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時間:2024-03-06 12:43:38 好文 我要投稿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1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注重榜樣的示范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小孩子心理發育一般處在習慣培養初期和習慣培養中期階段。在這兩個階段,兒童處于心理發育初期,個性還沒有形成,可塑性較強。如果在這個時期就對兒童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則會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發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鍛煉身體的習慣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促進學生以后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終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現代化社會的道德水準,具有一定程度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的勞動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學生的表率。

  榜樣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尤為重要。榜樣示范是以他人的模范行為為榜樣,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為,促進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的方法,它是一種生動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對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均起著促進和導向作用。以榜樣引路,弘揚文明行為,抑制不良行為,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榜樣示范包括儀表示范、語言示范、性格示范、行為示范、人格示范等,以性格為例來說,教師良好的性格是積極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師對現實生活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師穩定情緒有助于學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堅韌的意志有助于學生形成堅毅的品格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班規是不行的。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于形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重要作用。我首先組織學生逐條學習,理解行為規范的具體條文,讓學生明白應該怎么做。再根據班里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行為規范,并實行定量與定級相結合,鼓勵學生按《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去做,并結合實際,提出“管好自己的生活”、“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學習”、“管好自己的手”等要求。要求學生把好人好事都記錄在冊,每周操行評比一次,做到公正、公平,讓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另外,從“個別教育”入手,抓住一兩個典型,教育學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質熏陶。比如:培養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做到時時講、日日講、月月講,以防為主。我們還要教育學生樹立善于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的.意識。形成維護集體,維護國家安全為己任,培養高度的主人公意識。同時還應培養小學生在突發事故中的應變能力,以便使突發事故中的各方面的損失減小到最低。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的祖輩十分注重學習環境行為習慣的影響,“昔孟母,擇鄰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時期模仿力最強,所以教師應注意班風的建設,如果說學習成績是一個班級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學風將是它的保障。所以,每接一個新班級,我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過去,做到心中有數。在排位置時,做到讓先進帶動后進,真正發揮榜樣的力量,對于極個別“頑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圍策略,當他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地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再則,良好的班風與建立一支關心集體、工作認真負責的班干部隊伍也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班級的干部,尤其是班長,是班級的主心骨,班主任應肯定他,做他堅強的后盾,給他加油鼓勵,讓他更大膽地開展班級工作。采用兩周一輪換,人人都能當班長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一次班長告訴我課間檢查時被扣了0.5分。原來是有兩位同學不遵守紀律,還對班長說“誰要你管,你管得著嗎?”這樣的話,使得班級紀律一度混亂。得知這一情況后,我立刻找到那兩名同學,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思考這樣做的不良影響,他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后再也不會這樣無理取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當然,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社會、學校、家庭也是學生生存、學習、成長的環境。他們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間如果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標準、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在這三者中,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有確定的教育內容,有一大批受過專門訓練、懂教育、懂學生、知識豐富、有經驗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思想明確,教育手段集中,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續性與穩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優勢,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社會則是通過新聞傳媒、社會風尚、意識形態、人際交往等各種形式,對青少年的行為實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影響,在兒童的成長過程起著全面的影響作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緊密配合,但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可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增加學識,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2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對孩子來說,和他們最親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語他們都會耳聞目染,因此和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二:適當為孩子立下“規矩”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應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適當立一些規矩,讓孩子意識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三:情感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

  大家都知道,有獎勵才有動力,一些好的情感獎勵和物質獎勵對孩子來說,是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肯定,家長不妨把握好兩者的'關系,讓孩子意識到這些好的習慣是自己應該做的。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四:愛和嚴厲相結合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家長愛也要有個度,避免過度淪為溺愛,即該嚴厲的時候就該嚴厲,該愛的時候就愛。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五:多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

  由于現在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過段時間都會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建議家長在不上班的時候不妨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去玩玩,一起談談心,好了解下孩子的心思,多陪陪孩子。

  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希望家長能夠多關注孩子的細微,從細節做起。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3

  生活篇:

  1.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2.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3.經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笑著入睡!

  5.給孩子一個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

  6.如果有條件,每天晚飯過后和孩子到戶外散散步。

  7.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

  8.對小家伙開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勵孩子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11.給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時間和空間。

  12.教會孩子騎自行車,游泳,這都是進入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與孩子相互問候,讓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來。

  14.夫妻實在要吵架,請一定要記住:避開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著問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16.不給他留有太多的物質遺產,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快樂的人生。

  17.著重進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8.只要與創作塵埃有關,不要責備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亂。

  19.父母對自己的雙親要孝敬有加,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父母也是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20.父母之際間要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21.不要太關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2.不要太親近孩子。讓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養成性格孤僻的惡習。

  23.不要孩子要啥買啥。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得與義務” 的關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惡勞的許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會兒晴,一會兒陰。

  娛樂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一起聽他愛聽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鍛煉身體。

