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時間:2023-12-06 16:29: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1

  一、問題提出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于20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研內容: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造成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研結果

  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后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現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三、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大多處于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初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于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未來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制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2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4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鎮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緊張而又快樂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次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高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于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后,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 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于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

  老師就采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 部分的教師采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復地讀,以致于達到背誦,然后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 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么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

  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 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個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于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的教育,為山區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3

  調查步驟:

  1、 向全體初二學生發放《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狀況調查表》;

  2、 根據調查的情況仔細分析,找出造成當代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

  3、 通過和一些典型的學生的交流,幫助他們分析心理壓力的癥因所在,進行疏通,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壓力過大的困惑。

  三、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基本狀況

  1、8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心理壓力,8%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壓力,6%的學生不確定。事實上,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學生多用好煩、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郁悶等字眼來形容心理壓力,這表明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超負荷了。

  2、學生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人際關系及環境方面。

  首先,學習方面造成的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試;成績排名;學習方法。

  (1)當談到考試時,67%的學生的反應是:緊張、害怕、厭煩、討厭、想逃避等消極情緒,1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平常心。考試時適當的緊張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過于緊張或害怕等情緒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在考試中發揮正常的水平,樹立自信心。

  (2)考試結束后,70%的學生認為最關心的是成績,65%的學生認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績排名。成績是學習效果的反映,學生對于成績的關心和獲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強烈,卻畏懼成績排名。成績排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固然是激勵與肯定,同時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他們必須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否則,被師長視為不正常;而成績排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敗,受老師冷落同學歧視家長責備,背上沉重心理負擔,甚至自暴自棄。可見,成績排名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沉重的心理壓力。

  (3)是否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沒有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感到苦惱、無助,帶來心理壓力。

  其次,人際關系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緊張的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目標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差距太大;父母平時對孩子過問很少,一旦出問題卻沉不住氣,采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對待;父母不愿傾聽孩子的訴說,而以家長權威壓服孩子;父母愛將孩子與他人比較……41%的`學生認為這些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繼而帶來心理壓力,59%的學生則認為與父母的關系是和諧的。

  (2)難以處理好同學關系也會給中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中學生內心有強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學生表示不知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視,或誤解、猜疑等,為此深感煩惱。

  (3)相對而言,82%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較為和諧,而老師的批評、老師不公平對待、評價不當或對學生不夠理解、不夠真誠則容易在師生關系上造成學生心理壓力。

  再次,環境方面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

  5、我們應該利用學生這股熱情引導他們成為未來時代的先驅!然而,加強網絡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強學生對網絡暴力和色情網絡等不良影響的抵制能力,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網絡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則顯刻不容緩。網絡是中學生樂于接受的新媒體。開辦心理網站,應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網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疏導,幫助他們排遣心理壓力,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誠然,必要的壓力是中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為全面發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學生成長過程所必須承擔的壓力。但是,當前中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是不應該背負的, "減負"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減輕中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全體教師、學校、社會聯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努力。因此,學校有必要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長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4

  我們對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

  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

  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初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初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并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初中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于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并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愿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于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5

  內容摘要:我們于20xx年8月~12月,對桃花江鎮的兩所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關鍵詞:學習心理、學習態度、教育價值觀、心理特點??

  一、問題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對于那些消極的心理我們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嗎?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①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②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③研究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調查,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桃花江鎮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調查問卷100份,回收調查問卷96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7份,無效調查問卷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93%,調查問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 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1.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這表明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應做什么和該怎么做,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布置的任務,即使有老師的督促也沒有用處,這是比較危險而嚴重的教育問題。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當代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主要來自于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中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想學習的中學生數其所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所討厭的.課程中,英語作為高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經過對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

  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四、討論(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么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 讓子女學什么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成為中學生中途退學的隱性原因。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縣市,尤其是農村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還要有關系。有權有勢的

  進了機關等好單位,沒有關系的孩子只能在家待業或到外地打工。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讀書有什么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后又沒工作。”"的觀念。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并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1.3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

  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系緊張。②家庭因素:由于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系冷漠;沉溺于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

  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對策

  2.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2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采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并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6

  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學習目的

  大多數學生都說是為了考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工作,以后能過上穩定的日子。

  調查的人中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調查顯示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結論:

