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晴原文及賞析
新晴原文及賞析1
江城子·畫樓簾暮卷新晴
盧祖皋
畫樓簾幕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
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云間,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
【譯文】
畫樓上卷起了幕簾,展開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輕微,我掩緊銀白色的屏風。墜落的一片片花瓣飄來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產生愁情。暗暗地計算著十年間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幾次能遇著美麗姑娘的鐘情,能與佳人幽歡盡興。
我徙然感到韶華易逝,容華凋零,終日在春酒中留連光景。沒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談,對誰人也用不著清醒。天大地大,無處可以再次尋找那悠揚歡樂的簫聲。即使也跟年輕時那樣買花攜酒,但是卻完全沒有了當時的那種心情。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畫樓:雕飾華麗的樓房。
銀屏:鑲銀的`屏風。
娉婷(pīngtíng):姿態美好貌。這里借指美人。東坡詞:“如有意,慕娉婷。”
酲(chéng):醉酒。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在臨安時寫的一首傷春怨別,感嘆飄零的作品。以一個“愁”字貫穿全詞,委婉低徊,以情致勝。作者在抒寫感傷時跌宕起伏,年華易老,韶華易逝而舊夢難再的孤寂落寞心情。上片因新晴而卷簾,因見飛紅成陣而生愁情,撫今追昔,痛惜十年前風塵碌碌,艷遇之少,辜負美景,冷落佳人。下片換頭自嘆飄零,感嘆今日之衰老寂寥。
【鑒賞】
晏幾道在《臨江仙》的開頭寫“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是以“簾幕低垂”的陰暗景色來襯托“去年春恨卻來時”的陰暗心情的。盧祖皋這首《江城子》的開頭寫“畫樓簾幕卷新晴”,則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來反襯他“日日喚愁生”的沉悶心緒。“新晴”中的“新”字,與雨過天青,空氣清鮮,陽光灑照的光明景色突現出來了,氣氛是開朗的。一個“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簾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樣靈活。
“畫樓簾幕”把“新晴”“卷”進來,室內就是一片明朗的氣氛了。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銀的屏風也收起來,好讓和煦到陽光照徹樓房。但這一來,曉來的寒意卻又輕輕地襲來了。“掩銀屏,曉寒輕”這一句記的是平常的行動與感覺,但暗含著個情感的過渡:“新晴”原有暖意,給人歡快之感,而這里卻注入個“寒輕”。這還是室內的感覺。到下句寫到室外了,是“墜粉飄香”,這對“新晴”好景來說,真是大煞風光。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原來風雨過后,梨花落,杏花飛,花事闌珊,春色漸老。而對如此景況,多情的詞人能不產生傷春遲暮之感?于是,“日日喚愁生”就很自然的了,這句明點出個“愁”字,由景入情。這種傷春遲暮的愁情,與“新晴”的氣氛是不調協的,故說首句是以樂景反襯愁情;而與“寒輕”的氣氛接近,故說“掩銀屏,曉寒輕”是個過渡句。“愁”的內容是什么?下文就作了注腳。“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暗數”,富含低徊自憐之情韻,“十年”表時間之長。多少年來在美麗如畫的西湖路上,能有幾次與心上人共度良辰呢!這里以問句出,表達了心口自問,纏綿,悱惻之意緒。整個上片,分三層寫,主要是觸景生情,傷春怨別。
過片開頭“年華空自感飄零”一句,緊承上片的“愁”字來開拓更深的意境。一個“空”字,有虛度之意,似錦年華能幾日?四處飄零,仕途艱險,情場多折,能不“愁”么?在這種愁思纏綿的熬煎下,如何打發時光?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擁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卻煩惱,但總有酒醒的時候呀,又如何?“對誰醒”是“醒對誰”的倒裝,灑醒過來對誰傾訴心曲呢?“人闊云閑,無處覓簫聲”,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詩意。
“天闊云閑”,既寫實,又寫虛,既寫莽莽穹蒼,也寫悠悠別緒。可謂情景交融,意境深遠。這里設問設答,表達了深沉的別離與飄泊交織之苦。結尾道:“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人老了,飽經滄桑,已無年少時那種尋歡作樂的閑情了!這結語不盡惆悵之情回蕩紙上。整個下片也分三層,主要是撫今憶昔,感嘆飄零。
全詞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一個“愁”字貫串全篇,而又是通過具體細致的心理變化的描寫來逐步開拓“愁”境的。結尾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韻致,把讀者帶入這不盡惆悵的意境中;忍不住與作者同聲一嘆。
【作者簡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盧祖皋于慶元五年(1199年),考取進士,從此便進入仕途。嘉泰二年(1202),調任兩浙西路吳江(今蘇州市)主簿,重到吳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內召臨安,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十三年除秘書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書郎。十二月,為秘書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為著作郎兼權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學士院暫代學士職務,起草制詔及其他文稿。九月,遷將作少監,未久逝世,享年51歲,墓葬在杭州西湖名勝“九里云松“。
