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的知識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1
甲:尊敬的老師,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中午好,星之語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主持人( xxx ),
乙:我是主持人( xxx )
甲: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不可能傳播。以流行性感冒為例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后,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
乙:那大家知道如何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嗎?下面就我們班同學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劉佳怡:一般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
⑴控制傳染源: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癥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⑵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⑶保護易感者: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并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或病的動物,對于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甲:大家又知道那些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呢?
乙: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劉洺: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后,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那么,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乙: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
楊瀧:1. 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這 些病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 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
2.消化道傳染病
消化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這些病大多發生在夏、秋季節,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
宗文文: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王宏:6.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7.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8.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9.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甲:下面請聽《健康歌》
乙: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合:星之語廣播到此結束,老師們同學們我們下周再見!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2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給大家講關于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
冬季是考驗我們的呼吸系統時候。本身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氣管炎、哮喘的患者這時容易復發,而冬季傳染病也與日俱增,包括: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都與干冷、污濁的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有關。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在我校的發生和流行,確保大家的身體健康,就需要大家多關注和了解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知道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從而增強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遠離呼吸道疾病。主要預防措施及自我保健方法歸納為如下10點:
1、積極學習了解衛生防病知識,樹立傳染病的防病意識。
2、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3、凈化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通風換氣,教室應在每節課后應開窗通風,其他教學、生活用房應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尤其是寢室,在離開時一定要把門窗打開,讓陽光充分照射。開窗通風是最好的空氣消毒法。
4、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抵抗力。要注意飲食衛生,營養平衡,保證每日適量的蛋白質、淀粉、脂肪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飲水,多食新鮮的瓜果、蔬菜,忌煙酒。
5、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早操、晨跑、課間操等,上好體育課、體煅課,平時增加戶外活動,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6、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養成戴口罩的好習慣。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健康的同學和有感冒樣癥狀的同學之間至少保持2米的距離,防止飛沫傳染。健康人在外出或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最好佩戴口罩,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7、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疫苗,如流感、肺炎、麻疹、風疹、腮腺炎、流腦等。抵抗力弱者還可注射人體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烏體林斯等,增強免疫力。
8、疾病流行季節盡量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更不要到傳染病患者聚集的`場所。
9、要早發現、早治療。如遇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檢查,不提倡帶病堅持上課。出現呼吸道及消化道癥狀時應及時就診,切忌不當回事。如發現發熱(體溫超過37.5度以上)病患者要及時上報班主任或生活委員、盡早隔離,防止校園內傳播。在家發熱的同學應請假在家休息,待熱退后24小時不反復,方能復課。寄宿學生發熱要住隔離觀察室,也要待熱退后24小時不反復,才能進班級上課。
10、落實晨檢制度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蹤制度。傳染病防控我校領導及德育處非常重視,各班級生活委員、班主任、年段長肩負重任,切實做好每日晨檢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蹤登記,及時上報學校衛生室校醫。
總之,有效的措施,完善的防預機制和科學的自我保健方法才能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護自己、愛護他人是我們每一個附中人的職責。謝謝大家!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3
腸道傳染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主要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肺炎、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病原體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病,并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染給其他健康人。
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
由于生活飲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的暴發流行。
2、經食物傳播
在食品的加工、儲存、制作、運輸的'銷售等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3、接觸傳播
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過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
4、昆蟲傳播
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人體內存活一段時間,通過到處活動的蒼蠅、蟑螂等昆蟲進行傳播。
預防措施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預防工作。
1、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糞便、垃圾和污水的衛生管理,發動群眾滅蠅、滅蟑螂。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飲食服務行業、食品加工銷售單位和集體食堂,要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
3、搞好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喝開水。保護好水源,嚴防污染。飲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
4、講究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食堂、飲食業工作人員更要講究個人衛生,定期體格檢查,發現有傳染病,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4
一、基本知識
1.水痘
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家禽、野禽)以及鳥類。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發現人與人之間有效傳播的證據。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高熱(大多持續38℃以上)、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
二、預防要點
1.在人群聚集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
2.勤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3.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4.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
7.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5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重癥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并發癥。傳播途徑為接觸傳染源和飛沫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后,如果沒有并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由于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為止。
3、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的.傳染病,潛伏期8—12日,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春季常見傳染病家長注意事項
1、適時增減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凍"的古訓,初春乍暖時,不要急于給孩子減衣,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添衣。
