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味兒作文【必備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年味兒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兒作文1
已是而立之年,不知怎的,小時侯那濃濃的年味兒卻在腦海里越發的難忘了。
買年貨
那時候農村過年,總要在臘月下旬的一天到村里最熱的街上買年貨,過年里吃的用的招待人的,都要在這一天買齊備,這可是過年的大事兒。
對于還是孩子的我,最關心的自然是吃的喝的,還有只有過年才能玩的炮。
平日里難得吃到的零碎兒是最想要的,可又不好意思纏著母親要,所以總是在小賣店兒里的糖果水果攤兒前來回轉悠,過過眼癮。母親看出我的心思,總會為我挑選著買幾樣兒,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滿足我小小的渴望。過年了我也舍不得吃完,直到農歷二月了,家里還有淡淡的果香呢,那是我再也沒有聞到香味了。
放炮
對于我們男孩子來說,炮絕對是最具吸引力的。那時候禮花炮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有錢人家的“少爺”才有的玩意兒,“麻雷子”和“小鞭炮”就是我的最愛了。
記得,母親總以“炮有危險”的美名兒來訓誡我,所以只買數量極不可觀的麻雷子,“大地紅”也最多不過兩串兒。看著同伴兒們一捆捆多我數倍的“戰利品”,我只有眼饞的份兒,當然也免不了用“冷戰”方式來向母親發泄我的不滿。
還未到過年,我們便迫不及待開始過放炮的癮。我是舍不得拿我的炮來放的,于是便去蹭小伙伴兒的炮。記得有一次,我們兩個把一堆“麻雷子”大卸八塊,取出其中火藥,然后把這些火藥統統塞入小鐵罐中,插入引線,便制成了一枚“炸彈”。我們急于檢驗“炸彈”的威力,就把它埋到了鄰家狗窩后的土里,想懲戒一下那只不知好歹的`惡狗。
接好長長的引線,點著后迅速藏起來—“哄”的一聲巨響,那只可憐的“汪星人”汗毛倒豎,一陣狂吠,夾著尾巴,狂奔而逃……,就連狗窩也塌了半邊。
我倆也被嚇得不輕,情知闖下大禍,再不逃命,定是一頓板子加“訓面”,毫不遲疑,溜之大吉。
過年時,我總會費盡心思安排我少的可憐的炮,年三十晚上放一些,更多的留在初一上午放。在我的家鄉,初一上午全村人都要集中到一處高坡上,共同燃放爆竹,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大人們相聚一起談笑,我們小孩子就忙著一邊放炮,一邊玩兒,有時候還把炮成排的橫放,點燃后讓炮向坡下射去,仿佛大將軍指揮開炮打仗一般過癮。
歡聲笑語,炮聲隆隆,大有“麻雷子”與“大地紅”共鳴,紙屑與硝煙齊飛”的壯觀景象。
那也是兒時過年最難忘的景象了。
春聯
記得小時候,寫春聯、貼春聯可是過年前的一件大事。早早的買回了紅紙,找好適合今年的春聯內容:馬年有馬年的,羊年有羊年的,今年結婚的有祝福姻緣的喜聯,生兒育女的有祝賀添丁的賀聯,有大門口的,家門口的,連豬牛羊雞的窩上也有,內容不同,各有意義。
那時候,會寫春聯的不多,我頂多就是個初學者,但特別“驕傲”的是好幾家鄰居都愿意用我來寫。真熱鬧,有幫著擺筆墨紙硯的,有幫著折疊紅紙的,有幫著調墨汁的,有的幫著把寫好的晾曬起來,我呢則專心的一筆一畫的寫著,享受著春節濃濃的年味……
年味兒作文2
大年三十,是個值得喜慶的日子,因為一年又要結束了,馬上要迎來新的一年。
妙趣橫生貼春聯
中國人過新年,總要講究“喜新厭舊”,這樣才能事事順利。這不,媽媽拿來一副春聯,正喊著讓我貼春聯呢!“貼春聯咯!”我嚷著跑過去。
說干就干,我搬來了梯子,拿了膠布,不等媽媽說什么,拿起春聯不管三七二十一,看都不看就貼了上去。“等一等,別……”可惜媽媽還是晚了一步,我已“眼疾手快”地貼了上去。看媽媽那神情,我迷惑不解,還以為自己貼得不錯。我還沒開口問,媽媽就發話了:“貼春聯是要從右往左貼的,你把順序反了!唉,白白浪費了一對春聯!”第二次,聽完媽媽的介紹,我慎重其事,上次有了許多經驗,于是小心翼翼地貼了上去。耶,大功告成!心里暗暗想:等會兒去找找貼春聯的小知識。
果然,說起貼春聯,可有大學問了。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后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貼對聯時應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真是生活處處皆學問呀!
團團圓圓年夜飯
度日如年,終于等到了晚上。吃貨們一年到頭,終于可以“大顯身手”了,它就是年夜飯。
大人們一般都會在晚餐上燒自己最拿手的好菜,什么紅燒螃蟹啊、清蒸河蝦……而我則最愛吃媽媽燒的紅燒肉了。六點半,客人們都到齊了,我們便開始“大飽口福”。我和伙伴們一手拿著蜜汁雞翅,一手拿著雞腿,樂呵呵地啃了起來。大人們也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這一年的成果。這濃濃的親情在餐桌上永久地回蕩著。
噼里啪啦放鞭炮
雖然現在提倡不放鞭炮,但是還是掩藏不住這喜悅的節日的心情,耳邊時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空氣里也已經彌漫著幽幽的火藥香。正如魯迅在小說《祝福》中寫道:“舊年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我和弟弟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纏著外公去放鞭炮。只見外公拿著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嗖”的一聲,一束鞭炮在空中咧開了嘴。“哇!好美!”我們都不禁叫了起來。“砰砰砰”又有幾束飛上了天,我們幾個孩子都在屋里高興得手舞足蹈。
歡天喜地看春晚
放完鞭炮,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機,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等待著春晚到來。突然廣告一停,春晚終于開始了,我們都樂得合不攏嘴。春晚的舞臺絢麗多彩、變幻莫測的場景是那么的隆重而喜慶,準備充足的演員們把精心準備的.節目一一呈現給大家,有陣容宏觀的集體舞、幽默搞笑的小品、相聲、悅耳的獨唱、目不暇接的雜技表演、還有耳目一新的國寶歸來《絲路山水地圖》等等。而我卻對小品和相聲情有獨鐘!終于等到了一個小品《真假老師》,簡直樂翻天了。特別是賈玲的動作和語言,更讓我笑得噴了出來。真可謂“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別看他們在臺上談笑自如,其實背后不知演練了多少遍,因為一上了臺就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啊!
