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時間:2023-12-17 23:59: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1

  本課用一個小三連完成,整體教學思路如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練一練--辯一辯--查一查

  師:同學們,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實。尤其在君王身邊,所謂"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忠臣,面對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時指出,第一愧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對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讓君王心平氣和地聆聽忠言,使其聽之順耳,并且心悅誠服地接受呢?這里就涉及到了說話的藝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欣賞一下古之雄辯家的風范。請大家打開書本到61頁。

  第一環節:讀一讀

  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首先,我們齊讀全文。相信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學生齊讀,讀到文中"形貌昳麗"、"朝服衣冠"、"能謗譏于市朝"、"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處時,或停頓,或不統一)

  師:發現問題了吧,同學們?老師暫時不說,因為既然大家自己能發現,那么就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吧。現在,我們就分組把重點字詞和難解字詞找出來,然后考考其他的小組,看看他們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組在第一輪角逐中能脫穎而出。

  (各小組小聲議論起來,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小組長把成員歸納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然后上黑板,各組交互完成任務,學生集體評改。學生有互相挑戰的情緒,又有古文參考書,把重難點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組以滿分10分勝出。掌聲鼓勵。)師: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次肯定能讀得準確而響亮了是嗎?(學生齊讀,這次大有進步,由于文章比較簡單,學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師指正。)

  第二環節:演一演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梗概,這里涉及到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說話的口氣會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的模擬,大家哄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說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后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學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并注意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學生鼓掌,六位同學上臺。老師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請"齊王"上座。學生笑言:跑龍套的。)

  (幾位學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說演得好不好?(同學們齊喊:好!)好在哪里?要說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表演最好的絕對是"齊王"嘛,多有君王氣度!說起話來有霸氣。而且,把這位君王謙遜,知錯就改的一面也表現出來了。

  生3:(扮演鄒忌者):我說說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說得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于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說得心悅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說話的藝術。

  第三環節: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看小黑板,組內討論或者組間交流,這些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出示小黑板,板書如下:)

  1、鄒忌的家事和國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鄒忌是用什么方法來諷喻齊威王納諫的?

  2、瀏覽《納諫與止謗》,比較齊王和周厲王對于納諫的態度、措施以及結果,你對此有何感想?

  (學生開始比較閱讀,討論交流。老師巡視,學生有疑問之處及時點撥。)

  師:好,各小組長那里是不是都整理好你們組的意見了?(回答:差不多了。)看來不是特別有把握。沒關系,我們先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不當之處全班集體解決。俗話說: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有35個(算我一個)臭皮匠呢?(學生笑)

  第二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三題可以嗎?我們畫了個小圖表……

  師:當然可以。上黑板來吧。

  (學生圖示如下:)

  人物——態度——措施——結果

  齊王——納諫——面刺、上書、謗譏,受三賞——戰勝于朝廷

  厲王——止謗——防民之口勝于防川——流于彘

  師:非常好,這樣一比較,可謂一目了然。集體智慧,果然表現出色。那么你們對兩者的比較結果有什么想法嗎?

  生:多聽忠言,虛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無能只能亡國。

  師: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聯系實際生活,課后在小作文本上寫個幾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組來挑戰一下,你們是否同樣能比較完美地來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呢?哪個小組?

  (幾個小組長同時高高舉手,老師指明第四小組回答。)

  第四小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鄒忌把國事和家事作比較,從“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因此“皆以美于徐公”,然后推及齊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因此得出結論:王之弊甚矣。這樣很有說服力。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這屬于哪種比較?(學生:類比)對,正因為兩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為國家大事作鋪墊的',設喻類比,由小及大,委婉動聽,入情入理,所以齊王很容易接納這個道理。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直言進諫,可能會有什么后果呢?

  生:來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學生模擬砍頭狀)

  (師生笑。)

  第四環節:練一練

  師: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擁有伶牙俐齒,雄辯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夠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遍天下無敵手。而且現今社會,還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下面就請大家動動嘴,注意運用說話藝術,說服老師讓大家看漫畫。

  (學生一下來勁了,七嘴八舌爭論開來,具體過程略。)

  第五環節:辯一辯

  師: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鄒忌的善于進諫的方法,也體會到了齊王勇于納諫的精神,那么想要讓君王納諫,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氣度更重要,還是進諫的說話藝術更重要?