2、注意衛生:要經常保持室內清潔,開窗通風,使室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要勤曬被褥和換衣裳,少帶小孩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3、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適量魚、肉、雞、蛋外,應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嬰幼兒必要時要吃點魚肝油和鈣片。
4、充足睡眠:春天易發生"春困",保證小兒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兒生長發育,又可增強免疫力。
5、加強室外活動:春和日麗,萬物生發,讓孩子到室外活動,能得到日光照射,吸進新鮮空氣增強小兒造血及免疫功能。
6、計劃免疫:要按計劃及時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小孩子常見傳染病。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6
隨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兒童為傳染病的高發人群。
1.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時期。
2.幼兒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當突然受涼、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癥。
4.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
作為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酒房間。注意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溫度在18-20℃,濕度在50-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3-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從小給孩子必要的身體鍛煉,多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議家長從春天起用冷水為孩子洗臉,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著,孩子穿衣要適當,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要以脊背無汗為適度。很多家長把孩子包裹得很嚴密,誤以為這樣就不會得病。其實孩子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動,一活動就汗水淋淋,風一吹就易感冒。平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給孩子平衡膳食,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飲食上可以多給孩子補充些維生素,多給孩子喝水也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5.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注射疫苗,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力,以預防傳染病。
6.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和人群較為擁擠的地方。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7
手足口病系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該病隱性感染率高,顯性感染癥狀一般輕微,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亦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呼吸道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咽痛,口腔內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現丘疹、皰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僅需對癥治療,預后良好。少數病例可有腦炎、心肌炎等并發癥,個別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過被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皰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為主。
流行特點
本病常易在幼托機構中發生集體感染。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癥狀。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后不留痕跡。手、足、口病雖在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
預防措施
1.個人預防措施
①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②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③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⑤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2.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②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③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④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⑤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⑥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⑦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入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后、從外面回家后等均應及時洗手。
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
一、濕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
二)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三)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沖 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四、捧 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五、擦 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干或烘干機烘干。
環境消毒要點
(一)不需要大規模噴灑消毒。
(二)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把手等)、玩具、游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性消毒。
(三)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細小如沙故又稱“風痧”,它與麻疹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傳染病。初起類似感冒,體溫在38度左右,一般發燒1-2天后皮膚出現淡紅色皮疹,疹形細小,且分布稀疏,經過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結腫大特征。如果孕婦在早期懷孕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8
夏季是各類消化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及早做好夏季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這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夏秋季嬰幼兒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手足口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潛伏期一般為2~7天,急性起病,發熱,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臀四個部位,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為自限性疾病,多數愈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馳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
二、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手足口病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為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飛沫形式經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皰疹液、糞便中的病毒可經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再經口傳播。如水源被該病病毒污染,也可再經口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預防:(1)及早治療和隔離病人,對疫點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2)托幼機構及小學等單位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診斷并隔離治療。(3)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4)室內保持通風換氣。(5)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玩具和用具要經常清洗消毒,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6)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去,減少被感染機會。(7)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腸道傳染病
一、腸道傳染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夏季腸道傳染病主要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肝炎等,往往可以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及發熱等癥狀。
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后,可以污染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人的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并引起發病,然后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染給其他健康人。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的食物、水都可造成腸道傳染病的局部暴發或流行,直接接觸被病原體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傳播,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經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傳播。
三、夏季腸道傳染病的預防:主要預防措施是“三管一滅”即管好水源、糞便、飲食,消滅蒼蠅、蟑螂等病媒昆蟲。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是做好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講究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不吃生冷不潔的蔬菜瓜果和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剩菜剩飯煮沸消毒后食用,砧板刀具生熟分開使用,保持餐具的衛生,提倡分餐制。
四、身體出現不適及可疑癥狀要注意隔離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的腸道門診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相關文章:
預防傳染病的知識范文12-19
預防傳染病作文08-11
預防傳染病作文錦集(4篇)10-07
《冬季流行傳染病的預防》紅領巾廣播05-05
預防傳染病作文集合【4篇】09-12
小學關于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的工作預案02-27
幼兒園冬季預防感冒的小知識10-25
學生宿舍樓火災的預防與自救知識10-16
遠近視眼兒童的預防和調理措施知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