我們都玩到了深夜才散。啊,這濃濃的年味兒將會永遠地傳承下去!春節就這樣悄然而至,又這樣漸行漸遠。讓我想起了著名的詩句:“春天何其多,屬于你的春天有幾何?春天把希望給人,你給了春天什么?”
年味兒作文3
我喜歡過年,喜歡過年時再怎么紅艷、炫麗也不過分的張燈結彩,這是種喜慶;喜歡家人翻開日歷用興奮的語調宣布新年就要到來的聲音,這是種享受;更喜歡看過年時孩子們穿上可以和蝴蝶彩翅媲美的可愛新裝和蕩漾在他們笑臉上那燦爛童真的模樣……似乎那時,周身的一切都會帶給你感觀上的滿足,精神、情緒、甚至思想都振奮、飽漲,“年味兒”依舊作文。新年里的“新”字,竟會有如此魔力,頻繁地調動我所有的好奇,升級我所有的情商。
莫非這些都是我個人的幻覺,難道這些就不是過年的味道嗎?當然不!那為什么大人卻感慨“年味兒”變淡了呢?
我當然不了解幾十年前過年的場面,每家每戶發生的故事。即使那時會比現在更加有趣:或許家家你來我往急著拜年串門子,擁擠在并不十分寬敞的廳堂里端熱氣騰騰的餃子;可能在他們穿梭身影的旁邊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子,丫頭玩如同大人一樣忙活的自娛自樂的游戲;更精彩的莫過于仰著凍得通紅的小臉,用凍得像小柿子一樣的小手去捂那耳朵。接著便響起一陣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他們不住的蹦跳,就連小女孩扎小辮子的紅頭繩都像爆竹碎片一樣飛得老高……
我承認對那段沒有經歷過的生活充滿幻想,然而事過境遷,如今的新年并沒有來得時間不妙,年頭不好,怎能定它“年味兒變淡”的過錯呢?
可以不穿新衣服,只要喜歡就好;可以不吃太豐盛的食物,因為平時也吃得到;干脆不去計較,不去感嘆今夕爆竹聲響的對比。如果你愿意,為什么不買回大堆大堆的爆竹讓你放個夠,玩得痛快,爽這么特別的一回呢?可以不吃放了錢的餃子,因為你足矣賺到那幾倍多的財富。盡管有些的`確是人們難以割舍的,畢竟他們都象征財富、運氣、吉祥、幸福等等。可在如今當新年敲開我們家門時,一定要用最快樂,最喜悅的心情去迎接它的到來,不給自己愉快,不生產使自己快樂的想法,“年味兒”可就真的沒了呢!
那天,我房間里的紅百合開花了,每年春節就只開一對,然而今年卻頂出兩對花苞,每對花苞里開了四朵花,那天早晨醒來我就對著那百合花癡癡的笑,心里默默的說:“真的好感謝你為我的新年增添了無限特別,你奇妙的芳香,讓我深深品味到了新年的味道!”
點評:
剪窗花、放鞭炮、逛廟會、舞龍燈這些春節傳統節目似乎逐漸離人們遠去,就連年夜飯也要到飯店去吃,于是人們感嘆“年味兒日漸‘稀薄’”,感慨中還不免幾分失落。節越過越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只是本文的小作者卻獨唱“年味兒依舊”,讀完這篇文章,心中不免感嘆:是啊,俗隨時變,時過境遷,過年的方式在變,人們的心理狀態在變,年味兒雖也在變,但“味兒”變“質”未變,那種亙古未變的親情鄉情,那種新舊交替的感慨,不都融入在“年”中嗎?正如作者所說:“如今的新年并沒有來得時間不妙,年頭不好,怎能定它‘年味兒變淡’的過錯呢?”我想,只要我們“用最快樂,最喜悅的心情去迎接年的到來,給自己愉快,生產使自己快樂的想法”,“年味兒”就永遠依舊。——我不禁佩服起小作者獨特的生活感悟了。
年味兒作文4
寂,一片寂靜,亮了大燈的堂屋里,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著年已古稀的身體,數十年在這無鞭炮聲的大年三十夜里,獨自過無味的年。
靜坐,思緒卻已飛回到那棟老房子,回到那一個,我叫“爺爺”的人身邊。記得年到十二月七之時,和爺爺一起趕集去。那天總得要起早些,天尚是蒙蒙亮時便出門去,銜著那小竹籃去買豆。早些去時買來的豆新鮮,熬出的十二月八粥好喝。買來豆后,便把家里的盤盤罐罐,搬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我搖水,爺爺洗豆。到了下午,院子里的幾家人會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來收成中最好的五谷雜糧,鄰里之間相互交換,摻到了粥中去,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晚上,小火溫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靜。
十二月八,是年的前兆。十二月八的'粥香帶來了年尾的絲絲幽香,而緊接而來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爺爺上街去時,總會遇到一些老書生端著臺硯,持著狼毫大筆,捋開紅紙,為求聯者書寫一副副大紅聯。偶爾還會遇上賣樹人,拖來一皮卡的常綠松,買來種下以祈求來年鵬程萬里,好運常來,健康比樹。小年后的每個早上,不待太陽照進屋內,我就會被爺爺和鄰居家老人的打紙聲給驚醒。曾經爺爺拿著紙月子,念叨著“一拍三個,一張九排”一遍遍地教著我。如今,孫子連祖人都不愿祭拜,何求他學會打紙?大年三十前的日子,看不見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寫春聯,尋不見曾經為千萬小朋友追捧的煙花、擦鞭、禮花,也聽不見那“篤篤”的溫暖的打紙聲……它們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繼續在記憶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時和母親一齊去看年會的場景,時已久遠,記憶卻似陳壇佳釀,歷久彌新。