  (學生開始爭論起來。)

  師:好,大家都有話要說了。但辯論講究有理有據,在下一課學習《納諫與止謗》這一篇課文時,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了解歷史實例,組成你的有力論據。到時,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相信大家又會有精彩表現的。下課。

  第六環節:查一查(在本單元教學完成后,帶學生上電子閱覽室完成)

  1、查詢鄒忌和齊威王的相關史料

  2、查詢《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3、查詢唐太宗與魏征、比干被挖心的歷史典故

  關于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黃燕亞

  古文學習向來是令學生厭煩、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佶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既沒興趣又沒耐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師一個人獨角戲難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脈傳承,古典文史知識的學習研究,又必然需要沉浸于前人抒寫的典籍之中,無法繞開幾千年的精華沉淀而一步邁入相對膚淺浮躁的白話世界。

  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簡單古詩詞和文言文,進入高中階段后自然提高學習要求了,需要我們帶領學生深入接觸古文學習,既為高考攻關作好實力積累,更為他們將來的深造作好鋪墊。因此,如何師生同樂學好古文,成了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古文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嘗試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一片輕松愉快的學習天空。下面,筆者就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談談對于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注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注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后還是由學生評改。或者用更明顯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本冊古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一條我始終貫徹。如在教學屈原《國殤》時為讓學生充分想象戰場的宏大場面和悲壯場景,以及作者場面描寫中點面、遠近、動靜的巧妙安排,我讓同學們都來當張議謀拍一部電影——新版《英雄》。應該說學生在積極設計電影的過程中,已經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屈原的構思技巧。隨后由他們的電影《英雄》引申出文章主旨,并進行遷移思考:何謂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次思想爭鋒。始終緊扣文章精神內涵,深入其中又拓展開去,糾正學生的個人主義英雄思想,明確真正的英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危難之際,甘愿為國捐軀的人。

  同樣,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杠桿依舊刺激著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著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學習《蒹葭》時,師生共同欣賞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學習《碩鼠》時,一起漫畫奴隸主,看清剝削者的丑惡嘴臉;學習《涉江》時,尋覓精神的象征物,在一草一花上體味精神內涵,增加想象,將屈原的比喻象征手法活用……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對半年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么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2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板書)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指定學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啊?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評析:

  要想讓課堂活起來,要想讓學生想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學生今年的平均年齡是十六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還是孩子。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相當注重調動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的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就注意到調動學生的興趣的重要性。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首先讓它產生吸引力,語文也不例外。因此,第一步的課文導入就顯得十分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對這堂課、這篇課文乃至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點已經是共識。在講本文時,一進班級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三人成虎”幾個字,學生都覺得奇怪,甚至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性子問我今天講什么。當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教室里安靜極了。而等到故事結束導入課文時,學生已經猜測到課文的內容了。對于分角色朗讀,學生也非常感興趣。有的人想表現自己,有的人想看別人出丑。但不管怎么說,學生已經想學了,他們渴望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的朗讀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適當地穿插課外知識,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有的知識是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因此也有興趣學習。

  另外,這次課上,我還整合了《召公諫厲王弭謗》,讓學生當堂對比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而且,也起到了調節的作用,避免了讓學生產生“古文沒有意思”的心理。

  這次課的成功之處在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很好的定位好老師的角色。應該更充分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應該少講。另外,在這次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形成討論的氛圍。雖然課堂氣氛很活、學生聽的很認真,但學生沒有小組合作,更沒有好好的討論。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3

  師: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讀過了,那么我們現在做兩個練習,說說課文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意思,說說《戰國策》“策”字的意思。

  (屏顯1:說說課文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意思,說說《戰國策》“策”字的意思)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標題的意思,簡單解釋一下就行。

  生:這篇文章標題的意思是鄒忌運用委婉的方式規勸齊王接受他的建議。

  師:嗯,很好。簡言之就是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策”字的意思,課文沒有注釋。

  生1:策略。

  生2:在戰國時期記錄的一些國家的事情。

  師:還有新的解釋嗎?在戰國時代,包括到秦朝,人們在書寫的時候是沒有紙的,秦始皇辦公的時候,每天都要讀竹簡。一片一片的竹簡,然后用細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簡穿起來,就成了這樣一個字(板書“冊”)。這個字“策”就是它,就是記錄戰國時代故事的文章。你看這個“策”字很有意思,什么頭?

