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聲》課文
《回聲》課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分析:
《回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看科學。本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解釋了回聲這一物理現象,捧讀本文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聲引來了另一只“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借。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低年級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確定為: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理解青蛙媽媽言行的語句,懂得水的波紋與聲音的波紋相似點,從而明白“回聲”原理。
難點:理解什么是“回聲”及“為什么會生產回聲”這一科學知識。
4.教學準備:字卡、。讓學生搜集回聲的.資料。
5.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回聲》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作為講讀課文,在教學中應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忌把它上成自然課。教學時應主要采用以讀為主,以詞句訓練為重點,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及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回聲及產生回聲的原因。在教學中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三、說學法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力求遵循“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原則,緊扣教材重點。
學習青蛙媽媽是怎么做的這一段時,先讓學生輕聲自瀆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這段話中表示動作的詞,用填空的方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使語言文字訓練與認識事物統一起來,然后引導學生看投影演示,明白河水是怎樣激起波紋,又是怎樣蕩回來的這一現象,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讀這段話,并想象句子的內容。這樣,把朗讀的訓練和字、詞、句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反復的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回聲》課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樂、奇怪、親切的語氣。
3、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初步感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回聲嗎?你在哪兒聽過?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小組按自然段讀、指名讀課文。
3、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班上匯報。
5、寫字指導。
(1) 學生觀察。
(2) 教師示范:“紋、影、倒、游”四個字。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
1、默讀思考: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畫出有關的句子。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在哪兒聽到的?媽媽是怎樣說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把你畫出的句子在小組里讀一讀。
3、課件演示回聲的成因。在讀讀媽媽說的話。
4、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范讀:理解回聲的成因。
三、實踐活動。
回家后做實驗或到郊外聽回聲。
《回聲》課文3
關于回聲的小知識
回聲是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如懸崖)時,它會彈回來,我們會再聽到這個聲音。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在戶外空曠的地方,回聲比較模糊,因為聲音的震動會向四處散開,能量會散失。而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如隧道),反射的聲音不會跑掉,所以回聲很大。
哪么什么是回聲定位呢?
蝙蝠會發出尖銳的叫聲,再用靈敏的耳朵收集周圍傳來的回聲。回聲會告訴蝙蝠附近物體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體是否在移動。這種技術稱為回聲定位法。它可以幫蝙蝠在黑暗中找到方向以及捕捉獵物(如飛行中的昆蟲)
蝙蝠尖銳的回聲我們是聽不到的,但蝙蝠發出的其他聲音有些是我們能聽得到的。
研究回聲最好的地方是一片石墻(如懸崖)的附近。如果你面對懸崖大聲叫,你的聲音會傳到懸崖再反射回來。如果聲音是從懸崖的`不同部分反射回來的,你就可以聽到好幾個回音,就好像有好幾個人在回答你。
回聲可以用來測魚群、潛水艇和沉到海底的船。有些船上裝有回聲測深器,這種儀器會把聲波送到海里。而回聲傳回船上所花的時間,可以用來算出船下任何物體的形狀和位置。它也可以用來畫出海床的深度和輪廓。這種技術稱為聲納,意思是聲音的航行和測距。聲納是很靈敏的,它可以分辨一條大魚和一群小魚。
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碰到大地反射面(如建筑物的慕壁等)在界面將發生反射,人們把能夠與原聲區分開的反射聲波叫做回聲。
人耳能辯別出回聲的條件是反射聲具有足夠大的聲強,并且與原聲的時差須大于0.1秒。當反射面的尺寸遠大于入射聲波長時,聽到的回聲最清楚。
《回聲》課文4
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啊!”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媽媽笑著說:“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啊。”小青蛙高興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里立刻響起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多好玩啊!”