盧祖皋為樓鑰之甥,學有淵源,與永嘉四靈以詩相倡和。盧氏為八百年來溫州詞宗,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八評云:“申之樂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呂,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詞稿》行世”。又《中興詞話》謂其《虞美人。釣雪亭》詞“無一字不佳,每一詠之,所謂如行山陰道中,山水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諸自鄶;竹屋硁硁,亦凡響耳。”
新晴原文及賞析2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翻譯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開闊空曠,極目遠望不見半點霧氣塵埃。
外城的門樓緊靠著擺渡的碼頭,村莊邊的綠樹連接著溪流的入河口。
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別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現在山脊背后。
正是農忙時節沒有悠閑的人,農民們一家一家全都在田畝間忙碌著呢。
注釋
新晴:初晴。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極目:窮盡目力向遠處看。
氛垢:霧氣和塵埃;氛,霧氣,云氣;垢,污穢,骯臟。
郭門:外城之門。
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農月:農忙季節。
傾家:全家出動。
事南畝:在田野干活。
事:動詞,從事。
南畝:農田的代稱。
評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詩的開頭兩句,總述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洗刷,空氣中沒有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環境的特征,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將讀者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來。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這四句描繪的是縱目遠眺所看到的周圍的秀麗景色,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于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雖則秀美,卻缺乏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自然不會忘記添上畫龍點晴的一筆。因而在最后兩句中,他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格調明朗、清新,不愧為山水詩畫的大師。
這首詩曾作為古詩詞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的語文試題中。
句解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雨過天晴,詩人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只見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空氣清新,明凈得一點兒塵埃都沒有。
開篇兩句,概寫詩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洗滌,空氣顯得格外清新明凈,一塵不染;縱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僅開闊而且明亮,讓人可以看到很遠很遠,仿佛可以把目光用盡似的。
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讀者也一下子被引進到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隨著詩人一起遠眺。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遠處,村口的城門矗立在河邊渡頭旁,村里的樹木緊緊相連,一直延伸到小溪邊。中國古代的城市大都設有人工開掘的護城河,高高的城墻就緊靠著護城河。但也有一些靠著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為護城河,形成了“郭門臨渡頭”的情形。詩中這個臨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一座臨著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門樓緊靠著渡口,村中綠樹環抱,一直伸延到溪邊。溪水的白,城門的灰,村樹的綠,在陽光的普照下交相輝映。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時,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隨著雨過天晴而變化的,還不止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銀白色的河水在麥田外閃動著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連綿的群山后傲然挺立。一場夏雨,改變了天空,改變了村莊,也改變了山和水。因為雨后水漲,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顯得異常明亮;近處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遠峰也清晰地顯現出來,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層次。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音韻優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這里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在雨后陽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著,晃人眼目。與“明”相對應的“出”,將山峰擬人化了:遠處碧色的峰巒,就仿佛一個個調皮的孩子,突然出現在群山的身后,讓人驚奇。