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東方的魚肚白迎來新年的晨曦時,家家戶戶便燃起了那萬響長鞭,迎接新年的到來。早早地,我著了大紅襖,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齊拜了鄰居家的年,踏在紅紅的鞭末子上看年會去。手里還啃著小籠包,腳下卻不敢有絲毫的停歇,直奔區政府廣場,那兒是年會的舉行地。廣場前,政府大樓上莊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其下掛了幾個大紅燈籠,更是莊嚴中透出了喜慶。沒至場開,廣場上便圍滿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熱氣驅走了冬日的寒風,喚來了暖陽。“鏘”的一聲鑼響,龍珠先行,神龍后動,珠龍互戲半晌,至高竿奪珠之時,人群中更是掀起一個高潮,緊接的便是民歌賀春,晚稻大戶講經驗,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過年的熱鬧與喜慶。
年味,還表現在……“老頭子,二更天了,我來換你”說著,老伴從里屋出來,“唉,這年哪里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無年味,怕是味已逸散于時光的碎片之中了。在這寂而無聲的夜里,我回味著,那記憶中的年味……
年味兒作文5
我已經過了十幾個春節,現在回味起來,今年的春節過得最有意義。在眾多的節日里,我獨愛這春節。
去年,我初三還沒畢業,過年之前,我早早就有一種喜悅感,冬天來了,寒假來了;春節臨近了,春節再向我走近了一步;春節來了,我想在歡天喜地中度過春節。“年”味兒足以讓我品嘗:親人能團聚,朋友能歡愉,相戀的男女在一起歡歡喜喜的過春節。春節還沒來,我們這些將要長大的伙伴聚在一起就談論自己的父母會給自己帶回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是在春節的前幾天,父親來電話,說:“坐不上回家的火車,春運太緊張了。”我的快樂一落千丈。在我的記憶里那是我過的最暗淡的一個春節。
今年,我讀高一。放寒假了,我回到家里,立馬便躺在床上,在迷迷糊糊中不知過了多久,我被一陣急促而興的'聲音叫醒了,原來是奶奶站在我床邊,她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今年春節他一定同母親一起回來了,這可樂壞了奶奶。記憶在我腦海里閃過,我更擔心起來,父母不會到時候又因搭不上火車而不能回家吧!我與父親之間雖在某個問題上有過爭論,但在我的親人里,我與父親還是在最親熱的。以前,我讀小學時隨父母在外,過春節也不能回家,父親在每年春節都會對我說:“又是一個年啊,我好想回家團圓,回家看望老人。”那時,我年幼不是很明白父親為何會說出這樣悲涼的話來。
今年春節前的臘月二十八,父母真的回來了。我去車站接了他們,看上去父親很疲憊。我問父親原因,可他搖頭說:“沒事。”父親的倔強我是知道的,我只好問母親,母親說父親是十多年沒有回家,他十分想回家,在火車上一直沒有休息好,再加上又感冒了。母親的話讓我傷心起來。父親為了回家過一個春節,居然會如此,我心里涌出“人生艱辛”四個字。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頓等候了十多年的團圓飯,爺爺,奶奶的興奮自不必說,父親把歉疚與歡喜都寫都寫到了臉上。我在飯桌上依次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姑姑敬了“酒”。我未滿十八歲,我的“酒”當然是飲料。然而,我感覺到我長大了,在新一輩里我獨當一面了。
吃過年夜飯,母親和姑姑便去收拾碗筷。父親、爺爺及我在火爐旁,父親講述在外打拼的艱辛,這是多年來掙的錢,讓家庭擺脫了貧困,讓家人能夠揚眉吐氣。我感覺到輕松和睦的氣氛在今夜,這個除夕之夜充滿了整個家庭。——這就是我家今年的年味兒。
在這個節日里,父母能淘金歸來,幸福真正降臨到我家。我從這個年里體味到物質是生活美好的基礎,家庭的幸福要家人奮斗,這樣才能年年過年,年年團聚,年年歡笑。這就是我今年品到的年味兒。
評語:
通過自家過春節的描寫,透露出了人生成長逐步成熟的信息——“人生的艱辛”,父母的言行讓作者意識到人應該為家庭負起責任來;也反映經濟時代物質是人們生活的基礎,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這是時代的節拍,作為留守學生品出過春節的味道:要家人常聚,自己就要及早努力奮斗。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教育意義,小作者品味出來了,這正是的看點。
年味兒作文6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只是在城里買房后,才舉家搬到城里。
過年的時候,看城里,總覺得很平淡,沒什么年味兒,好像只是比平時多了些人,多了一些商品而已,能給過年增添點節日氣氛的,好像只有五彩繽紛的煙花了。從街里走一遭,于擁擠的人流中穿行,實屬不易,無異于逆水行舟,倍感身心疲憊。只有鄉村——我魂牽夢繞的老家,才有那濃濃的年味兒。
每逢過年,總是攜妻子、女兒回到鄉下的老家,陪父母一起過年。
鄉村年味兒是土灶里燃著的柴草跳動的火焰。每次回到鄉下老家,總要帶些菜,幫父母做飯。或洗菜、切菜、炒菜,或燒鍋。特別是過年了,看著熱烘烘、紅彤彤的的火苗,倍感家的溫馨。在父母眼里,我們再大,也是孩子,仿佛嬰兒躺在父母的懷抱中,溫暖而甜蜜。那跳動的火苗不正像是我們紅紅火火的新生活嗎?
