用了12秒。( )

  5、我們上數學課時,所唱的《拍手歌》大約15分。( )

  B、連線。

  請學生上講臺連線。

  C、動動腦

  秒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多長時間?

  分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多長時間?

  時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多長時間?

  五、暢談收獲,延伸號召。

  1、暢所欲言。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一節課40分鐘快要過去了,我們在這段時間里過得怎么樣?有什么收獲?

  2、延伸展望。

  你還想學到什么?

  3、情感號召。

  相信同學們今后都能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行嗎?號召:“我能行!”

數學三年級上冊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現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數學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03-08

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同步練習07-17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講課稿12-18

三年級英語上冊知識點03-03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期中檢測卷及答案12-18

三年級上冊英語重要知識點12-19

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實錄03-06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試卷03-08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灰雀教學實錄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