詩到這里,一幅絕妙的圖畫已經儼然讀者眼前:開闊的原野,恬靜的村莊,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巒,這些在雨水洗滌下為之一新的景象,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上,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這樣一幅畫,雖然秀美,卻總顯得有些空曠,缺乏生機。于是,詩人在最后兩句,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初夏正是農忙季節,收割麥子、播種秧苗都在這個時候。而此時正值雨過天晴,農民們自然更要抓緊這有利的時機,傾家而出,到田地里勞作。農家人忙碌的身影,頓時給田野平添了無限生意。
這樣的結尾,虛寫一筆,卻使整個畫面都生動了起來。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詩情畫意,一片祥和安樂。這首詩基調明朗、健康,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創作背景
王維在四十歲以后人生態度有著比較明顯的轉變,過上了種亦官亦隱的特殊生活,集中創作了大量棲心于田園山水的著名詩篇。這類題材的詩,往往以五言見長,尤其是五律,代表了王維的詩歌最主要的特色與成就。
賞析二
詩中描寫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和農耕活動,抒寫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的語言秀麗,情調明朗健康,意境清新,明凈、開闊,宛若一幅優美迷人的水彩風景色。表現了王維高度的寫景藝術才能。一般地說,刻畫自然景色并不難,難的是用極精煉的文字,描繪出特定的時間、空間和特定的季節、氣候中的景色。這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并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這首詩就是王維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全詩寫景,緊緊扣住初夏農村雨后新睛的特征。
首聯的“原野曠”和“無氛垢”六個字,便展現出經過雨水沖洗,空氣特別清新明凈,沒有絲毫塵埃,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由于抓準了環境特征,不假雕繪地真切地再現出來,一下子就把讀者引進雨后新晴的原野上去,同詩人一起極目遠眺,一道呼吸新鮮的、潮潤的空氣。
頷聯寫詩人縱目四望鄉村周圍的遠近景色:遠處,遙見外城的門樓臨靠著河邊的渡頭;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由總寫原野的新晴、開闊,到寫鄉村周圍景色,過渡自然。正因為空氣潔凈,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遠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門、渡頭、村樹、溪口。所以這一聯所寫景色,仍是雨后新晴之景。頸聯最為精彩:田野外面,溪水與河水閃爍著粼粼銀光;近山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準確地表現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河流溪澗比平時顯得明亮奪目;下旬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繪了雨洗遠山,格外碧綠,雨后空氣清新,山背峰巒得以疊現。這兩個意象畫面。都緊扣著雨后新晴的特點,因而生動、具體、逼真,在總體的靜態中富于動感,清幽明麗,生機勃勃,決非泛泛寫景。
尾聯“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只是虛點一筆,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使人感受到農忙勞動的熱烈歡快氣氛,呼吸到農村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筆既豐富了詩的生活內容,又因動靜映襯而使這幅詩中畫整個活起來了。
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詩中有畫”并非王維所獨有。凡是比較生動逼真地描繪出自然景色,使人產生視覺想象的詩,都會有畫意。然而,王維詩中的畫意最濃,王維的詩中的畫意不僅有形似,而且富有神韻和氣象,不僅有形態、色彩和構圖,而且有光線和顏色的和諧映襯,明與暗的對比,遠近、高低、大小、虛實的巧妙布置而形成的層次感、縱深感,甚至還能表現出亮度、濕度。在《新晴野望》詩中,清新開闊的原野,明凈無塵的天空,仿佛是畫幅中的大背景。在這大背景下,鄉村前面,較遠處有郭門、渡頭,較近處有村樹、溪口;村莊后面,近處是田野和田外白水,遠處是山后的碧峰。近景、中景和遠景,組成了畫面的縱深感和層次感,而山后的碧峰又構成立體的景深。明亮的白水,碧翠的峰巒,明與暗,光與色配置得多么和諧入妙!在“無氛垢”、“臨渡頭”、“連溪口”中有亮度,在田外白水、山后碧峰中有濕度。王維是大畫家,善于以畫家的眼睛觀察和描繪景物,又精通畫理,擅長將繪畫技法運用于詩中,所以王維的詩最富于繪畫的效果,既有畫意,又有畫理。
當然,王維主要是詩人。王維的“詩中有畫”,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王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的啟示性,在讀者頭腦中喚起了對于光、色、態的豐富聯想和想象,組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袁行霈《王維詩歌的禪意與畫意》)。王維很懂得畫長于描繪靜態,詩長于表現動態的藝術規律。在此詩中,王維描寫靜景,便有意選用“明”、“出”等字眼以動寫靜,‘給靜物賦予動感,最后又給這幅靜態的山水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
新晴原文及賞析3
鸚鵡曲·野渡新晴
孤村三兩人家住,終日對野叟田父。說今朝綠水平橋,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邊巖穴云歸,白鷺一行飛去。便芒鞋竹杖行春,問底是青簾舞處?
