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2-27 08:07:39 好文 我要投稿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古詩簡介

  《清平樂·禁庭春晝》是李白的詞,所描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某次夜生活,作者通過楊貴妃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并以第一人稱寫作的。

  翻譯

  深宮里春日的白天,只見到黃瑩鳥長出了新的羽毛。在花下挖空心思玩“斗百草”,輸贏的賭注需要成斗的金銀珠寶。到了晚上,整理下并不完整的`妝容,在御前很隨意的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誰知道女兒家美妙的身段,不久就把君王逗的開心起來。

  注釋

  1披:長疊;新長出。

  2新繡:新的衣服。這里指“新的羽毛”。

  3斗百草:斗百草又稱鬭百草。一種中國民間游戲。競采花草,比賽多寡優劣,常于端午行之。

  4巧求:挖空心思去找。

  5只:語助詞,用于句尾或句首。

  6珠璣:珠寶。

  7殘妝:殘缺的裝飾;殘余的打扮

  8閑舞霓裳:霓裳羽衣舞。

  9腰肢:比喻女人。

  10窈窕:妖冶的樣子。

  11折旋:不久便折服。

  12笑得:歡笑了;逗樂了;調戲了。

  賞析

  這里詞剛剛萌芽,實際上,唐朝李白寫的詞,基本上都是上闕同音,下闕同音,如:《清平樂·禁闈秋夜》和《清平樂·畫堂晨起》等,大家不要以為說李白寫詞不押韻,上下闕不同音。

  試想:“百草巧求花下斗,祗賭珠璣滿斗”,若非皇后、貴妃,誰能下得了如此賭注?“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既然是“殘妝”、“閑舞”,則此事不可能發生在玄宗與一般妃嬪或歌舞藝人之間,也不可能發生在某個正式場合,而只能是“金屋妝成嬌侍夜”的楊妃與玄宗的居室即興之事.這種宮闈秘事,外人怎能得知?詞中女主角恃寵放嬌之態可掬,當時宮中除太真外,再無第二人能如此.作者完全是通過楊妃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并以第一人稱寫作的。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2

  清平樂·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嘆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淪落,對自己一贏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

  上片憶舊。

  第一層“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開頭兩句回憶早年與趙明誠共賞梅花的贏活情景:踏雪尋梅折梅插鬢多么快樂!多么幸福!這“醉”字,不僅是酒醉,更表明女詞人為梅花、為愛情、為贏活所陶醉。她早年寫下的詠梅詞《漁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可作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腳。

  第二層“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寫喪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時善于將無形的內心感情通過有形的外部動作表現出來,如“倚樓無語理瑤琴”(《浣溪沙》),“更挼殘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闌猶剪燭花弄”(《蝶戀花》)。花還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傷心落淚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倆相得,贏活美滿幸福。但是,時常發贏的短暫離別使她識盡離愁別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時間里,李趙兩家相繼罹禍,緊接著就開始了長期的.“屏居鄉里”的贏活。贏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當年那種賞梅的雅興大減。這兩句寫的就是詞人婚后的這段贏活,表現的是一種百無聊賴、憂傷怨恨的情緒。本詞中“挼盡”二句,說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淚把衣襟都濕透了。插梅與挼梅,醉賞梅花與淚灑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贏活階段與不同的心情。

  下片傷今。

  第一層“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贏華。”“贏華”意為贏長白發。詞人漂泊天涯,遠離故土,年華飛逝,兩鬢斑白,與上片第二句所描寫的梅花簪發的女性形象遙相對照。

  第二層“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又扣住賞梅,以擔憂的口吻說出:“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看取意為看著。晚來風急,恐怕落梅已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花相映。中年迭經喪亂,心與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飄零。詞人南渡后,特別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顛沛流離,淪落漂零。贏活的折磨使詞人很快變得憔悴蒼老,頭發稀疏,兩鬢花白。詞人說:如今雖然賞梅季節又到,可是哪里還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來晚上要刮大風,將難以晴夜賞梅了。而且一夜風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敗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可能還寄托著詞人對國事的憂懷。古人常用比興,以自然現象的風雨、風云,比政治形勢。這里的“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國勢”。稍后于清照的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與此寓意相似,都寄寓著為國勢衰頹而擔憂的情緒。清照所說“風勢”,似乎是暗喻當時極不利的民族斗爭形勢;“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難看梅花”,則是指國家的遭難,而且頗有經受不住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她根本沒有賞梅的閑情逸致。身世之苦、國家之難糅合在一起,使詞的思想境界為之升華。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不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贏活階段,三種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詞人贏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不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雙關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镕金》一首雖有所不及,亦足動人。

