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風》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畫風》反思(匯編15篇)
《畫風》反思1
每個孩子都對不容易表達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懂嬶L》講的就是三個孩子,在圖畫本中把無形的風,用各自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教育學生在平時愛動腦筋,愛提問題。語言通俗易懂,貼近兒童生活。
我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的閱讀,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并且讓他們說一說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呢?有的孩子只看到“趙小藝”先畫出來風,說她很聰明,卻都沒有注意到“宋濤”先提出的問題。這也是我在教學中忽視了引導。應該在讀“宋濤”的話時,就借機引導。教育學生沒有問題,就不會開動腦筋思考。
在拓展環節,我讓學生根據“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這樣的句式來拓展。每個學生都像一個小詩人一樣,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開動腦筋,盡情發揮。其中一個學生寫到“風把(垃圾)吹(到了天空),風藏在(漫天飛舞的垃圾)里。我順勢還進行了環保教育。
在語文的課堂中,不僅僅有朗朗的`讀書聲,工整的文字,滔滔不絕的表達,還要有老師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把知識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畫風》反思2
教學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宋、濤、陳、丹、趙、藝、顯”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藝、絲、顯、忽”。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小朋友課前正唱有關風的歌曲
1、老師知道你們唱的歌曲中有風,小朋友也讀過和風有關的詩句,會背嗎?(學生背)
2、平時你感受過什么樣的風?聽過呼呼的寒風嗎?
3、那我們知道風可以聽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來,能寫出來,那么能畫出來嗎?(板書:畫風)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這來了三個可愛的新朋友,想認識嗎?是誰呢?趕快認識一下吧(出示三個名字:陳丹 趙小藝 宋濤)誰來當小老師領大家讀出他們的名字?(指兩人領讀后齊讀)誰還想讀、
2、看!屏幕有什么變化?(出示課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還能認識他們嗎?女士優先,女同學先來試試,男同學再來。信喿x)
3、老師把他們的名字拆開,你還認識嗎?出示字卡片, 開火車讀。
4、咱們班誰姓這個姓(出示陳)趙呢?、有姓宋嗎?濤,誰能給他找個朋友?藝:找朋友 ……
5、我們再來輕輕地喊他們的名字吧!今天我們學和這幾個孩子有關的故事,愿意讀讀課文嗎?你打算怎么讀呢?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7、讀完了嗎?有沒有不認識的字?老師這兒有幾個詞誰來教教我?出示(顯得更美了 風車呼呼轉 旗桿)指名讀。再出示轉、桿多音字組詞。
8、課件出示找找說說:第一行字是我們剛學的字,下一行是我們以前認識的.字,看看這些字還能組成哪些新的詞語?
9、我想:把這些字送回課文,一定會讀的更好,請小朋友再次自由讀課文。
10、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他們讀的時候其他同學就是小評委了,你們可一定要認真聽,等一會要評評
11、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細讀課文,感悟
1、那三個小朋友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可以用筆劃出你的答案。
2、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2)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3)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4)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那能不能把這么多的他(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說的更清楚些嗎?誰來幫忙?
4、那他們趙小藝的畫是怎樣的?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麗的郊外,幾棵小樹被風吹斜了,還有呢?想好了嗎?想不想看看趙小藝他們的畫。你看到什么了?誰能給他配上課文的內容?(出示趙小藝、陳丹、宋濤的畫)
5、出示寫趙小藝的畫的內容: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板書:飄著的旗子〕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點小藝畫風的句子〕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6、風在飄著的旗子里,還會在哪里呢?咱們下節課再來學。
四、寫字
1、那咱們讀了課文,想不想練習寫字,課件出示“藝、絲”。認識它們嗎?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這課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嗎?打開書看看68頁的田字格,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嗎?(顯、忽、)看看這兩個字上下兩部分怎么樣?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板書設計:
15、畫風
飄著的旗子
《畫風》教學反思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利用學生的肢體語言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使其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
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通過句式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風》反思3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謎語,動腦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誰?