  3.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4.多讓孩子看一些少兒節目:動畫片、益智節目等,少看動作片、連續劇。

  5.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們適時地陪他們一起,并且對里面的內容作一些講解與討論。

  6.春天可以和孩子騎自行車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邊游泳,秋天則背著鐵鍋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許孩子收集各種廢棄物。

  8.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9.和孩子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要承認,家長有時也要放手讓孩子贏一兩盤,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4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有兩種思想,一種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也隨著這個時代的結束而宣布過時;另一種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但卻對人類有著恒久的價值,就像寶石,經過時光的雕磨,會更加光彩奪目。“有效的家校共育”無疑是屬于后者。

  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希望孩子有好的品德。于是,我們總是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希望他們能夠服從我們的安排;希望他們……但是他們好像并不喜歡這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他們不買我們的帳,我們的口干舌燥和辛勤付出,換來的卻是孩子們不理解的叛逆……我想,這是我們大多數家長的苦惱所在。

  聽了毛樾漫老師的講座,好像答案自在其中,感受頗多。課程中,毛樾漫老師告訴我們需要對孩子肯定的贊許和鼓勵,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教會孩子對與錯。靜心想來,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師長的信任、理解。現在的孩子個性很強,很多時候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獨立看法。我們一味地嘮叨,一味地指責,非但不能教育孩子,還會增加他們對我們的厭惡。

  換種方式不是更好嗎?他們思維靈敏,思想活躍,上進心強,自尊心強,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確引導,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融洽,就能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我們,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也同樣重要。全面地認識孩子,走近孩子,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是一種無私的愛,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失誤,只要不是原則問題,我們不必耿耿于懷。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太過精細,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一看到孩子有了什么問題,就"噌"地跳出來,或苦口婆心,或聲色俱厲。其實,做一個輕松的家長并不難,不妨適當"裝傻",給孩子一個自我修復的廣闊空間。

  在這個物欲橫流、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孩子視野開闊的社會里,再用祖輩們的教育方式去對待當今的孩子,的確不再奏效。當老師也好,做家長也罷,我們不去學習,不去成長,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進步呢?教育是每個家庭的日出,是一門很有學問的藝術,因此,我們必須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引導孩子們攀登人生高峰的引路人。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5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的確,禮貌習慣好,思想品質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就能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幼兒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逐漸定型;因此良好的習慣應從小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筆者認為:

  一、適當為孩子確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確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二至三歲時,家長就應該給他立下規矩,諸如玩完玩具必須放回原處,否則就沒收玩具。大一點兒的孩子給他制訂每天大致的作息時間,明確勞逸和做事的要求,讓他意識到每一種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秩序和準則,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肆意違背。孩子到了四五歲時,就要對學習時間也有所規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時學習的習慣。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家長應該加以引導,像明顯傷害他人自身及環境的行為應予以制止。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長要依據孩子的實際采用適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注意講求方法和實效。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可采取轉移目標,讓孩子選擇、給孩子一個臺階下等方法。做為家長要多運用正面激勵的方法,例如,要孩子養成物歸原主的習慣,首先家長要創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再如,當發現孩子亂放書時,可用游戲的口吻說:“書寶寶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兒?你會把它送回去嗎?”當孩子把書放回原處后,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鼓勵他以后重復這樣良好的行為。對于大的孩子,家長可以對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進行檢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務勞動等方面,有意識地提高要求,養成他在一定的時間內認真做好一件事的習慣,同時還可以給孩子一方屬于他的空間,放手讓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愛和嚴結合起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還需要家長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規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堅持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一個好的習慣。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單兒,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不少家長知道該怎樣要求,但做起來卻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說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退讓;說好了不再買昂貴的電動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鬧,家長就心軟,最終“敗下陣來”,以妥協告終。孩子嘗到了哭鬧的甜頭,就會以此為武器要挾家長,慢慢地就形成了無理取鬧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要學會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對孩子的執拗、哭鬧可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置之不理,孩子若發現哭鬧不再起作用時,自然會自己找個臺階下——玩別的了。

  四、統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調查表明,家長撫養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在“權威型”的家里,家長要為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孩子可以選擇的很少,而且必須遵守家規。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公平,會考慮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感受,有許多選擇,并且很注重相互間的合作。對于那些被家長“放任”的孩子,他們可以相信任何他們愿意相信的東西,他們做事也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自由放任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很難和別人合作并良好相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說容易,是因為習慣的培養可以進行隨機教育;說艱難,是因為養成一個好習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動作,發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習慣動作,本身就是個反反復復的過程。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6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陶行知先生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有效配合。為此,我們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積極探索培養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

  一、調查分析明目標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逐年增加,現已達80%。及時了解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家長對課題研究活動的態度,對工作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