  這一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花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際與情思,構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后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發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注釋

  ?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猶天涯海角。本指僻遠之地,這里當指臨安。

  蕭蕭兩鬢贏華:形容鬢發華白稀疏的樣子。

  看取:是觀察的意思。觀察自然界的“風勢”。故應:還應。

  創作背景

  關于這首詞,大多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傳本《梅苑》收錄署名李清照五首詠梅詞。其中《滿庭芳》《玉樓春》《漁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無可懷疑。這首《清平樂》便是寫于李清照晚年的,是詞人對自己一贏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性的追憶之作。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3

  清平樂·紅箋小字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賞析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詞的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訴衷腸,而無處可寄;下片敘倚樓遠望,只見青山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致,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膩。詞中運用了一些傳統文化意象和相關典故,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里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信寫成后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于《漢書·蘇武傳》,后者見于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云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斜陽”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遠處的山峰又遮蔽著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遠山恰對簾鉤”句,從象征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折。

  結尾兩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余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閑雅從容,充分體現了詞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云端,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斜陽里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眺望遠方。遠方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從前的那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注釋

  清平樂: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紅箋(jiān):印有紅線格的絹紙。多指情書。

  平生意:平生相慕相愛之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在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

  惆悵:失意,傷感。

  人面不知何處:化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4

  清平樂·留人不住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譯文: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纜隨著蘭舟遠去。一只船槳劃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時過盡黃鶯啼叫處。渡口上楊柳青青,枝枝葉葉是離情。此地別后書信不要再寄,畫樓歡情已化作殘云斷雨,一場春夢,了封鎖痕跡,都是虛幻無憑。

  注釋:

  留人不住二句: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只。

  渡頭楊柳二句:劉禹錫《楊柳詞》:“長安陌上無窮柳,唯有垂楊管別離。”此處化用其意。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回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后世泛稱情書為錦書。云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賞析:

  本詞寫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寫鏡頭,刻畫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了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后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癡情。寫一位妓女與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詞用白描手法寫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結尾處決絕之語,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舍之意。此后錦書體寄,畫樓云雨無憑。“此后”二句抒發怨愛交集的負氣之言:“錦書休寄”拒其信,“云雨無憑”“斷其情,講提似乎很決絕,其實從前面的“留人”、“鶯啼”、“離情”已處處點染出她的眷戀難舍,而講此話是故作負氣的一種解脫的反語暗示:“休寄”,“無憑”的潛臺詞正是別忘畫樓歡愛。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癡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詞人對女性怨愛交集的盾心理揣摩得極為細膩。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5

  櫻桃花底。相見頹云髻。的的銀釭限意。消得和衣濃睡。

  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后思量。料得天涯異日,應思今夜凄涼。

  翻譯

  那時在櫻桃花下相見,她低垂著頭,如云般的發髻也傾側了。在閃爍的銀燈下,懷著無限的情意,如今卻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離時我們在西窗下匆匆歡聚的時光。如今都成了別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見,今晚想到這里內心更感凄涼。

  注釋

  頹云髻:如云的發髻低垂下來。頹,下垂。

  的的:鮮明顯著貌。

  銀釭:銀白色燈盞。

  消得:謂怎禁得起。

  和衣濃睡:不脫衣而沉睡。

  草草:匆忙倉促或草率。

  思量:想念,相思。

  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約之意。

  應思:也有稿作“轉思”二字,更思之意。

  創作背景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王國維離家去蘇州任教,與自己的妻子莫氏離多聚少,抱著對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國維填寫了此詞。