  生:竹字頭。

  師:這和當時的書寫用具有關系,當時的人都是用竹簡來記錄事情的。“冊”“策”這兩字是相通的。

  [點評]入題簡潔,切入巧妙。解說標題,讓學生明白故事情節,不經意間突出了重點;解說“策”字,既使學生理解了“戰國策”的含義,同時又豐富了文化常識的積累,巧妙。沒有刻意設計的導入語,師生對話,營造了平和輕松的教學氛圍。

  師:現在進入課文的學習。學習文言文沒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讀好,讀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現在來朗讀課文,放開喉嚨,開始了。

  (生齊讀課文2分鐘)

  師:咱們今天讀的,實際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讀書的時候呢,盡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讀出它的故事味。剛才的朗讀,語速快了點,人物的語氣還沒有讀出來。再來,各自體會,不要齊讀,就體會它的故事味,讀出人物語氣、神態、動作。好,開始了。

  (生自讀2分鐘)

  師:我覺得剛才讀的非常好,我聽到了,你們用自己的語調表現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動作、神態、語言。下面再把注釋讀一讀,開始了。

  (生讀注釋1分40秒)

  [點評]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不催促、不打擾,真正落實了“讀”。

  師:好,看屏幕。

  (屏顯2:學習活動之一,簡說故事。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內容講成語故事。)

  師:我們現在開始講成語故事。齊威王這個人呢,跟兩個成語故事有關,一個成語故事叫“一鳴驚人”,一個叫“門庭若市”。齊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齊國處于崩潰的邊緣,有一個叫淳于髡的謀士,心里著急,他知道齊威王這個人喜歡隱語,什么叫隱語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來說話,于是見到了威王,他說,大王,王宮里飛來了一只大鳥,這只大鳥在庭院里既不飛也不叫,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啊?齊威王一聽就明白了,他說,你知道嗎,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他就開始整理朝政,齊國就逐步強大起來。這就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歷。下面你們就用非常簡潔的文字,根據課文內容,來說“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開始準備。

  (學生準備3分鐘)

  師:好,哪位同學能夠試一下?我建議,講這個故事,第一不要用復述的方式從頭講到尾,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說鄒忌是個很美的人,他怎么樣怎么樣,很快地到故事當中來了,千萬不要復述;第二,結尾的時候要點一下題,這就是“門庭若市”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源,這樣表示你說話的層次。

  師:好,哪位同學試一下?

  生:在齊國有一個面目清秀的人,名叫鄒忌,有一天早上他起來穿戴好衣服,分別問他的妻子、他的妾和他的一些門客,說,他和城北徐公到底誰更加的美麗?他的妻、妾、門客都說他比徐公更加美麗,于是他入朝見了齊威王,對齊威王說了他早上的經歷,齊威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說“甚善”,于他便下令鼓勵群臣和百姓向他進諫來維護朝政的平和,于是在這好條令的實施下,齊國更加繁榮,使其他一些國家皆朝于齊,這就是“門庭若市”這個成語的來歷。

  師:好,他試的很好,用很簡潔的方式述說了一個小小的故事,但是,一個小小的弱點,“門庭若市”的細節沒有說出來,對不對?群臣進諫,門庭若市,非常熱鬧,于是后來就有了……挺好的,誰再來說一次?

  生2:在齊國的時候,有一個美男子叫鄒忌,他有一天問他的妻子,他和城北徐公誰美?妻子說他比徐公美;他由于不自信,又問了他的妾和來他家作客的人,都得到了同樣的答案,都是說他比城北的徐公美,但是等到第二天徐公來的時候,他才知道他的樣子大不如徐公美。他由此聯想到現在齊國的形勢,就去面見齊王,把這件事告訴了齊王,齊王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開始廣納善言,讓全天下的百姓都來挑自己的毛病,然后群臣都到朝廷來上書,朝廷里非常熱鬧,這就是“門庭若市”的來歷。

  師:好的。他有一個優點,他點出了鄒忌因為自己的生活小事而聯想到了國家大事。還有沒有同學用更加簡潔的語言來表達?