《回聲》課文5
一、看拼音,寫詞語。
hé àn bō wén qiáo dòng dào yǐng yóu lái yóu qù zhōu wéi
( ) ( ) ( ) ( ) ( ) ( )
二、寫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并組成詞語。
三、比一比,組詞語。
紋( ) 到( ) 園( )
蚊( ) 倒( ) 圓( )
四、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1.小鳥的'叫聲真好聽
2.你看這樣畫對不對
3.火車就要開了 趕快上車吧
4.你會做什么事呢
五、照樣子寫一寫。
六、讀一讀,認一認,記一記。
呱呱叫 圓圈 波紋 碰到 返回
七、日積月累。
yòu ér xué zhī zhuàng ér xíng zhī
幼 而 學 之, 壯 而 行 之。——《孟子梁惠王下》
格言大意:從小學習某種專業知識,長大了運用它。這句話強調學用結合,學是前提,用是目的。少年時期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才能在青壯年時期有所作為。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回聲練習設計的全部內容,祝大家學習進步!
《回聲》課文6
【教學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一、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二、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三、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四、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回聲》課文7
本課的生字真是難寫。我的字不好,我唯一可以自豪的是我可能看得出怎么樣寫好。我在崔教師那里學習時,也是極認真的記了每一個字的寫法。甚至每一筆的寫法。我想信勤能補拙的。我自己的字不好,覺得有時很受限,所以我不想讓我的學生受我這樣的限制。
左中右結構的字,兩邊大,中間小。我在寫的時候。特意畫出了字型的框架。要學生在學寫的時候,注意是不是按照字型框寫的。
三PIE的寫法,每一筆頂腰起筆。前兩筆平,最后一筆豎。這個影字,我專門拿出時間來練,幾乎每個學生都指導到了。
岸的寫法。下面的半包圍結構,里的字要稍稍向外延。這樣字才能協調的。
紋。自然是PIE應該是先豎后PIE。
我的`學生在寫大口框和門字框時,有一個特別大的毛病就是豎折不直。或向里扣或向外延。弄得整字特別的難看。我就把門指給學生看,說,門框是不能歪的,不然怎么做門呢?但學生在寫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看來寫字說是一回事。,寫又是一回事。當然,我就是現成的例子嘛。
《回聲》課文8
(一)導入新課,學習二、三段
就在這兒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學生自由讀2、3自然段,思考以上問題。(小青蛙發現另一只青蛙學它說話。)
2、快速閱讀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學它說什么話?把它們說的話劃下來。
3、分角色朗讀青蛙的話。
4、評析:青蛙說的兩次話語氣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標點:問號、感嘆號等)
5、應該怎么讀?誰來讀?(第一次是高興的語氣,第二次是奇怪的語氣。)
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怎么想?(誰來學我?它在哪里)
所以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奇怪極了)
6、于是,它就去問媽媽,誰來讀,讀出奇怪的`語氣
7、媽媽是怎么回答的,我們也跟著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二)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1、思考: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請大家默讀第四段,用筆畫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2、演示解疑。
(1)實驗演示:(下面的實驗有條件的可以在課前帶領學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觀察水波的蕩漾。)
在投影儀上放一個圓形水盆,里面放適量淡紅色的水。打出畫面后,先讓學生觀察水面靜止的樣子。然后,教師把一顆小石子輕輕投入水中,再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最后,讓學生口述觀察到的情形。
(2)朗讀課文第四段,并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引用物品、所做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扔投,河岸盆壁。
(3)結合詞語比較,復習撿、扔、碰、圈等字,并相機進行字義的理解。
3、朗讀感悟第五段
(1)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
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問,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該稍慢。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2)?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它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要稍快。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4、學習第六段
(1)自由讀,思考:小青蛙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歡快)
(2)用高興的語氣讀這一段。
(3)通過朗讀與第二段的高興進行比較。
(三)分角色朗讀,總結全文
1、分青蛙媽媽、小青蛙、回聲朗讀全文。
2、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填空:回聲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來的自然現象。還有哪些地方也能產生回聲?