賞析
這首小令最顯著的特色,是布局上的天矯流動。題云“野渡新晴”,照常法當是先介紹“野渡”,再描寫“新晴”如何。但此作全然不同,從一處小小的“孤村”寫起。這孤村孤得可憐,只有兩三戶人家,住著的則是清一色的種地的農夫,如今則再加上一位外來借居的作者。起首的這兩句如果非要對照題目的話,恐怕只能應上一個“野”字。然而這種僻野的環境與樸野的情味,卻為曲題的展現拓出了絕大的地步,這在下文自有分解。
作者撇開“野渡”暫不交代,到三、四句先述出“新晴”。妙在它得自于野叟田父的口中,更妙在是從“今朝綠水平橋”的征象中,回點出昨日的`雨,也即以雨后的余情來襯出“新晴”。為什么說這種迂回的寫法妙呢,原來從前面“終日對野叟田父”的介紹中,已見出作者習慣了孤村隔絕的生活,足不出戶,內心處于平靜恬和的狀態;如今聽村民提起昨夜的大雨、今朝的溪漲,便油然產生了出門觀賞大自然美景的愿望。這“晴”連作者也是驟然意識,難道還不“新”嗎。——這是從“新近”、“新奇”的一面來說“新晴”。
〔幺〕篇的起首兩句,便順勢寫出了出村所見的春天景色。“巖穴云歸”更顯出了湛湛碧天,一行白鷺熬過了宿雨的洗禮,至此正好展翅翱翔。這兩句充實了“新晴”的內涵,而這里的“新”,就是“新麗”、“新鮮”的意境了。
讀下去已經到了結尾,還沒有找到“野渡”的字面。但從末兩句宕開一筆的詰問中,讀者足以明確作者已遠遠走出了孤村。再掩卷細細領味,方發覺處處是伏筆隱線。原來“孤村三兩人家住”,自與外界隔絕。從中間四句的內容可知,隔離物是一道溪水。溪上有橋可渡至“溪南”,過了溪便有“巖穴”,有“白鷺”,則溪流已來到它的出口,即注入一道更為寬闊的水面。作者“芒鞋竹杖行春”,行到處正是這片水域邊上的渡口。正因渡口要道自非“三兩人家”的孤村可比,所以作者才有“問底是青簾舞處”的欲望。可見這“野渡”,明明白白存在于作者的行云妙筆之中。田父從“野渡”而來,他們的介紹激成了作者的出行;而詩人的悠閑踏春,信意適興,則充分展現了“野渡新晴”所具有的詩情畫意。這種詩情畫意最顯著的特色是大自然的樸野本真,而這種野興、野趣,在一開始的起首兩句中就已潛伏了。清劉熙載在《藝概》中總結布局方法時說:“局法有從前半篇推出后半篇者,有從后半篇推出前半篇者。推法固順逆兼用,而順推往往不如逆推者。”該篇的“局法”,從“新晴”的表現上是前半推出后半,從“野渡”的表現上則是后半推出前半;“推法”則皆為后文補足前文的逆推。筆力勁健,筆勢游動,恰恰契合了作者回歸大自然的曠達心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只有兩三戶住家,人煙稀少。和我朝夕相處的,是淳樸的農村父老。
他們說起今天溪水猛漲,水面齊平了小橋,又說昨天溪南今春的第一場雨,下得真是不小。
碧湛湛的天空中,云朵飄回了山洞的舊巢。一行白鷺急著離開原地,撲翅飛得高高。
我當即穿上草鞋,攜帶手杖,乘興踏游春郊。就不知掛著青簾的酒店,上哪兒才能找到?