  生3:齊國有個長得非常美麗的人,他叫鄒忌,有一天他早上起來之后問他的妻子、小妾以及客人,說:“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說“您非常美麗,徐公怎么能比?”于是他又想到國家大事,就入朝見威王,告訴威王已經受蒙蔽很深了,威王就開始下令說:“如果誰有興德之言進諫給我,就能受賞。”群臣、百姓都來進諫,所以門庭前面非常熱鬧,這就是“門庭若市”的來歷。

  師:好。你看,三個人講的這個故事,逐步到位。但從“簡說故事”這個角度來講,還可以比剛才這位同學再簡。好,你來。

  生4:齊國的鄒忌在與城北的徐公比美的過程中,得出了一個結論,于是把他得出的這個道理建議給了齊王,齊王認為他說的很正確,于是就廣開言路,他的臣子和子民們都去朝廷上給他進諫,十分的熱鬧,于是齊國就繁榮昌盛起來。這就是“門庭若市”的來歷。

  師:你看,他更簡了,但是又簡過了頭。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啊。(師笑)鄒忌本來很美,但是沒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都說他比徐公美,于是他就從里面悟到了一個什么道理,就這樣把前面稍微的加上一點就夠了。好了,這就是“簡說故事”。

  [點評]簡說故事,其實是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此環節構思新穎、設計巧妙。給學生足夠的說話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說話才能,教師及時地發現并表揚優點、適時點撥不足,讓學生在自信、快樂的氛圍中逐步“簡說”到位。

  師:下面再來一個學習內容,巧編練習。

  (屏顯3:巧編練習。用比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學編擬一組“詞義辨析”練習。)

  師:你們看課文的練習,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我覺得他編少了,那么我們現在就用這種比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學編擬一組“詞義辨析”的練習,補充課本練習的不足。好,開始。

  (學生準備3分鐘)

  師:好了,把你編的練習讓同桌審查一下,看看正確不正確。

  (同桌互相審查半分鐘)

  師:好,展示你們編的練習題。

  生1:我編的是“謗譏于市朝”與“朝于齊”的“于”。“謗譏于市朝”的“于”是“在”的意思,而“朝于齊”的“于”是“到”的意思。

  師:好,詞義的辨析出來了。你還可以找其它的“于”,課文里還有不同的意思。

  生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如”的意思,“門庭若市”的“若”表示“像”。師:好,出來了,又一組。

  生3:我找的是兩個“之”字,一個是“由此觀之”,這個“之”字是代詞,代指鄒忌所講的這個事情。“聞寡人之耳者”這個“之”是“的”的意思。

  師:好,又一組。

  生4:我找的是“朝”,“朝服衣冠”“朝”指早晨,“于是入朝見威王”“朝”指朝廷,“皆朝于齊”“朝”是指朝見。

  師:“市朝”呢?還有一個“朝”,對不對?

  生5:還有三個“之”字。“朝廷之臣”的“之”是“的”,“由此觀之”的“之”代鄒忌說的這件事,“孰視之”“之”代指徐公。

  生6:我也是補充,補充“于”字,還有“皆以美于徐公”,“于”是“比”的意思。

  師:好,“于”還有一個含義,還要找。

  生7:我覺得“之”字還有一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在第一自然段“吾妻之美我者”。

  生8:我找的是兩個“聞”字,“聞寡人之耳者”“燕趙韓魏聞之”,第一個“聞”是使某某人聽到,第二個“聞”是知道。

  師:我覺得還有。比如說兩個美字。“吾妻之美我者”,“贊美我,認為我美”;“臣誠之不如徐公美”,“美麗”的意思。還有“甚”,“君美甚”“非常”啊,“王之蔽甚矣”“很厲害”啊。

  [點評]巧編練習,解決了文言文字詞理解問題,打破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教師設置練習學生完成的常規模式,展開大面積的學生活動,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師:好,看一下屏幕。