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板書:風)
2.有時我們能聽到它,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畫出來呢?(板書:畫)
全班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ㄋ螡、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小朋友,請打開書,輕聲讀讀這個故事,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小朋友的,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巡視)
———、———和———在———。(相機指導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畫風)
3.好,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一找他們三個分別都畫了什么?(教師巡視)
4.找完了嗎,都找對了嗎,你們的表情告訴老師你們是非常自信的,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呀?
(課件:連線,整體感知課文)
三、.在讀中領悟文本
1.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們大家一起到書中尋找答案吧!請小朋友默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書中畫出來,然后再輕聲讀一讀。(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老師呀,也把這三位小朋友的畫請到了大屏幕上,看看你能不能配上課文里的話,讀出風的感覺呢?
。1)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她的風藏在了旗子里,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覺到有風在飄動呢?(點讀)板書
誰還能讓旗子飄到你的句子里。(再讀)
。2)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第二幅畫
生讀
過渡語:哦,我聽到了,她又把風裝在了風車里,風車被她讀得已經呼呼轉了,獎勵你再讀一遍給大家聽。(生再讀)板書
。3)課件隨機出示陳丹的畫。
生讀
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小丹把風又送給了誰?(相機知道朗讀語氣)
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來讀一讀。(再讀)板書
。4)課件出示隨機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嗎,風又鉆進了雨絲里,雨絲被風吹斜了。老師也想讀,你們想聽嗎?(師范讀)板書
四.回歸整體,再次感知課文,提升情感。
1.過渡語:同學們可讀得真認真呀,老師把你們的發現藏在了一首小詩里,自由得朗讀一遍吧。(生自讀自悟,回歸整體)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2.老師讀課文里的句子,同學們找詩里的句子讀,再次感受。
3.這個故事讀完了,同學們還想不想換一種方式再讀一讀呀?(引導學生,在人物很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讀課文)
生讀,其他學生做簡單評價。
4.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三個小伙伴嗎?為什么?
。ㄒ龑W生說出他們都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優秀品質,提升全文主題。)
五.在悟中激發創造
1.過渡語: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他們的作品在“陽光杯”創意兒童畫的評選中獲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們一起去參加比賽吧。
2.那么如果讓你去畫風,你會怎樣畫呢?(練習說話)
3.過渡語:好,那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說的畫下來,并配上一段文字。( 激發創造,練習寫話)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五分鐘左右時間)
4.張貼作品,適時鼓勵。
六.練習生字。
1板書“藝”、“絲”。
2.讓學生觀察兩個字在寫法上的異同。
3.找一找書中還有沒有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法上應注意的。(生觀察)
4.生練習,教師相機指導書寫。
七.布置作業。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寫出你想畫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小探索家:搜集一首關于風的兒歌。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教學反思
《畫風》是第四冊中的講讀課文。這篇具有童趣的.課文,敘述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于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一面飄舞的旗子;畫一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一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么?(課件出示)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么樣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在進行本課的學習中,我分別進行了五次由易到難的讀書活動,一讀:通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二讀:讓學生找找畫畫,看三個小伙伴是怎樣畫風的,三讀:再次體會,指導情感,四讀:整體感知,五讀:分角色朗讀,提升情感。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大膽舍棄不必要的環節,力求追求高效課堂。比如復習字詞,我巧妙設計與三個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快速導課,取兩頭留中間的方式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感受三個小伙伴的善于動腦,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伙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伙伴畫出“風”后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后,不失時機進行板書,并創設探究點“為什么說三個小伙伴畫出了風?”,讓我感受到了風,從而為下文提升情感做好鋪墊。
三、激發興趣,在讀中激發創造。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么?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相應就更到位。
當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我相機指導孩子也拿出自己的畫筆來畫一畫,并寫一寫,學生的創造頓時被激發了出來。
四、練習寫字,尋找規律。
最后,我又找出本課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字,絲線的絲和藝術的藝,讓學生找規律,并適時練習書寫,真正回歸了語文課的本源,也體現出習字應分散指導,避免學生的課堂疲勞。
整節課上下來,感覺都按照自己預定的目標完成了,但總感覺少點什么,反思下來,那就是課堂氣氛略有壓抑,雖然在激發創造繪畫的環節上,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但在升入情感的環節上,學生們回答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只能由老師代講,由此給我了巨大的啟發,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上就應該點點滴滴地注重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而不是等到公開課了才想到問題的解決。其次,我在引導學生練習說話時,有學生提出畫塑料袋,我在引導時只是蜻蜓點水,應該啟發學生將美好的東西畫出來,不禁讓人覺得有點遺憾。
《畫風》反思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2.能正確書寫“藝”、“絲”等字。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教學用具:
圖片字卡詞卡
教學過程:
師:老師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生字。
師:你們的記憶力可真強!我這還有一些詞語朋友看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詞。
師:聲音真響亮!誰能用“忽然”說一句話?