  如,“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促進‘新市民’基本素質的形成”這一課題,調查顯示:本地孩子文明禮貌和清潔衛生方面習慣較好,“新市民”子女的自理能力較強,90%以上的家長認為行為習慣培養是重要的,認為幼兒在家有不良行為習慣表現的占97%。綜合分析后,將幼兒的行為習慣細化為文明禮貌、清潔衛生、生活自理、善思好學四個方面,每個主題月以一個方面習慣的培養為主。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特點再制訂相應的培養目標。

  又如,“探索家長工作新途徑,促進‘新市民’良好習慣養成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調查發現:有89%的幼兒在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存在問題;家長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50%,高中及中專學歷的占43%,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7%;15%的家長對孩子有具體方法輔導,85%的家長是隨幼兒的喜好發展。由此,確定相應的習慣培養目標,如:小班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中班的“自理、自控習慣培養”;大班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

  二、多措并舉抓落實

  1.爭取支持,家園協同教育

  發放“言傳身教,做好榜樣”的倡議書,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簽訂《家長文明公約》,讓家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舉辦“家長沙龍”,共同探討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新生家長沙龍”“老人的育兒經驗”等。將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定為家長開放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情況。每個班每學期都會邀請家長組織活動,從家長的角度展示在培養幼兒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好辦法。

  2.潛移默化,創設環境熏陶

  由中班、大班品學兼優的孩子擔任文明小衛士,每天身披紅綢帶,向來園的每一個孩子和家長問好;教師以熱情的微笑、真誠的問候,迎接孩子的到來。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幼兒。將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與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走廊、樓道和各種設施旁邊,讓孩子們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設計各具特色的`班級評比欄,及時展示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表現,如看誰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積極配合教師進行培養。在區域活動時,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區域的人數規定和操作要求,培養孩子良好的操作習慣。

  3.日常滲透,節日文化強化

  我們把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有機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晨間活動和餐后散步時,播放與行為習慣相關的兒歌、故事和歌曲。在集體活動中,把文明行為與良好習慣的培養與各個領域的教學有機結合,如在語言活動中,講述《漏嘴巴的公雞》《小豬變干凈了》等故事,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在各類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的態度和活動后主動整理的習慣。在開展游戲時,培養幼兒協商合作和文明交往的習慣。

  同時,利用節日文化,強化對孩子的教育。如,清明節組織幼兒和家長祭掃烈士墓,為沉睡著的革命烈士獻上自制的小白花,聽教師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敬老節來臨,有時邀請爺爺奶奶到幼兒園過節,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有時來到社區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精彩的節目,與他們一起聯歡。

  三、巧用激勵促養成 1.開展各類評選

  “我是好寶寶”每日評選活動,將表現突出或有進步的幼兒名單張貼在教室外醒目的地方。“每月之星”是在“我是好寶寶”的基礎上產生的,這項評比每個年齡班有不同的方式,如大班采用家長和幼兒共同推薦的方式,中班采用教師提名和幼兒投票的方式。每學期進行“好家長”的評選,按照“好家長評選方案”,由各班推薦、公示產生好家長。

  2.進行星級評價

  星級評價指標是根據四個主題月的培養目標形成的相應評價指標。指標分為在家和在園兩方面的表現,分別由教師和家長填寫,以星數來評定幼兒相關習慣的好壞。

  3.舉行各種競賽

  為了激勵孩子獨立自主,定期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高低來設置內容。如小班的“寶寶會穿衣”、中班的“整理床鋪”、大班的“繞毛線”。

  我們對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培養的研究已進入第三輪,即以“以文明禮儀教育促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為課題,愿每一位孩子在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伴隨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7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遠比教會孩子多認幾個字,會做一些數學題等重要得多。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總結我們對元元教育的一些經驗,我覺得教育孩子的關鍵幾點如下:

  1、建立民主家庭氛圍。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也應該是他們的第一個課堂。所以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孩子會有足夠的安全感,而且也樂于和父母溝通,對孩子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十分必要。我覺得培養孩子首先她要健康,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應該是健康向上的。每個家庭都會有或大或小的矛盾,父母處理這些問題時一定要理性,避免爭吵。孩子在旁邊看著,她就會知道有問題時我們應該討論,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辦事,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例如元元很喜歡畫畫,我們就幫她報了華山美校的幼兒繪畫班,但那個班老師要求很嚴格,完全不是她自己認為的那樣涂涂畫畫玩玩的。回家還要完成作業,這個過程對她來說是很痛苦的。所以爸爸就想退掉那個班,而我認為孩子不能見困難就逃。所以我們兩個就有了矛盾,但我們不是互相指責,而是坐下來仔細談,分析這件事的利害得失。從孩子教育的長遠大局出發,畫畫本來就是興趣愛好,如果愛好變成了負擔對孩子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容易讓她成為只會學習的書蟲。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們一致決定退掉了那個畫畫班。幫她報了一個邊玩邊學的畫畫班,這樣她很高興,雖然畫畫技術的成長肯定沒有那個專業的畫畫班快,但沒有挫傷她的愛好和樂趣,我們相信對她的成長應該是有益的。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的整個過程中,女兒也參與了整個過程的討論和決定。明確告訴她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她的心理成長會很多幫助。所以孩子的教育不是某項技能,而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要綜合衡量各方面的影響才是正確的方法。