  (屏顯4:關于幾個重點詞的內容。)

  師:這個“于”字,“欲有求于我也”,“對”呀,這個意思剛才就沒有說出來。“皆以美于徐公”,“比”啊。“皆朝于齊”,“到”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啊。它有四個含義,有比較細微的區別。“朝”字,不僅詞義,讀音也有區別。“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見威王”,“謗譏于市朝”這個“朝”指官員集會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場合;“朝于齊”指朝見。還有更有意思的一組詞——

  (屏顯5:關于“諷、諫、刺、謗、譏”的詞義解釋。)

  師: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刺,斥責,指責;面刺,當面指責;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微言諷刺。什么是微言諷刺呢?不是用惡意的話諷刺,而是稍稍地諷刺一下。從這幾個字拓展開來,你們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里面還有“誹謗”的“誹”字,“誣蔑”的“誣”字,還有“造謠”的“謠”字,都和“說別人”有關。剛才我們為什么沒有注意到這樣幾個詞呢?就是我們沒有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那個習慣就是用對比辨析的方法來辨析事物,這種辨析,有時是外部特征一致的,就是同學們找的那些詞,比如兩個“孰”、四個“朝”、四個“于”、兩個“美”、兩個“甚”。有時候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內涵相近,比如這一組,也要把它放在辨析里,這樣我們辨析的角度就寬了,我們的體會就會更深刻一些。所以巧編練習的目的,一個是熟悉課文的內容,第二個是理解了詞義,同時呢,我們在學習方法上也應該受到一些啟迪。

  師:下面再來做一件事——

  (屏顯6: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翻譯幾個短語:朝服衣冠 忌不自信 弗如遠甚 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時時而間進)

  師:翻譯一下。

  (學生自主翻譯1分鐘)

  師:“地方千里”,這個詞要區別一下,地方方圓千里。一齊把老師的翻譯讀一下。

  生:(齊讀)朝服衣冠:早晨穿戴衣帽。忌不自信:鄒忌自己不相信。弗如遠甚:不如(徐公)相差很遠。地方千里:土地縱橫千里。王之蔽甚矣:王受蒙蔽太厲害了。時時而間進:不時還偶有進諫。

  [點評]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又有教師的總結、歸納、講析,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更深的層次。不僅讓學生明白應達到的學習目標,而且受到學法和思維方法的啟迪。

  師:最難的問題要出現了,請沉思這樣一個話題:你認為故事中有哪幾個關鍵字,引動著故事的發展和表現人物的特點?開始思考。

  (屏顯7:學習活動之三:深思話題。你認為課文中哪幾個關鍵的字引領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表現著人物的特點?)

  (學生自主思考2分鐘)

  師:互相商量一下吧

  (學生商量1分鐘)

  師:各抒己見,哪一位先來?

  生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句話中的“私”“畏”“求”三個字寫出了我的妻、妾、客都是因為某種原因懼怕我或者求我,而鄒忌并不因為別人對他有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自知之明,這句話寫出了鄒忌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性格特點。

  師:嗯,你再強調一下哪幾個字。

  生1:“私”“畏”“求”。

  師:從三個字看出來,鄒忌沒有聽他們的話,沒有沾沾自喜,這就表現了人物的特點了。

  生2:我感覺也是應該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第一自然段“朝服衣冠,窺鏡”中的“窺”字,因為鄒忌如果不“窺”的話,不可能去問他的妻、妾和客。

  師:這個“窺”字引出了一個故事。

  生2:還有一個“暮寢而思之”的“思”,我認為鄒忌不“思”的話,就想不出這個道理,如果沒有這個“思”字,也就沒有下面進諫齊王的故事。下一個是“王曰:‘善!’”這個“善”字,如果齊王不覺得這個道理非常好,也不會下令群臣進諫,不會有“門庭若市”這個現象,也不會使齊國走向繁榮昌盛。