生1:我正在樓下玩,忽然看見一個小男孩兒摔倒了,我連忙跑過去把他扶起來。
生2:我正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陣雨。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老師很高興,老師這有一個謎語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霸苾阂娝屄,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蹦銈冎朗鞘裁磫?(生舉手)一起回答
生齊答:風
師:“風”長什么樣子呢?
生1:“風”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樣子。
生2:“風”沒有氣味刮在臉上,有感覺。
生3:“風”是無色無味的,但“風”也可以聽得到。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么這種沒有樣子的風有三個小朋友卻把它畫出來了,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知道。
師:誰知道?
生1:趙小藝、陳丹、宋濤。(師板書)
師:齊讀。
生齊讀
師:那么通過昨天的學習這三個小朋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他們非常聰明。
生2:他們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豐富。
生3:他們有很強的觀察力。
師:我也非常同意你們的看法,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15課《畫風》(板書)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怎么把“風”畫出來的,打開書66頁邊讀邊畫出描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
(生邊讀邊畫,師巡視)
師: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學習成果?
生1: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趙小藝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1:“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我感受到有風了。
生2:我也是感受到有風了。而且這幅畫畫得很美。
師:你們同意她的說法嗎?(同意)那么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內容再美美地讀一遍?(指名讀文)
師;讀讀這兩句話看看有什么不同?
1.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2.趙小藝說:“我能!”
生1:第一句比較具體,第二句話不具體。
生2:第一句給人的感覺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而第二句沒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說出來了。
師: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讀這部分內容。
指名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很有感情。
師:好,接著匯報。
生: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師板書:小樹彎
師: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文字再讀一讀。
指名讀文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陳丹說話時那種自豪的語氣沒有讀出來。
師:那你能給大家讀讀嗎?
生讀文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讀得很好很有感情。
師:趙小藝,陳丹都畫出了自己的風,宋濤又是怎么畫風的呢?誰愿意接著匯報?
生: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師板書雨絲斜)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么樣?
生1: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生2:老師我有一個問題。這幅畫中有風那為什么樹不彎呢?
師:你的觀察能力真強!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3:那是因為宋濤畫的風不大,只能把雨絲吹斜而不能把樹吹彎,再有那樹特別粗,一般風吹不動。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2:同意!
師:你可真聰明!那么誰愿意再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文字讀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
師:我這還有一幅畫,從這幅畫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個小男孩正拿著一個風車,風車在呼呼地轉。我覺得這幅畫中也有風。
生2:老師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畫男孩而不畫女孩?
師: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男孩比女孩活潑一些,所以畫男孩拿風車。
師:你對這個答案滿意嗎?
生:滿意。
師:那么誰再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話再讀一讀?
生讀文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愛動腦筋,愛思考,所以我喜歡他們。
生2:因為他們遇到問題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師:那么他們為什么能想出這么多畫風的方法呢?
生:因為他們平時留心觀察生活。
師:你說得太精彩了!大家表揚表揚他。
師:文中的三個小朋友老師也非常喜歡,愿不愿意再度讀一遍課文?(愿意)這次咱們換一種方式讀怎么樣?商量商量咱們準備怎么讀?誰有好方法?
