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藍色的樹葉反思
藍色的樹葉反思1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我又說:這節課學得開心嗎?開心,他們這樣回答我。聽到這樣的話,我也覺得開心。只是笑過后留給了我更多的思索。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語文課在我們小學課堂中該起怎樣的一種作用呢?又該如何是教學呢?語文顧名思義:語言與文學的統一,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交流的。在和諧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我想有學習《藍色的樹葉》,學生已經能感受到文字的含義了而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是教師帶著學生對課文的詞句進行分析理解,這個與傳統的語言教學相符嗎?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課。教學的研究永無止境,然而完全背棄傳統的文學詩詞教學是否不妥。我還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語文教學路上走得更堅實!
藍色的樹葉反思2
《藍色的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我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讀,然后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重點讀讀第一二自然,重點讀讀有關的幾個關鍵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這一關鍵性詞語,學生一定會領悟到,林園園是不會再需要綠鉛筆的,她說這句話只是為了給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這一可貴的教學資源,成為這堂課的一個亮點。
藍色的樹葉反思3
看著課題,想著講過的課,像散步在秋風過后的落葉小路上,回頭看著自己走過的路,感慨萬千:
講課以前,我把本課看的很重,不止因為它是篇經典課文,也是我小學記得最清楚的課文之一,但我卻沒講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幾處是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一:總是在說服自己已經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課件的制作來說吧,明明改了三次,以為萬事大吉了,在電腦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這么不小心的自以為是,導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現了混亂,講課開始進入極其緊張、被動的狀態。心情的傳染像多米諾的骨牌一點一滴的傳染開來,當我看到班里一個挺愛操心的孩子也在著急時,馬上意識到自己要失態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學在分段閱讀時出現環節錯誤,后面的板書竟緊張的忘了書寫。也許學生會一生都記得這節緊張的公開課吧,好好檢討自己了。
第二:不切實際的要求,讓孩子們陷入困境。
當我問到:你從故事里學到了什么道理時,有的孩子說的其實已經不錯了,但性情使然,我認為他們還可以說的更好的。于是,不斷的問,不斷的鼓勵著,好像越鼓勵他們,我心里越沒了底兒,直到全班的小精靈們都沉默以對,這才認識到自己好像過了。拔苗助長的遺憾仍舊彌漫我心頭。
第三:在不可能離奇的地方說出離奇的話。
知道東方夜談的無影,明白癡人說夢的荒謬。但就在關鍵的總結
全文時,竟說了一句連自己都奇怪的話:“大家應該向誰學習?”本課的林園園和李麗都不建議去模仿,一個小氣帶點自私,另一個上課不帶綠鉛筆,這種問題連成人都無法回答。他們是二年級的孩子啊,難為他們了,離奇老師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問題,也許孩子們都會在若干年后回憶起:印象深刻的語文課!我要悔過了。
第四:干枯的評價語言,讓我這個語文老師汗顏。
聽了許多公開課,網上的名師也聽了許多。水平高的老師出口總不重句,包括評價的語言。那是因為孩子們都像一片片美麗的樹葉吧,他們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老師就是拿顯微鏡找出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后讓這美麗舒展到極限。名師們把“評價的美”分成無數不同的.份,分給了身邊的小天使,讓他們的羽翼上描繪上了無盡的自信。而我在評價學生時,都是“好”,哎,世上的美麗不是一個好字了得的。
說了這節課的許多不足,當然也要說說比較順利的地方:
課文的填空導入,是這節課的點睛之處,不僅順利的導入了新課的學習,還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對后面教學環節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里,我會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師行列進發。希望以后的課堂教學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會。
藍色的樹葉反思4
這篇課文位于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讓同學們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我在教學時著重體現如下思想:1.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
藍色的樹葉反思5
《藍樹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林園園借,但沒接她的綠鉛筆。李麗用藍鉛筆畫了樹葉。林園園看見了畫藍樹葉,臉紅了。
學習課文之前,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揭示課題《藍樹葉》,隨后問:看到這個課題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學生紛紛提出: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這是哪兒來的藍樹葉?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找答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讓學生自由回答上面的問題。
再感悟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鉛筆?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讀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麗為什么沒有接凌圓圓的鉛筆。這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找出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從她們對話中林園園的語氣,神態中去領會感悟出林園園不愿意借給李麗綠鉛筆。抓住重點詞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不要.....不要..... 皺著眉頭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林園園是在為舍不得借鉛筆給李麗找借口。
學習第五自然段,指名讀回答: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林園園覺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錯了。你能知道她這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了,她就不會畫出這么難看的藍樹葉了”!拔疫@樣做不對,以后要改正”。
現在你想對林園園說什么?甲:林園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去幫助。乙:林園園你不能太小氣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 丙:林園園你知道嗎?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有愛心,別人有困難,我們要熱心幫助)
說說你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和像林園園一樣的事例。學生也說了班上很多同學的例子。
想想:林園園以后會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感情朗讀課文,學會了生字詞,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道理,還與自己進行了對比,知道了對錯,提高了認識。
藍色的樹葉反思6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著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著斗爭,斗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說,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借口推托,林園園的行為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并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7
時至今日,我上《藍色的樹葉》一文的結束語猶響耳邊:當別人有了困難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送一片愛的綠葉,讓這片愛的綠葉溫暖你的心,溫暖我的心,溫暖我們大家的心。
看似關愛無限的結束語,卻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教學中,我關愛學生了嗎?我送給他們愛的綠葉了嗎?