  賞析

  這首詞雖然很短,但卻貫串了好幾個不同的時空。“櫻桃花底,相見頹云髻”在時間順序上是最早的過去,是回憶與那個女子相見時的.情景。“櫻桃花底”是以環境的美麗襯托人物;“頹云髻”是形容那個女子因羞澀靦腆而低下頭來的樣子。人與花互相襯托,那女子的美麗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銀釭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是離別后的現在。“的的”,形容燈光在昏暗的房間里明亮顯眼的樣子。“無限意”既是燈對人的情意,也是我對那個女子的情意,因為我也在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無異于燈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帶起一個問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濃睡”是說自己孤獨無聊。

  “當時草草西窗”,是對過去和那女子相處的回憶。西窗之下與相知之人剪燈共語,何等安靜,何等溫馨,何等從容,而王國維卻冠以“草草”的狀語。“草草”是匆忙倉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這里就含有一種悔恨之意:當時苦知有現在的離別,就一定會加倍珍惜那短暫的相聚,可惜當時自己卻把這種相聚視為很平常的事情,隨隨便便就把那段時間打發過去了。

  “料得天涯異日,應思今夜凄涼”是遙想今后。既然說“天涯異日”,可見現在雖已和那人離別,但還沒有身在天涯。這兩句說明,不但今日與那個女子相聚無望,而且今后更是無望,因為今后自己還要漂泊到比現在更遠的天涯海角,與情意卻只能越來越深,所以到那時候,今夜這種孤燈下的相思也將成為難忘的場景,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里。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6

  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古詩簡介

  《清平樂·池上納涼》是清代詞人項鴻祚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的是夏日的夜晚,詞人在庭院荷塘邊乘涼消暑的閑適場景。上片寫夜的寧靜清幽。下片刻畫乘涼時的心情。夏末納涼,臨水扶醉,聽荷塘一陣雨過,想到過了今夜,這聲音即將變做秋聲。自是詞人體物感時情懷,然于閑適中亦微含愁意。詞人善于以傳神之筆,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如畫的境界。語言風格清新自然、爽朗工致。

  翻譯/譯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靜涼爽氣息,庭院中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納涼消夏。門簾高卷清風搖動著室內的蠟燭,竹影婆娑映照墻上就像一幅美麗的寫竹圖畫。

  醉后躺臥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輕羅紈扇微微煽動涼氣徐發。荷塘里驟雨一下子就過去了,明天一定會是秋風蕭殺。

  注釋

  ①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②清話:清新美好的意思。

  ③銷夏:消除暑氣,即納涼。銷一作“消”。

  ④蠟炬:蠟燭。

  ⑤桃笙:竹簟。據陳鼎《竹譜》載,四川閬中產桃笙竹,節高皮軟,制成竹席,暑月寢之無汗,故人呼竹簟為桃笙。

  ⑥熟羅:絲織物輕軟而有疏孔的叫羅。織羅的絲或練或不練,故有熟羅、生羅之別。

  ⑦一霎:一會兒。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于清宣宗道光初年(1821年)。項鴻祚自幼天資聰援,善于著文。他填詞很講究音律,雖內容大都是傷春悲秋之作,然卻以古艷哀怨的詞風著稱于世,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這首詞作是詞人借描寫夏夜在庭院納涼的情景,抒發出幾分對人生的哀怨。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二句,勾畫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描寫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無聲,只有詞人在池畔乘涼。“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是寫在庭院乘涼的詞人所看到的室內的情景。根據下片詞首句“醉來”二字判斷,詞人此時是在以酒銷夏,邊飲酒邊觀賞院中的景色,夜風吹來,室內的蠟燭光炬被風吹得搖晃不定,門簾也隨風搖動;室外,月光將竹林映照在墻壁上,竹影依風搖曳,發出輕微的聲響。在這里,詞人是以動寫靜,那被風吹動的燭光,飄乎不定的門簾和那半墻如畫的竹影,更顯出夏夜的寧靜,雖不一字月,卻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優美的夏夜圖便可在眼前浮現。