生:老師,咱們分角色朗讀。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好!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生讀文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第一小組同學分角色朗讀。
師:文中最后一句話你怎么理解?
生:是說他們畫得好,是對他們的贊美。
師:這三個小朋友經過認真的思考畫出了這么美的畫,得到了大家的贊美。那么你們也思考一下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畫出風?
生:我要畫一個風娃娃,把樹葉吹得漫天飛舞。
師: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畫。
生:我要畫一個飛在空中的塑料袋,是風把塑料袋刮到空中的。
師:如果看到漫天飛舞的塑料袋,你感覺怎么樣?
生;很臟,太不衛生了。
師:還覺得美嗎?
生:不美。
師:那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不要亂丟塑料袋。
師:你真是一個環保小衛士。你可以為此畫一幅環保宣傳畫。
生:我要畫一個動的窗簾。
師: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動”這個詞不恰當,誰給他換一個詞?
生:改成“飄”飄動的窗簾。
師:你覺得這個詞怎么樣?
生:比“動”好。
師:還有這么多小朋友想說。那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
同桌間互相說。
師:能不能把你說的試著寫下來。
生寫風
師:誰愿意把你寫的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自己的作品。
師:我們寫出了風,課后可以把你寫的風再畫一畫。也拿到課堂上展示一下。
師;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這節課要求我們寫的字,你認為這幾個字哪個字寫起來有困難?
生:“藝”、“絲”
師: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都是上下結構!八嚒鄙险聦,“絲”上寬下窄。
師板演寫字,邊寫邊說明要點。
師:其余的字自己寫。
師巡視
師:觀察這幾個字,看能否記住他們,老師想考一下你們的記憶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寫)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小朋友,他們善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善于動腦,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做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一聽。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樹立大語文觀的教學思想。對于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能合理應用,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在猜過謎語后,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的訓練,并且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以上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但在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
1.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復習時間過長,沒有必要最后造成寫字時間較少,指導不到位,今后要注意復習方式簡單化,不要復雜。
2. 朗讀指導不到位。在讀上關注了量而沒有關注質的提高。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沒有作必要的范讀指導。
3. 對于課堂上學生提出的與課文無關的問題。沒有很好的處理,處理不夠果斷駕馭課堂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畫風》反思5
我們學校上周剛剛結束“語文主題學習”,我對它有了一點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畫風》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嘗試加入“語文主題閱讀”。
上課伊始以談話方式導入,“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你喜歡哪一季節的風?請說說理由!蓖瑢W們很積極,紛紛舉手回答。我在恰當的時機說:“老師喜歡秋天的風,請你認真傾聽老師朗讀的這個片段,請幫老師回答喜歡秋天風的原因是什么?”老師帶著對秋天的喜愛開始朗讀,老師的朗讀剛剛結束,學生就把小手舉起來,回答的特別好,達到了預想的效果。接著我又朗讀了冬天的風,請學生回答冬天的風有什么特點?你喜歡冬天的風嗎?