  2、把她當作小“大人”。

  我們把孩子當作大人來看,雖然他們很小,有時還會胡攪蠻纏。但我相信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而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努力理解他們,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幼小的頭腦在想什么?為什么他們不按我們的想法做?只有這樣了你才能說服她,讓她改掉壞習慣。“平等談判、達成協議、認真執行、承擔后果”是我和元元解決爭議時常用的方法,例如元元晚上不喜歡早睡,總是拖著不睡覺,那我就告訴她,明天七點要起床去幼兒園的,如果你現在不睡明天早上會起不了床的,元元說:“我保證明天七點起床,不會賴床的。”于是我們拉鉤約定,我不強迫她早睡覺,但她保證早上準時起床。于是當天她晚睡了大概一個小時,第二天元元果然說到做到,言出必行,準時起床,沒有賴床。但晚上放學回來就說,今天不舒服,頭暈暈的。我就說這是你睡覺時間不夠造成的,你今天早點睡,看看明天怎么樣。結果她試著早睡了,第二天果然不暈了,她自己意識到了早睡的必要,這樣她晚睡的壞習慣就基本改過來了。我們沒有命令和要求,而是和她一起討論一起想辦法。這樣她就參與到教育自己的過程中來了。也樂于接受我的建議了。

  3、快樂的學習、適當的規矩。

  學習本來是很枯燥的事情,但孩子們有無限的熱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他們過剩的精力來學習,適當引導學習就會變成樂趣。孩子一般都是爭強好勝的,他們希望得到表揚和獨立。如果她看書時,剛開始她要我讀給他們聽,在這個過程中我就不斷告訴她,你可以學著認識一些字,這樣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你就可以自己看書了,好多精彩的故事就不用等別人讀給你聽了。她發現這個辦法不錯,于是就在看書、看電視、出門時都在問這個字怎么讀?那個字什么意思?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她就學會了好多漢字,現在已經基本能自己看書了。但還有不認識的字啊,我就告訴她,如果學會拼音就所有的字都認識了,于是開始學拼音,現在也學會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挑自己感興趣的事去做,而有些好習慣還是必須形成的。這時就需要一些規矩了,告訴她有些事是紅線是不能商量的,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例如明確告訴她胡攪蠻纏是絕對不允許的,不管是有理還是無理,如果采用了胡攪蠻纏的方法,那一定是錯的。對大班孩子良好習慣和性格的培養,需要民主與適當的”專制”相結合。

  以愛來施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對幼兒來說,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應給孩子充足的愛,讓孩子得到愛的滿足,體驗被愛的樂趣,只有心里充滿了愛,她才會去同情別人,關心別人,同時要以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隨時隨地的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學會施愛!以下是我在教育我家孩子時的一點方法與經驗:

  我覺得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充分取得她的信任。在我家,除了上班,我堅持做到自己帶孩子,這樣的話對她的脾性完全能掌握。正所謂因才施教嘛。自從我家楊楊上幼兒園以來。每天回家我都要主動問一下她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有時問到她反感的事就不問,先問她感興趣的事。從一開始的我在問,她在答,到現在有時我還沒問,她就主動對我說:“老師今天表楊我了;誰今天不乖,哭了;誰的尿尿在褲子上了”等等。我相信有付出會有所回報。

  其次鍛煉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做。就拿我家楊楊洗臉,刷牙來說吧,就在上幼兒園沒幾天,有一天晚上準備刷牙了,她突然對我說:“媽媽,妹妹自己刷,老師這樣教的。”她還有模有樣地“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等她刷完衣服上弄得都濕掉了。但我想人本來就是從不會到會,從失敗到成功的。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得到學習。現在,她還自己擦臉,洗完腳都是自己擦。(雖然孩子擦完了,大人還要再擦一遍)但是為了孩子,我也不厭其煩。自從上學以來,在幼兒園老師和阿姨的教育下,楊楊也變得懂事多了,這次在學校自理能力比賽中得到了“能干寶寶”稱號。

  在平時的的生活中,我都是刻意地在她家面前做一些事情。如上下班主動打招呼;在家時打掃衛生時,也要求她拿塊餐巾紙,要她把玩具,電子琴上灰塵擦一下;幫忙洗菜時,給她一點殘葉,讓她一邊玩,一邊學洗菜等等。雖然每件事不是做是盡善盡美,但我會一如既往堅持下去。