  師:你很能干,很能抓關鍵字眼。

  生3:我也說是這個“善”字。單單一個“善”字就表明威王已經同意鄒忌的建議,“善”字同時也說明了威王善于廣開言路,能夠察納雅言,說明他是一個明君。

  師:他品了一個“善”字,而且從這一字可以看出威王是個很賢明的人。

  生4:我說的是第一段中“窺鏡”的“窺”字,表現出鄒忌愛美的特點。

  師:這個“窺”字很有意思,它的含義比較豐富,有人說它是偷偷地看,有人說它是沾沾自喜地看,有人說它表現鄒忌比較愛美的特點。我們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他們那個時候用的鏡子不是我們現在用的很明亮的鏡子,是銅鏡,很模糊的,所以要仔細地看。

  生5:我覺得第二段“臣誠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誠”字,也寫出了鄒忌有自知之明,非常了解自己,不夸大自己,不炫耀自己。

  生6:第一段中“暮寢而思之”的“思”字,從這個“思”字我們看出鄒忌是個善于思考,能夠反思和自省的人。

  師:好,我來小結一下。你們的發言真的很精彩,在這篇文章里面,有兩個字是最重要的',你們都說到了。看這個“思”字,“思”是對文章內容的升華,很明白的一件家中小事,引發了一個智慧的人的思考,他從一件小事里面,想到了國家的事,因此就有了“諷”。這是文章行文的一大轉折,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剛才這個同學很會抓關節,什么關節呢,就是故事發展轉折的幾個字眼。“思”字抓的很好。從這個字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筆的高妙。

  (屏顯8:“思”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從而突出了鄒忌的智者形象。)

  師:好,再看,第二個字“善”。

  (屏顯9:“善”字是課文內容最為關鍵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時表現了齊王的賢者形象。)

  師:這是課文內容最為關鍵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因為一個“善”字才引出了下一步的行為、舉動,獲得國民的擁護,同時表現了齊王的賢者形象。他能夠接受人家的意見,才有了治國的方略,才有了國家的興旺,才使得人家皆朝于齊,而且從這個“善”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王者的尊貴形象。

  所以這兩個字是引動全文的關鍵字眼,同時也是表現人物形象的關鍵字眼。很感謝大家能夠在閱讀文章時比較準確地抓住關鍵字眼。

  [點評]“思”“善”二字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的關鍵字,引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表現了人物性格特點;發現并挖掘這兩個字的作用,引導學生探究這兩個字的作用是這節課最閃亮的教學環節。

  師:這節課,咱們通過講故事,通過編練習,通過探討話題來完成了課文的學習:簡說故事,巧編練習,深思話題。

  (屏顯10:學習活動小結:簡說巧編深思)

  師:同學們學習得很努力,謝謝大家,下課。

  【總評】

  整節課教學如行云流水,學生如沐春風;余老師點撥引導儒雅從容,聽課教師們在會心的微笑中受益匪淺。這節課可以引發我們反思如下問題。

  一、怎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節課用時50分鐘,其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約16分鐘,學生發言約18分鐘。教學過程中,余老師讓學生從容讀書、從容思考、充分交流、順暢發言,不催促、不打斷,面帶微笑,適時鼓勵……這些都使我們的不斷提醒學生快速讀書、勿勿交流、讓自主合作流于形式的課堂相形見絀。

  二、怎樣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從時間上看,余老師講了約16分鐘,用時不少,話語不少,但卻未有絲毫啰嗦和喧賓奪主之感。課改后,課堂上教師講不講、何時講、講什么、如何講,余老師的“講”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三、怎樣讓課堂綻放精彩

  語文課真正的創新、真正的精彩在于課的內涵。余老師以簡說故事、巧編練習、深思話題的學習活動組織教學,新穎、有實效。其間除適時的知識拓展、學法引導外,余老師對文本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思”“善”等關鍵詞語的探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這節課涂抹上最亮麗的色彩。由此可見,語文課堂的精彩,最根本的應在于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角度與深度。解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余老師對《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解讀給我們作出了示范。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名師導學案(部編版九年級下冊)03-05

項鏈教學實錄12-07

《春》教學實錄12-08

《風箏》教學實錄12-07

《燕子》教學實錄02-28

船長教學實錄03-01

齊王嫁女故事05-23

《蘆花蕩》教學實錄12-09

《番茄太陽》教學實錄03-11

《特殊的葬禮》教學實錄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