風摸不著,看不見,那怎樣畫風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15課《畫風》。《畫風》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寫三個孩子的.相互交流,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
當學生在認讀好生字,課文能正確流利的朗讀時,我還大膽嘗試培養學生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罢n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動筆畫出寫他們畫風的句子。”同學們行動很快,大家都在讀書,都在找,而且都很認真。不一會兒,很多學生就把小手舉起來了。在他們默讀時,我也在來回走動發現多數學生找的比較準,很會學習。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畫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了該畫的句子。他們雖然小,但很會思考,要相信孩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很好理解。備課時,在設計課題訓練時,我運用課后的讀讀寫寫的內容,當時我不知道自己的學生會怎樣表達畫風?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讓我看到了希望,他們的想法好,話表達的清楚明白,他們畫風一點不比文中的孩子差,他們很有新意。有的學生說“我畫孩子胸前的紅領巾被風吹得飄起來;我畫風箏在空中飄揚;我畫蒲公英----”孩子們的想法真多,內容真好,孩子們正在興頭上,立刻叫學生動筆寫下來,同桌讀一讀,評一評,收到很好效果。
這節課可能在生字方面用的時間有點少,今后注意把時間合理安排。
《畫風》反思6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強讀書實踐,“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2-8自然段時,設計了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相關句子。。接著我引導孩子們交流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引導孩子們通過課件中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我首先安排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分角色朗讀課文2—8自然段;然后我選出每個小組中的優秀表演者上臺分角色表演,同時提醒孩子們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
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學科整合、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通過欣賞葉圣陶爺爺的詩《誰也沒有見過風》,引導啟發孩子們把課文編成小詩“誰也沒有見過風,不只是你和我,但是旗子飄飄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卑盐恼碌睦斫庀胂笈c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跋胍幌、畫一畫、寫一寫”這個環節的設計有旨在培養孩子們想象能力、寫作、說話能力!巴卣寡由臁杯h節要求孩子把同樣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和氣味用畫面表示出來,繼續培養孩子們遇事善于動腦、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課堂教學教學時間分配很不合理,在學生“畫句子”和“分角色朗讀”這兩個環節浪費的時間太多,導致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畫風、說風、寫風”這一環節未能在課堂上得以實施。其次、學生分角色朗讀時的指導不夠及時,應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前及時予以指導,提醒孩子們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三個小朋
友的神態、語氣、心理。再者、“我是小詩人”這一環節在孩子們編寫小詩結束后,可以把孩子們編寫的幾節詩完整的出示一下,讓孩子們感受到寫詩其實并不難。還有、作為二年級語文教學,字詞的訓練應滲透,如可以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一說“斜斜的( )、彎彎的( ),還可以用”
“顯得”一詞練習說話。如在作業布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最后,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學習熱情不夠。
以上就是這節課給我的點滴啟示,教學是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積累的,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動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今后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實踐能力。
《畫風》反思7
一、 生字的教學不是為孩子服務
在第一課時,我先從人物的姓名中,找出了6個生字:“丹、陳、濤、藝、宋、趙”,再重點 “丹、陳、濤、藝”4個生字,在范寫時,我范寫了“丹”和“藝”,可課后發現,孩子的問題出在“!薄皾鄙,所以說,我的這個教學環節并沒有考慮到底哪些詞語需要我們教,沒有想到孩子的實際。再如,在教學剩余8個生字時,我采用了讓孩子組詞的方法記憶,可上下來孩子并沒有記住幾個,這就是一種走過場,我并沒有考慮到孩子需要什么,其實就像李老師所說:“當孩子沒有詞的時候,可以提供孩子組,不能走過場!比绺纱喟选瓣、丹、顯”的詞語查出來,讓他們讀一讀,認一認。
二、 教材把握不夠,缺少鉆勁
1、 閱讀層次不清
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孩子分自然段朗讀,指導了“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薄摆w小藝說:‘我還能畫!’”。其實,這兩句都是要孩子讀出高興、興奮,如果單獨指導,感覺會很碎。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看看有重點標點符號的段落,讓孩子想象:當他們把風畫出來的時候,他們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讓學生整體把握朗讀。
2、教學層次不清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分辨“這幅圖是誰畫的?”再讓學生說“你覺得他把風畫出來了嗎?”然后通過說話:“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引出寫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自認為挺清楚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學生思維跳躍太大,導致學生聽不明白。李老師的一番指導讓我頓悟,我們可以這么做:在指導寫話前,先理清楚:“誰畫了什么”?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語句,再讓學生感悟事物的變化,可以問:“畫中的旗子、風車、小樹、雨絲怎么樣了?”孩子自然知道旗子飄起來了,風車呼呼地轉起來了,小樹彎彎的,雨絲斜斜的。最后以假設口吻問:“如果沒有飄著、轉、彎彎的、斜斜的,行嗎?”學生自然說不行,再讓學生說學生的理由。最后讓指導學生寫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边@樣一步一個腳印,層次清晰。
3、“轉”的讀音和組詞
“轉”兩種讀法都對,還可以組相同的詞語“轉動”,但含義不一樣,念第四聲時,指物體的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作圓周運動;念第三聲時,指轉身活動,身體或物體的某部分自由活動。其實,課前也查字典備到了,可沒有記到腦子里,怎么傳達給學生呢。
三、不能捕捉到孩子的錯誤信息
如孩子記憶“藝”和“舟”的時候,再如孩子說最后一幅圖肯定是宋濤畫的時候,我可以追問:“這種推理正確嗎?”引導學生通過書中的句子,證明自己的推理是正確的。