  要學會分享,懂得感恩。記得有一次,我們去喝喜酒,帶回家好多喜糖,回家路過隔壁阿婆家,她早就跑過去,拿出糖“阿婆,糖給你吃”阿婆開心的說“哦,妹妹乖來,謝謝啊”“不用謝”說完一蹦一跳地回到我身邊“媽媽,妹妹給阿婆吃糖了。”我會心地笑了“嗯,乖囡囡。”這時我才想起幾天前,阿婆給了她一個萍果,小家伙還記得呢,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有時候,看見小區的小朋友,還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吃,看見熟人也主動打招呼。別人的一句“乖囡囡”她比誰都笑的開心。

  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雖然只是平常生活中的瑣事,也已經體現了孩子的一顆愛心。孩子還小,要學習地方還很多,可塑性也很大。在怎樣教育好孩子上我覺得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但我相信,楊楊在第一幼兒園這個充滿愛的搖籃里,在幼兒園老師和阿姨的培育和關懷下,一定會成為“金子”,一定會開出愛的花朵。

  楊楊媽媽

  與孩子溝通,理解是基礎

  隨著寶寶的成長,他不再像原來小時候大人說什么就聽什么。隨著一天天長大,小家伙居然連脾氣也漸長。在日常生活中,寶寶有時遇上稍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表現出情緒激動、生氣。剛開始,我們還耐心地和他講道理、溝通,但顯然,效果甚微,他根本聽不進去。我們也曾經因此訓斥他,但這樣的結果是父母很生氣,寶寶也很生氣。

  于是,我靜下心來,將寶寶幾次發脾氣的事情記錄下來,自己分析到底問題出在哪里?最后,我總結出孩子與大人的這種抗衡是孩子成長的表現之一——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小的“應聲蟲”。這是可喜的。而大人如果在此時仍然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讓孩子被動的接受現實,當然會遭遇到“反抗”。我覺得家長此時應該先順應、肯定孩子的現狀,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理解他的,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議。

  記得有一天我讓他爸爸把自行車后輪上的兩個小輪子拆掉,讓他學騎兩輪自行車,寶寶一看小輪子拆掉了一個,非常憤怒、激動,一邊大哭大喊,一邊揮舞著手。他爸爸想告訴他拆小輪子的道理,可這時寶寶什么也聽不進去,只是不停地抽泣。于是我把寶寶拉到懷里,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擔心自行車再也不能騎了對嗎?他一個勁點頭,我接著說:媽媽知道了,但是媽媽可以保證你能騎上自行車,他將信將疑,情緒稍微安靜了一點,我再告訴他:因為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試一下騎兩輪車,如果覺得不好,我們可以再把小輪裝上去。現在就可以去嘗試一下,怎么樣?寶寶愉快地開始了嘗試,結果只花了十幾分鐘時間就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他自己也很高興。

  這樣的溝通方式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寶寶更信任我們、更樂意聽聽我們給他的意見。我們與孩子的溝通也更順暢、和諧。

  “三心二意”談語言

  伶牙俐齒”是否反映了孩子在智能及情商方面的優勢?從科學的角度,這個命題尚未形成定論。不過,“能說會道”多多少少能夠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起某種自信。在這個越來越注重人際溝通的時代,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顯著的影響。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得出“三心二意”的淺見,曬出來,博大家一笑。

  鏡頭一: “三心”---“雄心”、“細心”和“耐心”。

  “雄心”,意在提前塑造孩子在語言上的“成熟性”。有一種教育理念認為,無論是行為還是語言,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有與其年齡相適應的表現,過于早熟并不利于孩子成長。這種觀點當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具體到語言能力上,我們認為,適當超前的培養方式會使孩子的思維變得更具廣度、深度和活躍度。比如,我們所有的家庭成員在孩子掌握一定語言表達能力之后(大約2歲-3歲),就經常使用成人化的語言與他對話,而不僅僅以簡單的口語進行交流。我們在跟他講某個道理,告訴他某個現象的時候,甚至偶爾會運用一些成語或書面語,并進行釋義。也許一次兩次聽不懂,但久而久之,孩子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會與同齡孩子有所不同。

  “細心”,很容易理解,就是要留心觀察孩子在語言表達上的點滴變化。不要讓孩子的話輕易地從你耳邊滑過,相反,我們需要認真地傾聽。孩子說了一句很有“想法”的話(無論是邏輯的嚴密,還是措辭的優秀,或是表述的流暢),我們可以及時鼓勵他,明確告訴他這句話講得很好,很出色;同樣,如果某句話表達有明顯的語法問題,我們也可以及時糾正指出,以幫助他不斷完善自己的語言系統。

  “耐心”,也是語言能力培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孩子能說了,有時就會變得啰嗦,甚至,由于想要使用“不尋常”的字眼來完成表述,他在表達時會有些停頓和跳躍。我們需要耐心地聽他講完,不催促,不打斷,在他講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用眼神或表情來予以鼓勵。此外,能說的孩子往往也善于發問,一些刁鉆古怪的想法會成為他“騷擾”家長的問題。面對孩子的提問,無論多么荒誕不經,都要耐心地進行解答,而不宜敷衍了事。因為,家長在語言表達上的認真態度也會對孩子形成正面激勵和示范效應。