在幾百人的注視下,我自信地走上了講臺。但我看到的',是一張張倦怠的臉,一雙雙欲睡的眼。學生已上了一節課,在那么多教師的注視下,學習肯定沒有平時那么輕松隨意。面對這一不利的狀況,我首先想到應該讓學生消除疲勞,激發學習的活力,喚醒學習的欲望。我讓學生唱歌,但沒多少效果。我又和學生做聽話游戲,但用時太短,沒達到預想的目的。因為心中想著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我很快就進入了教學流程,全然不顧學生身心俱累的現實。顯然,課前組織教學是失敗的,對于學生的關懷只是蜻蜓點水,沒有多大的實效性。
如果我當時對學生的關心多于對教學內容的關心,如果我能想學生所想,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我想,我是否還會急于開課呢?要是平時,我肯定會讓學生小憩片刻,或者想方設法讓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面對幾百人的公開課,我為何就不能對學生的關愛多一點?
這讓我想起了一代大師第斯多惠,他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個“激勵、喚醒、鼓舞”,飽含了多少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
林園園到底畫不畫小草呢?從課文內容來看,林園園是不需要畫小草的。有第一自然段的句子為證:美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畫風景,要畫上樹、房子和小山。教學“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時,我為了讓學生感悟林園園不愿幫助同學,說這句話只是在找借口。我問學生,林園園是整幅畫沒畫完呢還是樹葉沒畫完。個別學生說樹葉沒畫完,沒動腦筋的同學也附和樹葉沒畫完,我讓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學生讀了幾次,終于知道樹葉畫完了。我又追問,林園園的樹葉已經畫完了,她還需要綠鉛筆嗎?學生回答:需要。我心中的驚訝不諦于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我趕忙追問:為什么?生答:她還要畫小草。林園園到底畫不畫小草呢?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又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匆匆忙忙讀了一下,仍舊回答:要。看到疲憊的學生,我沒讓學生再讀就草草收場。于是我說:等一會我們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可事實是,因為時間倉促,加之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問題覆蓋了舊問題,這個學生心中的疑點也就擱淺了。教學到最后,我早已把這個問題忘得一干二凈,根本沒有再顧及這個問題。
課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我能拋開預設的教學思路,心中不忘學生,順學而導,視學情而定,讓學生帶著問題重點讀讀第一二自然,重點讀讀有關的幾個關鍵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這一關鍵性詞語,學生一定會領悟到,林園園是不會再需要綠鉛筆的,她說這句話只是為了給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那么這一可貴的教學資源,應該成為這堂課的一個亮點,可惜一念之間,我竟與這一課堂亮點失之交臂。
課后我一直在想:我們在教育學生關愛他人的同時,為什么就不能于細微之處關愛學生呢?但愿我們的課堂,能讓愛的綠葉輕舞飛揚。
藍色的樹葉反思8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學習效果不大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
課后,我對自己在備課中所欠缺的環節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了,學習效果明顯的有所改觀。是的,學生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一個“激勵、喚醒、鼓舞”,飽含了多少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
藍色的樹葉反思9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后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扎實,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準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么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系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于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靶÷暤恼f”“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后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范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于發現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么去讀,通過反復讀,學生發現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更加樂于學習。
。、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準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著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反思10
本周四,市教研室黃老師一行來我們學校進行“有效教學”的教學檢查。
我執教的是《藍色的樹葉》。之前在設計教案前,我想著這是一篇按事前發展的順序的課文,所以我想為孩子們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做一個鋪墊,就打算嚴格根據課文的文路來上課。
課伊始,我先帶孩子們鞏固生字詞,先開火車認讀生字,孩子們認讀的規律為:術術美術的術,然后齊讀生字卡片,認讀的規律為:術sh u shu。然后集體出示生字詞。
接著,回顧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孩子們明白第一段寫得是李麗借綠鉛筆的原因。
然后借助課文的第一幅插圖,讓孩子們觀察插圖,說說哪一個女孩子是李麗,哪一個孩子是李園園,鼓勵孩子認真觀察插圖并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然后問孩子們,課文哪一自然段是寫這幅插圖的,孩子們一擊即中,都說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讓孩子們繼續看課文,除了第二自然段還有哪些段落也是寫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呢?之后,歸納出課文的2-4自然段都是寫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事。
學習第二自然段,讓孩子認真讀,然后用“====”劃出李麗的話,用“~~~~”劃出李園園的話,其實之前預設的是用“-----”劃李麗的話的,可是在上課的時候,不知怎么的脫口就是用雙橫線,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課堂上發現劃雙橫線其實讓孩子們挺麻煩的,聽課的林老師在后來的評課中也指出了。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學得輕松時教師的責任,我卻給了孩子們不必要的麻煩。學習李麗的話,體會李麗的“禮貌”,再學習林園園的話,抓住“吞吞吐吐”,體會林園園的“舍不得”。
然后遷移學習課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課文的第二幅插圖,觀察李麗的“用心”和林園園的“臉紅”為學習第五自然段鋪墊。也讓孩子們明白這就是事情發展的“結果”。