鄉村年味兒是那慢慢升騰的裊裊炊煙。如今,現代化的炊具走進我們鄉村的生活中,年輕人一般不燒草鍋了,只有我的父輩們依然鐘愛有加。那依稀的炊煙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覺得熟悉而又陌生。過年了,看著從老家煙囪升起的炊煙,竟有了久違的激動。炊煙是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無法忘卻,在記憶中凝固,讓我無比眷戀,在睡夢中出現。縷縷炊煙似長長的思念,讓遠方的游子歸心似箭,望眼欲穿,不覺間加快了腳步,心已飛到了家門前。炊煙里滿含著父母的牽掛,飯菜的余香。
鄉村年味兒是家家戶戶門上大紅的春聯。春聯里寫滿了人們生活的愜意與滿足,寫滿了人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與感恩,寫滿了快樂與幸福,寫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渴望與憧憬,紅紅火火的春聯,讓人覺得溫暖,春天的腳步近了。
鄉村的年味兒是那噼哩啪啦的爆竹聲。聽那此起彼伏的聲音,從一家到另一家,從一村到另一村,連綿不斷,不絕于耳,水墨畫似的鄉村沸騰起來。看孩子們在光與火之間,仗著膽子去撿未燃的爆竹,插在新鮮的牛糞上點燃,然后撒腿離開,欣賞著他們的戰果。或把它們放在破舊的鐵桶里點燃,聽那聲音,不同凡響。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的笑聲回蕩在火藥味的空氣中。
鄉村年味兒是遠在千里的親人,踏上返回的`班車,帶著急切的眼神,邁著飛快的步伐,回到了闊別的家鄉,與親人圍坐一桌,暢飲著美酒,品味著佳肴,與親人分享自己的委屈、痛苦、歡樂。屋子里洋溢著濃濃的親情,空氣中充斥著幸福的味道。在外的親人宛如在海上飄泊的船兒,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港灣,所有的痛苦、疲憊此刻都已煙消云散。
鄉村年味兒是溫暖陽光下,碧綠的菜園。父輩們親手種下的各種蔬菜,看著舒心,吃著放心。他們辛勤的勞作,付出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收獲,那份收獲的喜悅,溢于言表。這里沒有污染,天然綠色。放眼望去,倍感親切,是鄉村一道特別的風景,更是我們精神的家園,疲憊心靈的棲息地。
在都市生活的你,過年的時候,來美麗的鄉村吧,這里有你要尋的濃濃的年味兒,你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年味兒作文7
今年過年,我在襄陽東津新城陪外婆過,為了保護環境,城區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所以大年夜,我未聽到一絲一毫的鞭炮聲響,但年味兒就黯淡了嗎?不,年味兒是無處不在的。
窗外,雪花漫天飛舞,一種清冷空曠的感覺包圍著整幢單元樓。窗玻璃上張貼著嶄新亮麗的紅色剪紙,室內各種美食和人們的祝福話語不斷傳了,形成與外界格格不入的溫暖氛圍。
以上,是大年夜的真實寫照,內外強烈的反差恰恰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兒。
說起年味兒,我的感受可多了。大概臘月二十五,外婆就開始準備炸菜了:整魚、藕片、拌好作料捏得滾圓的瘦肉團、紅薯團、蘿卜團,通通被裹上一層雞蛋液和淀粉充分攪拌后的糊狀物,小心地放進油鍋,“滋滋滋”地炸上一會兒,便成了通體金黃的美味兒,外層仿佛穿上了一層“黃金甲”。外婆過年的炸菜筋道、量多,每年總要炸一大盆。堆放在一起,還真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氣勢。
除炸菜外,香腸可是必不可少的。嘴饞的我每年總嚷嚷著要吃香腸,百吃不厭。灌好的香腸和切割齊整的豬肉會被掛在陽臺上晾著風干,我總時不時去看一眼,沒過幾天,臘味兒便飄滿了陽臺。
除夕中午到了,我一手拿著膠水、一手提著紅紅的春聯站在大門口“蓄勢待發”。《元日》詩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新氣象,當然要貼上新春聯了。我和爸爸、舅舅通力合作,沒一會兒,大門兩側、閃著金光的春聯就貼好了。接著,一張綴滿鯉魚、蓮花、金雞圖案的倒印“福”字也被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正中央。我又跑進屋里,將帶有“吉祥如意”字樣、雄雞報曉圖案的剪紙張貼在窗玻璃上,預示著一年的好運和農歷雞年的降臨。年味兒,不就隱藏在那紅紅的春聯和精美的剪紙圖案里嗎?
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炸菜、蒸菜、涼菜、火鍋、炒菜,一道道美味佳肴被端上了桌,白酒、紅酒、飲料被擺上了桌。辛苦一年,忙碌一年,正是萬家團聚吃團年飯的時刻,一家人客客氣氣地相互敬酒、祝福,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笑意。濃濃的年味兒就飄蕩在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團聚氛圍中。
吃罷年夜飯,外婆便支起一張方桌,擺上四摞近一尺高的餃子皮和一大盆剛拌好的餃子餡兒,準備和媽媽一起包餃子了。今年,我也來湊湊熱鬧。一陣手忙腳亂,幸好有外婆的包容和媽媽的指點,我的餃子由剛開始的“像個倒扣的簸箕”來逐漸成為像模像樣的“元寶”了。大年初一,將餃子下鍋,煮熟后一人盛上滿滿一碗。我細細觀看,晶瑩剔透的`餃子一個挨著一個,里頭的餡兒若隱若現,咬一口,青綠的蔥末兒、紅紅的胡蘿卜丁兒和軟爛的肉末兒混在一起,再加上香噴噴的黃豆芽,浸入餃子里的湯汁兒,一起涌入嘴里。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無比幸福。
過年,從道道鮮美的佳肴中,從紅火吉祥的春聯中,從精致繁復的剪紙中,從餃子制作的過程中,從臺臺喜慶的豫劇大戲中……我都感受到了當地濃濃的年味兒。
此時此刻,看著家家戶戶門上懸掛的大紅燈籠,看著大家見面時一臉的喜悅,我不禁沉醉了。是啊,新年的顏色是紅火的,新年的味道是濃郁的,新年的氛圍是喜慶的,讓我們用忙碌和充實、成績和幸福去憧憬和迎接下一個新年吧!
年味兒作文8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就是與家中老人一起在老家團聚過年。年前的幾天,奶奶,外公外婆們就會打電話過來:“翯翯啊,今年什么時候回來過年啊?”每次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決定是去富陽外婆家,還是臺州奶奶家。在過去的幾個春節,我都是去臺州的奶奶家過年的,畢竟平時見奶奶的時間少。
去臺州三門的奶奶家,路不算遠,但也不近,有兩百三十余公里。春節期間,人們都趕著回家過年,即使是私家車,在高速路上也如同一只只遷移的烏龜,只能慢慢地挪動,若是想求快,在這浩浩蕩蕩的龜群中,一但發生碰撞便又可以在路上多“享受”幾個小時。
下午三點回老家的行程開始了,我興沖沖地給奶奶打電話:“喂,奶奶,我們出發了,傍晚就能到,趕著吃晚飯……”“哎,好的,你們慢慢開,今晚不到也沒關系。”今晚不到?難不成明天到?我心里暗暗好笑,奶奶老糊涂了。
車子行駛半個小時后,我們便上了高速,開始的十幾公里還比較順暢,我興奮地趴在車窗邊看著道路兩旁的房子漸漸變樣,而后連綿的'山丘取代了繁華的住宅。前面的道路不再那么順暢了,車與車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這些讓我不能快速到家的車啊,想必也都和我一樣急切地想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吧!
從杭州到臺州的后半程路上共有八個隧道,他們猶如熱情的“迎賓”,每過一個隧道,我都會大聲地讀出隧道口的標志牌,媽媽則在一旁笑話我,真是個小小孩。
天漸漸昏暗,而我連第一個“迎賓”的面都還沒見著。這時奶奶的電話又來了:“翯翯啊,你們快到了沒?晚飯已經準備好了,奶奶包了好多你愛吃的餃子呢!”“哦,謝謝奶奶,我們快了快了。”我盲目地回了奶奶,這時已經傍晚六點多了,正常情況我們已經到家了,但現在前方路段車輛追尾。于是原本因為車輛過多,擁擠的三車道變成了兩車道,路上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車輛堵得水泄不通。半小時后應急車趕到,總算是疏通了事故發生段。“爸爸,你說應急工程車的叔叔阿姨們能回家過年嗎?”我聽到右邊車輛的小男孩問他爸爸。“會的,他們忙完了也會趕著回家,他們的爸爸媽媽也等著他們過年呢!”