  詞的下片著意描寫詞人乘涼時的心情。“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二句,是寫人的動作。詞人醉酒后扶墻走到床邊,躺在竹席上,手執熟羅扇,輕輕的扇風雖使人略感清涼,但卻難解詞人的醉意,在朦朧的醉意中,詞人由涼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眼前池塘正是蓮葉碧青,荷花爭奇之時,然而瞬間雨過,一夜間便花凋葉殘,明朝醒來,庭院里便是一片秋聲。最后兩句著似寫景,實則是借寫醉意中的幻覺,寄托詞人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全詞勾勒出一幅常見的池邊消夏圖,傳遞了一種閑適、安逸、祥和的氣息。水天清話,夜深入靜,是小令的基調,但不時有風中燭曳、墻上竹動、席上人晃、手中扇搖、水中波興,來打破這種靜謐。以動襯靜,對比分明。項鴻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觸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憂情苦緒。這首詞就是詞人以傳神的筆墨,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的如畫的境界。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7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

  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呼呼作響,仿佛自說自話。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

  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注釋

  庵:圓形草屋。

  華:花白。

  歸來,指43歲免官歸里。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闋《清平樂》,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夜出覓食的饑鼠繞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趣地將風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平生為了國事奔馳于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后則已頭發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了。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后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如今蒼顏白發,壯志難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還會夢到往日的萬里江山。

  這首詞用文字構筑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難得的風情畫。通過這幅畫面,表現作者的凄苦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心情。

  從詞的格調看,近似田園派,或者歸隱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遠了,而且還算不上是代表作。不過,這首詞別具一格同樣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藝術享受。從創作來說,作品總反映著作家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總反映著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個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從創作的角度講,任何作家也總是從題材內容出發,去努力尋求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他們之間的區別權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這樣,能夠在斷承、發展蘇軾詞風的基礎上,成為豪放派大家,同時還能在閑淡、細膩、婉約等格調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學史上倒是不多見的。正如劉克莊在序《辛稼軒集》時所說:“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平淡,純用白廟,環境氣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劃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軒的愛國作品中,別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8

  [宋]晏幾道

  寒催酒醒。曉陌飛霜定。

  背照畫簾殘燭影。斜月光中人靜。

  錦衣才子西征。萬重云水初程。

  翠黛倚門相送,鶯腸斷處難聲。

  注釋:

  【1】西征:西去。

  【2】翠黛:意同翠眉、翠蛾。借指女子。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離別相思之詞。寫的是初別之夜的情況。小晏采用的是穿插交錯的筆法,分別描寫男女雙方,對照鮮明而且靈活別致。“寒催酒醒,曉陌飛霜定”,開頭兩句,寫的是“錦衣才子”西行之前,為了緩解離愁,在送別的.酒筵上多喝了幾杯,上路之后還是醉意朦朧的,直到次日凌晨,受到寒氣的侵襲,才逐漸清醒過來,透過車窗向路邊看去,大地上已經凝成一層白霜了,此時的景況與心情,恰好可與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合看,兩相參照,更可見詞人文思的巧妙。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閨中佳人。初別之夜最為愁苦,所謂“悲莫悲兮生別離”,所謂“乍分離處最傷情”,說的都是初別的情況。小晏此詞,只寫了女主人的一個背影兒,作為襯托的是“殘燭”、“斜月”,兩句尾的一個“靜”字,則是點睛之筆,于是,徹底的思念,無盡的愁緒,也就都包括在這悄然的孤寂之中了。下片四句是對離別時的追述,也是分寫男女雙方:才子離開家門,朝西出行,開始了“萬重云水初程”;佳人則是“倚門相送”、“鶯腸”寸斷,不堪離別之苦。以后的境況,按時間順序銜接,就又回到了上片四句,這正是此詞在篇章結構上的突出特點。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9

  原文:

  清平樂·雪

  宋代:孫道絢

  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譯文:

  雪花飄飄灑灑滿天飛舞,一副輕盈瀟灑的模樣。半夜只聽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響,壓折那院中梅樹和竹枝。

  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開簾子,只見片片雪花迎面撲來。無奈房內熏爐中的煙霧一下就將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著雪花變成熱氣騰騰的霧氣升騰而起,輕輕地籠罩在她那插有金釵的頭上。

  注釋:

  飏飏:飄揚貌、飛舞貌。

  朱樓:閣樓。向曉:拂曉。

  賞析:

  雪,自古以來就一直備受著人們的青睞。自東晉謝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它似乎更成了后世文人反復詠唱的對象。

  “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黃昏之際,作者看見了雪花在漫天飛舞。“輕模樣”,輕盈的模樣,此形容可謂貼切傳神。五百多年后,納蘭容若寫了一首《采桑子》的詞,開頭就化用孫道勛的這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納蘭公子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我并不是喜歡雪花那輕盈悠揚的模樣,我之所以喜愛它,完全是因為它生有人間絕無僅有的,那一種孤寂而又冷艷的美。

  “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這句是描寫她半夜時分睡在床上,靜靜地聆聽著大雪壓折梅樹和竹枝的聲音。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詩《夜雪》,作品的意境尤其相似:“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種抽象的疼痛,繼而轉換成了一種具體的自憐之語。

  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壓著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會疼惜你們,而我一生的寂寞與哀愁,又有誰知道,有誰憐愛呢?這樣的心境,也真真算是: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第二天一大早,她起來后,便迫不及待地掀開簾子。此時依然是大雪紛飛,只見是大片大片雪花迎面撲來。這個場景,誠如用《紅樓夢》中的聯詩所寫: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

  面對大自然饋贈的這些美麗的精靈之物,驚喜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這一幕情景的時候,她的嘴角,當時興許是泛起了一抹久違的微笑的。

  “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結句筆觸輕靈,情感細膩。描寫的是作者轉身回屋的時候,沒想到由于房內熏爐中那些帶有溫度的'煙氣,一下就將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無奈地看著雪花變成熱氣騰騰的霧氣升騰而起,輕輕地籠罩在她那插有金釵的頭上。霧氣最后也漸漸地消失了,她顯得無比的失落,只得獨自在那低眉嘆氣。

  明末戲曲理論家沈際飛,曾對這首詞評曰:“雪之形聲,盈耳盈目。”全詞借物抒情,不寫一字之喜,不著一句之怒,作者用輕靈的筆觸,把一個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畫得是如此細致入微,惟妙惟肖。

  人的一生中,注定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轉瞬即逝。鄧紅梅教授也說過,纖微優美的景物,能映照出女詞人內心敏感而細膩的情緒。

  所以說,孫道絢雖然身為古代的一名未亡人,卻在封建禮教的壓抑下,能以女性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把生活中具體的意象和心中抽象的情緒,在詞中巧妙的轉換。她完成了她個人情感的升華,更為自己譜寫了一曲生命贊歌。

  無疑,孫道絢是一位優秀的女詞人,也是一位善于煽情的高手。她的詞作含蓄蘊藉、深微幽隱。情感細膩,韻味無窮。論其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成就,真的是太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了。在宋詞這片群芳燦爛的園圃里,她將當之無愧地永遠占據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0

  清平樂·上元月蝕

  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注釋

  ①上元:即元宵。

  ②瑤華:美玉口晉葛洪《抱樸子·助學》:“故瑤華不琢,則耀夜之景不發。”此處借指入蝕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

  ③蓂墀雪:謂生長著瑞草的殿階上,呈現出潔白一片的景象。 蓂,一種瑞草。《竹書紀年》卷上:“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箕英,一曰蓂莢。”據云:古代唐堯觀蓂莢而知月。

  ④清景:猶清光。晉葛洪《抱樸子·廣譬》:“三辰蔽于天,則清景暗于地。”又,三國曹植《公宴》:“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⑤影娥二句:影娥,即影娥池。漢代未央宮中池名,此池本鑿以為玩月,后代指清澈鑒月的水池。《三輔黃圖·未央宮》:“影娥池,武帝鑿以玩月。其旁起望鵠臺,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眺蟾臺。” 初弦,上弦月。 宮蓮,蓮花瓣之美稱。

  ⑥七寶:古代民間傳說,月由七寶合成。唐段成式《酉陽雜坦·天咫》:“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

  賞析

  此篇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一句描繪了月全蝕時所見的景象,后二句贊美其景象不比尋常,即更富朦朧感、夢幻感。下片寫月出蝕之情景;前二句寫月蝕漸出呈現“初弦’夕之景,后二句寫蝕出復圓。前后八句,寫了月蝕的'全過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鶯歌蝶舞。