注釋
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為古人出行野外的裝備。行春:古時地方官員春季時巡行鄉間勸督耕作,稱為行春。此處則為春日行游之意。
底是:哪里是。青簾舞處:酒旗招展的地方。
新晴原文及賞析4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翻譯
夏日初晴,詩人午睡醒來,只看到窗外的綠樹和青苔。
忽然一陣南風把房門吹開,又掀起桌上的書頁,詩人說這是他的老相識,來偷偷訪問他了。
注釋
初晴:天剛放晴;剛放晴的天氣。
青苔:苔蘚。
夢余:夢后。
鑒賞
李白《春思》詩說:“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這里說南風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詩道:“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一本正經地埋怨春風吹落他正在閱讀的書,這里的構思與薛詩相近,但稱南風為老朋友,說它招呼不打一聲,推門而入又翻書,比薛詩更見機趣活潑。又,宋釋顯忠《閑居》詩:“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賀鑄《題定林寺》詩:“蠟屐舊痕尋不見,東風先為我開門。”句意也相近,可比讀。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相反,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青苔滿地”,比起劉禹錫“苔痕上階綠”來,這“苔”要多得多。同樣描寫幽靜的境界,無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無苔以表現“凈”,劉禹錫用上階綠之苔寫獨處陋室之“靜”,這首詩滿地之苔則因久雨初晴,其中差異不能不辨,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寫午夢醒來之后,雖然只見到“一樹碧無情”,但寧靜恬適的心境卻是非常好。經過長時間雨洗之后,樹更是綠油油的,多么令人愜意!諸葛亮高臥隆中,一覺醒來,不是還高吟:“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嗎?想到這,詩人會心地笑了。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后兩句。詩人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詼諧而又善于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著書。詩人為讀者種了一株詩苑“惹笑樹”,令人讀后忍俊不禁,發出爽朗的笑聲。其實,這樣寫并非詩人首創,發明權當屬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李白的`《春思》有“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融薛、李詩句于一爐,經過錘煉鍛造,又添上絕妙的“偷”字,表達效果遠遠超過了原作。這絕不是“偷”,而是創新。
而詩人在《致齋太常寺以杖畫地成》中又用這一意境,寫了:“杖藤為筆沙為紙,閑理庭前試草書。無奈春風猶制肘,等閑撩亂入衣裾。”可見,詩人對這一意境和這一手法是情有獨鐘。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偷開門戶又翻書”來得更自然親切,也更有趣些。
清風翻書固然有趣,但也曾翻出莫大的悲劇來,金圣嘆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翻出個文字獄來,丟了腦袋。悲乎,秦始皇首創的中國文字獄!
新晴原文及賞析5
新晴
[宋代]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譯文及注釋:
詩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頗為清靜、悠閑的環境和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后兩句詼諧而有創意,用擬人的手法,把“南風”當作老朋友看待,而在這“無人”來訪之時,對于“南風”的造訪便產生了一種情切之感,因而“南風”也無所顧忌,可以隨便翻書,成了詩人的知音,于是,就在“無人”的境況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
“青苔滿地初晴后”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相反,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青苔滿地”,比起劉禹錫“苔痕上階綠”來,這“苔”要多得多。同樣描寫幽靜的境界,無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無苔以表現“凈”,劉禹錫用上階綠之苔寫獨處陋室之“靜”,這首詩滿地之苔則因久雨初晴,其中差異不能不辨,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
“綠樹無人晝夢余”寫午夢醒來之后,雖然只見到“一樹碧無情”,但寧靜恬適的心境卻是非常好。經過長時間雨洗之后,樹更是綠油油的,多么令人愜意!諸葛亮高臥隆中,一覺醒來,不是還高吟:“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嗎?想到這,詩人會心地笑了。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后兩句。詩人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詼諧而又善于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著書。詩人為讀者種了一株詩苑“惹笑樹”,令人讀后忍俊不禁,發出爽朗的笑聲。其實,這樣寫并非詩人首創,發明權當屬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李白的《春思》有“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融薛、李詩句于一爐,經過錘煉鍛造,又添上絕妙的“偷”字,表達效果遠遠超過了原作。這絕不是“偷”,而是創新。
而詩人在《致齋太常寺以杖畫地成》中又用這一意境,寫了:“杖藤為筆沙為紙,閑理庭前試草書。無奈春風猶制肘,等閑撩亂入衣裾。”可見,詩人對這一意境和這一手法是情有獨鐘。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偷開門戶又翻書”來得更自然親切,也更有趣些。
賞析:
詩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頗為清靜、悠閑的環境和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后兩句詼諧而有創意,用擬人的手法,把“南風”當作老朋友看待,而在這“無人”來訪之時,對于“南風”的造訪便產生了一種情切之感,因而“南風”也無所顧忌,可以隨便翻書,成了詩人的知音,于是,就在“無人”的境況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
“青苔滿地初晴后”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相反,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青苔滿地”,比起劉禹錫“苔痕上階綠”來,這“苔”要多得多。同樣描寫幽靜的境界,無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無苔以表現“凈”,劉禹錫用上階綠之苔寫獨處陋室之“靜”,這首詩滿地之苔則因久雨初晴,其中差異不能不辨,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
“綠樹無人晝夢余”寫午夢醒來之后,雖然只見到“一樹碧無情”,但寧靜恬適的.心境卻是非常好。經過長時間雨洗之后,樹更是綠油油的,多么令人愜意!諸葛亮高臥隆中,一覺醒來,不是還高吟:“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嗎?想到這,詩人會心地笑了。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后兩句。詩人把南風寫成是一個十分詼諧而又善于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著書。詩人為讀者種了一株詩苑“惹笑樹”,令人讀后忍俊不禁,發出爽朗的笑聲。其實,這樣寫并非詩人首創,發明權當屬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李白的《春思》有“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融薛、李詩句于一爐,經過錘煉鍛造,又添上絕妙的“偷”字,表達效果遠遠超過了原作。這絕不是“偷”,而是創新。