  鏡頭二: “二意”——“創意”和“詩意”。

  “創意”,鼓勵孩子創建屬于他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雖然上面提到,在孩子出現語法錯誤的時候有必要及時糾正,但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這個所謂的“錯誤”只是不合“常理”,卻可能體現了他的想象力,就不妨讓其自由發揮而無需加以限制。正如成人世界一樣,“創意”往往不全都經得起推敲,但正因為有了創意,事物才會發展。語言能力也是如此。“創意”還表現在運用其他載體,比如西方古典音樂,來輔助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當然,這只是我們的家庭試驗,也無法論證其有效性,所以就不展開了。

  “詩意”,不單單是指教孩子背唐詩宋詞。這里的“詩意”,旨在培養孩子的語言審美能力。當然,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背唐詩。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背唐詩沒什么好處,過幾年都忘了,工夫白費。對此我們不能茍同。中國的古體詩詞,四五歲的孩子當然沒法理解其涵義,但是,詩詞中的韻律感和文字組織結構卻可以極大增強孩子對語言文字的審美情趣以及敏銳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語感”。另外,像成語、一些相對較為復雜的書面語,其實都具有這方面的功能。請放心,孩子即使不懂,也會形成印象,這種“詩意”的印象很可能將作用于他今后的人生。

  啰啰嗦嗦了這些,希望不全是無用的絮叨。對孩子的教育,永遠不存在“最好”的方式。就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而言,我們也不能說做得有多好。我們也在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調整。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的職責,就是為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路徑。與大家共勉!

  日本家教特色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與方式。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特點:

  一、 重視禮儀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禮儀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母親、父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來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二、 重視對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他們認為孩子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能幫助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動手能力及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品質。在日本、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都比較強。

  三、 重視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時摔跤,父母不是主動扶他起來,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起來。大一點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勵他們自己去克服困難。在日本,小學生在冬天都穿短褲,有的孩子腿凍得都發紫了,家長仍鼓勵孩子堅持那樣做。

  四、 重視創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從小重視對孩子創新人格的培養,重視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參觀,鼓勵孩子到社區圖書館去看書,借閱圖書,玩各種創造性游戲,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日本父母很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孩子買來組裝玩具,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組裝各種各樣的模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

  給孩子一個勞動的崗位

  兒子的學習很自覺,學習習慣也好,成績在班級里名列前茅,耳邊聽到的幾乎都是贊美之詞,自我感覺教育很成功,真有點沾沾自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覺得不對勁,除了學習,兒子還有什么讓人驕傲的?沒有。自理能力差,做事速度慢,對勞動不尊重,聽不得批評,經不起挫折......我開始反思:我到底要培養的是一個讀書的機器,還是有著健全心理和人格的人?答案當然是后者。

  有一天,我忽然看到對面與他同班的同學竟然在燒飯,感覺非常驚訝,才9歲就在燒飯了。我趕忙叫兒子:“你看,人家夢夢跟你一樣大,都會燒飯了,你看你什么都不會做。”沒想到兒子脫口而出:“你又不讓我干,我怎么會做呢?”兒子隨口一句話在我的內心引起了震蕩:是啊,我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只知道讓他學習、看書、長知識,他又怎么會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呢?又怎么懂得勞動是不易的呢?又怎么讓他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呢?我不由汗顏: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并不是他的錯,而是我的錯啊!我們都知道:勞動可以使人具備美好的品質、情感;勞動可以培養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的精神;在勞動中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又可以鍛煉意志,養成吃苦耐勞的好品質;同時在做家務的過程里,可以培養一種責任感,珍惜家長對自己的付出,而這種對家庭的責任感最終會轉移到學習上,使孩子對學生產生一種責任感。而我在干什么?竟然什么都不讓孩子端手,這不是愛他,而是害他啊!

  從那一天起,我努力改變著自己,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我就讓他自己做,孩子不會做的就讓他學著做。剛開始,也許覺得有點新奇,所以兒子很樂意地接受了,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天他就覺得厭煩了,又變得懶惰起來。我變得急躁起來,脾氣變大了,喉嚨變響了,心情也變差了,結果搞得孩子的脾氣也更壞了。哎,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談何容易啊!雖說自己是教師,道理可以說出一套套,可碰到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就理不清頭緒了。后來我靜下心來分析了一下,覺得還應該是自己的責任,我是太急了一點,一口想吃成一個大胖子,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調整了心態后我改變了策略,想到了一個激勵的辦法。我跟孩子商量:“有些事你自己做,我給你一定的獎勵,好嗎?”聽到獎勵,孩子滿口答應,并提出了他想要的獎品。這時我告訴他:“這個獎品不是媽媽給你買,而是你自己掙錢買。”“自己掙錢買,怎么掙?”孩子很感興趣。于是我給他列了一張單子,寫明了要做的事以及付給他的報酬。計劃就這樣開始實施,一切都比較順利,幾個星期后孩子掙到了買獎品的錢,非常興奮。我也很興奮,因為幾個星期的鍛煉讓他學會了自己洗澡,自己整理課桌,也學會了沒人陪伴,自己入睡。之后雖然沒再付給他報酬,但學會的這幾件事也沒再讓我操心。