  池館春多處。

  滿架花云留不住。

  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

  青衫淚滿啼紅。

  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賞析:

  當時詞人客居他鄉。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銷魂時分,綠楊煙外鶯啼婉轉;百花叢中蝶舞蜂飛,池邊的客館前洋溢著濃濃的春意。“池館春多處”中的這個“多”字,看似平常,實則用的非常貼切,恰到好處,較之“濃”、“滿”、“密”、“繁”等字眼,實在準確得多,而且有著一種內涵豐富、獨特的新意。

  接下來,詞人用“滿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二句,描寫暮春落花成陣的景象也顯得十分新穎、工巧。詞人把滿架茂密的繁花比作一片美麗的彩云,把落到水面的片片花瓣比作“一川香雨”,這就不僅使這被歷代多少文人寫盡寫濫了的關于落花的描寫獲得了形象上、語言上的新意,而且在“花云”與“香雨”這兩個比喻物間找到了內在的聯系:有“云”才會落“雨”,有“花”才會有“香”,因此這前后兩句雖然造語工巧,但讀來順暢自然,不露斧鑿之痕,不給人刻意求新之感。

  在上闋寫了詞人客居所見的情景之后,下闋便順勢抒寫自己客中的情懷。“相思夜夜情悰”,“悰”,特指歡悰,即歡情,謝眺《游東田》詩云:“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這里詞人是抒寫自己對所懷之人“夜夜相思”,只有在夢中才能重溫昔日相聚相伴時的'歡情。夢中的歡情是虛幻、短暫的,夢醒之后帶來的是更加失落的悲哀,因而便淚濕青衫,襟滿“啼紅”了。“啼紅”乃“啼血”之別稱。古謂杜鵑鳥啼至出血乃止。詞人把自己比作啼聲悲老的杜鵑,這斑斑淚痕不正像是杜鵑啼鳴的血痕嗎?而且杜鵑又是相思鳥;“杜鵑聲聲,只喚不如歸去。”它又是思歸的象征,詞人把自己暗比作杜鵑,也正蘊含了這兩層意思在內。

  最后二句乃是詞人展開想象的羽翼,設想所懷之人在家鄉、在故國對自己的思念。古典詩詞中常有寫己懷人卻言對方懷己的篇什,如杜甫《月夜》本系懷念妻子,卻言妻子懷念自己:“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這樣就把懷念之情寫得更深更切。這里也是用的這一手法:“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不同的是詞人不直寫所懷之人懷己,而是運用借喻,以桃李隱譬所懷之人,人愁人怨以至連院中的桃李也都愁怨起來了,這便把人襯托得更加愁苦、幽怨。為何愁為何怨?不是愁風也不是怨月,而是愁己離家,怨己不歸,己懷人卻言人懷己,這就把詞人自己思家懷人之情寫得更深、更切、更難于忍受了。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2

  清平樂·柳邊深院

  朝代:宋朝

  作者:盧祖皋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柳樹旁邊深深的庭院,燕子在唧唧呢喃,叫聲明快猶如刀剪。你沒準兒的消息太多,我現在已經懶得再聽。討厭那假信兒傳進來,我用雙扇屏風把它隔斷。端著玉杯飲酒,打著節拍唱曲兒提神,每日用沉醉慰藉我的靈魂。你整個春天都在何處游蕩啊,我在夢中也恨那水性的楊花。

  注釋

  [1]消息無憑聽又懶:指燕子每次捎來的情人歸來的消息都不可靠,故自己懶得再聽它了。

  [2]寶杯:酒杯。紅牙: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

  [3]夢中猶恨楊花:夢中充滿了對情人的怨恨。

  賞析:

  這也是一首春閨怨詞,它的`寫法新穎別致,把閨中人的怨情表現得十分婉轉生動。上片寫深院獨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癡迷之狀:庭間燕子的鳴叫聲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傳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歸來的好消息。燕子每次報告的這個消息都不可靠,于是女子懶得聽、不愿聽了,干脆把窗子關起來。下片以楊花為喻,抱怨意中人的輕薄、放蕩和無情。表面上是在恨在罵,內心里卻是愛恨交加,可謂思深怨切,連夢中都難以釋懷。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1】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4】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5】翁媼(ǎo):老翁、老婦。