天已經完全黑了,接連不斷的交通事故和一些維修路段使長長的車隊只能慢慢挪動。我已經開始昏昏欲睡了,無精打采地靠在窗邊,聽著車內廣播中主持人和窗外道路廣播的時時提醒:不要疲勞駕車,安安全全回家,開開心心過年。一段時間后,車輛又開始原地喘息了,此時人們開始陸續打開車窗打開車門,有位中年大叔走到了我們車前,從保溫盒里拿出一碟還有熱氣的餃子:“小朋友餓了吧?來吃幾個叔叔自家包的餃子。”還沒等我說完謝謝,叔叔又拿著剩余的餃子送去附近的車輛了。道路開始熱鬧起來,時不時傳來相互道賀新年的祝福,人們開始分享自家車上帶的年貨,紅紅的車燈下,是一張張微帶疲倦且又充滿喜氣的臉。
人群中有人叫了一聲,前方道路通啦!
終于到家了,此時已經凌晨了,一直在門外等著的奶奶急忙迎接,熱氣騰騰的餃子也立馬上了桌。哦,餃子!我低語了一聲,一口咬住餃子,嗯,好吃,和路上叔叔給的一樣好吃,都充滿著濃濃的年味……
年味兒作文9
家鄉的新年,有著許許多多的味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春節的漸漸靠近,大約臘月初八,整個城市中便開始飄著年味兒,一天濃過一天。
臘月初八臘八節,清晨時,媽媽便煮好了臘八粥,各色雜糧谷類混在一起,象征著一年的豐收。入口又黏又甜,也許是象征著新的一年一家人不分離吧?在這一天,住在鄉下外婆還要祭祀,這也是臘八節一種習俗,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這時候,年味兒是淡淡的,就像臘八粥的甜香味兒。
臘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從這一天開始,便是真正進入了20xx年的倒數。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置辦年貨,準備干干凈凈迎接新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在外的游子也踏上了歸途,與家人在一起迎接新年年的到來。這時候,年味兒是濃濃的,就像游子歸家的`溫暖的心。
小年之后,過年的氣息愈來愈濃烈,大街上掛著紅燈籠,中國結等物,家鄉的白沙橋上也掛滿了精致的燈籠,走在橋上,心中便洋溢著慢慢的喜悅。跟隨父母來到大潤發超市,超市中也是張燈結彩,一片紅火。大人們忙著挑選年貨,孩子們則是歡笑著跑來跑去。人聲喧鬧,處處洋溢著喜悅。年貨,對聯,飾品,不一會兒就裝了滿滿一購物車。這時候,年味是喜悅的,就像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
眨眼便到了大年三十。到了下午,商店都鎖上了大門,大街上一片寂靜,大伙兒都在家準備年飯呢。雞鴨魚肉,五谷雜糧,樣樣不少。精致的菜色,誘人的香味,親人的笑容,心中忽然溢滿感動。吃完年飯,大家坐在沙發上,觀看春晚。弟弟妹妹們笑笑鬧鬧,哥哥姐姐們和家長談論學校的趣事,外公外婆和叔伯們聊家常,整個家族和諧而又暖心。時鐘滴滴答答的走著,漸漸地,漸漸地的靠近了12。啊,還有幾秒鐘就是新的一年了。大家都激動起來,長輩們在心中默數著,小輩們已經念出了聲。“3,2,1…新年快樂!”“新年快樂!”窗外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這一刻,不論長者或是孩子,心中都溢滿了對20xx的期待以及歡迎。這時候,年味是溫暖的,就像心中的那份幸福。
笑笑鬧鬧也就到了半夜,大家都回房睡了,只有幾個小輩還在嘰嘰喳喳的談論著過去一年的趣事。第二天早晨起床已是八九點,外婆已經準備好了長壽面,紅糖水,象征著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甜甜蜜蜜。這時候,年味是甜甜的,就像紅糖水的濃香。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拜年了,孩子們都喜歡這個習俗。因為有紅包拿呀。紅包包住的,是長輩對后輩的祝福,疼愛。拜完年,接下來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這也是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大家放孔明燈,猜燈謎,放煙花,依然是帶著喜悅的氣息。這時候,年味已漸漸淡去了,但留下的那一絲氣息,隱著喜悅與期盼。
年味兒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哦,是暖暖的,幸福的吧。
年味兒作文10
放寒假了,CCTV少兒頻道《快樂體驗》欄目資中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充分利用假日進行快樂體驗。我的快樂體驗是學習攝影。“點子奶奶”給了我一個推薦:以“年味”為主題,進行拍攝體驗。
我約了朱林和甘欣璐一齊舉行攝影的快樂體驗。
2月9日,我們幾個拿起數碼相機,準備開始體驗了。這時,我們才發現“點子奶奶”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年味”是什么呀?我們幾個爭執了好久,最后統一了認識:“年味”,就是過年的一種氛圍。認識統一了,從哪兒拍起呢?這時路邊一個賣風箏的小攤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于是,我們對著賣風箏的小攤一陣猛拍,自以為效果還不錯,就懷著一種拍攝成功的快樂情緒,迫不及待去找我們小記者站的攝像指導劉爺爺,請他給我們點評一下體驗作品。
來到劉爺爺家,劉爺爺看了我們的體驗作品后,對著照片,一張張的進行了點評。啊!
學習攝影,原先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學問大著呢?什么構圖啊,用光啊,對我們來說,還是新的知識呢!
這一次,劉爺爺主要給我們講了怎樣按照黃金分割點進行構圖。
第二天,我們仍然以賣風箏的小攤為對象,按照劉爺爺指導的構圖要求進行拍攝體驗。再去找劉爺爺點評時,劉爺爺夸我們拍攝的照片構圖有了進步。正當我們心里暗自高興時,劉爺爺給我們指出了新的問題:構圖的環境不好。隨著劉爺爺的指出,我們也發現了問題:賣風箏的小攤在照片中,顯露出許多“牛皮癬”,一是影響了畫面的視覺美,二是影響了環境的和諧美。我們第二次攝影體驗的`主要收獲是:拍攝照片還要注意選取環境。
我們決定進行第三次攝影體驗時,“點子奶奶”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她要帶著的外孫卓卓出去練習攝影,叫我們一齊去體驗。有了“點子奶奶”和我們在一齊,收獲必須會不小。我們和“點子奶奶”在預約的地點會合了。這時我們才發現,“點子奶奶”為什么要選在這兒集合:這兒的“年味”濃啊!