四、 指導寫話不到位
說實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指導時,我的確犯疑,就是這種犯疑,孩子們沒有弄明白怎么寫,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前要做到自己要心里有數:要選取什么句式,選取什么材料,自己的答案要反復推敲,做到正確。然后思考:我該怎么說得讓孩子明白。這個例話的指導,我們不妨先示范說:“前面半句寫畫的內容,后面半句寫風----比如說:一個小姑娘的頭發飄了起來,是風把她的長發吹起來的;幾片葉子在空中飛舞,是風把它們吹起來的;一個小男孩的帽子掉了,是風把它吹跑了;一個幼鳥從樹上掉了下來,是風把鳥窩吹掉了。小姑娘揉著眼睛,是風把它吹進眼睛里了;小草點著頭,是風把它吹得直不起腰??”給學生一些提示,一些指導,再讓學生仿寫,孩子們就容易接受了。這讓我明白了實實在在,我們要給孩子正確指導,很多問題課前要備清楚,不會的應該主動請教,同時注意,仿寫要按課文來仿寫。
五、作業批改不嚴格
批改作業時,我只滿足于孩子做對了的`層次,一改就是一個勾,可孩子們的作業中,有的孩子書寫挺馬虎,這讓我明白,在他們作業中,我們不僅關注孩子的正確率,更應該關注孩子寫的字是否漂亮、整潔,因為這是督促他們習慣的養成的好方法。因此,不能放過孩子不漂亮的字,心中要有一把尺,對他們嚴格些是為他們好,絕不能馬虎。
我的收獲:為什么非要等指導當老師說的時候,我才明白呢?其實,我們就需要一股鉆勁,需要了解孩子
需要什么,搞清楚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細節,所有關于孩子的信息,我們由不得半點馬虎。
《畫風》反思8
《畫風》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伙伴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課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讀書形式,展現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感受課文內容,了解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對話過程以及畫面內容,接下去再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談話交流的方式指導朗讀對話,反復練習,體會不同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三個小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懂得了——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
從朗讀感悟到學會思考,再到練習表達,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與提升,并使學生自瀆自悟自得,在讀中放飛想象,得到啟發與提高。
《畫風》反思9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接著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利用圖畫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二、讀說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通過句式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三、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
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局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布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畫風》反思10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課伊始,我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在猜出謎底收獲成功快樂之時出示課題,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喚起了求知的積極性。接著告訴學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書,教室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二、結合生活,識記生字。
語文來源與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蘊涵著豐富的語文知識!罢Z用”生活與課堂密不可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讀一遍課文回答:“誰在畫風?”時,我出示文中插圖,采用與他們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記住“宋、濤、”等六個字。學生在問好中認識了生字后,小組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三、抓重點詞句,以讀為本。
《畫風》一課,內容淺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為主線,學生帶著問題讀,并動手劃出相關句子。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讓學生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并相機指導朗讀,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宋濤的興奮、驚奇。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四、讀寫結合、訓練寫作。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相結合。當學生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后,我這樣引導:“我們班有愛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嗎?有愛畫畫的孩子嗎?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畫什么?”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本節課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同學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同時注重朗讀的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說自己怎樣畫風時,面不夠廣。后來巡視中學生畫的`多,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卻少。同時發現有時問題問得太瑣碎了。針對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進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趨完善。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后,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么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為什么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大海中的驚濤駭浪、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