  忽然有一天,兒子問我:“媽媽,我幫你干家務活,你還能付我錢嗎?”我想這一次是兒子主動提出來做家務,我得利用好這個機會,如果他能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可以讓他懂得尊重父母,只有尊重父母的人,才可能尊重社會上的人,才可能懂得社會責任,長大以后,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

  但他提出付他報酬,這是為什么呢?我得了解清楚再做打算。結果他說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孩子做家務,家長付他錢,讓他想起了他也曾經自己掙錢買獎品的事,感覺很有意思,所以想再嘗試嘗試。“那你想怎么用這筆錢呢?”“我想買喜歡的書,好玩的玩具,還有學習用品,多的就存起來。”“那你懂得怎么選擇書嗎?”“我知道你又擔心我買沒有用的東西,我不會亂花的,買什么我肯定要告訴你,你幫我看好我的錢好了。”既然兒子都這樣說了,那就這樣做吧。于是我讓他自己列一個單子出來,經過我的審核后就開始實施。一會兒工夫兒子就列出了明細表交給我審核。我一看,不得了,洗一只碗竟然要5毛錢,掃一次地要3元錢,拖地是5元錢,連舉手之勞的搬飯菜都有報酬......我想這樣的勞動報酬太高了,會讓他從小產生掙錢很容易的想法,也體會不到賺錢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那不是好事變壞事了嗎?于是我告訴他:他的提議媽媽同意,但媽媽付給他的報酬是對他勤勞的獎勵,而不是因為幫助我勞動而得到的報酬,同時跟他協商:一些很簡單的工作和他自己的事是他應該做的,所以不計報酬,把洗碗改成1毛錢一只,掃地5毛,拖地1元等,而且加入了懲罰條例:打破一只碗罰款5毛,動作慢罰款1元,發一次脾氣罰款2元等,懲罰項目都是根據他平時表現出來的不良現象提出的,針對性很強。由于孩子正在興頭上,所以我提的條件他都答應了。剛開始,洗碗時搞得滿地都是水,我還要進行第二次處理,但我的贊賞和鼓勵讓他不斷地進步,現在他不但能洗干凈,而且能全部給我整理好,擦干凈。掃地、拖地等也做得像模像樣,時不時地還搶著洗自己的衣服。當然,為了減少罰款,他發脾氣的次數明顯少了,也學會了跟我商量,做事的速度快了許多,一切的變化讓我感覺很欣慰。為了不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毛病,他想動用自己的存款還是要跟我商量的。到目前為止,孩子沒有亂花錢,有需要的時候必定先征求我的意見,當然,一般情況下,我還是比較尊重他的意見的。

  其實用付錢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可能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我也很擔心孩子會太看重金錢。但我想: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工作的嘉獎,也有工作的報酬,讓孩子更早一點體會一下將來的人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只是在引導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慎重,也要隨時觀察孩子對金錢的態度,防止他的眼里只有錢,否則會很危險。如果引導得好,那通過勞動換零花錢的方式可以教會孩子自立,教會孩子尊重,教會孩子勤勞節儉,教會孩子勞動習慣,也可以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為將來獨立后步入社會積累更多的經驗。

  中學生家庭教育的幾點原則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對某個孩子有效的方法在另一個孩子身上也許并不起作用;對某個家庭適用的教育方法,對另一個家庭不一定適用。家長應經常地了解、分析自己的教育效果,從而調整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他們往往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情操、行為規范等影響極大。家長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為孩子的做人做事樹立榜樣,使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家長盡量減少喝酒、抽煙等一些應酬活動,多培養孩子參加一些室外活動和游戲等。

  二、目標鼓勵。表揚鼓勵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教育方法。家長對孩子的好思想、好行為、好成績及時肯定,可以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規范,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表揚一般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鼓勵為輔。在表揚孩子的同時,還要指明孩子好在哪里,或哪些地方比過去有了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批評要慎重,不能把孩子當作家長的“出氣筒”。對孩子的批評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批評孩子還要注重場合,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不要在睡覺或吃飯過程中批評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是應盡量多表揚,少批評,任何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都希望得到表揚和肯定,家長應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孩子的積極因素進行鼓勵。

  三、交流疏導。家長要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思想反映,觀察孩子學習中的精神狀態,及時疏導孩子的思想疙瘩。對因學習科目不感興趣產生厭煩情緒的,要多加引導,幫助增強興趣;對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泄氣的,要心平氣和的幫助分析原因;對因在校和同學老師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影響學習勁頭的要耐心開導。