課文的語言訓練點是“-----------嗎?”“---------吧。”所以我抓住“臉紅”讓孩子們領會林園園的“知錯就改”,預設“過了一個星期,李麗正要給花涂顏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紅鉛筆不見了,她再次向林園園借,她會怎么說?”孩子們紛紛舉手,一個孩子說:“你把紅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可惜時間已經很短,說話的訓練面不廣。不過我的預設就是將這個說話訓練點放在第三課時,所以當時心里并無遺憾。
后來,徐老師跟我交換意見的時候,我覺得她的見解確實讓我深思。確實,課文的內容,就是李麗想借,而林園園不借。孩子們不難理解!伴喿x課該教什么?”徐老師建議結合課文的語言訓練點,教給孩子們借東西如何用標準的言語來表達。
后來,我思量著。在鞏固生字詞和回顧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該讓孩子們直接劃找李麗是怎么借的呢?劃出“你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之后學習的點就是說話練說,讓孩子們充分的練說,準確地練說。
藍色的樹葉反思11
一、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節課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我沒有給學生設下框框,也沒有給學生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由發揮,相互補充,老師只是站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上學生爭取參與各種讀說的訓練,主動性、積極性很高!白x、思、議、說”的時間占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二、加強朗讀教學,“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為本,不斷鼓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并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
藍色的樹葉反思12
本課的教學我注意做好如下幾方面:
字詞教學: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在讀句子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在猜謎語中識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體會想象詞語的意思。
朗讀課文:我把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加深感悟課文語言。
語言積累:我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通過對三次對話的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反思13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后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扎實,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準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么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系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于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的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后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范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5,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于發現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么去讀,通過反復讀,學生發現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更加樂于學習。
6,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準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著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反思14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由“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為什么不由得臉紅了?”為突破口,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為了防止孩子們一味的批判林園園,我將文中的泡泡語“我想對林園園說……”換成了“如果你是林園園,看到李麗沒帶綠鉛筆,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本課的教學,我感覺識字教學比較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如:小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的比較扎實,書寫美觀、格式正確。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1、在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時,引導還要細致一點。在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聲的說”“吞吞吐吐”等詞,是訓練低年級學生通過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機會,可以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后再讀。通過教師范讀或讀得好的學生的朗讀,很容易就能讀得準確。
2、在設計“讀讀說說”這一環節有些脫節,如課后練習的“讀讀說說”我若是放到學生在理解了人物對話后直接引出“讀讀說說”效果會更好一些,也順理成章的進行了語言提升這一訓練。
3、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處理人物對話時,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4、在讀人物對話時,教師雖然注重了提示語的指導,但學生讀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師應進行必要的范讀,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技巧。
藍色的樹葉反思15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
教學時,抓題眼。本篇課文我抓住課題中的"藍色"這一詞語入手,先出示一些美麗的樹葉,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板書課題,抓住時機你見過藍色的樹葉嗎?大屏幕出示一個藍色的樹葉,此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林園園的言行,明顯不對。在學習課文中,我緊緊注重了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深入理解說話的內容,明白每一次對話中林園園的不愿意。教學時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你們有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不同的理由。隨機我就說:"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的?"此刻課堂很活躍。接下來我就進行隨文練筆,把生活中的事動筆寫下來。這樣把課堂上的收獲也充分運用其中。本節課效果很好。
【藍色的樹葉反思】相關文章:
藍色的作文09-24
藍色深邃作文04-28
回憶是藍色作文07-12
藍色天際作文12-16
藍色憂郁作文12-10
藍色多瑙河作文01-23
藍色精靈作文12-12
《藍色的海豚島》12-12
心中的藍色作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