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③風簇浪∶風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擁。
譯文
夜晚在船上記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啦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啦許多閃耀的星星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上。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啦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啦,變成啦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風中起啦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啦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啦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啦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我們讀啦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2
舟夜書所見 清朝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舟夜書所見》譯文
漆黑的夜晚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好像無數星星灑落在河面上。
《舟夜書所見》注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舟夜書所見》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只螢火蟲在原野里發出微弱的光。“孤”表現了環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后兩句為動態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簇”字用得準確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云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漁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舟夜書所見》創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3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原文: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了月光和漁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①見:古同“現”,出現,顯露。
②蕭蕭:風聲。
③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④挑:挑弄、引動。
⑤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⑥籬落:籬笆。
翻譯: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賞析: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并捉蟋蟀。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這首詩,寫秋夜所見之景,抒發羈旅思鄉之情。一句寫梧葉,“送寒聲”,微妙地寫出了夏去秋來之時,旅人的敏銳感覺。
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詩詞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葉”,置放在風雨之夜的典型環境中,表現秋的.蕭索。韋應物《秋夜南宮寄灃上弟及諸生》詩:“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就采用了這一藝術手法。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于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并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風”四字,既點明秋風的起處,又進一步烘托出了寒涼的氣氛。秋風已至,而人客居他鄉未歸,因此觸動了思鄉之念。一個“送”字和一個“動”字,都用得十分傳神,前者寫“驚”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陣陣秋風,觸發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的莼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凄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
三、四句寫兒童挑促織,表面上看似乎與“客情”無關,實際上是用兒童的快樂——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這兩句,從庭內移到戶外,來了個大跨度的跳躍。這兩句是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后互移。詩人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身步出戶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謝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在籬落間的燈火,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的凄然情傷、低回不已,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首詩也有這個意思。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詩人心靈的屏幕上映現出童年生活的片斷:“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張镃《滿庭芳·促織兒》)。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詩人陷入了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寓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心,與“江上”句相關聯,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全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于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后以景結情,詞淡意遠,頗耐人咀嚼。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夜下征虜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旅夜書懷的原文及賞析11-14
閣夜原文翻譯09-27
夜雪原文賞析12-17
墨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社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