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國維簡介及其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簡介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靜安,又字伯隅,晚號觀堂(甲骨四堂之一),謚忠愨。浙江嘉興海寧人,國學大師。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代表作有:《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等。[1]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詞意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一境:“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詞人所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詞行至此,可知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一境:尋覓千百次,竟然是在燈火冷落之處發現了那人。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外。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清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于世間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詩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后,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王國維簡介及其人生三境界】相關文章:
境界的作文09-19
智慧的境界作文07-24
美好的境界作文08-04
【優】境界的作文11-29
海南三月三簡介05-01
視野決定境界作文08-13
無聊的最高境界作文12-14
三國人物張飛簡介及典故03-05
眼界與境界的作文(精選32篇)02-27
(優秀)境界的作文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