《畫風》反思11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具有童趣的課文,敘述了幾個小朋友畫畫,突然想起要在在紙上表現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于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把雨畫成斜的;把小樹畫成是被風吹彎了腰;把旗子畫成飄揚的,等等。這篇課文體現了“用心思考,勇于創造”的思維創新的價值,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因此,我將這一課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確定為“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2.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個目標的確定符合本單元的編排意圖,也適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 風摸不著看不見,怎么畫呢?這個問題引起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我們的思考。這是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因此,我把這一課教學涉及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為:“1.通過自由閱讀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标P于語言文字的訓練這一塊,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任務輕,所以我將知識與技能目標鎖定為:“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苯虒W的重難點“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我用上“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的說法,是因為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受到 閱讀量、識字量以及這個年齡段的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用“大致了解”的提法降低閱讀難度,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痹谶@里將目標定為“領會”而不是“學習”是尊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差異,“領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個目標尊重學生的發展過程和可能存在的個體差異,是大部分學生都能實現的。 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如下分析:“通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具有初步的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可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蔽沂窃诔浞挚紤]學生的語言基礎和閱讀基礎上進行的,《畫風》一課,雖然人物多,對話多,但教學中如果引導孩子分角色朗讀課文,動手畫一畫,學生一定能體會文中三個孩子的想法,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發揮豐富的想象,想出更多畫風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么?(課件出示)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么樣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利用高效課堂的理念,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伙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伙伴畫出“風”后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后,不失時機進行引導,并創設探究點“為什么說三個小伙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么樣?
生: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動手畫風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么?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再找一找生活中的風”然后在這一個環節里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風后再動手畫風.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再通過小組交流自己畫的風,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學生的創新靈感有時候在一瞬間也許會被否定或肯定,這與教師的教學機智有關,特別是高效課堂的摸索階段,教師應該更加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應該給課堂在使用更多的規規矩矩,限制學生自由發揮,這次教學過程中,學生安安靜靜畫風的時候,有個學生告訴我說,老師胡爍鎧他說話呢,爍鎧說他能制造風,他不好好畫畫。
《畫風》反思12
《畫風》這篇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很喜歡。特別是在“你是怎樣畫風的?”環節中,學生思維非;钴S:有畫氣球、畫驚濤駭浪、畫長發飄揚、畫紅領巾飄揚、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卷風、畫炊煙、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我聽后覺得這些答案都類似,讓人一眼就看得到的。
所以,我說:還能不能畫出跟別人完全不同的'風。其中有兩個學生的思維獨特:她說:我要畫一杯開水,本來是冒煙的后來被風吹涼了在她的啟發下。另一個學生說:我要畫蠟燭被風吹滅了只在那兒冒煙。如果說退一不海闊天空的話,進一步讓學生再發揮想象,說出獨特之處。豈不深入海底?
《畫風》反思13
《畫風》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理清課文中每個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弄清哪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你喜歡哪個小朋友。同學們發言踴躍,有的說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有的說喜歡陳丹,因為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還有的說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我適時留出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也能表示風?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可以畫頭發飄起來了、風箏飛在空中、氣球飄起來了、媽媽晾著的衣服吹起來了等等。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再想一下比如氣味、聲音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又怎樣表示出來呢?學生又紛紛舉手說可以畫跳動的音符、爆炸的圖案、爸爸睡覺時打呼嚕來表示聲音,畫烤雞腿、香噴噴的米飯、香氣撲鼻的花兒來表示氣味……
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馬上動手用彩色筆把自己的奇思異想描繪出來。整堂課學生們讀得認真,學得投入,說得暢快,畫得漂亮,教學效果較好。
《畫風》反思14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本文要求會認課文中的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我從“風”字導入,開篇即告訴學生風可以唱出來也可以寫出來,還可以畫出來,一時間引發學生內心的思考:風怎么畫?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老師當即激趣,以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方式巧妙,學生也易于接受。