這是一家文具批發店,眼下的店鋪里掛滿了充滿“年味”的喜氣用品:各式大紅燈籠、春聯、中國結、爆竹掛件和許許多多造型優美的掛件……人們在店鋪里挑選自己喜愛的物品。
這時,兩個小孩挑選燈籠的場面吸引了我們。“點子奶奶”用眼神示意我們抓拍。“咔嚓”“咔嚓”,一幅充滿“年味”的作品誕生了。隨后,我們來到了濱江公園。哇!
那里的“年味”更濃,而且“年味”中透著“和諧”,真是個拍攝體驗的好地方。我們幾個在“點子奶奶”如此這般的指點后,分頭尋找拍攝目標。
我首先被幾個下棋的老人吸引,舉起照相機取好景,按下了快門,一幅“下棋”的休閑作品完成。濱江公園正在舉行書畫展,這是我們“資中之春”資料之一,是“年味”的一部分,也是我拍攝體驗作品之一。我還抓拍了“母子情深”、“給瓷娃娃上色”“放風箏”的照片。當我的鏡頭對準一個賣“棉花糖”的小販時,心里正在想:如果有一個來買“棉花糖”的人就好了。天助我也!
“點子奶奶”的外孫卓卓跑過來,伸著脖子探究“棉花糖”是怎樣做的,我趕快按下快門。之后,劉爺爺評價這張照片是我照得最成功的一張。
“年味”越來越濃,我的快樂體驗也越來越快樂。等著吧!
年味兒作文11
馬上要過新年了,媽媽也早早的到了外婆家,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直到有一天,我和樂樂在里面看電視,玩得不亦樂乎時,媽媽突然說:“豆豆,出來包餃子了。”
我興奮地應了一聲,“哎!來了!”然后叫上樂樂,跳著出去了。我很喜歡做事,特別是做吃的這一類東西(無奈我是一個吃貨)。我們倆飛一般的跑進廚房,看外婆制作餃子餡,外婆把蔥、蒜、豆腐這些東西全部切碎,我盯著他的刀,好快好快,不一會兒就把這些餡都切得碎碎的、小小的。然后就開始制作肉餡了,外婆先把一大塊豬肉放在砧板上,然后用刀把肉切成薄薄的小片,然后在砧板上剁啊剁啊!花了好大一陣子,才把肉剁成小碎末,可是還不夠,她把肉翻了一個面,繼續剁著,終于切到能夠吃起來不那么大塊了,才把肉放在盤子里,把之前切好的蔥、蒜、豆腐放進去,再加上外婆自己做的秘制辣醬放進去,加上適當的鹽、醬油,餃子的肉餡就完成了!“終于輪到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我心想。媽媽早已在外面等候。
我們倆乖乖坐好,等外婆把東西拿進來,過了一會兒,外婆手上拿來了餃子皮,餃子餡,還有勺子,居然還有一碗清水。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清水啊?媽媽告訴我,在餃子皮外圍抹上水餃子更容易成型,包起來更輕松,就不用擔心肉會灑出來了。媽媽說:“你們兩個自己包的自己吃,想包成什么樣都行!”我先試了一個最普通的包法,我先用勺子舀了一勺肉,放在餃子皮的正中間,然后用手指沾了一點水,抹在餃子皮周圍,將餃子皮最頂端擰起來,然后用手將分開的口疊進去,最后用手捏幾個花紋出來,餃子完成了。媽媽看了,對舅媽說:“豆豆包的好好呀!”有人夸獎我了,我心里暗喜。接下來我和樂樂盡情發揮想象力,包出了許多奇形怪狀的餃子,媽媽和舅媽還一個勁的夸贊我們倆呢!把所有的餡兒包完后,我迫不及待的想看我們的成果,看了之后,我大吃一驚,我們倆真是什么都能報出來,球形、元寶形、芋餃形的,還有大餛飩的樣子和草帽形,這些都是媽媽叫我包的,樂樂居然還包出了海星!
收拾完之后,我心里一直有個解不開的疑惑,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過年就一定要包餃子,吃餃子呢?”媽媽回答我:“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食物,深受老百姓的歡迎,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大年初一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說大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按照習俗,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子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為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喜慶、吉祥的東西包進去”媽媽說完,我的知識也豐富了一大截。
今年春節自己包餃子,既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又增長了我的知識面,讓它更加豐富,也讓我知道了好吃的東西做起來是多么的復雜。這次讓我受益頗多,我多么希望明年春節我還能包出好吃的餃子,讓我把“年味”包進去!
年味兒作文12
年近了,人多了,村子里怎么也靜不下來了。
我是等不及的,一放寒假就回來了。一年就這么一次,怎能不叫人激動呢?