  四、調節生活。精神飽滿是學習好的一個基本條件,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調節好孩子的生活,盡量在有限的條件下為孩子創造有益于學習的環境,要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科學安排學習,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證孩子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8

  首先,我們要研究的,習慣是什么呢?習慣是一種行為,是一種不知不覺不假思索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在走路的時候,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要加思索的話,恐怕連路也走不好了。又如我們下樓梯,也是一種不必加以思索的行為,假使要加以思索的話,就會妨礙下樓梯。

  所以說,習慣是一種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覺的行為。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說:行為就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對的。除了少數的例外,一切行為都是習慣。在一天里面,起床、穿衣、穿鞋、洗臉、漱口、吃飯拿碗筷,甚至上辦公室拿筆,都是一種習慣,這些事假使要加思索的話,也許都成問題了。

  其次,我們要談到的是習慣與人生的關系。一個人假使養成了一種良好習慣的話,他將得到很多的好處,一生受用不盡。假使習慣不好的話,那么,將使他一生蒙受害處。舉例來說:一個3歲的小孩子,偷人家的東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糾正,那無異于是一種間接的鼓勵,后來就會慢慢養成一種偷的習慣了。我曾經走過一個地方,那地方的人,很不客氣,總是開口罵人,閉口罵人,大人是這樣,小孩子也是這樣,好像不罵人就說不出話來一樣。這也就是因為那地方普遍的養成一種罵人的習慣了。但是也有些地方的人卻養成了一種好的習慣,他們經常使用對不起、請、謝謝這些詞語。譬如一個人碰了另一個人,連忙說聲對不起,那個人也許會說不用客氣或沒有關系,不致引起沖突。你看,講對不起這句話的習慣是多么好啊!30年前,我在美國的`時候,曾親眼看到有一個父親要他的女兒去拿一樣東西,他說:親愛的!請你給我把里面房子書架上的書拿來。不久,女兒就把她父親所要的書拿來了,父親說:謝謝你于是女兒感到很大的愉快,說,爸爸,別客氣!這里,你看請與謝謝兩個詞又是多么的好啊!所以習慣的好壞與人生有莫大關系的。

  再其次,我要談習慣的種類。習慣有多少種呢?我以為有生理上的習慣與心理上的習慣兩種(其實習慣是分不開的,他就只有一種。這里我們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勉強的把它分開來。)生理上的習慣如吐痰,中國人是最不講究這個習慣的,總是隨地亂吐,現在我們要開展一種吐痰入盂的運動,把這種運動推進到學校里去,使學生自小就有這種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是要自小養成的,大了再來養成這種習慣就困難了。從前我國有一個外交大臣到外國去出席一個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上他把痰吐在很講究的地毯上,外國人看了很不順眼,中國其他的代表看了也很不舒服,覺得丟臉,他自己也感到難為情。這便是他自小沒有養成一種生理上的好習慣。生理上的習慣是比較簡單的,至于心理上的習慣,那就比較復雜了。如在辦公守時的習慣,假如沒有這種守時的習慣,那么工作的效率一定會減低。再拿對待生活的態度來講,那就更復雜了!有些人養成了樂觀的態度,遇事都很積極,都有興頭去干,如前面有一個希望似的;有一種人養成了一種悲觀的態度,遇事消極,做事不起勁,還沒有做就好像會失敗。不過,生理上的習慣與心理上的習慣其實是分不開的,是有聯系的,只是從簡單到復雜而已。

  最后,我要談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養成良好的習慣呢?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中國有句古話慎之于始,就是這個意思。如嬰兒初生的時候,假使大人不放他在床上而抱在懷里睡的話,不消一個星期,就會養成要睡在懷里的習慣。又如小孩子的大便,假使沒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的話,將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要養成這種定時大便的習慣必定要天天使他這樣做,久而久之習慣便養成了。不過,在這種習慣沒有養成之前,不能夠有例外,即使大人在那時候有了別的事故,也不要忽略這種事情。還有一點尤其需要注意是教育的環境,我認為一個好的習慣養成,父母是負有很大責任的,像父母的言行、暗示,對于兒女的習慣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父母與小孩在一起的時間長久,一舉一動都很容易使小孩子模仿的,其他在小孩子周圍的人,也要影響到小孩子的習慣。所以,環境的教育對于習慣的養成,是有密切關系的。

  總之,習慣與人生有很重要的關系。我們必須培養小孩子有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生理上的習慣,而且是心理上的習慣。要養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習慣,不但要慎在其始,而且要慎之于終。有恒的繼續下去,不要間斷,同時必須注意到養成此種良好習慣的教育環境。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03-02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12-01

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10-27

培養良好習慣最佳時間09-05

[熱門]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15篇03-03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15篇(通用)03-04

指導自學存疑培養良好習慣04-28

如何培養孩子過硬的心理素質-禮儀知識03-06

怎么培養孩子的情商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