  1、應該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的信息時代知識才使唯一的財富。學習不僅僅是將來經濟上的籌碼,還是人生的一種升華。

  2、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3、要有正確的學習目標,調查中每個學生都強烈的繼續求學愿望,起碼說明他們認為繼續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7

  處于中學生的我們,普遍都是正在長身體的青春期。而正是處于成長中的我們也是其心理逐步成熟的時期。心理和身體的變化,和面對學習的壓力增加,中學生的心理也會漸漸改變。

  于是我分別從兩處開始了我的調查,一是調查問卷,二是網絡。

  在調查問卷中,我在社區內進行分層抽樣,分別發給初中和高中的學生,進行歸類整理,得出以下結論:

  1、叛逆心理開始出現

  隨著中學生的成長,我們對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的獨立意識受到阻礙時,對父母的悉心關心所表現的“啰嗦”產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表現的十分厭煩。而在我們的自主性被挑戰時,為了顯示自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也會去反抗的傾向。叛逆是青少年成長中的必經之路,不論學校,家庭,少年自己都應該正確認識它。

  2、情感分化

  在中學階段,情感開始分化,我們的情緒和體驗會變的豐富和細致起來。與自我相關的各種情緒和情感,如自豪、自卑、自重、自尊,這些都會逐步影響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開始對自己所認識的人物,比如對朋友、喜歡和不喜歡的老師的都會有這這樣那樣的情感,也漸漸學會了去體諒對方,將心比心。這也是為什么在中學時,很多同學開始懂事了的原因。也是之所以有很多中學生開始比較容易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良苦用心,也能感覺到父母和老師的辛苦和對他們的關愛和期望,往往在沖突之后,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在一段時間內他們會感到后悔并且自責。

  3、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考慮后果

  在走向成熟的中學生中,拜托了童年時的無拘無束,在做任何事時,在說任何話時,都開始學會向大人一樣思考。“童言無忌”已經不會出現在中學生的范圍類了。而且,在自己判斷這件事時,已經去學會判斷了,分析后果所帶來的影響,然后在去做這件事,從而把這件事做的更好。

  4、消極心理的大量出現

  中學生的`消極心境主要有煩惱、壓抑、孤獨等。進入中學以后,很多問題接踵而至,一是不知與父母如何溝通和交流,從而導致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不斷上升;二是和同學的相處的關系,有時同學之間會因為什么小誤會而吵架,從而帶來煩惱的消極影響;三是面對自己的煩惱,伴隨著自己的長大,這“面子”的虛榮心也逐漸開始擴大,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表現在別人面前,也對自己沒面子的事手足無措,但中學生偏偏又對自己的公眾形象和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于是煩惱便會成倍地增長。現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不斷的加重中學生肩上的壓力,從而感到十分壓抑。面對學習的壓力,這種壓抑由于他們心理的閉鎖性無法向父母和老師敞開,從而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

  在網絡中,我也進行了整理,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美好理想與實際行動之間的矛盾

  在中學期間,很多中學生都會對未來憧憬,對于未來有遠大的理想,幻想著自己未來的成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是,自己的實際行動卻與之不符,自己卻沒去努力用功讀書,沒有去為之奮斗,而是消磨時間,不去追求。或許有時,下定決心要去努力了,可耐心不夠,不能持之以恒,從而努力付之東流。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多次的這樣循環,導致了我們可能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

  2、情感往往建立在理智之上

  很多中學生,在學校內,容易動感情,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情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沖動,對于自己喜歡做的事,會十分用心的去做,而對于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他便沒多大的興趣,這也是很多老師培養學生的興趣去學習的重要原因。而且有時做事時,卻往往把情感放在了第一位,把理智遠遠的拋在了一邊,完全不去考慮后果,從而自己便為此犯了大錯誤。

  3、進取心十分強烈

  中學階段,很多學生是十分爭強好勝的,在自己的目標指引下,自己會為此不斷奮斗,從而超越自己的目標。但是這有是后會控制不住,從而憑沖動做事,事后又后悔無比。或許,許多中學生憑借著這進取心不斷努力,從而獲得成功。

  4、自制力十分薄弱

  現在的中學生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喜歡堅持自己的觀點,對于教師的要求,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就去好好的做,對于那些不認為好的就拒絕或不做,此人難以改正自己的缺點。