在分析課文時,我注重從學生的感悟入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借助圖畫幫助孩子們理解風的表現形式,同時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在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配樂朗誦《風來了》,小詩的內容既是對課文的概括,又為接下來的教學擴展發散了思維,按著設計好的句式:“風來了,它把__吹__了,風藏在__里。”孩子們暢所欲言,極能展現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最后,我又提問:“你們能畫風嗎?”這簡單的一“問”,讓孩子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一節課下來,靜下來細細想想,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抓住了重點,忽視了透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我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也讓學生配了課文中的句子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于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的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二、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在本堂課上,我采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F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畫風》反思15
上完這節《畫風》之后,心中感想頗多。雖然第一次上語文課,但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也明白了這樣三個道理,第一,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它的學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優秀的課,必須要體現它的學科性質。第二每門學科雖然表面上無關聯,實際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大體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師本身的積累很重要。通過老師們的評課,讓我茅塞頓開,才發現其實要真正的把一堂課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腦思考,該怎么上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到知識。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是多么的不成熟,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師們學習。從這次教學中也發現了幾個存在的問題。
一、科性不突出
語文的人文性沒突出來,是這堂課的一個敗筆。
語文的學科性可分為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整個教學中的靈魂,在寫教案的時候我把這堂課在大體上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字教學,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第三部分是拓展,讓學生創新繪畫。在上課的時候,識字部分的教學也分為了兩步,第一步是三個小朋友的名字,這是必須會認會讀的,這一環節采取了開小火車的方式,第二步就是讓課文當中學生必須會認的詞語,在這部分中,形式過于單一,就是讓學生讀,其實形式還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可以老師講詞語的意思,學生猜老師所講的是哪個詞語,或者是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的詞語來造句,從而也鍛煉了學生說句子的能力。在初讀課文這一部分,只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讀了課文,只做了表面的工夫,沒深入到課文中的精髓,讓學生在讀課文中去品去思。就好象一根空心的竹竿,不實,從而也要狠狠的反思自己,做事情不扎實,浮在表面,沒有深入的去研究課文,只做了表面上的工夫。其實在教這個部分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去思考,為什么他們能夠把風畫出來呢?也可以在他們找出這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時,可以在后面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喜不喜歡這三個小朋友,為什么?從而使小朋友去思考,因為這三個小朋友很聰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歡他們,如果這樣一引導的話,這個課的人文性就突出來了。
二、語言不夠精練
這一點其實也跟本身的積累很有關系,如果自己積累不夠的話,腦袋里就沒有這個資源。這得還需要多看書,多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練,重復過多,詞句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其實語文課也可以說是一堂很美的課,老師優美的語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讓他們在一種美的感受中學習。
三、評價性的語言不夠靈活不夠貼切
在這堂課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的可真好”到底他那里讀的棒,到底他那里讀的好,我都認為這樣表揚很抽象,不夠具體,也不夠美。記得方老師是表揚學生的時候,詞句是多么的優美,讓學生聽了都倍感親切。“你的臉蛋就象一個紅紅的`蘋果”,在我的腦海中也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實這也跟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以后還要多學多看。
四、拓展部分,形式太多于單一
在本堂課最后的部分是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風。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們的腦瓜里藏著那么多無窮無盡的創意,在小朋友們畫完之后,就讓他們把自己的畫拿到臺上展示。其實在這個部分可以增加一個說一說的環節,“風是…,風藏在…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畫,再用這個句型說句子,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畫,又可以讓他們練習說句型,也為他們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個基礎。其實這也跟自己的沒經驗有很大的關系,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課,每個細節都要抓好,要落到實處。還要多想,多比較。
上面四點應該還只是一步份的感受,還有很多問題還待自己在教學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才能讓自己成長。在后面的教學中,自己該學的還很多很多。同時也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么好的一次鍛煉機會,也讓我知道了如果要成長必須的一步一個腳印來,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
【《畫風》反思】相關文章:
《畫風》反思02-26
畫風箏作文08-13
畫風箏作文03-11
畫風箏作文(精品)11-24
(優)畫風箏作文11-21
畫風箏作文15篇[經典]09-28
畫風箏作文精選【8篇】09-18
二年級語文畫風知識點12-18
《aoe》反思03-07
家長的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