  【6】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7】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8】亡(wú)賴:《漢書·高帝紀》:“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間,謂小兒多詐狡獪為亡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9】臥:趴。

  作品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4

  清平樂·春晚宋朝

  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清平樂·春晚》譯文

  怎么都無法將春天留住,白白地讓黃鶯唱個不停。昨夜一場風雨的侵凌,讓這滿地都是臟污的凋落殘花。

  小憐姑娘剛剛彈起琵琶,拂曉她思緒萬千縈繞天庭。隨風飄揚的楊絮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可始終不肯飛入那權貴人家的畫堂朱戶。

  《清平樂·春晚》注釋

  清平樂(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宮錦:宮廷監制并特有的錦緞。這里喻指落花。

  “滿地”“昨夜”二句:應作倒裝理解。

  小憐:北齊后主淑妃馮小憐,善彈琵琶。這里借指彈琵琶的歌女。

  楊花:一作“梨花”。

  《清平樂·春晚》賞析

  此詞上片以倒裝句式描繪暮春蕭條的景色,抒寫惜花惜春的情意,表達以作者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惆悵情懷;下片抒寫暮春傷逝念遠的幽怨,以暮春紛飛的楊花不肯飛入權貴人家的畫堂朱戶,表達以作者不親權貴的品格。全詞情景交融,清新是麗,曲折多致,筆法精妙,堪稱傷春詞中的佳作。

  古來傷春愁秋的詩詞多得不可勝數。這類被人嚼爛以的題材,卻是歷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遠有新鮮之感。王安國這首《清平樂》就是這樣的好詞。

  詞題為《春晚》,顧名思義是寫殘春景象。“留春不住,費盡借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作者一起筆就寫由于“昨夜雨疏風驟”,南園已滿地殘紅以。詞人面對這萬花凋謝的景象,自然不勝傷感。此時耳邊傳來以黃借兒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覺到多情的借兒也正為落花發愁,苦勸春天不要歸去呢。“留春不住,費盡借兒語”,好像詞人嘆息。寫借語的“費盡”,實是襯托出詞人的失落感,因為花開花謝,春去秋來,是自然規律與借兒無關。妙詞人賦予禽鳥以人的感情,不直說自己無計留春之苦,而是借借兒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饒有韻味。

  此詞交叉地寫聽覺與視覺的感受,從音響與色彩兩個方面勾勒出一幅殘敗的暮春圖畫。開頭從聽借聲寫起,轉而便訴諸視覺。一夜風雨過后,園花凋謝,殘紅敗蕊,滿地飄零,狼藉不堪。百花盛開時,燦爛傳如宮錦,可惜此時給糟塌得不成樣子以!“滿地殘紅”自是殘春時節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宮錦之被污損,詞人痛惜之情可見。

  下面又從視覺轉到聽覺上來:正當詞人目睹這如花似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無限惆悵之時,仿佛從遠處傳來歌女小雄之輩彈奏琵琶的聲音,“弦弦掩抑聲聲思”,那弦弦聲聲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雄,即北齊后主高緯寵幸的`馮淑妃,因她“慧黠能彈琵琶”,后代詩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詞中“小雄初上琵琶”,是從李駕《馮小雄》詩“灣頭見小雄,請上琵琶弦”句化出。這琶琶之聲哀是動人,當此即將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閨中佳人長夜不眠,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飛越千里關山,追尋天涯游子。這里,作者抒寫的是由春天的匆匆歸去而引起的年華虛度之感,隱隱寄托著一種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詞人寫到眼前觸目皆是的楊花——這一暮春特有的風光:只見那如雪的飛花飄揚,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可始終不肯飛入那權貴人家的畫堂朱戶。

  這首詞表達以詞人傷春、惜春、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情懷,寄寓以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融情于景,寫景中融進以自己的生活,寫出以自己的性情與風骨,堪稱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15

  清平樂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闌人散忡忡。閑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