3、小結:同學們只要多看、多聽、多實踐,就一定會比青蛙聰明。
(四)指導書寫岸、園、圍
(五)彈性作業,拓展延伸
一星級:積累本課中的優美詞句。
二星級:回家后用臉盆做一個實驗,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三星級:同學間合作,自編自演課本劇。
(六)板書設計
回聲
碰 遇
水波 ) ) ) )河岸 聲波 ) ) )障礙物
蕩回來 返回來
《回聲》課文9
《回聲》的教案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⒈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⒊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教學準備
⒈課件。
⒉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⒈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
⒉揭題激趣: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師: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文中把小青蛙當作人來寫,這是童話的特點。小青蛙是不會說話的,但課文中講的知識卻是真實的。
二、初讀課文
⒈自讀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標出自然段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⒉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描繪小河上的一座石橋,交代回聲產生的環境。
第二自然段:講小青蛙跟媽媽來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的美景高興地叫起來,不只什么地方發出同樣的聲音。
第三自然段:講小青蛙發現回聲很奇怪就去問媽媽。
第四、五自然段: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紋來比聲波,給小青蛙講回聲的道理,使小青蛙懂得了什么是回聲。
第六自然段:講天真活潑的小青蛙在橋洞里歡快地叫著,它覺得回聲很好玩。
三、認讀生字
⒈出示生字:呱 哩 圈 紋 碰 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⒉識字鞏固
自己認記,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紋、反—返。
老師檢查,指名讀,帶讀。提醒“哩”讀第輕聲。
⒊組詞。
四、指導寫字
⒈觀察。
①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左窄右寬:洞、紋;左寬右窄:影。)
②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請大家仔細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⒉示范指導。
①范寫“紋、影、倒、游”四個字,讓學生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②講解要點:“紋”的絞絲旁是三筆寫成的,第三筆是提;“影”字右邊的三撇,起筆應該在一條垂線上;“倒、游”各部分應該寫得瘦長,三個部件緊湊一些。
⒊學生臨寫。
教師巡視,發現姿勢、書寫等問題及時糾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二、朗讀感悟(1—3自然段)
⒈請幾位小朋友讀他自己喜歡的段落給大家聽,你仔細聽,讀后請大家評一評。
⒉指導朗讀第一段。
指名讀。齊讀。讓學生在書本上指一指大月亮在哪?
⒊第二段朗讀。老師也很想讀,讓我來試試好嗎?再指名讀。
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
⒋朗讀第三段。請小組讀。
⒌齊讀課文1—3自然段。
⒍小青蛙在橋洞里說話會有回聲,小朋友你們在哪兒聽到過呢?
三、感悟四、五自然段
⒈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⑴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請大家默讀第四段,用筆畫出表示青蛙動作的詞語。
⑵演示釋疑:在投影儀上放一個圓形水盆,里面放適量的淡紅色的水。請你觀察水面靜止的樣子。然后,教師把一顆小石子輕輕投入水中。 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最后,學生口述觀察到的情形。
⒉朗讀課文第四段,北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所用物品、所做動做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扔——投、河岸——盆壁。
⒊朗讀感悟第五段
⑴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
⑵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問,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該稍慢。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⑶小青蛙聽媽媽的話恍然大悟,他非常高興,要讀出歡樂的語氣,節奏要稍快。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練讀 —指名讀—齊讀。
四、精讀啟思
⒈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啟發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顆石子,(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 ),又一圈圈地( )回來。
⒊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⒋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
(1)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要(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 )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
(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五、拓展延伸
⒈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⒉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⒊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附錄:資料袋
⒈回聲
是山谷中或者大廳內常有的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再度被聽到的聲音。
⒉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若不到0.1s,回聲將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因此利用人耳聽的這種特點可以實現回聲測距。在計算障礙物的距離時,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體)發出的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等于回聲返回到人耳的時間,利用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除以2得到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再利用專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體到障礙物的距離。一般可以通過回聲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潛水艇的遠近、前方山崖的距離等。
⒊聲波
是指能引起聽覺的振動波,一般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液體或固體中傳播,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有反射和折射現象。聲波也叫音波。“聲音的波紋”是聲波的淺顯說法。
【《回聲》課文】相關文章:
回聲的作文08-18
靜聽回聲作文07-21
回聲的作文(必備)02-28
【優選】靜聽回聲作文12-15
靜聽回聲作文【精】09-16
【必備】靜聽回聲作文08-30
靜聽回聲作文【精品】08-22
(優選)靜聽回聲作文09-22
靜聽回聲作文(4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