而詩人在《致齋太常寺以杖畫地成》中又用這一意境,寫了:“杖藤為筆沙為紙,閑理庭前試草書。無奈春風猶制肘,等閑撩亂入衣裾。”可見,詩人對這一意境和這一手法是情有獨鐘。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偷開門戶又翻書”來得更自然親切,也更有趣些。
新晴原文及賞析6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
注釋:
[1]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2]極目:窮盡目力向遠處看。
[3]氛垢:霧氣和塵埃;氛,霧氣,云氣;垢,污穢,骯臟。
[4]郭門:外城之門。郭:外城。
[5]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6]農月:農忙季節。
[7]傾家:全家出動。事南畝:在田野干活。事:動詞,從事。
[7]南畝:《詩經》有“今適南畝,或耘或耔”句,指到南邊的田地里耕耘播種,后來南畝便成為農田的代稱。
翻譯: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開闊空曠,極目遠望不見半點霧氣塵埃。
外城的門樓緊靠著擺渡的碼頭,村莊邊的綠樹連接著溪流的入河口。
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別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現在山脊背后。
正是農忙時節沒有悠閑的人,農民們一家一家全都在田畝間忙碌著呢。
評析
《新晴野望》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全詩描繪初夏時節,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詩的開頭兩句,總述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洗刷,空氣中沒有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環境的特征,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將讀者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來。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這四句描繪的是縱目遠眺所看到的周圍的秀麗景色,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于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雖則秀美,卻缺乏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自然不會忘記添上畫龍點晴的一筆。因而在最后兩句中,他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格調明朗、清新,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動靜結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不愧為山水詩畫的大師。[2]?
這首詩曾作為古詩詞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的語文試題中。
詩句解析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雨過天晴,詩人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只見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空氣清新,明凈得一點兒塵埃都沒有。
開篇兩句,概寫詩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洗滌,空氣顯得格外清新明凈,一塵不染;縱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僅開闊而且明亮,讓人可以看到很遠很遠,仿佛可以把目光用盡似的。
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讀者也一下子被引進到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隨著詩人一起遠眺。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遠處,村口的城門矗立在河邊渡頭旁,村里的樹木緊緊相連,一直延伸到小溪邊。中國古代的城市大都設有人工開掘的護城河,高高的城墻就緊靠著護城河。但也有一些靠著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為護城河,形成了“郭門臨渡頭”的情形。詩中這個臨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一座臨著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門樓緊靠著渡口,村中綠樹環抱,一直伸延到溪邊。溪水的白,城門的灰,村樹的綠,在陽光的普照下交相輝映。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時,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隨著雨過天晴而變化的,還不止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銀白色的河水在麥田外閃動著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連綿的群山后傲然挺立。一場夏雨,改變了天空,改變了村莊,也改變了山和水。因為雨后水漲,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顯得異常明亮;近處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遠峰也清晰地顯現出來,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層次。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音韻優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這里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在雨后陽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著,晃人眼目。與“明”相對應的“出”,將山峰擬人化了:遠處碧色的峰巒,就仿佛一個個調皮的孩子,突然出現在群山的身后,讓人驚奇。
詩到這里,一幅絕妙的圖畫已經儼然讀者眼前:開闊的原野,恬靜的村莊,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巒,這些在雨水洗滌下為之一新的景象,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上,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這樣一幅畫,雖然秀美,卻總顯得有些空曠,缺乏生機。于是,詩人在最后兩句,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初夏正是農忙季節,收割麥子、播種秧苗都在這個時候。而此時正值雨過天晴,農民們自然更要抓緊這有利的時機,傾家而出,到田地里勞作。農家人忙碌的身影,頓時給田野平添了無限生意。
這樣的結尾,虛寫一筆,卻使整個畫面都生動了起來。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詩情畫意,一片祥和安樂。這首詩基調明朗、健康,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動靜結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