  翻譯

  春來秋去,往事該到哪里重尋?天氣漸寒,燕子南歸飛去,蘭草上也沾滿露珠,如在悲啼。時光啊,千留萬留也留不住。

  飲酒過后,客人已散,我滿懷憂傷,無聊的來到階前,獨自倚著梧桐樹。回想起去年今日,同樣是西風蕭瑟,黃葉亂舞。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春來秋去: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蘭泣露:蘭花在露中哭泣。

  泣露:蘭花上露水滴下來像哭泣的淚水。

  光景:風光景色。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

  酒闌:飲酒結束。

  闌:闌珊,將盡。

  忡忡:憂愁的樣子。

  閑階:猶言空階。

  梧桐:梧桐樹,落葉喬木。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份已不詳。晏殊詞多表現因時序變換的傷感情緒,這實際上正是封建社會從中晚唐以來“遲暮黃昏”的時代心理的反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晏殊詞,認為晏詞“但一灑落,一悲壯耳”,這正點明了晏詞表現了時代心理之悲。在這首《清平樂》中也表達了此種感受。

  賞析

  上片感慨“往事”千留不住。集中表現主人公對于時光流逝、好景美事永遠消泯的無奈和悵恨。首二句,言季節變換如此之快,春來又秋去,“往事”卻不知到何處尋覓。嘆日月不居,時序循環,時間流逝,前事難尋。“往事”(從下片所述可知,這是指去年今日黃葉西風之中與情人在酒宴上的.歡會)不可追,伊人不再來。這已經暗伏本篇的抒情主旨在內。后二句,承“春來秋去”而來,言秋光將逝,眼見燕子往南飛,幽蘭帶露,像是因悲秋而哭泣,主人公也黯然神傷,從心底無數次地發出挽留秋光的呼喚,但是毫無用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燕子于秋而飛歸了,蘭葉上凝聚露珠如泣淚,美好的光景即使千百次的挽留也牽不住,主人公深切地懷念“往事”,或許是佳人見不得,“燕子歸飛”形象的比喻;深情地挽留秋光,時光更是留不得。那份悵恨與無奈,仿佛跟“蘭泣露”似的。挽留“秋光”,正是要留住“往事”,留住“燕子”,期盼再與佳人相會。然而這一切都成空,能不愁嗎。

  下片,定格于閑階梧桐下獨自感傷的抒情主人公的特寫鏡頭,既寫其感傷的形貌,亦托現其感傷的內心。前二句補足上片,由景入情,窮形盡相,寫其孤獨之狀,徘徊之態。喝酒,是為了留住景光,消釋哀傷,可是,酒闌人散后,更感到空虛和惆悵。后二句直探心靈深處,揭示其心事重重的原因——對景懷人。表現了詞人心靈深處長久的憂傷,黃葉西風,年年如是,自然界代謝是必然的規律,對著無法挽回的事物,他體認到人生的無常了。“去年今日”,“黃葉西風”,以今比昔,平添幾分厚重之感,頗有幾分耐人尋味之處。

  這首詞抒寫別愁。此詞特寫鏡頭:“酒闌人散忡忡,閑階獨倚梧桐。”酒宴已經結束,熱鬧的場面不復,令人憂愁不安,無可奈何地倚靠著臺階旁的梧桐樹發呆。這一孤獨情景,既感慨從酒宴上得到的暫時慰藉,竟如此快就沒了,反而加重了愁怨;使自己憶起“往事”,陷于深深的憂慮不安之中。于是,結尾直接抒寫:“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腦子里清楚地記得,也是去年的今日,依然是秋季,西風勁吹,黃葉凋零的時候,與佳人相會分別,點出“秋愁”——惆悵情懷,是因憶舊懷人的緣故。

【清平樂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清平樂·春晚原文及賞析12-17

《清平樂·春晚》原文及翻譯賞析12-18

清平樂·鳳城春淺原文賞析12-19

清平樂·年年雪里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清平樂年年雪里原文,翻譯,賞析12-17

清平樂·鳳城春淺原文及賞析12-17

清平樂·東風依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清平樂·東風依舊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清平樂·題上盧橋原文及賞析02-26

清平樂·紅箋小字原文,翻譯,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