撣塵是不用說的,不過我可不喜歡拿著個掃帚慢慢地掃屋里,掃屋頂才是我最樂意的。也不用爬到屋頂上,只要用超長的大掃帚就行。這是最臟的活兒,我爭著要干,奶奶只得給我戴上個大草帽,用來防灰。拖著那有些笨重的長掃帚,在屋頂上來回擺動,瓦上的灰塵像雪一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不,應該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一會兒,屋檐下便被灰塵蒙上了一層灰紗,讓我的眼睛都難睜開。閉著眼睛掃,那“嚓嚓”的聲音還挺有節奏。
家對面的那個魚塘,平日里一聲不響,過年時就給我們帶來大驚喜。一大早抽水機就開工了,魚塘里的.水越來越低,最后只剩下一片淤泥,魚兒們掙扎著,跳躍著,最后翻著白肚皮躺在淤泥中,偶爾甩甩尾巴。爺爺早已全副武裝——黑靴子,黑皮褲,像個漁民似的。踩進泥漿里,頓時淤泥淹沒到膝蓋,一步一陷地,頗有點紅軍過草地的風范。抱著幾條大魚上來時,爺爺已滿身淤泥,魚挺著個啤酒肚甩著尾巴,泥甩到爺爺臉上,他卻樂開了花。大人們聚在一起圍著那幾條大魚,稱了又稱,我才不在乎大魚呢,連泥帶水地挖上來幾條小魚,養在個盆里,雖沒有金魚漂亮,但也小巧玲瓏的,比那翻著白眼兒的大魚有趣多了。
包包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說到我家包包子,真的是圖個樂趣。平時外面的那些精致的包子吃慣了,過年再吃自己家的包子就沒多大勁兒了。也不知道是面沒有和得好,還是餡子出了問題,確實不大可口,像個“死面疙瘩”。但沒有包子,哪像過年?爺爺還是使勁兒揣好面,奶奶也精心準備好肉陷兒,菜餡兒,豆沙餡兒。正正經經地包上一天包子,平時都用不上的蒸籠一齊開工,幾個粗壯的木頭熱火朝天地燒上一天。這才像個紅紅火火的年。晚飯時蒸包子,紅燒魚,用魚鹵燒一把香菜,包子香噴噴地蘸著魚鹵吃,耳邊還是那熟悉的“新聞聯播”的聲音,電視里報導著各地的年味兒,那時候才別有一番滋味兒。
年味兒越濃,鞭炮聲越響。大伯大媽從城里回來時總會帶上些小鞭,那種又長又細、拿在手里“吱吱”的小鞭是我唯一敢玩的。把頭子一點著就行了,火星子從頭那邊直噴出來,甩起來像一條熒光在空中游動。最搞笑的就是小狗了,它平時是我家忠誠的衛士,英勇無畏,卻怕炸鞭。一到晚上,鞭炮聲多了,它就像個逃兵似的溜進家里,躲在桌子底下,低著頭,耳朵垂在兩邊,像犯了什么錯似的,全無平日神氣活現的威風。
喜歡看遠處的煙花,炸的聲音很小,煙花一飛沖天,綻放在夜空中,如星星一般璀璨,像春花一樣絢爛。猶如曇花一現,眨眼又凋謝,散入人間,消失在那萬家燈火中……
邁向繁榮的腳步快了,今年老家的房子也拆了……那青青麥田后,再也不見那裊裊炊煙和那個蹦蹦跳跳的我……
我那伴著年味兒的童年呵,一去不復返。
年味兒作文13
說來幸運,在學習了許多抽象的地理知識之后,我有幸真正來到了這片黃土高原,來體驗這和生它育它的環境如出一轍的渾厚滄遠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的年味兒。
車子向西駛離華北平原,隨著路途漸遠,一望無際的平原被起伏的山區所代替,天幕也隨著日頭的落下而被渲染上了暗意。經過一番風塵顛簸,我與夜色一同來到了黃土高原之上。
我很快被迎進了家里。爺爺奶奶此時已經是白發蒼蒼,但在新年到來之際依然顯得精神矍鑠。同他們問候后,我便安頓睡下了。
第二天就是除夕。上午灑掃完畢,下午,我們再一次驅車出行,欲往黃土高原一探究竟。車子在盤旋的山路上一點點爬升,我的耳膜開始脹得生疼,手機上顯示此時的海拔已經超過了20xx米。放眼望去,車窗外已然是遼闊的黃土高原。泛白的天空下,黑色的飛鳥被慢慢吸入流云。深深的窯洞在暗綠的草樹之間遠近錯落,黃色的.塬、墚同冰雪交織著,形成一片奇異的景觀。遼闊的黃土大地承載著這景觀向遠處生生不息地延伸
車停在村落不遠處的山路邊,我可以看見窯洞門上貼著的紅對聯,洋溢著生活的幸福和平安的渴望,在暗淡的天地中顯得格外醒目。正當我為這片黃土出神時,車后忽然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回頭望去,竟是一大群山羊躍動著滾滾前進,如同潮水一般將我們的車包圍起來,其間夾雜著顫顫抖抖的叫聲大概也是慶祝春節的囈語吧。身穿紅衣的牧羊人經過時還向車內的我們擺了擺手,嘴唇動了幾下,似乎說了一句新年的祝福。我有些驚喜和感動,揚起頭沖他笑了一下,很想對這個淳樸善良的牧羊人也說些什么,但沒等我們搖下車窗,他就隨著羊群離去了。
很快又是夜晚降臨,我心中留存著對聯和牧羊人帶給我的溫情的年味兒,不得已地離開了這片黃土。回望去,那片村落在天色轉暗之時恰好亮起了依稀的燈光。未經夜的允許,一粒煙火在寒風中搖擺著升起,化為紅色的光明綻放在黑暗的天地之中,仿佛清晨的鐘鼓,喚醒了整片黃土高原。很快,十幾串爆竹彼此呼應著炸響了起來,各色的煙花從千家萬戶的門前升起,一道道流星扶搖而上,短暫地隱入夜空后,忽然龍騰馬躍般潑灑出火焰的浪潮,似輪盤旋轉舒展,各以自己獨有的色彩在黑的底色之上恣意涂抹,遠遠望去,宛如一地絢爛的春花。煙花爆竹交織錯落、此起彼伏、聲震千里,不曾讓這片黃土高原一刻停歇安息下來,反而升騰著濃郁而獨特的年味兒,讓黃土高原粗獷闊大的氣息震顫著我的心。
我轉過頭去,眼睛卻有些濕潤大抵與世界同行的人都會這樣吧。在這片渾厚滄遠的黃土高原上,沒有高樓大廈的遮擋,我目視一切,并真切地感到,我們并不是過著只有五個人的春節,而是五千,五萬,乃至全國的一場浩大盛麗的集會中國人民同心同結,普天同歡。我有如身處美好祈愿的洪流中,浸潤在黃土高坡獨特的年味兒里,被裹挾著奔向了未來。
有了今日黃土高原帶給我的驚喜、感動與幸福,我對新年更是充滿篤定。相信今后無論是否逢年過節,我都將與世界同行,與世界共享著喜悅和快樂。無論何時我心中都洋溢著這份獨特的年味兒,經久不散。
年味兒作文14
老家有句話:大人望種田,小娃望過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的生活條件依然很差。我家一年到頭吃不上幾次肉,家里能發出聲響的就是一臺“襄陽”牌黑白電視機。村子小得很,天天都是那幾張熟面孔,咵的都是那幾句家長里短。莫說是汽車,貨郎都很少來,孩子們眼巴巴地盼著熱鬧的春節。