  對于這些收集的資料,我保留自己的觀點。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8

  我最近有看一本書,上面說到現在一部分中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越來越差,心靈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害怕孤單,同樣也越來越自私;而還有一部分則漸漸的越來越冷漠,對什么都無所謂,無所謂家長老師的教育,無所謂好友的勸誡,無所謂身邊的一切人和事。

  拿我身邊的人和事來說吧。我周圍幾乎所有的女生忍受不了一個人,包括我自己。我們不喜歡一個人,我們覺得一個人很孤單,甚至可憐;我們覺得一個人會招來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被人笑話;我們覺得一個人就像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除了無助已無其他;我們覺得一個人只會說明自己是不招人喜歡,甚至被排斥的那一個;我們覺得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是不應該出現一個人的場景的……這樣太多太多“我們覺得”、我們“自認為”的理由,漸漸的,在我們受傷的時候就這么生根發芽了,久而久之,我們恨透了這種感覺,一個人的感覺,那種靈魂深處一個人孤獨無助的感覺。可是,我們并不知道,我們并不知道一個人并不意味著孤單,并不意味著可憐,并不意味著自己不正常,甚至被排斥……這些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不知道的一些很簡單的道理,只需要腦筋稍稍一轉就會對很多事情釋然的道理。

  我們大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我們在家庭教育方面所缺失的,無非就是這些點滴思想,我們的價值觀也都是因為長期缺失了這一類型的思想而顯得不健全,又或者不健康。這種例子在現在的中學生心理里是再平常不過了的,它普遍存在于我們身上,并在一定的時候時時傷害著我們,它讓我們的思想走向畸形,真正的往“不正常”那個方向發展,殊不知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動物,一個人來,一個人走。雖然中途會有很多陪伴你的人,但終究沒有永遠,終究不存在誰是誰的輪回。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快樂,對于我就是這樣,因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成為別人的累贅,而別人成為自己的拐杖;我更不知道別人什么時候成為我的累贅,而我成為他的拐杖。所以,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

  現在的中學生還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即是講義氣。首先,我們大多數中學生都認為,如果對方是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那義氣是一定要講的。出了事時,我們基本不會考慮到太多的誰對誰錯,我們最直接的行為莫過于有事大家一起扛。可是,不成熟的我們從不曾想過:我們這樣的義氣真的好嗎?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樣講義氣呢?我們應該對誰講義氣?其實,我一直認為,中學時期再鐵的義氣也不能當飯吃。社會生存中,我們所能領悟到的義氣更多的都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很少有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覺得大部分中學生講義氣的這種觀念就是不對的,這種義氣都是不可效仿的,它帶給我們更多的只會是更大的傷害,它并不屬于一種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理智的人從不會濫用自己的義氣,從不會因為義氣而做出沖動之舉,傷害了朋友,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家人。所以我覺得如果朋友出了事時,我們應該首先考慮自己的所謂“義氣之舉”會給當事人帶來些什么,然后再思考義氣的正確利用。因為我們沒有資本,沒有后悔的機會,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沖動而讓身邊的人失望,傷心。雖然我們的義氣是出于對朋友的'在乎,不忍看見他獨自一人承受傷害。可是,親愛的我們,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分擔,會導致我們的價值觀走向歧途,這會影響到我們今后在社會上的生存。

  最后一個我覺得大多數中學生心里都存在的特點就是:愛攀比。就說我的校友吧,因為我們學校是全寄宿制的,所以每每一到星期六下午小休,能出行的學生們大多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特別是女孩子們,一個比一個穿著成熟,本是充滿活力的花季少女,卻像年輕少婦。她們比的就是個性,比的就是品牌,比的就是檔次,但殊不知自己所擁有的都是父母給予的,殊不知離開父母一窮二白的我們,連吃飯都成問題,就更別說穿著是否干凈漂亮惹人羨慕了。我們這一代幾乎是獨身子女,家庭帶給我們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兄弟姐妹會和自己爭,沒有人會和自己搶,漸漸地 ,我們習慣把別人對自己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漸漸地,我們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越來越自私,越來越接受愛而不奉獻愛,漸漸地,我們學會攀比,看不得別人比自己打扮的漂亮,比自己更吸引眾人的眼球,殊不知別人看中的不是外在的華麗,而是內心的尊貴。

  其實,很多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只是,我們抗干擾能力太差太差,無從定下心來往正確的那個方向發展,唯有順應“潮流”,隨其被世俗感染,直到有一天有一種叫“后悔”的力量真正將自己拉回正途。

  其實,我們都是很優秀的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嗎?我們害怕一個人,我們自私,我們沖動,我們講義氣,我們喜歡攀比生活,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事,都是源于心中那顆脆弱的心,那顆實際上可以很強大可不相信自己的自卑的心。

  我們不小了,我們真的該長大了,我們馬上就會步入成年人的社會,我們該懂事了,我們該堅強了,我們該為自己的未來好好的做一份打算了,我們是時候拋棄那些初中生幼稚的習氣,我們該長大了。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9

  在諸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強迫高居榜首。張聰沛分析:強迫的根源是優柔寡斷,沒有主見,追求完美。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心。家長總會搶先安排好本應由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安排無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長不在身邊時,孩子就會顯現出缺少主見、優柔寡斷。

  青少年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漸成熟。這一時期的學生特別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人際關系非常敏感。

  張聰沛最近接手了對一名高一學生的心理治療。由于老師在課堂上當眾讀了這名學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學嘲笑。當天回到家,他就顯得很郁悶,之后開始又哭又鬧。張聰沛診斷他得了癔癥,經過治療,病情逐漸減輕。最后,他終于決定回校上課,可只上了一節就回家了,因為他感覺班里所有學生都在看自己。現在,這名學生已經一個月沒有上課了。

  張聰沛認為,這些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訓練緩解的,最好的訓練方法之一,就是把學生聚在一起,進行戶外集體活動。

  該課題組曾組織一次集體登山活動,登山隊員是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隊員被分為3個組,每組5人,每人發10元活動費用。登山前,隊員要花掉10元購買登山必備物品。進山之后,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顯露無遺。其中一組登山隊員把錢全部用在買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買水。結果,登山不到一半,這組隊員就口渴難耐,都放棄了。

  張聰沛認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瓶頸。父母經常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尺,甚至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其實,父母是青少年最穩定的人際關系,也是青少年內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幫助的對象。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感覺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這會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處于孤獨、無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問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10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類似于“競爭激烈”這種詞。當前,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于教育去培養,所以盡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于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些相關的信息,并且調查了當地的一些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認識較為清晰,認為自己學習時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多數同學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學存在對考試焦慮不安,未能做到主動學習。

  大多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他人、能敢于承認錯誤、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社會中也往往較為有自信。少數則是不會主動的關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對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為造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原因,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庭不好,所以開始厭學,或者變得消極。

  分析討論

  目前我國高中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占了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根據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比例高于非獨生子女23-40%。我國獨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賴性。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于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成很大的依賴性。

  由于父母對他們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于接受他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去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兄弟姐妹相互謙讓的生活體驗,使他們不能感到關心、遷就他人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有意無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如走后門,拉關系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強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較強。獨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難糾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圍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以及對人的態度都與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懂,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是怎么做、怎么說的,你慢慢地就學會了。資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現的反應為主,在行動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天長日久就會成為自己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形成一系列優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氣暴躁,冷漠厭世,虛榮浮夸等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而且家庭氣氛對其性格、心理的影響很大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愉快的關系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系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沖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們遇到讓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現象,認為他怎么怎么樣,很討人厭,哪個人不想自己是很個陽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從小的“熏陶”不得已讓自己變得這個樣子。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對其子女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毫無情面地訓斥、指責、辱罵甚至動手打,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這種社會,這樣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變它,只能換個心態換個方式去對待,不要去想這一方面的問題,讓自己過的快樂一點,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最終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11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10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庵上中學進行,共發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我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四、對調查結果的體會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農村中學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愿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處于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數側重于學業成績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多,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戶外、學校緊張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中學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于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不斷提高,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未來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中學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不透徹,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制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4、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中學教育基本上是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相關文章:

有效改善失眠狀況3大心理調節方法04-27

區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范文09-07

關于中學生逆反心理如何控制02-19

改變寶寶睡眠狀況的小技巧02-19

開車遇到危險狀況如何自救02-24

調查表明成績中等的學生心理壓力大02-17

牙齒也能看出健康狀況02-17

突發狀況下的停車技巧02-21

新手如何應對發動機過熱狀況02-21