中國人講究“食為天”,進了臘月就開始準備各種年貨,最重要的自然是殺年豬。入了臘月,“殺豬班子”就抬出塵封一年的家伙什兒挨家挨戶宰年豬。
農人把肉用鹽抹勻,放到土瓷壇子里壓實了腌制成臘肉。豬頭、豬下水、豬尾巴鹵成涼菜。大人說,小娃子吃豬尾巴不流鼻涕,所以豬尾巴就成了孩子的專屬。其他的肉用繩子穿了一排一排吊在屋檐下。肥膘煉出潔白細滑的豬油,剩下的油渣也不浪費,抓來就可食,包“包面”時摻在餡里更是味美。
上大學到了北方,吃了各種式樣的餃子,卻找不到家鄉的味道。后來,我才知道,差的是那一把豬油渣。
豆腐必不可少。鄉鄰把自家種的黃豆挑到豆腐坊里打豆腐,豆漿翻煮的香氣混合著柴火的味道飄出去好幾里地。正好遇上堰塘里放水起魚,父母就去買兩條肥碩有勁的花鰱,和豆腐一起燉了,簡直就是人世間的極品美味。
老家還愛做黃酒。糯米蒸熟了,拌上酒曲,兌上涼開水,封在酒缸里,等到過年打開,香氣四溢。別看度數低,多少好漢喝了三碗就東倒西歪。
偶有人開著拖拉機去鎮上辦年貨,拖箱里載的卻是滿滿當當湊熱鬧的孩子,鎮上不足一里長的街是我們心目中最熱鬧繁華的場所。商戶們把紅燈籠、紅紙、年畫挑得老高老高,就像是在比賽。賣糖果的、賣碗筷蒸籠的`、賣饃饃油條的,甚至賣老鼠藥的,把街占去了大半。小孩子擠在人群里,只能透過大人的腿縫貪婪地觀望攤上五顏六色的商品,還沒吃到糖,卻被拽到剃頭挑子前。剃頭是男孩心中的夢魘,煤爐旁排隊的個個哭喪著臉,鏡子前坐著的幾個也號啕不止。好在剃完頭就會得到熱乎乎的糖油餅作為安慰,這也是童年難得的美味。
年貨不外乎糖果、瓜子、油條、年畫和紅紙。那時候鮮有人買印刷的春聯,大家都買回紅紙自己寫。父親寫得一手好字,鄰居常把紅紙送來請為代勞。我和妹妹喜歡給父親打下手,用碟子盛好了墨,把紙裁成合適的規格,再把新買的農歷本翻到“春聯大全”一頁。父親看一眼,說:“九個字。”我們就忙把紙疊成九個格,再攤在桌子上讓父親寫。等我約摸九歲時,父親把毛筆交給了我,雖然寫得歪歪扭扭,卻仍能得到大人的贊揚。
三十兒清早,母親起來準備團年飯,我們也早早起來貼春聯。從廚房端來熬好的米湯,再拿一把高粱尖鍋刷,我和堂弟一個往墻上刷米湯,一個踮著腳站在凳子上貼春聯,沿著院子從堂屋貼到大門,糧倉里的“五谷豐登”,豬圈里的“六畜興旺”,也要仔仔細細地鋪貼平整。再撐起紅燈籠掛到屋檐下,濃濃的中國紅就這樣把年味兒鋪了出來。
家鄉盛行中午團年,我們四世同堂,熱熱鬧鬧地圍坐一起,桌上擺放著各色菜肴,火鍋里熱氣騰騰,孩子們端起酒杯笑嘻嘻地向大人祝酒。
這就是我家的年味兒,也是家鄉的年味兒。
年味兒作文15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霜雪未融,暖陽依舊,桃花十里,逢故人,迎新年。此情此景,年味兒依舊,我心所向。
春節將至,我們一家便“抄起家伙”搬移回到老家衡陽,探望親人,體會年味。這不,正值臘八,大街小巷便已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一眼望去,一條街都是些年貨、雜拌,以及各種新奇的玩意兒,別提多有意思了。這一天里,老人們還會搗鼓些瓶瓶罐罐,將臘八蒜吶,蒜蓉吶,都統統倒入罐中,再放上些醋,拌勻了,密封起來,以求入味。等到過年了,再取出來,那時蒜味兒淡了,醋味也淡了,少了嗆鼻的氣味,卻添了些許香味,那味道才是贊不絕口。不過,我們時常會耐不住性子,好奇地戳破密封條,在被辣椒熏的“潸然淚下”后被長輩訓斥一頓。即便如此,那時的我們依然樂此不疲。
看著大人們為了籌備吃穿用度的年貨而忙得焦頭爛額。最高興的恐怕就是我們這些孩子了,大人無暇顧及我們,我們便上街撒野,捉迷藏,猜燈謎,甩響炮,偷吃蜜餞,都令我們不亦樂乎。在歡聲笑語中,迎接盛大的春節。那啊,是年味兒。
清晨的第一炮將我們從夢中喚醒,仿佛宣告著著“年”的降臨,又仿佛象征著忙碌的一天的到來。天微亮,晚輩們便將包餃子、包子材料準備好,肉餡啦,韭菜啦,紅豆啦,擺的滿滿一桌。一家人熟練地揉捏著面團,不出一會兒,幾百個鼓鼓囊囊的“白肉球”便成形了。我們不會包,到也依葫蘆畫瓢,捏出了幾個怪模怪樣的“扁豆”。不過終究耐不住性子,在收了紅包后,便上午成群的跑沒影了。直到暮色垂簾,油香四溢,我們才循著香味。回到家中。那兒,是年味兒。
剛進門,撲鼻而來的糖味兒便饞得我們“口水直下三千尺”。可那些糕點,甜食是用來供奉灶神的,我們只能眼饞的看著。外婆見人齊了,笑咧咧的,將大家聚于供臺前,親自點上香,開始拜佛禱告,祈求安康。一縷縷,煙香繚繞,靜人心扉,虔誠安詳,那是年味兒。
經過虔誠的'祈福,終于開始吃團圓飯了,大家圍坐在桌前,只見幾盤魚肉,幾籠包子,一碟晶瑩餃子等佳肴,擺的滿滿一桌,還有一大鍋老火湯。大家動筷子,互相敬酒,其樂融融。外婆將臘肉啦,青菜啦,蔬果啦,“嘩啦”一聲,全倒入老火湯中,一鍋端。霎時,老火湯沸騰了起來,那氣勢活像“鴻門宴”一般,蘸上自家拌的辣椒,那味道,也真是堪比《舌尖上的中國》!余香繚繞舌尖,那啊,便是年味兒。
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溫情脈脈的談笑風生,陳年舊事,雞毛蒜皮,過得去的,過不去的往事,似乎都成了談資。遠在他鄉的兒女,為這一場團聚,千里而來,獨守空房的父母,為這一場團聚,喜笑顏開。年味兒,何嘗不是家人團聚之樂。
不過,我們可沒這閑情雅致,撒開腳丫跑向屋外,看著千家萬戶所燃放的煙花,交織繚繞,看著火花星子在天空中綻放一輪月圓,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若群星璀璨,將沉寂的夜色照亮如同白晝。幕幕絢爛,倒映在孩子們的眼眸中,那,是童年的倒影。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年月更迭,年味兒卻是久久不散的,徘徊于心,我們顛簸一生,所尋的,何嘗不是,久違的年味,遙遠的故鄉,熟悉的故人,一段溫暖的過往。
年味兒,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